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避害型"领导行为常表现出"趋快绩""稳仕途""笼人心""垒黑财"等目的性特征。从形成机制分析,"避害型"领导行为背后隐含四重逻辑:一是高压问责态势下领导干部心态失调,二是竞争性干部选任存在工具理性缺陷,三是行政系统内外部监督尚未形成监督合力,四是服务意识淡薄与本领恐慌扭曲从政初心。破解"避害型"领导行为的关键在于健全问责容错机制、严把干部选任关口、完善履职监督体系、创新干部召回机制。  相似文献   

2.
正在改革创新、"摸着石头过河"的过程中,难免会碰到各种各样的新问题、新情况,可能会出现工作失误或无意过失。让"容错"机制成为干部"敢为"的定心丸。"容错免责机制"为敢想敢干的干部们"解绑松套",消除后顾之忧,有助于激发干部履职尽责、干事创业的激情和活力,形成"干与不干不一样""干多干少不一样"的用人导向,  相似文献   

3.
"三项机制"是指鼓励激励、容错纠错、能上能下,是新时期领导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方向,也是激发干部潜心工作、提高工作积极性的全新制度。"三项机制"的全面落实,可以充分调动和激发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本文将就如何全面落实"三项机制",激发领导干部的担当作为精气神展开简单分析与讨论。  相似文献   

4.
正为保护作风正派又锐意进取的干部,各地相继出台了容错免责举措。但不容忽视一个问题:由于舆情干扰,有关部门爱莫能助,往往需要妥协、折中,免责难以到位。为此,要重视排除舆情对容错机制的干扰。大力宣传"三个区分",营造容错浓厚氛围。向全社会宣传容错免责机制对于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  相似文献   

5.
领导干部的心态秩序是领导干部对所处工作环境的觉悟,特别是对政治现象和政治运作的理解。政府风险管理不仅需要完善制度设计,还需要形成有序的干部心态秩序。建立健全具有正义导向的容错免责机制,为敢于负责的干部负责,是政府风险管理顺利推进的重要保障之一。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领导干部对政府风险管理中免责前提的心态秩序处于有序状态,基层干部更期待容错免责机制能宽容失败,大部分领导干部期望能引入与容错免责机制相配套的第三方评估机制。由此可见,引导领导干部追求正义,需要有针对性地制定容错免责机制规范性细则,同时要制定相配套的激励机制并及时引入第三方评估机制。  相似文献   

6.
正当前,陕西省凤翔县将落实省、市鼓励激励、能上能下、容错纠错"三项机制"作为干部从严管理、激发活力的重要抓手,着力激发全县上下干事创业内生动力。重"回炉"锻造预警"能下"。着力建立良好的政治生态,打造一支过硬的干部队伍,将"能下"作为底线关口,强化苗头防治和成长关爱"双驱动",设立"能下""三  相似文献   

7.
正一、容错机制存在的必然逻辑容错机制是近年来出现的一个媒体词语、公共政策词语,其出现具有一定的必然性。一方面,我们鼓励人们大胆创新,出现了一些敢作敢为的党员干部;另一方面,一些干部做事不出于公心,不民主决策而独断专行,不科学决策而违背程序,损害了党员干部的形象。一些领导干部一味求稳,"为官不为""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一慢二看三通过"的心态越来越普遍。如何在创业与  相似文献   

8.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提出了"怎样是好干部""怎样成长为好干部""怎样把好干部用起来"三个问题,指出"正确回答和解决这三个问题,我们的干部工作就能做得更好"。构建科学有效的选人用人机制,就要强化问题意识,加强研究,积极发现好干部,全面培养好干部,合理使用好干部。  相似文献   

9.
正建立健全允许失败、宽容犯错的容错机制,能有效保护和调动干部干事创业、主动作为的积极性,有效激发和提振干部勇于探索、敢于担当的精气神。在从严监督管理干部新常态背景下,探索建立干部关爱容错机制,是推动干部担当作为、防治"为官不为"的积极尝试和有效路径。一、实施动因以容错风尚引领担当风尚。干部要有担当精神,组织须有担当胸怀。建立干部关爱容错机制,实质是以组织担当促干部担当,引领干部树立"敢担当、能担当、善  相似文献   

10.
"托孤政治"是中国古代出现的独特的政治权力交接方式和官僚体系运作模式,是中国大一统政治设计的必然产物,也是血缘继承制度和中央集权政治杂糅并济的逻辑必然。中国历史上共出现过"冲龄即位""迭代托孤""闪电托孤"三种"托孤政治"模式。在官员任期制度下,"托孤政治"所传达的权力交接方式和官员遴选模式对于留任干部、平调干部、提升干部、即将退休干部、任期将满时被免职干部和犯罪干部提出了鉴示。  相似文献   

11.
新时代容错机制是激励干部干事创业的重要保障机制,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存在缺少统筹规划和顶层设计,容错机制公开透明度有所欠缺,容错机制可操作性有待加强,容错对象、程序不统一等实践困境。破解这些困境,需要做好宏观统筹、加强顶层设计,确保容错机制公开阳光运行,切实增强容错机制的可操作性,优化容错机制运行程序。  相似文献   

12.
为官不为现象严重腐蚀了我国的政治体制,贵州省干部召回制度为解决该问题提供了实践经验。从"复杂人"假设来分析基层干部在工作中的行为动机,通过对干部召回制度的实践经验总结,可将纠错机制提取为错误识别机制、纠偏矫正机制、检验复查机制和追责惩戒机制。在此基础上,应从引入多元评价、强化纠偏矫正、注入民众监督、加强追责惩戒、建立申诉复议机制、完善容错机制等方面来建构更为完善的基层干部纠错机制。  相似文献   

13.
在强力约束的时代背景下,部分干部将推脱、作秀、保守式不作为当成一种"政治智慧",形成阻碍脱贫攻坚的"延时效应"。建立脱贫攻坚中基层干部的容错纠错机制,对于帮助干部健康成长、深化为官不为治理、打赢脱贫攻坚战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纳入容错纠错区间的关键三要素分别为:无意及无个人利益的错误、负面影响或损失小的错误、不违反国家法律的错误。相关部门与人员的协同、容错纠错标准的模糊、政治生态与文化的熏染是脱贫攻坚中基层干部容错纠错机制建立难的主要原因。要秉持发展理念、明晰容错标准、推动有效协同、辩证选用干部,建立脱贫攻坚中基层干部的容错纠错机制,切实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相似文献   

14.
十八届六中全会提出建立容错纠错机制,标志着全党在宽容干部在工作中特别是改革创新中的失误方面形成共识。应在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下尤其应按照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迅速行动,在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下的各项事业发展中从明晰"错"的性质和容错的标准入手,正视制度实施中的难点和分歧,在强化思想认识、规范运行机制、把握推进重点方面构建符合自身特点的行动路线图。  相似文献   

15.
新视野     
正打造宽严相济的改革"容错机制"升级版面对错综复杂的变革环境和艰巨繁重的改革任务,我们比以往任何时期都更迫切需要打造"容错机制"升级版。这是因为,一方面,全面深化改革对干部的胆略与智慧提出了更严苛的要求;另一方面,"为官不为"、庸政懒政怠政等现象有所抬头,某些地区和领域甚至出现"改革空转"的苗头。构建"容错机制",应当回到改革的价值原点。只要干部守纪律、讲规矩,为党和人民利益而锐意改革,非但不会遭遇"秋后算账",反而  相似文献   

16.
正随着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的新鲜"出炉",一些新词、热词成为广受关注的焦点——"大众旅游时代""‘人地钱’挂钩""容错纠错机制""分享经济"……从这些新词中,可以领悟哪些引领未来经济社会变化的理念?可以感受到哪些激发全民创新活力的部署?大众旅游时代【政府工作报告】落实带薪休假制度,加强旅游交通、景区景点、自驾车营地等设施建设,规范旅游市场秩序,迎接正在兴起的大众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责任政府的不断发展完善,问责制作为一种责任追究的制度安排作用重大。在强问责的背景之下,官员的"乱作为"虽然得到了有效控制,但"不作为""懒政"行为却有所凸显。为了激发官员的创造性与积极性,缓解问责制下的高压态势,需构建容错机制,平衡问责与激励。为此,要界定容错的类型,确定查错纠错的主体,明确可探索领域和授权性规范,为公民评判提供渠道,确定集体责任追究方式,同时与激励机制相融合,使容错机制真正起到激励官员改革创新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建立健全领导干部容错纠错机制需要直面四大现实挑战。一是认识环境挑战:外部舆论的偏见和内部氛围的僵化;二是实施环境挑战:容错纠错机制运行体系不畅;三是管理环境挑战:容错纠错机制与垂直管理体制的博弈;四是制度环境挑战:容错纠错机制相关配套制度尚未形成。  相似文献   

19.
正一要准确把握容错的政策边界。建立科学有效的容错机制,必须牢牢把握"三个区分开来"的标准要求,在设定容错界限的时候,要坚持做到"四看",看是否出于公心,看是否为了改革创新,看是否经过民主决策,看是否造成严重后果。二要科学设定容错的程序规则。必须建立严格的容错免责程序规则,坚持"申请、核实、认定、公示、报备"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政领导干部问责机制不断完善,促进了党员干部廉洁从政和行政效能的提高。但同时,问责不当现象在一些基层单位组织管理中时有出现,尤其是在突发事件应对中存在问责泛化和滥用现象,主要表现为“株连”式问责、“躺枪”式被问责、“畸重”型求效果等。这种现象催生大量“佛系”干部,使得干部主动边缘化大行其道,干事干部既“流汗”又“流泪”。问责机制运用不当,既有宏观制度层面的原因,也有微观执行层面的原因。为此,消除问责机制运用不当现象,须加强制度设计,建立科学高效的党政机构职责体系、清晰完备的权责清单制度、科学有效的党政领导干部绩效评估机制、完善的容错纠错机制,实现权责对等。在问责具体实施操作环节,则必须坚持客观公正和实事求是原则、“权责一致、错责相当”原则、重点客体原则、程序法定原则、容错纠错原则,体现公平公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