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郑会霞 《领导科学》2022,(12):104-107
市域作为社会治理的重要单元,在层级结构、制度政策、治理空间及科技人才方面有着显著优势。但是,我国城乡二元分治结构、政府部门的职责不清、风险防范化解能力的不足、“城市大脑”功能的不完善等,使市域社会治理在探索与转型相适应的过程中面临许多困境和挑战。其应对、化解和处置,需要坚持系统性、整体性治理理念。具体来说,要坚持城乡一体化治理,促进市域社会治理整体性发展;构建高质量的权责体系,形成市域社会治理的合力;防范化解社会矛盾风险,筑牢市域社会发展的安全屏障;打造城市“最强大脑”,提高市域社会治理的智慧化水平。  相似文献   

3.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和发展,作为产城互动的结果,中小微型企业快速发展,市场服务组织逐步培育,非国有经济的实现形式推动了新社会组织和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的异军突起,新社会阶层的出现,城市人口不断增加,导致了城市规模不断扩大。社会公共治理资源短缺化,城市基层社会治理中出现了向公民提供的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不能很好地得到有效供给,存在社会治理公共资源不能下沉,公共政策落地效果不佳,社区自治和服务功能不能有效地发挥,城市社区的高效治理、服务水平的不断提高、区域化党建新格局的推进等重点任务难以深深地植于社区治理工作中,靠行政命令计划的手段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于社区组织中。这些表明城市基层社会治理体制已不能完全适应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需要探索城市基层社会治理新路径。  相似文献   

4.
随着工业化发展进程,城市雾霾俨然已成为我国城镇化发展的重大阻碍,严重影响城市居民的正常工作与生活。数据显示,城市及其周边范围内大量使用传统化石类燃料是产生城市雾霾的主要原因。虽然近年来全国范围内对使用传统化石类燃料的声讨此起彼伏,新能源的开发如火如荼,但却没能从根本上阻止城市雾霾的恶化和加剧趋势。面对这一困境,需要政策制定者改变治理理念。研究表明,现阶段应致力于优化我国能源获取方式、调整能源产业空间布局,同时注重能源结构的中长期规划,尽快换取雾霾治理拐点到来,才是当下雾霾治理破局最现实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5.
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是单位内耗治理体系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者之间相互支持、相互补充。基于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的协同治理视域,需要着力健全单位权责分配制度、完善单位民主决策制度、强化单位问责制度和畅通沟通机制,积累沉淀民主文化、责任意识,营造良好人际关系氛围,还需要推动单位文化和道德伦理建章立制、培育单位价值观念和推进单位良好风尚制度化,将非正式制度因子内在无形的柔性力量上升为硬性的正式制度规则。二者相互渗透、相互支撑,凝聚成为互动协同推进单位内耗治理的制度约束合力,全面提升单位内耗治理能力和效益。  相似文献   

6.
公共突发事件下,社会治理面临社会秩序协调和失衡并存、社会情绪乐观与恐慌交织、社会关系和谐与分层共生的现实境遇。当前,共建、共治、共享是社会治理的核心价值取向,系统化、科学化、智能化、法治化成为社会治理的实践进路。为此,要实现从"单一"到"多元"、从"隐蔽"到"公开"、从"自发"到"自觉"的治理转变,激励多元主体参与,促进信息的公开透明,建立韧性社会治理共同体,从而实现社会治理模式的不断优化。  相似文献   

7.
社会治理面临人们利益诉求多元、社会矛盾纠纷多发、各类安全隐患频出等复杂情势,由于相关法律规范缺失,公众参与的范围、途径、效力、激励机制等缺乏明确的法律规定和法律约束。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社会治理公众参与的矛盾和问题具有独特性和持久性。完善社会治理公众参与的法治化路径,要推进社会治理公众参与制度化,保障社会治理公众参与实效性,形成社会治理公众参与的正确理念,创新社会治理公众参与的有效载体。  相似文献   

8.
建设数字政府是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举措。文章采用数据分析以及实证分析的方法,运用31省市自治区的基础数据进行模型分析,结果表明数智化建设能够提升政府治理水平,并且对于经济基础欠发达的地区提升效果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9.
<正>当代中国正面临着转型社会、风险社会、信息社会三大结构性变迁,由此形成的叠加效应导致各种社会冲突频发。随着人类社会虚拟与现实并存的二重化结构特征愈加明显,社会冲突开始向网络空间蔓延。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的网络空间具有非常浓厚的本土化色彩,承载着非常显著的社会功能和政治功能。正是这种颇具中国特色的背景因素,决定着我国网络空间社会冲突的根本原因、数量和形式。基于治理视角科学分析网络空间社会冲突并加以积极应对,是推进国家治理现代  相似文献   

10.
11.
作为新型领导模式的共享领导和新型社会治理模式的共享型社会治理,二者在理念、方式和目的等方面具有内在的契合性。共享领导倡导组织绩效共享、分权参与、责任共担,这分别对应着共享型社会治理中的全民共享和全面共享、共建共享、渐进共享。研究共享领导与共享型社会治理的关系,尤其是在共享领导视域下从愿景描绘、权力共享、责任共担三方面探析共享型社会治理绩效提升路径,有助于深化中国特色社会治理的理论,推动中国特色社会治理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随着脱贫攻坚向乡村振兴过渡,农村社会治理有了更深刻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现实逻辑,但农村社会治理还存在一些问题,如理念滞后弱化治理效能、组织惰性导致活力不足、机制缺陷减弱治理动能。推动农村社会治理,应坚持党建引领,增强农村社会治理保障力;强化共治理念,推进农村社会治理融合化;聚焦现实问题,找准农村社会治理着力点;推动机制变革,激发农村社会治理新动能。  相似文献   

13.
侯瑜 《管理与财富》2009,(7):182-182
随着我国“小政府,大社会”治理格局的逐步形成,非政府正成为公共危机治理的重要参与和协作力量。然而要实现公共危机的多元共治,必须正视非政府组织参与公共危机治理的现实困境,通过政府和非政府双方的共同努力来提高非政府组织参与公共危机治理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乡村治理现代化目前存在诸多困境,具体表现为乡村治理主体行政色彩浓厚,乡村治理格局发育迟滞;治理权力强制性色彩较浓,乡村治理规范缺乏法制化;乡村治理结构碎片化,乡村治理缺乏完整有效的权力机构;传统乡村治理制度正在解体,现代乡村治理体系还未形成。其产生的主要原因有文化传统束缚、体制环境制约、民主法治意识淡薄、制度供给不足等。化解这些问题,须发展乡村市场经济,构筑乡村治理基础;健全乡村民主法治,制定乡村治理标准;完善乡村治理制度,增强乡村治理保障;创新乡村治理机制,提升乡村治理能力;重构乡村政治文化,增强乡村治理软实力。  相似文献   

15.
乡村治理法治化建设的现实困境与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时代背景下的乡村治理需要高度重视乡村社会的法治秩序建构,将自治、法治、德治结合起来。乡村治理法治化建设是民主与法治的结合,农村社会治理法治化建设首先要树立法治思维,形成基层政府与农民的良好互动关系,打造多元主体共治的局面,发挥基层党组织在乡村治理法治化中的关键作用,坚定法治化治理的目标、理念,制定专门的乡村治理法律体系,营造乡村治理法治化的良好社会环境,建设充满活力、和谐有序的乡村社会。  相似文献   

16.
正我国生态环境问题的日趋严重,公民环保意识的不断觉醒,促成了国家生态治理能力问题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讨需求。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先后出台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把生态文明建设上升到"五位一体"的战略布局高度,要求在全面深化改革和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过程中,突出强调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加快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  相似文献   

17.
村干部腐败的滋生蔓延污染基层政治生态,其根源在于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缺乏配套和整合。整治村干部腐败的关键在于促进村民自治权利的发育和整合,要建立民主公开的选举机制,防止村干部"带病上岗";建立反映民意的决策机制,遏制村干部滥用决策权;建立多元参与的管理机制,规范村干部廉洁从政行为;建立制约有效的监督机制,监督村干部权力的行使。  相似文献   

18.
从党的十八大查处的反腐案件来看,多数腐败案件都呈现出家族化的特征。这种家族式腐败以权力官员及其家属为中心,以"水波涟漪的方式"一圈圈向外逐步扩散,不仅包含了父母子女等亲缘关系,而且网罗了同事、朋友、老乡在内的人群,这个广义上的"腐败家族"最终构成类似于差序格局的层次结构。本文依据差序格局理论将家族式腐败交往人群由内向外划分为四个圈层:家庭圈、家族圈、熟人圈、半熟圈,并探讨了不同行贿者与官员之间腐败行为发生的路径和方式。作为成本低、收益高、隐蔽性强、查证难的腐败形式,要彻底根除家族化腐败,必须致力于四个方面:健全权力监督体系、弘扬反腐倡廉文化、完善财产申报制度、健全责任追究机制。  相似文献   

19.
<正>县委书记作为一个区域发展的"主心骨"和"当家人",担负着兴一方经济、富一方百姓、保一方平安、促一方和谐的重要职责。当前,县城面临着经济变速换挡、转型爬坡过坎、纪律约束趋紧、群众诉求多样、环境压力加大等诸多挑战。县委书记能否有效应对这些挑战,既是对其能力素质的考验,又是对其发展潜力的检验。  相似文献   

20.
精准扶贫在具体落实的过程中,由于地方地区差异,往往会出现扶贫偏差、政策失真等问题。具体来说,主要有指标扶贫的脆弱性、精准识别的偏差性、农村户籍的复杂性、对扶贫政策的依赖性、干群关系的紧张性、扶贫攻坚的艰巨性等问题。破解精准扶贫政策困境要因户施策,多举措提高扶贫质量;靶向监测,建立多维度识别体系;协同共管,加强农村户籍管理;扶智自助,多途径解决扶贫依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