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正>近年来,各地纷纷开展了容错机制方面的探索,出台了与容错纠错密切相关的法律文件,为党政干部容错免责机制的构建提供了基本模式,有助于正确理解容错机制的目的与内容,合理厘清容错机制的边界。但鉴于该制度构建处于初期的事实,其依然面临着法治第一性、制度合理性等诸多方面的问题。因此,从全面从严治党的宗旨出发,建立健全全国统一的容错机制实属必要。  相似文献   

2.
当前,干部容错机制面临实践困境,主要涉及干部容错机制的设计难题、干部容错与问责的张力以及干部容错机制的外部性问题。鉴于此,新时代构建干部容错机制,应坚持"三个区分开来"以及遵循"人民本位""松紧适度""励惩并举"原则,完善干部容错的制度设计,分先行预防、容错实施、后续跟进三个阶段,建立和健全教育引导制度、防错预警制度、澄清保护制度、容错免责制度、纠错整改制度、总结提升制度,系统性地确保容错机制高效运行。  相似文献   

3.
在强力约束的时代背景下,部分干部将推脱、作秀、保守式不作为当成一种"政治智慧",形成阻碍脱贫攻坚的"延时效应"。建立脱贫攻坚中基层干部的容错纠错机制,对于帮助干部健康成长、深化为官不为治理、打赢脱贫攻坚战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纳入容错纠错区间的关键三要素分别为:无意及无个人利益的错误、负面影响或损失小的错误、不违反国家法律的错误。相关部门与人员的协同、容错纠错标准的模糊、政治生态与文化的熏染是脱贫攻坚中基层干部容错纠错机制建立难的主要原因。要秉持发展理念、明晰容错标准、推动有效协同、辩证选用干部,建立脱贫攻坚中基层干部的容错纠错机制,切实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相似文献   

4.
正1.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意见》,再次强调要建立健全容错纠错机制,宽容干部在改革创新中的失误错误。请谈谈你对建立健全容错纠错机制的看法。测评要素:综合分析能力、辩证思维能力评分参考:(1)容错机制的建立有其现实依据。事物的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其中会有不确定性因素,从根本上说,人们只能够做到少犯错误,而不可能做到不犯错误。当前,全面深化改革进入攻坚期、深水  相似文献   

5.
在变革创新的环境下,领导者需要以容错纠错机制的完善营造适度宽松的环境、支持积极探索的行为、鼓励变革突破的精神、重塑改革创新的信心。可容可纠之错的特点在于:不违纪违规,而是对制度规则心存敬畏;不盲目草率,而是计划周密;不谋私利,而是一心为民;不懈怠投机,而是主动作为。具体管理过程中,领导者应立足预期目标看初衷、追踪行动过程看是否合法、综合切实结果看影响、审视补救措施看效果。  相似文献   

6.
我国领导干部容错免责机制的形成并非一蹴而就的,而是经历了一个由试错免责向容错机制转变的过程。当前,我国各地陆续出台了许多关于容错免责的政策,这些政策在制定目的、认定机构、结果运用、容错纪律规定方面有共同之处,但在适用情形、适用范围、认定程序、完善纠错机制方面也存在差异。虽然当前我国领导干部容错免责政策在实践中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还需要从加快立法、将容错免责条件细化、确保容错免责程序公开透明、健全容错免责权利救济机制、完善纠错机制五个方面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7.
为官不为现象严重腐蚀了我国的政治体制,贵州省干部召回制度为解决该问题提供了实践经验。从"复杂人"假设来分析基层干部在工作中的行为动机,通过对干部召回制度的实践经验总结,可将纠错机制提取为错误识别机制、纠偏矫正机制、检验复查机制和追责惩戒机制。在此基础上,应从引入多元评价、强化纠偏矫正、注入民众监督、加强追责惩戒、建立申诉复议机制、完善容错机制等方面来建构更为完善的基层干部纠错机制。  相似文献   

8.
"三项机制"是指鼓励激励、容错纠错、能上能下,是新时期领导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方向,也是激发干部潜心工作、提高工作积极性的全新制度。"三项机制"的全面落实,可以充分调动和激发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本文将就如何全面落实"三项机制",激发领导干部的担当作为精气神展开简单分析与讨论。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政领导干部问责机制不断完善,促进了党员干部廉洁从政和行政效能的提高。但同时,问责不当现象在一些基层单位组织管理中时有出现,尤其是在突发事件应对中存在问责泛化和滥用现象,主要表现为“株连”式问责、“躺枪”式被问责、“畸重”型求效果等。这种现象催生大量“佛系”干部,使得干部主动边缘化大行其道,干事干部既“流汗”又“流泪”。问责机制运用不当,既有宏观制度层面的原因,也有微观执行层面的原因。为此,消除问责机制运用不当现象,须加强制度设计,建立科学高效的党政机构职责体系、清晰完备的权责清单制度、科学有效的党政领导干部绩效评估机制、完善的容错纠错机制,实现权责对等。在问责具体实施操作环节,则必须坚持客观公正和实事求是原则、“权责一致、错责相当”原则、重点客体原则、程序法定原则、容错纠错原则,体现公平公正。  相似文献   

10.
领导干部的心态秩序是领导干部对所处工作环境的觉悟,特别是对政治现象和政治运作的理解。政府风险管理不仅需要完善制度设计,还需要形成有序的干部心态秩序。建立健全具有正义导向的容错免责机制,为敢于负责的干部负责,是政府风险管理顺利推进的重要保障之一。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领导干部对政府风险管理中免责前提的心态秩序处于有序状态,基层干部更期待容错免责机制能宽容失败,大部分领导干部期望能引入与容错免责机制相配套的第三方评估机制。由此可见,引导领导干部追求正义,需要有针对性地制定容错免责机制规范性细则,同时要制定相配套的激励机制并及时引入第三方评估机制。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责任政府的不断发展完善,问责制作为一种责任追究的制度安排作用重大。在强问责的背景之下,官员的"乱作为"虽然得到了有效控制,但"不作为""懒政"行为却有所凸显。为了激发官员的创造性与积极性,缓解问责制下的高压态势,需构建容错机制,平衡问责与激励。为此,要界定容错的类型,确定查错纠错的主体,明确可探索领域和授权性规范,为公民评判提供渠道,确定集体责任追究方式,同时与激励机制相融合,使容错机制真正起到激励官员改革创新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上下级相互拆台是一种客观存在的负面组织行为。上下级相互拆台的典型表现有:领导与下属互不认同,相背而行;领导推卸责任,下属耍滑应付;领导打压下属,下属奋力反击;领导与下属冷漠相处,暗地互拆互斗;领导与下属相互猜忌,互不帮扶等。为改变上下级相互拆台的局面,可采取以下防治策略:构建互信机制,强化信用互动;营建互动反馈机制;健全容错纠错机制;正确履职,相互补台。  相似文献   

13.
十八届六中全会提出建立容错纠错机制,标志着全党在宽容干部在工作中特别是改革创新中的失误方面形成共识。应在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下尤其应按照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迅速行动,在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下的各项事业发展中从明晰"错"的性质和容错的标准入手,正视制度实施中的难点和分歧,在强化思想认识、规范运行机制、把握推进重点方面构建符合自身特点的行动路线图。  相似文献   

14.
当前容错纠错机制研究备受关注,但多限于理论逻辑推演,国内对机制实践研究仍很不足,尤其缺乏对机制结果分析。文章基于文献梳评后,提出应在机制评估、案例库建设、配套体系衔接,以及基层治理情景等领域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5.
<正>贯彻落实好容错纠错、鼓励激励、能上能下三项机制,应在"破"和"立"两个方面下功夫。一是建立更合理的考核体系。积极推进分类考核,在考核内容上有所区别。注重考核工作的统筹性,整合相关部门力量。注重考核方式的灵活性,将定期考核与不定期考核、日常考核与年终考核相结合。二是建立更科学的识人用人机制。在重点工作、重大项目中观察干部表现,加强对其政治表现、  相似文献   

16.
正随着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的新鲜"出炉",一些新词、热词成为广受关注的焦点——"大众旅游时代""‘人地钱’挂钩""容错纠错机制""分享经济"……从这些新词中,可以领悟哪些引领未来经济社会变化的理念?可以感受到哪些激发全民创新活力的部署?大众旅游时代【政府工作报告】落实带薪休假制度,加强旅游交通、景区景点、自驾车营地等设施建设,规范旅游市场秩序,迎接正在兴起的大众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机电一体化系统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机电产品容错纠错设计与仿真技术的发展现状,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8.
<正>反腐败和全面深化改革迫切需要建立健全追责与容错机制,然而两者都存在一定的负效应。如何在追责与容错之间找到事物发展的均衡点,既能发挥制度的积极作用,又能避免其消极影响,是一项亟须研究的现实课题。因此,正视并规避追责与容错的负效应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追责与容错的负效应叠加现象追责与容错激励机制的健全与落实,为广大干部明确了底线、设定了边界、敲响了警钟,同时不断鼓励各级干部愿干事、敢担当、善作为、能干成事,收到了良好效果。但不容忽视的是,追责与容错的负效应在一定范围内存在叠加现象。(一)追责的负面影响首先是不敢为。由于问责追责力度加大,部分官员  相似文献   

19.
新时代容错机制是激励干部干事创业的重要保障机制,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存在缺少统筹规划和顶层设计,容错机制公开透明度有所欠缺,容错机制可操作性有待加强,容错对象、程序不统一等实践困境。破解这些困境,需要做好宏观统筹、加强顶层设计,确保容错机制公开阳光运行,切实增强容错机制的可操作性,优化容错机制运行程序。  相似文献   

20.
现代社会变革与转型中的利益纠纷、价值争论和社会分化日益引发社会不稳定性因素的累积,又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速推进,更加凸显公共政策在利益分配时自由裁量空间的灵活性、有限性、不确定性等特殊属性,给领导者有效执行政策和把握自由裁量空间带来新的难题,使其在实践过程中受到较多社会关注并引发诸多风险挑战。故此,领导者正确把握自由裁量空间的尺度,需要约束自由裁量空间和失范行为,强化内部监督;坚持自由裁量的公平正义导向,重视德行培育;完善自由裁量的容错纠错机制,增进治理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