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忠奸之辩     
如果在中国众多皇帝中排定名次的话,唐太宗是当之无愧的第一。毛泽东曾要各级干部学习《贞观政要》。 唐太宗贞观初年,有人上书请求唐太宗李世民清除奸臣。太宗问道:“我所任用的都是贤良忠臣,你知道谁是奸佞之臣吗?” “臣请陛下假装发怒,以此试验群臣。如果谁能不怕陛下的震怒,仍敢直言进谏,就是忠正之臣;如果只是顺从陛下旨意,一味阿谀奉  相似文献   

2.
史载,明太祖朱元璋曾问群臣:“天下何人快活?”群臣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有言功成名就者快活,有言金榜题名者快活,有言富甲天下者快活……朱元璋听后面  相似文献   

3.
史书中对唐太宗李世民虚怀纳谏有过不少记载。《旧唐书》中就有这样一段故事:贞观十八年,太宗对群臣道:“人臣对于帝王大都阿顺旨意,不敢违逆,现在我想听听自己有何过失,你们要畅所欲言,专谈我的缺点。”长孙无忌等大臣都说:“陛下以恩德教化,使天下太平,有何过失。”这时待中刘洎却说:“陛下圣德确如长孙无忌所言,但近来有人上书,陛下觉得不称心,当面诘难,使上书者惭愧退下,这不是褒奖进言之路。”太宗听后,高兴地表示:“你说得对,我一定改正。”后人评价说,正因为唐太宗闻过则喜,才取得留名青史的“贞观之治”。  相似文献   

4.
弄臣捧杀     
小时候看图画书,老是把事君的群臣分成忠臣、奸臣。前几年看电视剧《宰相刘罗锅》,和珅把自己说成是一门心思取悦皇帝的弄臣,才知道群臣中还有这么一类,仔细玩味,确实如此。乾隆继位后,诏示天下:“人臣事君,一存揣摩迎合之见,便是私心。”虽……  相似文献   

5.
西汉开国丞相萧何,与张良、韩信并称“汉初三杰”。西汉天下初定,群臣争功,汉高祖刘邦以萧何功劳最大,封其为酂侯,位列群臣之首刘邦为何如此看重萧何?细读《史记》,不难发现,萧何不仅具有杰出的治国才能,而且具有很强的责任心。从某种意义上说,正是其第一流的责任心,成就了其第一流的业绩。  相似文献   

6.
一、荀子倡导社会公平正义 在《荀子》一书中,荀子倡导社会公平正义理念有多处体现. 1.荀子希望君主能主持国家的公平正义.荀子深知,在君主统治的政治体制下,一个好的君主是政治清明、民众安康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刘文兵 《领导科学》2007,(11):55-56
唐太宗李世民作为一代明君,在贞观初年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显示出超凡的治国能力。我们今天提高执政能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以史为鉴,从中汲取智慧,用以指导执政实践。从《资治通鉴·唐纪》中的记载来看,唐太宗贞观初年的治国措施突出表现在以下十个方面。  相似文献   

8.
王凤翔 《决策》2010,(9):90-91
一个优秀的管理者在用人组队的时候,不必苛求全面全能,关键是要弄清人才有什么长处,如何用他的长处。唐太宗李世民统治时期,史称"贞观之治",公认为中国历史发展的黄金时期,大唐盛世由此开始。唐太宗李世民因此被誉为“中国历史第一明君”、“中国皇帝排行榜第一位”、“大唐第一CEO”等,贞观贤臣也是名扬千古。唐太宗自述人君之道的《帝范》和记载贞观君臣政论的《贞观政要》,俱已成为后世君臣和今日领导干部的必读之书。  相似文献   

9.
曾商 《领导文萃》2006,(4):90-91
作为臣下,绝不能超越君主的权限,妨碍、干扰乃至取代君主的地位和权力,故韩非子说:“有道之君,不贵其臣。”作为君主,应时时不忘“贵主弱臣”的统治之道,使臣子恪守其职,不得越权。韩非子讲了这样一个故事:造父、王良都是名扬天下的驭者。可是,如果王良抓着左边的缰绳,造父抓住右边的缰绳,马跑上十里路就要出问题。这是因为两个人不能同时操纵一马的缘故。田连、成窍都是名扬天下的琴手。可是,如果田连、成窍共弹一琴,无论如何也弹不出好曲子来,这是因为,两个人不能同时弹一张琴。同理,君主若和臣子共同拥有权力,就不能治理好国家。君主若和…  相似文献   

10.
智珠     
君主作为一国之君,他要向世人表明他属于国家, 而不是国家属于他。君主若不以人民为依托, 就会变成僭主。  相似文献   

11.
大体说来,中国古代的人主(多数时候指君主,有些时候指没有成为君主的集团首领)用人,主要存在三种模式:其一,明主用贤才模式;其二,庸主用庸才模式;其三,变昏明主用奸才模式。这三种君主用人模式,对中国历史进程影响巨大。比较这三种用人模式的优劣,对今天中国改革用人制度、推进社会进步富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2.
张茹 《决策与信息》2008,(12):79-79
贞观之治是我国封建社会无法超越的鼎盛时期,贞观时期法典的核心思想是民本思想。唐太宗引隋之苛政为戒,调整统治政策,纠正前朝之弊端,制定了《贞观律》,它尊重人的生命价值。这种重视生命权利的人文关怀态度与以人为本的核心价值密切相关,是唐代文明的主要闪光点之一  相似文献   

13.
正用人导向是最根本的导向。古人云:"所任者得其人,则国家治、上下和、群臣亲、百姓附;所任者非其人,则国家危、上下乘、群臣怨、百姓乱。"用人导向正了,风才能清、气才能正,人心才会顺;用人导向不正,则会涣散党心、冷了人心,污浊政治生态的源头。《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以下简称《干部任用条例》)实施两年多来,集中整治突出问题,有效防治官场陋习,用人导向更加鲜明,遵规守纪渐成自觉,  相似文献   

14.
三国时期,魏与吴、吴与蜀之间都曾有过同盟关系,在同盟期间双方使者往来频繁,各显身手.这些使者既代表着一国的名誉,又肩负着君主的使命,不仅要与对方国君主进行高难度的谈判,还要收集各种情报,必要时还必须从事贸易活动,任务十分艰巨.因此,只有那些具有出色交涉能力,特别是机智善辩能与对方国君主堂堂论战的人才有可能被选为使者.  相似文献   

15.
四指的距离     
哲理的故事一日朝毕,印度皇帝阿克巴突然给群臣出了一道题:用不超过三个字来说明真理和谬误的区别。群臣听罢,纷纷开始议论,但却无人应答。看到这种场面,阿克巴便对伯博说:"伯博,你怎么也沉默不语啊,这很少见呀。"伯博并不谦让:"陛下,我之所以沉默不语,是想给别人一个说话的机会。""别人都没有答案,你就快说说吧,真理和谬误之  相似文献   

16.
在古代,因为政治利益纷争、执政理念冲突、道德追求差异,官场同僚相互争斗成为常态。如果制度设计合理、君主贤明、大臣公忠体国,这种争斗就会被控制在合理的层面上。如果制度设计出现缺陷、君主缺乏远见卓识或者无力控制局面、大臣各为其主,就可能导致政局动荡,甚至覆宗灭国。  相似文献   

17.
齐治平 《决策》2012,(6):77
西行的马和打转的驴 唐太宗贞观年间,长安城西的一家磨房里,有一匹马和一头驴。它们是好朋友,马在外面拉东西,驴在屋里推磨。贞观三年,这匹马被玄奘大师选中,,出发经西域前往印度取经。 17年后,这匹马驮着佛经回到长安。它重到磨房会见驴朋友。老马谈起这次旅途的经历:水流湍急的江河,高入云霄的山岭,无边无际的沙漠……  相似文献   

18.
汉高祖刘邦建立王朝之后,大宴群臣,要求大家坦率地回答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朕能取得天下,项羽却失掉天下?王陵答道:尽管陛下傲  相似文献   

19.
俾斯麦说道:“当我以辞职恐吓的时候,老头子首先呜咽流泪,说道,‘现在连你也不理我了,我怎么办呀?’”这是俾斯麦对素昧平生的舒尔茨说的,他就是这样很真实地描述自己与君主的关系。他自然另有用意,那就是要所有的美国人都晓得,君主是离不开他的。为此他不惜牺牲君主的威严以达到他自己的目的。他对萨克森的大使说:“我的主人虽晓得以责任为重,却才  相似文献   

20.
王凤翔 《决策》2012,(8):84-85
唐朝人认为房玄龄善于自处,善能容人。为何他在贞观时期为相期间进谏、进贤事迹不为史所记?这都是因为房玄龄总是成就他人之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