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现实工作中,部分基层干部纠结于有限的权力,将自我的工作简单定义为"传递",认为对下签好文件、对上做好汇报即可,俨然成为工作中的"二传手"。这不仅会因为其工作程序的"到位"而难以追责,更会因为责任的转移而有损其他员工的创新激情,污染整个组织政治生态。想要转变基层干部的"二传手"行为,领导者就必须强化思想教育、完善制度规则、强调责任担当和注重实干实效。  相似文献   

2.
基层减负理应为基层干部带来舒适感,但部分干部反而不适应新的工作理念与方式,诱发"新病态",如崇尚精准理念却不适应简政放权、崇尚法治理念却不适应讲规矩、崇尚务实理念却不适应增效提速、崇尚权责理念却不适应科学分权、崇尚长效理念却不适应率先担当、崇尚规范理念却不适应专业管理。究其根本,这并非组织政策"供给"的乏力,而是部分基层干部认知偏离、观点有误、取向不当。解决此问题,应压实任务,借由工作之"忙"而避免部分干部心思之"闲",使其无从猜忌与敏感。具体而言,应引导基层干部忙于付出,享受价值;忙于责任,赞赏贡献;忙于实践,锐意创新;忙于追求,惬意踏实。  相似文献   

3.
基层干部"失语症"有损党和政府形象,不利于人民利益实现。造成基层干部"失语症"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组织内部来说,政府性质与政治环境、上级领导的工作作风、维系与考虑同事关系、基层干部的个人选择等都是重要原因;从组织外部来说,组织内部压力的溢出效应、互联网对基层干部的压力传导、基层干部语言应对能力不足也造成了这一问题。治理基层干部"失语症",应构建绩效导向的基层干部选任与考核机制,划清基层干部政治纪律要求的边界,提升基层干部应对危机的语言能力,完善基层干部权利救济制度。  相似文献   

4.
"陪会"对基层干部创新行为产生了资源挤出、情绪挤出和关系挤出三重效应,降低了基层干部的创新绩效。"陪会"这一形式主义问题是对基层政治生态的整体性影射,反映了隐藏于其背后的晋升与考核、上下级关系、面子观等深层次逻辑,同时也展现出基层干部面临的重重压力。领导者要对"陪会"的形式主义风气进行治理,为基层干部创新营造良好氛围、奠定坚实基础,就要发挥一把手权威,刹住"陪会"不良风气;增强会议中心度,降低"陪会"压力负担;完善晋升与考核机制,树立基层干部创新导向。  相似文献   

5.
正俗话说:"没有压力就没有动力。"以层层传导压力的方式来推动各项政策和责任落到实处,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但在现实中,却存在一种压力传导异化的现象,即层层传导压力变成了层层推卸责任,导致基层干部"权力无限小,责任无限大",稍有不慎就可能被问责,甚至被罢官免职。另外,还存在一种责任体系不健全、责任机制失灵的  相似文献   

6.
员工在本该工作的时间范围内,擅自做的那些不属于工作内容的行为可统称为员工对企业的时间侵占。随着管理制度的完善以及管理方式的优化,一般员工的时间侵占行为受到了一定限制,但在中国人情文化背景下,对于领导者"亲信"时间侵占行为的管控仍然是一个重难点。若想有效防范员工在企业中因上下级关系良好而诱发的时间侵占行为,领导者应进一步深化对于上下级关系的理解,及时察觉并纠正员工的心理权利状态,强化员工的长期导向价值观。  相似文献   

7.
"隐权力"是一种非正式权力,主要依赖私人关系网络的维持,完全不受正式权力结构和制度程序的约束。领导秘书通过与领导干部形成特殊的工作依附关系和人际互动关系,而拥有了从领导干部那里延伸下来的间接作用于公权力的隐性权力。作为一名本身不是"官"的领导秘书,要应对"隐权力",须做好以下三个方面。要有所"畏",唱好公道正派的"红脸"。"有所畏者,其家必齐;无所畏者,必怠其睽"。作为领导秘书,只有心中有所畏,才会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居安思危,时刻恪守公道正派的职业道德,不正之风不染,不义之财不取,不法之事不干。一是畏权。领导秘书本身没有权力,却因是领导"身边人",间接地靠近公权力而拥有了一定的"隐权力"。作为领导秘书,要站好角度、摆正  相似文献   

8.
王文杰 《领导科学》2020,(5):100-103
部分基层干部在工作过程中面对问题、不足,往往不是仗义执言,而是沉默不语。这既源于政府科层结构与顺从文化、上级权威和霸道做派,也在于人际关系和考核压力,以及干部自身沟通技巧和应变能力缺失。如此看到却不说、该说却不说,必然加剧事态恶化、放纵不良行为,而不说也不做、不说也不管的态度,更是暴露出个人怠慢岗位职责、担当意识不强的问题。想要根治基层干部的"沉默寡言"现象,就必须端正标准、缓解顾虑,明确边界、释放压力,完善规范、提升能力,强化保障、维护权益。  相似文献   

9.
当前社会各个阶层的领导干部,都希望自己所管理的团队的是团结的,是积极向上的,希望自己的领导方式能在属下中得到拥护,希望自己在领导管理过程中的一些想法和意愿能在属下中得到很好的落实和体现,可是有的基层领导干部这方面做得很好,有的基层干部这方面却很不满意,那么到底如何才能使自己的一些意愿和想法能得到很好的落实呢?非权力性影响力是非常重要的因素.本文基于《鬼谷子》浅谈基层干部非权力性影响力方面的一些有益做法.  相似文献   

10.
《领导决策信息》2014,(26):16-17
正2014武汉电视问政"期中考"拉开帷幕。首场问政问作风,聚焦基层干部作风问题。党的作风就是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对作风问题任何时候都不能掉以轻心。武汉2014年"十个突出问题"的承诺整改,7月2日迎来电视问政"期中考"。今年武汉治庸承诺整改的十大突出问题中,纠正和治理基层干部作风问题是重中之重。在武汉,电视问政已历经四年,次次都是氛围浓烈,市民以城市主人的姿态,敢说敢问敢批评;官员谦和有担当,为各自的不作为乱作为而忐忑而  相似文献   

11.
"村霸"一般可以分为恶性宗族型、寻租村干部型、多势力勾结型三种类型,基本特征为地域边界性、政治渗透性、扩散腐蚀性、幕后隐蔽性。"村霸"乱象的症结为乡村社会生态复杂,基层干部权力异化;缺乏有效的制度约束,基层监督体系待完善;民主监督机制失灵,基层选举规范性不足;违法惩治力度较弱,助长"村霸"不良行为。对此,应加强党的支部建设,重塑乡村价值体系;完善乡村法律制度,建设廉洁法治乡村;构建立体式基层干部监督机制,推进乡村善治;建立科学合理的查处机制,增强排查打击力度。  相似文献   

12.
<正>基层干部是我国干部队伍的主体,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基础性依靠力量。党的各项方针政策、上级各项部署要求,都是通过基层干部传递到千家万户的。但令人忧虑的是,近年来,基层干部不同程度地被误读、误解甚至"污名化",影响了基层干部的形象。俗话说,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基层干部形象被误读,应该引起高度重视,谨防基层干部"污名化"的"破窗效应"。一、基层干部"污名化"的形成机制  相似文献   

13.
正当前,一些基层干部之所以言行"任性",原因是其忘记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把自己看得高人一等。甚至有的基层干部错误地认为,人民群众的文化素质低,做群众工作,跟他们讲道理不如简单粗暴的方法管用。更重要的原因还在于个别党员干部遵守党纪和党规不到位,权力缺乏约束。粗暴的话语,不端的行为,背后折射的是权力观的扭曲、不良作风的滋长。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理论分析与实证资料表明,在国家与社会之间的权力控制关系之外,还存在着国家使用公共权力对社会的支持与帮助,并且,支持性关系构成了国家与社会之间的一个独立的关系维度,而不能简化为权力控制的维度。本文称之为国家与社会之间的"双轴"关系"。双轴"关系是相对于公民社会经典理论中的单轴关系而提出的,后者强调国家与社会之间的权力控制中的此消彼长的零和博弈关系;双轴关系并不等同于简单地提出国家与社会之间可以存在着建设性的关系,而是重在分出两重关系所构成的格局,认为支持可以独立于控制而单独地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5.
正党在夺取政权乃至执政的过程中,对"公仆"的认识很深、强调很多、要求很高,但对权力的认识和表述较少,以致"公仆"与权力的关系,长期以来未能明确界定,混沌不分,出现问题而得不到及时有效的纠正。眼下,只有正视"人民与权力分离"这一客观事实,从打造防止权力  相似文献   

16.
黄豁 《决策探索》2008,(23):76-77
去年以来,重庆陆续有8名厅级干部因收受巨额贿赂、为房地产开发商谋取利益而"落马",有的已被判刑,有的陆续站上法庭被告席.这一系列"窝案"暴露出房地产业的"行业性腐败"特征:房地产开发的诸多环节存在着权力寻租和官商勾结现象,房地产的产业链有多长,权钱交易的食物链就有多长;在权力缺乏监管的情况下,一些干部不是为民执政,而是为"老板"执政.  相似文献   

17.
《领导文萃》2013,(17):76-79
一、45.28%的网友认为社会舆论对基层干部群体的印象"高估了,过于正面";给基层干部打4~5分的比例仅有23.92%"总体而言,您认为社会舆论对基层干部群体的印象如何?"在6096位网友参加的网络调查中,有45.28%的受调查者选择了"高估了,过于正面",而39.86%的受访者选择了"低估了,过于负面",仅11.91%的受访者选择了社会舆论对基层干部群体的印象  相似文献   

18.
我国证券交易所对会员的监管,按照不同权力来源,分为自律监管和他律监管两个部分.本文分别从自律监管和他律监管两个角度,对我国证券交易所与其会员之间的法律关系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9.
正基层干部反映,他们对上级机关雪片般的督查通报很是愤懑,一年接收上级通报就有100来份。基层干部备感压力的同时,也因通报满天飞,都"要落实、要抓紧、要整改"而疲于应付。督查是手段,落实才是目的。然而,在实际工作中,有的上级机关来基层检查,鸡蛋里挑骨头,发现小问题就"欣喜若狂",让基层干部"高度紧张";有的查处问题  相似文献   

20.
<正>一把手分权的思想基础是分权制衡,这是西方国家政治体制普遍运用的重要法理。分权思想最早源于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他认为"法治优于人治",主张将政府权力分解为讨论、执行、司法三个要素,而权力活动又应依法行使。一把手分权并非新规,我国从乡、县、省到国家部委层面都开展了一把手不直接分管人、财、物的试点,通常由纪委牵头,将"一把手不直接分管"与"末位表态制度"相结合,形成"副职分管、正职监管、集体领导、民主决策"的权力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