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基于416个员工及其直接上级的配对样本,考察了源于我国传统文化的威权领导对员工建言行为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威权领导对员工抑制性建言、促进性建言有显著的负向影响;组织自尊在威权领导与员工抑制性建言、促进性建言之间具有部分中介作用;主动性人格在威权领导与抑制性建言、促进性建言之间起调节作用,这一调节效应完全通过组织自尊的中介起作用。  相似文献   

2.
基于社会交换理论与社会认同理论,从自我效能感视角,探讨授权型领导对“90后”员工建言行为的内在作用机理。结合183名“90后”员工的样本数据,运用回归分析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授权型领导对“90后”员工建言行为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自我效能感在授权型领导与“90后”员工的促进性建言和抑制性建言的关系中均起中介作用;主动型人格对这一中介效应进行了调节,主动型人格越强,授权型领导通过自我效能感对“90后”员工促进性建言行为和抑制性建言行为的正向影响越强烈。  相似文献   

3.
于岩平  卢晴  王平 《领导科学》2020,(6):97-100
情感型领导对员工促进性建言和抑制性建言行为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心理安全感在情感型领导对促进性建言和抑制性建言的影响过程中都发挥了部分中介作用;代际差异调节情感型领导对员工建言行为的影响,年轻管理者采取情感型领导方式对员工建言的促进作用更显著。管理者学会用"情"是组织管理实践中的必备技能。具体而言,管理者用"情"至深,员工更易"发声";要关注员工心理安全建设,创造安全的组织氛围;要重视管理中的代际差异,会打"感情牌"。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构建了包容型领导与员工建言关系及其作用机制模型,并通过对260名企业员工和管理者的问卷调查,运用SPSS21.0和AMOS20.0软件对数据进行了有关研究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包容型领导各维度对员工建言及其各维度有正向影响,员工归属感在包容型领导与员工抑制性建言、员工促进性建言之间均起部分中介作用。最后,对包容型领导风格如何影响员工建言行为提出有关管理建议。  相似文献   

5.
根据期望理论,借鉴组织公民行为动机相关研究,构建了建言行为动机模型。在此基础上,通过370对上下级配对问卷的分析,实证检验了关心组织动机、亲社会动机和印象管理动机对建言行为的预测作用,以及调节焦点对各种动机影响过程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关心组织动机、亲社会动机和印象管理动机对建言行为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相对于高防御焦点的员工,低防御焦点员工的亲社会动机越高,表现出的促进性建言行为越多;印象管理动机越高,表现出的促进性和抑制性建言行为都会越多。相对于高促进焦点员工,低促进焦点员工印象管理动机越高,表现出的促进性建言行为越多。  相似文献   

6.
张伶  聂婷 《管理学报》2013,10(1):103-109
通过对中国大陆19个省市自治区的1 795名在职员工的问卷调查发现,员工感知到的团队凝聚力能够通过工作-家庭促进的中介效应影响员工在职行为(积极行为与退缩行为);伴随着领导-成员交换关系的密切,团队凝聚力对员工积极行为的影响也更为显著;而在团队凝聚力与退缩行为的关系中,并没有发现领导-成员交换关系的显著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7.
以500名企业员工为研究对象,探讨员工资质过高感对建言行为的积极影响,结果表明:员工的资质过高感正向影响建言行为;遵从权威对上述关系具有调节作用,即遵从权威越高,资质过高感对建言的影响越大;前摄型人格进一步调节了遵从权威对资质过高感与建言行为正向关系的调节作用,即前摄型人格越高,遵从权威对资质过高感与建言行为关系的调节作用越强。  相似文献   

8.
严丹 《管理科学》2012,25(2):41-50
探讨辱虐管理与建言行为之间的关系,并研究组织自尊和个性控制点在以上关系中的中介和调节作用。以广东省两家大型制造型企业410名下属和111名主管为配对样本,采用验证性因子分析对模型进行检验,运用回归分析方法分析辱虐管理对员工建言行为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组织自尊在其中的中介作用以及员工个性控制点的调节作用。实证结果表明,辱虐管理对员工抑制性建言行为和促进性建言行为均有显著的负向影响,组织自尊在两者之间起到完全中介作用;员工个性控制点对辱虐管理与组织自尊之间的关系具有显著的调节作用,员工个性控制点水平越高(越内控),辱虐管理对组织自尊的负面影响越小;员工个性控制点水平越低(越外控),辱虐管理对组织自尊的负面影响越大。  相似文献   

9.
权力距离导向与员工建言:组织地位感知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员工建言对于组织运营和发展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然而在中国情境下往往事与愿违,员工常常会选择知而不言。采用问卷调查方式收集81名团队领导与其467名下属的配对样本,运用多层线性模型方法,从文化价值观的视角探讨中国情境下不同层级个体的权力距离导向对员工建言的效应以及领导组织地位感知和员工组织地位感知在其中的调节效应。统计分析结果表明,领导权力距离导向和员工权力距离导向对员工建言行为都具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领导组织地位感知显著调节领导权力距离导向与员工建言间的关系,员工组织地位感知显著调节员工权力距离导向与员工建言间的关系。研究结果有助于理解中国情境下员工建言的影响因素和边界条件,对于改变这种现状、实现组织的有效管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张凯丽  唐宁玉  尹奎 《管理科学》2018,31(6):117-127
  员工离职一直以来是理论界和实务界关注的热点,对员工离职的研究主要聚焦于员工离职倾向和离职行为,并主要从个体和情景因素探讨员工离职倾向或离职行为的影响因素,但具有离职倾向却未发生实际离职行为的员工在组织中表现如何,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根据计划行为理论,个体会基于自己的内在倾向采取相应的行为,但是内在倾向与行为之间的关系受到一定的约束,尤其受到个体是否能够决定或控制这种行为的影响。自我效能感反映了个体认为自己能够处理问题的信心,主动性人格则反映了个体是否具有按照自己的意愿采取行为的自主权,二者均反映了个体对行为的控制度。构建以离职倾向为前因变量,以自我效能感和主动性人格为调节变量,以任务绩效、帮助行为和反生产行为为结果变量的理论模型。基于886名员工和231名配对领导的两阶段数据,使用Mplus 7.0进行数据分析和假设检验。为避免领导评价的嵌套效应,采用三明治分析方法进行分析。         研究结果表明,①自我效能感正向调节离职倾向与反生产行为的正向关系,即高自我效能感的员工在相同水平离职倾向下会做出更多反生产行为;②主动性人格正向调节离职倾向与任务绩效的负向关系,即高主动性人格的员工在相同水平离职倾向下表现出更差的任务绩效;③主动性人格正向调节离职倾向与帮助行为的负向关系,即高主动性人格的员工在相同水平离职倾向下会做出更少帮助行为;④主动性人格正向调节离职倾向与反生产行为的正向关系,即高主动性人格的个体在相同水平离职倾向下会做出更多反生产行为。         研究发现离职意愿提高员工反生产行为,在产生离职倾向后高自我效能感和高主动人格的员工更会有消极表现。研究结果启示管理者需多观察员工行为,把握员工离职倾向,重视主动性人格可能存在的消极作用,引导主动性人格的员工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1.
团队成员目标取向与建言行为的关系:一个跨层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以国内某大型企业集团27个营销团队共201名团队成员为研究对象,采用多水平研究方法,通过构建多层数据模型(HLM),以自我激励和个体-情景互动理论为框架对团队成员个体目标导向、团队氛围和员工建言行为的关系进行了探讨.研究发现目标导向不同的个体,其建言行为也有差异,相对于发展导向,表现导向的个体更多地卷入建言行为.团队心理安全感不仅对员工建言行为有直接显著影响,而且在个体目标导向(表现导向)与建言行为的关系中有正向的跨层调节效应:团队心理安全感越高,表现导向的个体越倾向于建言行为,团队心理安全感越低,表现导向与建言行为的关系越不明显.团队氛围对于其他目标导向与建言行为关系的跨层调节效果不显著.  相似文献   

12.
正在当前动态复杂的环境中,组织要想获得成功,需要多方搜集信息,以保证生存和发展需要的灵活性和创新性。一个重要的信息来源就是员工建言。研究证实,员工建言行为不但与其自身的角色内绩效、创造性正相关,而且有利于团队和组织效能的提高。但是,遗憾的是,员工通常因为各种原因保持沉默。与员工建言会促进组织发展相反,员工沉默会对组织和个人发展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因此,组织应激发员工主动参与组织变革的热情,进而消除沉默行为。由于华人组织深受集体  相似文献   

13.
周浩  盛欣怡  覃春华 《管理评论》2022,(10):170-179
员工通过建言向上级指出问题或提出想法,被上级采纳才能真正发挥作用。基于情绪即社会信息模型,分析了建言者情绪和建言类型对上级采纳建言的影响及其内在机制。以133名管理人员为样本,采用模拟情境实验,2(积极情绪/消极情绪)×2(促进性建言/抑制性建言)被试间设计,结果发现:建言者情绪的主效应显著,上级更多采纳以积极情绪提出的建言;建言类型的主效应显著,上级更多采纳促进性建言;建言者情绪和建言类型的交互效应显著,当建言者提出抑制性建言时,建言者情绪对上级采纳建言的影响更大;建言者情绪、建言类型及其交互效应通过感知的建言者忠诚的中介作用影响上级采纳建言。最后,讨论了研究的理论贡献与管理启示,并提出了未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4.
张璇  龙立荣  夏冉 《管理科学》2017,30(3):3-13
 建言是组织内成员对组织存在问题的一种表达。尽管在组织中不乏破坏性建言的现象出现,在理论上也有学者对这一行为进行探讨,但已有研究主要围绕建设性建言行为展开,忽视了对员工破坏性建言行为的研究。区别于以往积极的建设性建言行为,破坏性建言行为会给组织和员工自身带来消极影响。作为一种非理性行为,组织未能履行对员工的承诺或者责任可能是影响员工破坏性建言行为的重要因素。        基于自我控制的资源模型,以自我损耗为中介变量,以内部人身份感知为调节变量,检验心理契约破裂对员工破坏性建言行为的作用机制和边界条件。以湖北、河南、广东和山东的20多家企业80个部门的207名员工及其领导的配对数据为样本,采用SPSS 17.0、AMOS 17.0和HLM 6进行统计检验。        研究结果表明,①心理契约破裂会导致员工的破坏性建言行为。②自我损耗在心理契约破裂与破坏性建言行为之间起中介作用。③内部人身份感知对心理契约破裂与破坏性建言行为之间的关系具有负向调节作用,对于低内部人身份感知的员工,心理契约破裂与员工破坏性建言行为之间的正相关更强;对于高内部人身份感知的员工,两者之间的相关关系不显著。        通过实证研究厘清了心理契约破裂与破坏性建言行为之间的关系,验证了自我损耗在这一过程中的中介作用。不仅证实心理契约破裂会造成员工自我损耗状态并引发员工的失控行为,更丰富了已有单一视角下对心理契约破裂作用效果的研究。而在内部人身份感知的调节下,团队内成员的身份会弱化两者之间的正相关关系。创建和谐的员工组织关系不仅需要构建积极的氛围,还要警惕可能出现的消极影响。通过从源头上防止心理契约破裂的发生、加强组织与员工之间信息的沟通以及营造积极的“家”的氛围、提升员工的内部人身份感知等多种手段,阻止破坏性建言行为的产生。  相似文献   

15.
沉默行为能够降低组织信息决策质量和员工工作绩效,而组织排斥是影响员工沉默的重要因素。实证研究表明,职场排斥显著正向影响员工沉默,心理所有权在职场排斥与员工沉默之间起中介作用,工作不安全感对职场排斥与心理所有权的关系存在负向调节作用。基于此,领导者应营造和谐的组织氛围,建立职场排斥报告制度,消除职场排斥现象;应明确团队使命和愿景,建立所有权文化,提升员工的心理所有权;应畅通员工晋升通道,激励员工不断进取,降低员工的工作不安全感,进而引导员工打破沉默、积极建言。  相似文献   

16.
建言行为是员工角色外行为的一种,对组织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差序式领导作为中国特有的领导方式之一,是否有助于员工的建言行为也成为学者较为关注的话题。以圈子理论为基础,以社会交换理论为指导,将下属按照亲疏远近划分为"圈内人"与"圈外人",分析差序式领导与两群体建言之间的作用机理可以发现,差序式领导的偏爱会使"圈内人"下属产生认知信任和情感信任,产生建言的动机和行为,但其对"圈外人"下属的不公平待遇抑制了他们的建言行为。但是,中国传统价值观的"尊重权威""宽忍利他"等理念可以调节差序式领导与"圈内人"和"圈外人"下属建言的作用关系,促进"共建"行为,实现组织永续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17.
通过设定一个虚拟的员工可能针对上级提出预防性建言的背景,考察了此背景下领导-下属交换关系和员工主动性对员工对上级防御沉默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领导-下属交换关系会显著降低防御沉默;员工主动性对防御沉默的影响不显著;员工主动性会调节领导-下属交换关系和防御沉默之间的关系.此外,当员工主动性较高时,领导-下属交换关系和防御沉默的负向关系更强.研究结论丰富了员工建言和员工沉默的相关理论,也有利于企业采取针对性措施降低员工对上级的防御沉默.  相似文献   

18.
价值取向是隐藏在员工组织行为背后的动机,同样的领导风格对不同价值取向员工的行为有不同的影响。真实型领导风格能够促进志愿主义取向和功利主义取向员工的建言行为,但是建言被采纳与否能够影响功利主义员工的继续建言意愿。领导者采取提高领导真实性水平、强化组织目标、辨明价值导向、正确评价建言、强化内部驱动与外部吸引等措施,能够促进员工建言行为。  相似文献   

19.
领导者自恋人格特质具有正负二元维度,对员工的组织公民行为也存在着双重影响,任性、自利的负面维度能够削弱组织公民行为,自主、魅力的正面维度则能强化组织公民行为。情感事件理论和社会认知理论解释了心理授权在二者关系中的正向调节作用,而主动性人格在自恋型领导通过心理授权影响员工组织公民行为过程中起负向调节作用。基于此,应辩证地评价自恋型领导,通过强化积极作用、削弱消极作用的方式发挥自恋型领导的有效性,并对员工实施强化心理授权和差异化管理策略,提升其组织公民行为。  相似文献   

20.
基于北京、上海、南京等6个城市的369名员工的问卷调查,考察了员工利他主义对团队凝聚力的影响及员工主动性在其中的中介作用。研究表明,员工利他主义对团队凝聚力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员工利他主义通过员工主动性的中介作用影响团队凝聚力。研究结果对于企业团队文化的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并为后续关于团队凝聚力与团队文化建设的研究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