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是封建专制社会君臣关系的实质。在这种关系中,“臣”对“民”来说虽然高高在上、说一不二,但从根本上说仍是任君打杀的奴才走狗。在危机时期,这一点表现得尤为明显。在一度地覆天翻的义和  相似文献   

2.
借鉴成功经验 · 传导商务资讯 · 提升个人素质 案例:A君是某企业的员工,由于工作认真且为人忠诚,很快被提拔为主管。然而工作一段时间后A君突然提出要辞职,原因是他认为自己不会指挥人,每天都被各种琐事烦得晕头转向,工作压力大,实在是力不从心。 论题:如何帮助基层经理做好管理工作?《管理与财富》杂志社 黄中凯 副总编: 在企业中经常遇到此类问题。以前有“学而优则仕”之说,在今天则经常是“工而优则仕”。但管理本身是一门学问,它与业务工作是两个层面上的问题。你所提拔的人是否适合管理工作,关键是他有没有与员工沟通…  相似文献   

3.
正明清时期的思想家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原臣》中提出:"夫治天下犹曳大木然,前者唱邪,后者唱许。君与臣,共曳木之人也。"这里所谓君臣"共曳木"在现代社会可以比喻为上下级关系在政治和人格上相互平等,职责和职权上互相配合,精神和情感上默契和谐的表现。然而,在现实社会发展中形成的科层制组织机构,这种和谐的上下级关系理想类型似乎很难实现。《中国青年报》曾做过关于"上下级关系"的社会调查,"在众多的受访  相似文献   

4.
<正>"仁"是儒家的核心和特质,是一个内涵丰富的概念,是涵盖所有美德的一个总称。这种思想既是对人的生存价值和生存权利的肯定,也是对社会群体关系准则的规定,体现了"仁者爱人"的人本主义精神。儒家从人际关系的角度理解人的本质,把人的本质规定为道德性,并把这种"仁爱"道德作为衡量人与人之间经济往来是否合理的尺度。所以,儒家"仁爱"伦理思想的特点在于重视人类经济社会生活的群体性,而且用伦理关系来解释人类群体生活的特征,认为道德是维系  相似文献   

5.
自春秋以来,不管是提倡周礼的孔子儒学还是孟子、荀子的实用儒学,不管是较为极端的程朱理学还是以康有为为代表的近代新儒学,都对中国社会发展产生了一定影响,这集中体现在对封建社会伦理秩序的维护上。其中,以士人为政的官德思想表现最为突出。儒学提倡经世致用,关注政治道德的建设,因此,儒家官德思想就成为政治道德的核心内容。儒家的为政之德有明确的对象,主要体现在对官吏、君臣以及士与仕的关系上。儒家试图从广义的道义论上规划某种理想的政治道德,以保证有效的执行  相似文献   

6.
王凤翔 《决策》2010,(9):90-91
一个优秀的管理者在用人组队的时候,不必苛求全面全能,关键是要弄清人才有什么长处,如何用他的长处。唐太宗李世民统治时期,史称"贞观之治",公认为中国历史发展的黄金时期,大唐盛世由此开始。唐太宗李世民因此被誉为“中国历史第一明君”、“中国皇帝排行榜第一位”、“大唐第一CEO”等,贞观贤臣也是名扬千古。唐太宗自述人君之道的《帝范》和记载贞观君臣政论的《贞观政要》,俱已成为后世君臣和今日领导干部的必读之书。  相似文献   

7.
针对近来不少学者围绕本土管理研究与中国传统哲学的关系进行的讨论,对一些学者的观点提出了商榷意见:认为李平没有充分考虑西方哲学20世纪后的后现代转向及其对管理学研究带来的重大影响;同时也不赞同李平提出的中国传统文化根基在道家、而非儒家的观点;传统的道家、儒家各有所长,对于本土管理研究来说更重要的是对二者加以融合,而非区分.此外,李鑫关于“中庸”的讨论也值得商榷,中庸的本质应该在于“诚”,而非像李鑫所描述的那样.  相似文献   

8.
<正>一般认为,管理是指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以人为中心,对组织所拥有的资源进行有效的决策、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以便达到既定组织目标的过程。简单来说,管理就是指挥他人能用其他更好的工作方法来工作。从漫长的人类社会管理实践来看,管理是一门充满智慧、才干与技巧的学问,它不仅是一项做人的工作的系统工程,而且也是一  相似文献   

9.
黄建跃 《领导科学》2012,(33):11-13
明清之际的思想家黄宗羲对理想的君臣关系有一个生动的比喻.他说:"夫治天下犹曳大木然,前者唱邪,后者唱许.君与臣,共曳木之人也."(《明夷待访录·原臣》)若将这段话中的君与臣置换成上级与下级,那么这个"共曳大木"的比喻实际上旨在阐明上下级关系应当是政治上、人格上相互平等,职权上、职责上分工配合,精神上、情感上亲密默契的关系.然而,在一般的单位组织中,这种理想类型似乎较难实现.《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的调查显示:83.7%的受访者坦言,日常生活中上下级关系最为难处.这个数据一定程度上揭示了上下级之间彼此不太满意的情势.如果任其发展,很可能导致上下级之间出现离心离德甚至对立对抗的情况,即诱发上下级关系疏离的"组织生态病",最终损害组织的整体利益和共同目标.因此,我们有必要认清上下级关系疏离的表现类型,诊断其病因并对症施药,进而建构和维系自然、有序、亲密的上下级关系.  相似文献   

10.
儒家传统价值观与西方现代企业管理理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一)儒家传统价值观儒家有“传统儒家”和“新儒家”之分 ,现代企业管理有国外发达国家的现代企业管理与中国现代企业管理之分。要考察儒家价值观与现代企业管理的关系 ,首先要区分上述两对儿概念。儒家 ,从狭义上讲 ,是指先秦时期的一个思想流派 ,以孔子 (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 )为宗师 ,崇奉孔子学说 ,其特点是强调对仁、义、礼、智、信等基本道德的实践和修养 ,虽然在一些不同的历史时期受到过一定程度的批判 ,但是它一直是中国人大部分伦理、教育、政治以及宗教的基础。从广义上讲 ,儒家实际上成了中国传统思想 (甚至是东方…  相似文献   

11.
劫后重死     
李文君 《领导文萃》2021,(10):79-83
在传统的君主专制社会,有句老话,叫作"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在这件事上,官方与民间罕见地达成一致:无论是朝堂上的儒家经典,还是乡野中的戏曲小说,都自觉且不遗余力地去宣扬它、维护它.长此以往,使这种愚忠观念深入人心,侵入骨髓.  相似文献   

12.
正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开篇即论述君臣关系:"上之使下犹心腹之运手足,根本之制支叶;下之事上犹手足之卫心腹,支叶之庇本根,然后能上下相保而国家治安。"可以说,这既是司马光对君臣关系理论上的严正定位,也是司马光对君臣关系感情上的美好向往。然而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里,虽有不少君臣相得的典  相似文献   

13.
一、儒家家族利益主义经济伦理 中国古代社会是以血缘关系为基础,以家国同构为组织形式的宗法制社会.血缘宗法关系构成了人们的全部生活内容,人与人之间的一切伦理关系都是血缘宗法关系的扩充.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主干的儒家文化,自然也是这种家国同构宗法性文化的典型.在此文化背景下,传统儒商往往以修身、齐家为创业起点,以治国、平天下为人生最高目标,而这种目标实现的基础环节就是"齐家",即家庭的和睦幸福,所以传统商人把"创业立家,垂裕后昆"作为投身商业的直接动机.不但如此,儒家还注重把"治生与养家"当作获得人格尊严的先决条件.这种伦理精神,就是我们所探讨的儒家家族利益主义经济伦理.  相似文献   

14.
正确认识儒家仁学经济思想儒家的仁学经济思想的基本原则是重义轻利、以义求利。正确解读儒家仁学经济思想的钥匙是正确认识儒家对义利关系、道德与经济关系的认识。仁是儒家最高的伦理、政治范畴与哲学范畴。儒家所说的义利关系实质是道德与经济的关系。人们的物质生产生活以及所有的经济活动均受伦理道德的制约。人们的生产、交换、分配、消费等所有的经济活动,不仅是一个物质产品的生产与流转过程,也是一个受道义支配、制约的一个求道尽仁的精神活动过程。好利还是好义也成为人性善恶、君子小人分野的根本标准。儒家强调道德决定经济,重…  相似文献   

15.
<正>中国儒家管理思想作为一个独立的体系形成是孔子完成的。他第一个从理论上总结了奴隶制社会的管理经验,第一个系统地整理、总结了中国的传统管理文化,用了半个世纪的时间去传播这种管理文化,正是这两个总结,奠定了孔子在中国管理思想史上的地位。一、儒家管理思想  相似文献   

16.
张娣 《经营管理者》2011,(5):144-145
<正>一、儒家管理思想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积极意义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的"仁学"管理思想虽然产生在古代封建社会之中,并且服务于其时的当政者,但是这种以人为本的软性管理理论具  相似文献   

17.
方志宏 《领导科学》2022,(12):46-49
君臣关系是上下级关系的一种经典形式,君主能否处理好与功臣的关系既是自身功业成败的关键,也是政治生态优劣的典型标志。纵观中国历史,一代又一代的国之功臣,为国家、为百姓披坚执锐、夙兴夜寐,建功立业,出现了不少君臣和谐相处、相得益彰的佳话,但也有不少功臣在功成名就之后被统治者以“莫须有”的罪名残酷处罚,郁郁而终。他们的事例说明:善待功臣,国之昌盛;误罚功臣,国运衰微。现代企业领导者对待功臣,只有坚持和谐相处、充分信任、善于容人、正向效用、赏罚及时、尊重激励等原则,才能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点好将、用好兵,带领组织走向成功。  相似文献   

18.
自从历史上有主奴关系以来,"奴才"一词作为主仆关系下身份的表达,已经为人们所熟识。清朝建立后,由于满族传统社会以"主奴"特征为主导的社会关系与思想观念的深刻作用和影响,导致有清一代"奴才"称谓充斥于君臣、主仆上下诸种关系的表达之中,尤其是君臣语境下,更成为"清代特色"。根据目前的史料遗存所见,君臣语境下的"奴才"称谓是从康熙帝开始出现,而且是伴随着奏折这一文书形式的使用而出现的。最早开始于君臣语境下使用"奴才"自称的时间是康熙二十九年,具折人是山东巡抚佛伦,而较早在奏折中自  相似文献   

19.
对劳务派遣员工和派遣组织的激励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劳务派遣,是指要派机构(即用工单位)根据自身的需要向派遣组织(包括劳务派遣公司和职业介绍机构)提出用人要求、签订劳务派遣协议,派遣组织将与自己建立劳动合同关系的劳动者(被派遣劳动者)派往要派机构,在要派机构的指挥和监督下工作,并由要派机构向派出组织支付派遣费用,派遣组织向被派遣劳动者支付劳动报酬的一种特殊的雇佣关系。劳动保障部门通常将这种现象称为劳动力派遣或劳务派遣。  相似文献   

20.
自负盈亏     
正人生的喜与忧,是因各种关系的得与失。父母、兄弟、夫妇、君臣、主仆、朋友六种伦理,是人与人的关系;屋子、车子、挎包、衣饰,是人与物的关系;住的地方、办公室、常去玩乐或探亲之地,是人与地的关系。这些关系都是暂时的。父母过世,关系就停止,只留下历史纪录。其他关系,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