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0 毫秒
1.
上官婉儿能够获得帝王的宠信,在于其拥有过人的才华,具有宽大为怀的人格,善于揣度帝王的心理,能够适应新形势并积极入世,也离不开唐代帝王对人才的高度重视。她的经历启示我们,作为一位秘书工作者,要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善于审时度势与随机应变;要胸怀宽广,且注重融洽各方关系。  相似文献   

2.
帝王托孤安排中包含着人员交接和权力转移问题,蕴含着班子配备和接班人选择的普遍规律。古代帝王托孤悲剧对现代企业继承与交接的鉴戒在于:注重代际交替的和平传承;适应新形势,建立权力转移机制;民主交接,完善人才优选机制;淡化家族色彩,注重群策群力;深刻认识权力交接内涵,依靠管理创新。  相似文献   

3.
<正>任何好的制度,背后都有一种精神力量在支撑,从而使其常活、常青、常新。中国制度体系的特点既要放在自己的历史和国情中看,也要放在国际比较视野下看,它和西方制度体系最大的区别在于立制建章背后之精神的不同。简单讲,西方制度立制的精神是"私",中国制度立制的精神是"公"。正因为"公"代表着中国制度体系的一大精神,我们观察中国制度,无论是根本制度、基本制度还是一般制度、具体制  相似文献   

4.
李国文 《领导文萃》2011,(19):72-75
公元前243年的战国时期。赵国的孝成王崩.子悼襄王立.年轻的帝王不愿用一位老爷爷级的下属,改用乐乘代廉颇领军,立刻引起廉颇大怒。  相似文献   

5.
<正>由于清朝具有严密完备的文书档案制度,和清朝以后历代的重视与保护,使得大量的清代奏折得以保存下来。据不完全统计,现存的清代奏折有一百四十三万多件,其中汉、满文硃批奏折有七十一万多件;录副奏折七十二万多件。在  相似文献   

6.
重庆立信职教中心数控技术应用专业根据重点专业师资队伍建设要求,建立渠道多样的“引、选、聘”人才准入制度,实施科学、合理的“训、导、赛”师资培养模式,高效完成建设任务,师资队伍建设成效突出,在建设的两年期间,打造了优质的师资队伍,培养了专业拔尖人才。  相似文献   

7.
拜读了贵刊束学山《为何爱看帝王剧》(2002年第2期),憋不住要说几句早就想说的话。 束学山先生所举的有很高收视率的一连串封建宫廷剧,都是以清代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的历史故事为题材的。这样的题材给人以新鲜感,不为人们所熟悉,能满足观众的好奇心。记得在香港时,亚洲  相似文献   

8.
至尊帝王——汉武帝刘彻,是毛泽东《沁园春&#183;雪》中提及的五大帝王之一。他雄才大略,霸气四射,是中国历史上一位多有建树的封建帝王。  相似文献   

9.
刘传 《经营管理者》2000,(11):14-16
<正> 古人云:“预则立,不预则废。” “当今和未来的世界竞争,从根本上说是人才的竞争。这种人才竞争是全面的,包括领导人才在内的各个方面各个层次的人才,都面临着各种竞争的检验与考验。”这是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江泽民最近所作的高瞻远瞩之“预”。  相似文献   

10.
杨伟康 《决策探索》2010,(22):82-83
巡视监察在中国具有悠久的历史,在前代的基础上,汉代巡视制度有了很大的发展,主要有帝王亲自巡视、帝王遣使巡视和中央监察机构对地方及地方监察机构(包括地方行政长官等)对所属州县巡视等四种类型,从中央到地方组成了一个较为严密的巡视系统。巡视制度起到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作用,有力地维护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统治。巡视制度是中国古代监察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皇帝、中央监察机关对地方进行巡察,或者上级对下级巡视监督的监察方式。它发轫于夏商周时期,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基本确立了巡视监察制度。  相似文献   

11.
<正>公与私。中国制度立制的精神是"公",是按照"天下为公"的精神来展开的。西方制度立制的精神是"私",基本是按照"天下为私"的精神下来的。人类政治文明走到今天这个地步,按照"天下为私"的逻辑走下去,怕是个绝境。合与分。中国制度体系安排遵循的是"合而治之"的精神,制度设  相似文献   

12.
不少与罗隆基同时代的人都认为他是个适合从政的人,潘大逵说“他颇有领导才能,是个才华横溢的政治家”;李璜说“要谈实际政治,罗隆基确是一个人才”。1947年储安平著名的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伴随国内经济的平稳进步,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的监管工作日益重要,人事档案记录了单位员工的全部基本信息,对事业单位的人才选拔、人才聘用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大多数事业单位的档案监管依旧出现问题,阻碍了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发展。为了提高我国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监管的工作,事业单位有关部门应制定相应制度,加强对档案管理人员的规范,进一步加强人事档案的管理工作。本文对我国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出现的问题及解决对策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4.
正清代的官员"引见"制度自清世祖时(顺治十二年)正式用于清代官制之中,经过康熙、雍正两位皇帝不同程度的推广,至乾隆时期基本成熟定型。按照清制,四品以下官员的任用、升迁或降职,都需要面见皇帝,亲自接受皇帝的旨意,期间需向皇帝呈上该官员的"引见单",内容涉及籍贯、年龄、出身、做官履历等。皇帝一边阅读"引见单",一边对官员进行面试,进而将其评价等用朱笔批在"引见单"(称之为朱批引见单)上。雍正皇帝十分重视人才,特别善于用人。他认为:"天下之  相似文献   

15.
鉴于明朝太监为祸惨烈,清初帝王自始即对太监一无好感,认为他们心性异常,绝非善类,必须小心防范,因而制定了诸多法今规章,严格限制太监的言行生活,使太监无由弄权,这一看法,为重视“祖法”的清朝历代皇帝所遵行,因此综观清代,太监严重揽权而作出为害国家的事几乎不见。  相似文献   

16.
<正>杭州机床集团推行技术带头人、工程带头人评聘制度,拥有了一批核心人才。杭州机床集团有限公司重视人才,建设留人工程,推行技术带头人、工程带头人评聘制度,拥有了一批各种类型的核心人才,使公司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从一个扭亏脱困重点企业进入中国机床行业前十强。企业创新、科技创新归根结底靠人才,必须在员工中形成尊  相似文献   

17.
一些基层党组织制定制度的动机不纯、制定时民主不够、内容上质量不高、执行中执法不严、落实中督查不力,导致"短命"制度大量出现,具体表现为制度虽建未立、虽立未用、虽用未彰。"短命"制度会对制度建设造成阻滞作用,使制度权威难以建立、基层党组织难以发力、良好政治生态难以树立。治理"短命"制度,目的要明确,过程要民主,修订要及时,监督要改进,文化要培育。  相似文献   

18.
由于清朝具有严密完备的文书档案制度,和清朝以后历代的重视与保护,使得大量的清代奏折得以保存下来。据不完全统计,现存的清代奏折有一百四十三万多件,其中汉、满文殊批奏折有七十一万多件;录副奏折七十二万多件。在殊批奏折中。主要为汉文殊批奏折,有六十三万多件。满文殊批奏折八万多件。  相似文献   

19.
用人三要     
<正>国以才立,政以才治,业以才兴。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而这种资源是供领导者调配使用的。知人善任、人事吻合、用活人才,让人才在最能发挥才干的领域有用武之地而无后顾之忧,是用人的最高境界。结合多年来的所学所思和工作实践,本人认为这种境界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20.
<正>两汉的举用人才制度,粲然大备。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察举制度。察举是汉代选用人才的特定名词,察举即考察举荐之意。它是由丞相、列侯、二千石(包括中央九卿及地方郡国守相)等高级官员,或者由中央派遣的特使访察其下属的人才,向皇帝推荐举送的一种制度。察举根据时间、方法、对象和范围,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诏举,另一类是岁举。诏举系由皇帝下诏,根据国家所规定的对某些特殊人才的要求,具体指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