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单位制度失能有制度"变形"、制度"合谋"、制度"脱耦"三种表现,主要是由制度结构"简陋"、内部制度"打架"、市场逻辑"侵入"等原因造成的。单位领导为单位制度复能,要做到梳理制度设计,完善制度体系;消除制度冲突,构建协调机制;强调制度价值,管控市场逻辑。  相似文献   

2.
正老子曰:"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今舍慈且勇,舍俭且广,舍后且先,死矣。夫慈,以战则胜,以守则固。天将救之,以慈卫之。"大意是,我有三件法宝,执守且保全它,必将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做人做官都能做到"无为"取天下,取得"不争之争"的大胜利:第一是慈善,第二是俭约,第三是不敢居天下人之先。一、"慈"的智慧  相似文献   

3.
职场"积极废人"在工作中往往具有"三分钟热度"、口头英雄、情绪矛盾、急功近利等特征。究其根本,在于有上进心但无坚守力,有改变欲但无理智性,有刺激性但无危机感,有目标但无自控力。医治职场"积极废人",需要做到:客观面对,循序渐进;目标明确,不断感悟;积极行动,适度加压;借力制度,约束规范。  相似文献   

4.
正"悔过"有两种:一种叫"前悔",就是对自身尚未形成或已形成的"错""过",防之、戒之;另一种是"后悔",大肆贪污腐败,在入狱时,出现"悔恨"性的"后悔"。"前悔"与"后悔"既对立又统一。不"后悔",必"前悔";有"前悔",无"后悔";强化"前悔",杜绝"后悔";是否"后悔",取决于"前悔"。这就是"前悔"之甜与"后悔"之苦的辩证法。  相似文献   

5.
领导论丛     
正领导干部要知畏惧、懂规矩、敬法纪李汉华党员领导干部践行严以用权,就是要按照党纪法规的要求,把岗位职能职责履行到位,做到不违规、不逾矩。一要常怀敬畏之心,做到行之有规。对手中的权力,要常怀敬畏之心,淡泊名利、坦然处之;当然还要自觉筑牢慎权的"防火墙",严防"牛栏关猫",使权力运行有边界、有约束、受监督,任何时候不搞特权、以权谋私。二要常怀律己之心,做到用之有度。一方面要充分  相似文献   

6.
"圈子"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其具有成员数量较少、核心领导掌握话语权、以攫取利益为基本目标以及明确的圈内"规矩"四个方面表征。政治实践表明,"圈子文化"会诱致腐败现象并产生扩散效应,导致选人用人中的逆淘汰现象进而破坏政治生态,扭曲政权伦理观,败坏社会风气。破解"圈子文化",要做到以下几点:以政治建设为先导,加强领导干部的党性修养;盯住"关键少数",破解领导核心"被围猎"困局;落实党委主体责任,培育良好党风政风;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匡正选人用人之风。  相似文献   

7.
"国之废兴,在于政事;政事得失,由乎辅佐".自古以来,人们都十分重视辅佐政务工作.办公室作为各单位的"总参谋部"、"总协调部"、"总信息部",职责涵盖方方面面,如何更好地发挥总参谋、总协调、总枢纽作用.笔者认为,必须与领导"同律",做到参政谋深;与部门"合拍",做到协调抓准;与工作"共振",做到督办跟紧.只有这样,才能全力推进办公室参谋管理执行能力.一、参政谋深,当好诸葛善辅佐一手独拍,虽疾无声.领导虽然都有一定的治事谋事方略,但如果仅凭一已之力欲将整个系统管理完善是不行的,还必须有办公室得力的辅佐.为此,办公室做参谋时要注重唱好"力、广、深"三字经.  相似文献   

8.
正国有企业如何构建惩治和预防并重的防腐败体系,事关国企能否有效履行经济责任、社会责任和政治责任的大局。结合工作实际,认为抓好国有企业防腐倡廉,应做到一抓教育,教育是基础;二抓制度,制度是保证;三抓监督,监督是关键。三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将三者统一于防腐全过程,也许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加强教育,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使权利人员不想腐败  相似文献   

9.
作为领导者,待人做事就要做到“顺天之时,随地之性,因人之心”,把领导活动规律融会贯通起来。那么,如何才能做到顺天、随地、因人呢?对此,毛泽东一直都坚持三点:一是每当没有办法时,就去找群众做调查研究;二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三是在实践中创造新局面。这给我们深刻教育和启迪。  相似文献   

10.
办公室是承上启下、联系左右、协调内外、保证机关正常运转的枢纽和桥梁.因此,作为办公室工作的领头人--办公室主任的工作尤为重要.笔者认为,要做一个称职的办公室主任应做到"二意",具备"三心",塑造"四种形象",增强"五种意识":  相似文献   

11.
深圳市定期与香港组织公务员分类管理培训学习,笔者认为香港分类管理有其特点和好处,好处在三方面,一是制度完备,二是髙薪酬制度措施到位,三是完善的晋级升级竞争机制,是制度管人,制度不是一纸空文。什么情况下法律说了算,才是法制社会,是依法依规依程序办事;所以,香港与美国公务员一样,无论是换"特首"、"总统",任何人都会做好本职工作,绝不会出现"领导在一个样,不在又是一个样"的情况发生,这就是区别;当然,国内的人事制度改革目前处于探讨实用期,不需要死搬硬套,制度建立是一定要的,有了制度才能用制度管人,才能真正实现依法治国,依法行政,依法为民服务目的。  相似文献   

12.
和之真谛     
在孔子的学说中,有一个十分重要的词:和。一是"和为贵",有和谐之意;二是"和无寡",有和睦之意;三是"君子和而不同",有恰到好处之意。和睦相处,是家庭幸福的标志;和善待人,是为人真诚的表现;和气生财,是行业兴旺的依据;和衷共济,是国家强盛的象征。  相似文献   

13.
<正>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建立健全以党章为根本、以民主集中制为核心的制度体系",这就为建立健全党的制度体系指明了方向。制度建设都是为党建科学化设计的,对制度建设进行系统化是必要的,建立健全制度体系是顺应党建规律的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14.
问题     
正网络排行乱象亟待规范浏览电商平台,畅销热榜"虚实结合",产品评分真假莫辨;打开搜索引擎,网站次序以价排名,推广信息满屏飞舞……排名、排行古已有之,之所以"于今为盛",一大因素是搭上了网络传播的快车。虽然不少排行都具有社会性、公共性,但能否做到权威、客观,至关重要。从这个意义出发,就不能仅靠呼吁广大网民、消费者练就"火眼金睛",增强辨别力。有必要尽快明晰制度准则,规范商业排名活动,廓清其基础业务与增值服务之间的边界。必须强化监管,让不守规  相似文献   

15.
"强下属、弱领导"现象是当前一些单位和组织中逐渐出现的组织情形,具体表现为下属群体聚而成团逐渐孤立领导者、刺头下属时常质疑领导者个体权威、领导者决策部署难以得到绝对拥护、领导者自身立场受到强势下属摆弄。"强下属、弱领导"现象对于单位能力建设是极为不利的,其影响主要体现为消解领导个体权威导致内聚力缺失、导致个体势力抬头形成团体性派系、扰乱整体决策方向降低单位能力值。矫正这一问题,需要抓住领导个体、组织管理、驭人之策三个着力点:单位领导者要加强"内功修炼",筑牢组织基础;组织管理要善用"狮子搏兔",抓准员工中关键角色;驾驭下属要借鉴"田忌赛马",善于以弱克强。  相似文献   

16.
《领导决策信息》2014,(29):12-13
正省民政厅行政审批整体提速40%以上;省旅游局的行政权力从126项减到6项;省国土厅率先将农用地等审批事项下放市、县……6月25日,被各界称之为"一次兜底的简政放权"的"清单"内容在浙江政府服务网上公布——今后,清单之外,浙江省级部门没有其他权力。权力精简如同"割肉","刀刀见血"。为赢得政府自身"权力革命",浙江自2013年启动第四轮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至今,成效初显。政府改革":三张清单一张网"。"三张清单":政府权  相似文献   

17.
<正>着眼于解决为官不为问题,唐山市建立起严格的奖惩制度,切实做到"不让担当干事者吃亏,不让不干实事者得利"。一是贡献奖励制度。每年年终,围绕市委、市政府确定的大事要事、重大项目以及重点民生实事工程推进落实情况,开展年度"十大亮点工作"评选。对获评"十大亮点工作"的主要负责干部,确定为"实干兴唐突出贡献干部"初步人选,经市委研究并公示后,以市委名义进行通报表扬,给予记功奖励,作为干部使用的重要依据。二是实绩提名制度。把干部的干事业绩与干部选任初始提名结合起来,在干部选任的动议阶段,对干部干事  相似文献   

18.
用人之"用",包含任用、使用两层含义.其中,恰当任用是基础、是前提,正确使用是目的、是根本.领导要把合适的人,在合适的时候,放到合适的岗位上.那么任用以后如何使用呢?笔者以为,领导的责任,就是要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让人的聪明才智、水平能力得到充分发挥.而要达到这一目标,关键在一个"放"字,即领导使用干部时要做到放心、放权、放手.  相似文献   

19.
<正>公与私。中国制度立制的精神是"公",是按照"天下为公"的精神来展开的。西方制度立制的精神是"私",基本是按照"天下为私"的精神下来的。人类政治文明走到今天这个地步,按照"天下为私"的逻辑走下去,怕是个绝境。合与分。中国制度体系安排遵循的是"合而治之"的精神,制度设  相似文献   

20.
许颖 《经营管理者》2014,(8):135-136
人才,在任何一个时期都是一项极为宝贵的资源。企业如何做到在招聘中慧眼识才,是优秀的管理者实现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所应该做到的一个重要前提。本文从企业招聘中慧眼识才的重要性、人才评判的标准以及如何做到慧眼识才,三个方面结为一篇,论述企业在招聘中如何做到"慧眼识才"。具体而言,第一部分从四个面论述:一、人才是一个企业做强做大的根本所在;二、慧眼识才是运用人才促成企业自我壮大的前提;三、慧眼识才是市场竞争优胜劣汰的必然要求;四、慧眼识才是降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成本的重要途径。第二个部分从道德标准、知识储备、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四个要素来简要阐释企业对人才进行评判的标准。最后,论述企业如何在招聘中做到慧眼识才:一,须有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胸怀;二,看待人才要坚持全面的原则;三,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四,以发展的眼光看待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