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女性文学中的身体写作是90年代引起争论的一种文化现象。90年代女性写作在80年代中期女性写作性别认同基础上实现了自我建构的身体认同。这种认同意味着女性自我的性别身份建构,即身体的苏醒,而这种苏醒的写作则是在反抗男权文化和女性自我建构的双重意义上超越了之前的女性写作。  相似文献   

2.
女性领导者常常面临双重约束:具有强烈社群性特质的女性领导者往往会被批评个体特征不足,而具有强烈个体特征的女性领导又可能会被人批评缺乏社群性特质。面对双重要求,女性领导者可通过角色价值的接纳认同、社会资源网络的支持建构、领导模式的权变选择,实现女性社群性特质、领导个体特征和外部情境的匹配与嵌入。  相似文献   

3.
随着组织竞争要素由物理要素向人力资源要素转化,组织整合过程中,成员认同的转变与重构直接决定了组织合并的成败。本文以社会认同理论为基础,提出组织合并之后,通过再归类和交叉类别两种方法,改变成员组织分类的标准,模糊原有的身份界限,打破成员之间心理上的藩篱,最终建构起一个共同内群体身份。然后再通过对成员物质需求和心理需求的进一步满足,让成员借由积极区分,收获更多的自尊,从而最终达到建构和强化成员对新组织认同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柔性领导力的特征趋势和女干部的特质优势高度契合,主要表现为更倾向于民主决策,体现人文关怀;更注重人际沟通,促进组织整合;更倡导平等相待,尊重理解员工;更重视激励鼓舞,着眼长远目标。但实践中,青年女干部领导力开发上存在职业形象与领导身份的认同冲突、自我期待与组织期望的理解冲突、成就动机与领导能力的心理冲突、家庭角色与社会角色的转换冲突。青年女干部开发领导力,应正确认识自我,转换双重角色;营造健康心态,提升心理资本;彰显女性之美,强化内外素质;优化时间管理,平衡工作与生活。  相似文献   

5.
从社会认知理论的视角,探讨自我牺牲型领导对员工组织偏差行为的影响,采用问卷方式对335名企业员工进行调查,数据结果表明:道德推脱在自我牺牲型领导对组织偏差行为的影响中起中介作用;道德身份认同调节了自我牺牲型领导与道德推脱之间的关系,相对于高道德身份认同员工而言,自我牺牲型领导对低道德身份认同员工的道德推脱影响更大;道德身份认同调节道德推脱在自我牺牲型领导与员工组织偏差行为之间的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6.
田莉  张劼浩  袁国真 《管理评论》2021,33(12):324-338
社会认同理论提出团队成员的身份主张对其认知和行为模式有深远影响.基于此,团队冲突的根源可能不是简单地因为成员的观点不同,而是因为在深层次上他们拥有不同的社会身份.然而,以往研究并未对创业团队成员身份的异质性如何影响团队冲突给出明确解答.本研究通过对四个创业团队的多案例分析,刻画了身份异质的创业团队的互动过程.研究发现,团队成员身份异质性会诱发团队内形成断裂带,并依据子团队相对规模可以划分为平衡型和非平衡型断裂带.其中平衡型断裂带使创业团队容易产生合作式冲突,提高了团队成员间的凝聚力,从而降低了团队成员的更迭概率;而因团队成员身份异质形成的非平衡型断裂带使创业团队容易产生让步式冲突,进而导致了团队成员更迭的发生.本研究拓展了有关团队异质性以及团队断裂带的研究,并在创业情境下对身份异质性如何影响团队冲突和结果提供了解释.  相似文献   

7.
女性领导正日益进入学者视野,成为被研究和关注的对象。通过梳理近年来女性领导的研究成果,本文发现,近年来女性领导研究主要聚焦于女性领导力与领导风格、女性领导身份认同和女性参政、女性领导成长发展、女性领导培养与选拔等方面,研究视角、内容和问题不断深化拓展,研究方法更加多元。  相似文献   

8.
<正>领导者是具有多重身份的社会群体,女性领导由于其性别原因,她们的社会身份更为复杂化。在男性领导占据主流地位的社会态势中,女性领导面临着工作、生活与社会多方面的压力,性别与角色冲突使其在心理和生理上的负担加重。在此,笔者以变革型领导为视角,分析女性领导在工作过程中如何有效平衡性别与角色冲突,提升领导力和岗位适应能力。一、女性领导性别与角色冲突社会角色理论认为,人类社会  相似文献   

9.
在现代社会里,冲突可以说是个体或组织发展中不可避免的问题。如果这些冲突得到妥善的处理,问题得到创造性的解决,组织就会变得更有成效,组织生活也会更有吸引力。领导者对形形色色的冲突的管理,是"领导"与"管理"的契合点。  相似文献   

10.
<正>当代中国政治意识正在经历一个非常重要的转型期,政治意识的分化与冲突逐渐显现。政治意识的分化必然会导致经济和社会的分化。如果朝积极的方向发展,可以使意识从混沌走向有序,在对抗格局中建立主流政治意识。如果从消极的层面看,它会对思想整合、社会稳定和改革开放带来威胁。当代中国政治意识话语体系的建构,首先需要革新思维,更新形式主义和"官八股"或"洋八股"思维,加强对于自由主义、社会主义和儒家思想等要素话语的共识理解,上  相似文献   

11.
王巍 《领导科学》2021,(5):92-96
领导技术与领导权威密不可分,运用领导技术建构良性的权威—服从关系是女性干部实现有效领导的前提与基础。然而,在领导实践过程中,领导技术的广泛应用却建构了女性干部领导权威的三重悖论:领导权威的生产性悖论、领导权威的条件性悖论、领导权威的角色性悖论。悖论逻辑生成的原因在于领导技术对下属与女性干部权力地位梯度性的遮蔽、组织系统领导逻辑的异质性和多元性与领导技术的实践差异性、女性性格特质的二重性与社会性别刻板偏见。纾解悖论的有效策略是:进行技术祛蔽,构建下属与女性干部平等的对话空间;推动下属与女性干部行为意义双向互构,实现领导权威意义自洽;矫正自我性格认知观念和社会对女性干部性别认知偏差,促进女性干部角色平衡。  相似文献   

12.
刻板印象对女性员工创新行为的威胁包括两个方面,即管理者的偏见和女性员工的退缩行为。刻板印象的形成原因包括资源竞争、社会学习、群体同质、平等思想。管理女性员工创新行为刻板印象可从两方面入手:从管理者角度而言,可采取结构化自由回忆干预措施;从女性员工角度而言,针对性别身份,可采取减少与该身份联系的社会再范畴化策略和强调该身份正面意义的积极区分策略。  相似文献   

13.
女性领导的心理资本直接影响其工作效能与领导绩效的发挥。同时,女性领导心理资本开发也会提升女性领导的核心竞争力。因此,笔者试探讨女性领导心理资本的构成要素、影响女性领导心理资本的因素,进而提出心理资本提升路径,即心理资本的自我管理与提升。一、心理资本的内涵美国学者路桑斯(Luthans)等人以积极心理学和积极组织行为学的观点为基础,在分析经济资本、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的特点和区别的基础上,提出了以强调人的积极心理力量为核心的"积极心理资本"(positivepsychologicalcapital)概  相似文献   

14.
基于社会认同理论,研究探讨了谦卑型领导对员工主动性行为的作用机制及边界条件.对78位领导和293位员工的匹配数据分析显示,谦卑型领导通过领导认同对员工主动性行为有间接的正向影响.此外,员工权力距离倾向是影响这一过程的重要边界条件.当员工权力距离倾向低时,谦卑型领导通过领导认同对员工主动性行为的积极影响会增强;反之,当员工权力距离倾向高时,这一积极影响不显著.研究从社会认同的视角为谦卑型领导的有效性及如何提高员工的主动性行为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证支持.  相似文献   

15.
差序性领导作为根植于我国文化情境中的一种领导理论,对职场中员工工作态度和行为具有重要的现实解释意义。基于现有研究成果,将组织认同和内部人身份感知进行有机整合,探讨差序性领导对员工离职倾向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差序性领导对员工离职倾向具有负向的预测作用,组织认同在差序性领导和员工离职倾向关系间起中介作用,员工内部人身份感知调节了差序性领导与组织认同间关系。  相似文献   

16.
善治视角下,政府信任是政府和社会双方互动合作、共同成长的结果,是一种理性的、动态的认知信任.在中国政府信任结构中,囿于交叉压力下的身份冲突和角色均衡,人大始终无法在政府信任构建的过程中发挥切实效用.文章以善治视角下的政府信任为基点,结合中国政治治理的现实,剖析人大身份冲突和角色均衡的特殊背景,并提出以人大为依托建构政府信任的路径和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应柯  林伟  丁巧  杨露 《经营管理者》2013,(28):115-115
农民工是社会一个特殊的群体,从农民工心理特点出发来探析农民工的需要,首先从多层次维度来了解农民工的心理特点,包括身份认同的模糊以及心理特征的矛盾。进而围绕农民工的心理矛盾与冲突来分析农民工的生存需要、相互关系需要和成长发展需要,最后提出实现农民工需求的路径。  相似文献   

18.
女性刻板印象将女性归属为人文领域而非技术领域,使得女性员工创新行为受到物质和心理上的双重影响。刻板印象对女性员工创新行为存在着威胁与机会二元效应。刻板印象使得女性员工创新行为面临着角色不同一、回弹效应、优势惩罚、团队认知偏差等因素的威胁。但刻板印象威胁具有非必然性,女性员工可以利用刻板印象带来的宽容倾向与其他同事进行创新协同,通过防御性保障获取创新资源,积极构建创新者身份认同,提升创新行为实施机会与绩效。  相似文献   

19.
在民营经济日渐被社会认同并获得关注的过程中,“全民创业”一直是一个非常显著的声音。它在产生着积极深远影响的同时,也会带来一定的负面效应。要加强指导,提倡“积极创业”、“理性创业”。  相似文献   

20.
又见阶层冲突!自2012年9月教育部公布异地高考"有条件准入"方案以来,在一些省份尤其是部分直辖市,本地人和外地人之间的暗战迅速公开化与白热化。这场本地人与外地人的阶层冲突,看起来是争平等,实质上是誓死"保特权"的一方和拼命"争特权"的另一方之间的冲突。中国前30年搞计划经济,本质上造就了一个以身份界定权利的特权社会。农民、工人和干部不仅是职业,更是身份。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过程,是一个特权不断减少和消失的过程,但不会一下子全部消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