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乡村振兴背景下基层领导工作的政策梗阻主要表现为政策敷衍性执行、选择性执行、口号式执行和停滞式执行四个方面。政策梗阻发生的原因可以归结为政策设计先天不足、关系结构错综复杂、纾困目标缺乏聚焦、利益分配分化失衡和决策信息难以对称等。消除政策梗阻,应强化政策决策论证过程,提升政策执行的持续性;理顺纵向横向结构关系,减少政策传递的摩擦力;建立健全精准施策制度,确保政策目标的精确化;完善公众参与议程机制,扩大政策利益的辐射圈;借助数字通信技术工具,提升政策信息的可达性。  相似文献   

2.
政策执行是基层治理的关键环节,关涉基层治理目标的实现,其碎片化的组织结构具体表现为央地碎片化、同地碎片化、部际碎片化,根本原因在于错综复杂的府际关系、本末倒置的权责关系、南辕北辙的执行关系、复合叠加的职责关系。基层治理政策执行组织结构碎片化的破解之道在于科学运用系统性理论,构建以信任与效能为核心的政策执行思维体系,健全以利益补偿与科学考核为中心的政策执行机制,建构以“三级融合式”为重心的政策执行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3.
政策规避是公共政策治理中的非常重要的现象。本文以计划生育政策为例,研究政策规避类型,包括逃离政策空间、收买政策主体、获取政策资格、利用政策空白和消解政策损失等。公共政策规避在渴望规避和能够规避的背景下产生,并且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因此,各个主体需要从政策制定、政策执行、政策评估与修正等多个层面,采取相应的举措消减政策规避现象。  相似文献   

4.
道德风险的产生基于委托-代理关系、信息不对称和约束条件等三个条件,这与公共政策执行具有很强的契合性。利益博弈是公共政策执行偏差的根源,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的斗鸡博弈、地方政府之间的智猪博弈和囚徒困境中的纳什均衡是导致道德风险的主要原因。基于此提出,利益整合是有效规避道德风险的有效途径,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应构建完善的行政职权配置机制、激励机制、监督机制,地方政府之间应形成合作协议与合作机制,从而实现利益期望一致性,降低道德风险。  相似文献   

5.
领导干部"人走政息"的恶性循环实际上是利益博弈、政策缺陷和超前创新共同作用的结果,会导致公共资源浪费、施政方针断裂、组织信任降低等危害。领导干部可通过遵从法律合理过渡、完善程序凝聚共识、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予以规避。  相似文献   

6.
部分基层干部在执行上级政策时偏好于顺带附加相关"土政策"和其他难以推进的措施,借由上级政策的强制性或实惠性捆绑解决部分"硬骨头"问题,引致"政策搭车"现象,反映出管理初衷的歪曲、治理理念的偏离、执行能力的欠缺和监管的表面化等管理漏洞。为规避"政策搭车",应提高违法违纪成本和风险,强化基层民主决策机制,完善基层信息公开平台,构建多层次的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7.
本文用博弈理论研究公共政策执行过程中的相关问题,以经济适用房政策执行为例,分析其中的四方利益主体——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开发商和低收入购房者——之间的博弈状况,探求各利益主体是如何影响政策的执行。  相似文献   

8.
在领导工作实践中,下属执行不到位的主要表现有象征式执行、替代式执行、附加式执行、残缺式执行和照搬式执行。执行不到位主要因为下属缺乏责任感、工作能力欠缺、与领导对决策认知不一致、在执行中掺杂局部或个人利益。对此,要增强下属的执行意愿,提高下属的执行能力,强化下属对领导决策的认同,同时注意调整利益。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我国房地产市场的发展状况进行了分析,指出我国房地产市场主要存在以下结构性问题与政策性障碍:房地产市场体制存在结构缺陷,市场的政策调控传导机制受利益机制约束,有效供给不足;市场的安全和风险防范机制脆弱等。在此基础上,笔者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公共政策执行主体在政策执行的过程中,是连接政策与政策受众者的桥梁,是影响公共政策有效执行的关键因素。本文从建立执行主体多元化模式,提高执行人员素质,整合各方利益,完善政策执行体制,加强政策的科学性等入手,希望可以使政策执行主体的行为得到改善和政策执行目标的全面实现。  相似文献   

11.
"运动式"治理在我国有着深厚的历史根源,并在革命战争年代和早期的社会主义建设中都发挥过重要作用。由于思维惯性的延续与执行效果的鼓舞,党和政府在推动政策执行或在常态制度执行受阻时,依然倾向于通过"运动式"治理模式来应对。这种情况在生态治理中同样屡见不鲜。"运动式"生态治理模式在带来便捷高效的同时,也会遭遇执行偏差、忽略整体的现实困境,对其纠偏须着眼于中央与地方共容利益的构建,以及进行生态治理的统筹规划。  相似文献   

12.
倾向性是指政策执行中资源分配的策略安排,一方面联结着社会政策的资源分配机制,另一方面联结着县级政府的经济发展目标,成为两者之间的矛盾集中点。分析县级政府部门的人员和资金配置的倾向性策略有利于理解和解释政策执行问题。倾向性策略体现为"本级任务"优先于"上级任务"、"政绩"优先于"民意"、经济发展目标优先于社会发展目标、政策实施重于政策监督四个方面。产生倾向性的本质原因在于县级政府面临的权力双重来源、资源局限困境、追求经济增长的利益取向以及单向的绩效评价和问责机制。  相似文献   

13.
本文在经典的Shapely利益分配法基础上,通过智能权重优化技术计算供应链鲁棒值来衡量各参与企业的重要性,根据其重要性对各参与企业的利益进行合理分配,研究结论规避了经典的Shapely利益分配法分配平均化的缺陷,为研究复杂供应链的利益分配提供了一个新的方法与思路。  相似文献   

14.
通过分析目前法院规避执行的现状、规避执行行为成立的条件和规避执行的表现形式,进一步探讨并提出破解规避行为的积极途径、基础途径和消极途径。  相似文献   

15.
随着现代利益团体越来越多元化,公共政策的制定也越来越动态化,各种利益团体都从自身利益出发,不同的利益主体为了各自利益的优化而在政策的制定和执行过程中相互博弈。本文从公共政策的制定和执行过程展开研究,探讨利益各方对公共政策制定的公正和执行的效果的影响,从而探寻公共政策过程的合理性意见。  相似文献   

16.
缘于部门利益及政出多门等综合因素,我国政策冲突现象比比皆是,甚至行政立法主体也制定利于己方而损害整体或他者利益的法律。政策网络尊重彼此利益,从宏观层面的国家与社会关系、中观层面的地方政府及行政部门关系协调、微观层面的政策执行的利益相关者及其价值观协调予以剖析,建构分析政策制定、执行过程、政策结果的模型。政策网络兼容性基于整体性治理视野,动态地统合网络结构与行为过程,解析多个政策叠加后产生负面效果的成因,分析行政主体行为、完善治理网络,建构跨地域、跨部门、多层级的各级政府及行政部门、社团对话平台,形成行为理性、彼此尊重、平等协商、达成共识、共谋发展的多元政策兼容网络。  相似文献   

17.
“一阵风”式公共政策的执行实则为“刚性执行”与“弹性执行”的恶性循环。如果将“刚性执行”主观转变为“弹性执行”就会出现公共政策执行波动,呈现出“刚性执行”、消极“弹性执行”相互交替的恶性循环。这一问题的产生在于中间层政府“不作为”引发的消极执行,上级领导“瞎指挥”造成的反抗情绪,利益博弈诱发的“联合作战”,下级政府懒政导致的政策环境缺失。为此,应提升公共政策的适用性和配套性,防止官僚主义和主观主义,加强对政府官员的监督与问责,增强下级政府公共政策执行力。  相似文献   

18.
环境政策执行是环境政策的核心环节,事关中央环境政策目标的实现,其组织结构碎片化表现为央地关系碎片化、同地关系碎片化、部际关系碎片化,产生根源在于复杂的府际关系、倒置的权责关系、逆向的政策执行、同构的职责关系。基于环境政策执行中组织结构的碎片化困境,要整合政策执行理念、完善政策执行机制、创新政策执行技术,以此构建环境政策执行的整体性制度体系和策略系统。  相似文献   

19.
为了切实提高政府高等教育政策能力,我们必须完善政府的高等教育政策问题发现机制、高等教育政策民主参与机制,高等教育政策执行机制、高等教育政策评估机制、高等教育政策决策者责任追究机制和高等教育政策调整机制等等.  相似文献   

20.
2012年上市证券公司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均为内部控制机制和制度方面不存在重大缺陷。对于资产管理、经纪和自营业务等业务中存在的损害客户利益、内幕交易等均未涉及。通过分析我国证券公司内部控制缺陷信息披露现状,建议采取明确内部控制重大缺陷信息披露相关主体职责和标准、加强内部控制缺陷信息披露的监管等措施,提高和改善内部控制重大缺陷信息披露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