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通过重温刘少奇领导新四军开创和巩固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光辉业绩,全面分析了他的“家”(亦即根据地)思想,即:为什么要建立“家”,怎样建立“家”以及如何管理“家”。在刘少奇的领导下,华中抗日根据地得到了有效的巩固和发展。  相似文献   

2.
一九三九年冬,刘少奇率领中原局进入华中敌后。一九四○年十月,经皖东抵达苏北,与陈毅等会合,共同领导华中的敌后斗争。他先后兼任了华中总指挥部的政治委员、新四军新军部的政治委员、华中局(中原局与东南局合并组成华中局)书记,中央军事委员会华中分会书记等职,一九四二年三月奉令回延安,离开苏北。在这期间,他同陈毅等一起,领导开创了苏中、盐阜、淮海、淮南、淮北、苏南等敌后抗日根据地。在开创和巩固华中抗日根据地的过程中,他用了极大的精力,以盐阜区为点,领导和指  相似文献   

3.
一九四○年,刘少奇、陈毅、黄克诚等率领八路军、新四军挺进苏北敌后,开辟了苏北抗日根据地。党注意到要巩固和建设好抗日民主根据地,必须加强文艺战线的建设少奇、陈毅等领导同志即十分重视革命文艺团体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4.
刘少奇与盐阜抗日根据地的群众工作徐兰抗日战争时期,刘少奇于1940年10月底到1942年春一年多时间内,在苏北盐阜区领导了华中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各项建设,开展了大量的群众工作,在盐阜革命斗争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盐阜区抗日民主根据地是在抗日相持阶段的19...  相似文献   

5.
《江淮日报》是抗战时期华中局的机关报,它是在刘少奇、陈毅同志的直接领导和关怀下创办的。《江淮日报》对于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巩固抗日根据地和抗日民主政权,激励广大军民的抗日士气起了很大的作用,它的创办使苏北根据地出现了“江淮时代”,促进了华中抗日根据地的中心──盐阜地区新的文化高潮的出现。  相似文献   

6.
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以后,党中央先后提出了“发展华中”和“巩固华中”的方针。按照党中央的指示,刘少奇同志深入华中敌后,先后担任中共中央中原局书记、华中局书记和新四军政治委员等职,为实现发展和巩固华中的战略任务,为在华中广阔地区创建巩固的抗日民主根据地,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坚决执行党中央的战略方针开创华中敌后抗战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7.
在刘少奇、陈毅等新四军军政领导的关怀和支持下,从1940年10月到1945年8月,活动在盐阜区的新四军围绕抗日斗争,积极开展文学、音乐、美术创作和戏剧演出、歌咏等文艺活动,宣传抗日,表现根据地新生活,体现出苏北抗日根据地文化昂扬的主旋律.而且文艺活动形式多样、种类齐全,对抗战斗争和苏北抗日根据地文化活动产生了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8.
华中地区的武装斗争是抗日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刘少奇在华中时期根据中央指示精神切实推进党中央和毛泽东“发展华中”战略的实现,通过电报往来与毛泽东在政策上进行了频繁的互动,确定了以苏北为突击方向的战略方针,并着力部署华中、华北和江南三方力量合力开辟苏北的战略规划。毛刘二人的决策互动对苏北根据地的开辟和中共在华中地区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9.
抗日战争时期,财政经济工作是苏北抗日根据地建设的重要内容,对坚持敌后抗战、巩固苏北抗日根据地以及在财经战场打击敌人等具有重要意义。苏北抗日根据地成立银行,发展根据地金融,促进经济发展、保证合理负担,活跃市场贸易、打破日伪经济封锁,开展货币斗争、维护根据地利益,为夺取抗战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0.
1940年8月至1942年4月,苏北地区的各级党委以中共中央制定的统战政策为指导,创建了苏北抗日根据地,并取得了一系列成就。但这一时期苏北抗日根据地也存在民主政策执行不充分、损害抗日地主与民族资本家利益等问题。在盐阜区各界人士座谈会上,面对苏北各界人士对之前统战工作存在的问题提出批判意见时,新四军军长陈毅不仅接受批评意见、提出改进方案,而且事后督促苏北抗日根据地颁布法律法规,保障改进政策落到实处。陈毅提出的切实改进策略,既密切了各界关系,又对苏北抗日根据地乃至整个华中抗日根据地的发展与巩固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1941年,为配合日本的“南进”部署和加强汪伪对宁沪基层的控制,日汪决定联合对宁沪地区进行“清乡”。然而,在“清乡”过程中,日汪集团内部冲突不断,日益瓦解;新四军和忠义救国军在经过短暂的共同反“清乡”后亦分道扬镳。为期四年的“清乡”与反“清乡”斗争,呈现出抗战时期宁沪地区斗争形势的多元性与复杂性。  相似文献   

12.
抗日战争进入到相持阶段后,刘少奇赴华中任华中局书记、华中部队总指挥部政治委员、新四军政治委员,对建立巩固的华中根据地和发展壮大华中军事力量卓有建树。他建立巩固的华中根据地和发展壮大新四军的韬略思想与湖湘文化的集大成者王船山的战争战略指导艺术有明显的学脉相承之处。  相似文献   

13.
新四军江北指挥部从成立到撤销虽然只有短短的20个月,但在中华民族抗日战争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面对侵华日军对皖中地区的不断进攻和疯狂推进,皖中地区成了抗日前线,也给新四军在本地的发展提供了条件。面对新的抗战形势,中共中央做出了新四军向北发展的重要战略决策。1939年之前新四军在江北地区共有武装力量2万余人,但是在江北活动的新四军既远离新四军军部,又有长江阻隔,给新四军的统一指挥带来了诸多不便。新四军江北指挥部在这样特殊的历史背景下应运而生,顺应了时局的需要,更符合当时全民族抗日的大潮流。  相似文献   

14.
抗战时期,渤海根据地(包括其前身冀鲁边区和清河区)的军民消灭了大量的日伪军,粉碎了日寇掠夺资源、实行以战养战的阴谋,并支援了山东其他根据地大量的人力物力,为山东抗战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解放战争中,渤海区人民参军支前,成为华东战场人民解放军取得胜利的坚强后盾,为华东乃至全国的解放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红军长征过凉山期间,经历了巧渡金沙江、会理会议、彝海结盟等重要的历史事件;尤其是红军在通过彝区时,先遣部队司令刘伯承与果基小叶丹“彝海结盟”,使红军能顺利通过凉山彝族地区,抢占大渡河,飞夺泸定桥,赢得了战略上的先机。这是党的民族政策的一次成功实践,是红军长征历史上的光辉篇章。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为确保对华中占领区的统治,消灭该地区内的新四军,1941年7月至1944年底,日汪在江苏大部分地区掀起了罪恶的“清乡”活动。针对日汪掀起的“清乡”活动,活跃在江苏抗日根据地的新四军在中共中央及华中局的领导下,坚持党的一元化领导,把武装斗争、统一战线与群众动员紧密结合在一起,积极展开反“清乡”运动,最终赢得了反“清乡”斗争的胜利。  相似文献   

17.
促进人民群众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认同,是当前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而构建动力机制、健全引导机制、完善保障机制有利于强化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认同.构建动力机制,需要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激发认同的情感动力,以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增强认同的利益动力,以理论的科学性增加认同的思想动力;健全引导机制,需要以理论研究为支撑,完善教育机制;以正确舆论为导向,强化宣传机制;以阵地建设为平台,健全导向机制;完善保障机制,需要壮大经济基础,突出利益认同;健全民主政治,增强政治认同;坚持文化自信,强化价值认同;夯实民生基础,巩固社会认同;推进绿色发展,提升生态认同.  相似文献   

18.
根据地法制史研究在1979年以后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多局限于陕甘宁边区。从根据地法制史研究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角度而言,开辟新四军抗日根据地法制史研究的新领域显得尤为重要。研究的关键之处在于新四军抗日根据地法制文献的整理和挖掘,以及与其他根据地法制史的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