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组织中"问题成员"的出现并非完全源于个人因素,而是互动衍生之结果。领导者对组织系统管控的乏力加剧了下属的任性,领导者自我行为的失当直接强化了不良示范效应,领导者立场不正则易为下属所围攻而同流合污。同样,下属的任意随性会直接挑战领导权威,加剧彼此冲突;下属不良行为泛滥则恶化组织氛围,弱化领导管控力;下属彼此抱团谋私容易拉拢上级,寻求"保护伞"。斩断"问题领导"与"问题下属"间的衍生路径,应立足制度规则,约束行为取向;完善独立监管,规避权力庇护;公开管理过程,确保行为公正合理;强化情感沟通,缓和矛盾冲突。  相似文献   

2.
在共享理念下,部分领导干部将公事"共做",业绩"私占";职责"共担",权力"私握";任务"共分",资源"私用";精力"共付",利益"私享"。究其根本,在于领导干部身份不明,位置不清;担当不足,责任缺乏;诱惑增多,优先得利;制度欠缺,监管乏力。想要规避共享理念的异化、公私界限的混淆,就必须引导领导干部科学把握多重身份,明晰"我是谁";精准锁定服务对象,明晰"服务谁";夯实组织存续基础,明晰"依靠谁";提升思想认知高度,明晰"发展谁"。  相似文献   

3.
正"山头主义"的实质是以宗派为出发点的思想和行为,形成小团伙、小圈子,在一定程度上是个人主义、自由主义的产物,是党内政治生活庸俗化、封建化的表现,并且具有共同的外在表现形式——拉帮结派。孔子曾说,"君子不党""朋比为奸""结党营私",表明了孔子对小圈子  相似文献   

4.
部分领导干部在工作点评中易陷入思维怪圈,如:"蜻蜓点水",走过场;"一团和气",聚人缘;"明贬实褒",行谄媚;"彼此关照",求安稳。这是因为"好人主义"作祟、"圈子主义"干扰、政治站位不高、业务素质缺失。想要点评到位,就必须净化政治生态,确保敢"点"问题;提升眼界思维,实现能"点"关键;夯实综合素养,保证"评"出深度;立足切实问题,助力"评"出实效。  相似文献   

5.
从十八大以来的腐败案例来看,无论是“老虎级”的腐败大官,还是“苍蝇级”的腐败小吏,其腐败过程都有一个共同的、非常鲜明的特点,即“家族化”“圈子化”及山头主义。腐败呈现出以一个“主要的权力人物”为中心,按照“亲缘信任”的原则,以“水波涟漪的方式”逐步扩散,形成“圈与圈”相套的系统化腐败圈子和链条,这其中,不但包含了父母、兄弟、姐妹、子女等直系血缘关系,而且还包括七大姑八大姨、同学、同事和战友等,形成了一个大的、不仅是生物学意义上而且是社会学意义上的“腐败家族”,把一些公共权力“私化”了,把组织权力变成了个人权力、家族权力,并明目张胆地利用组织权力、以组织的名义干坏事,极大地损毁了党和政府的威信和形象。  相似文献   

6.
<正>在许多国人的头脑中,政治与权力往往很容易被画上等号。国人对权力的心理隔阂,常常体现为对政治的不感冒。所以,有人会用玩世不恭的态度向世人告白"远离政治",而落马高官也往往以过来人的身份叮嘱后来者"远离政治"。这其实是一种过度逆反形成的偏执。事实上,现代政治特别强调政治或曰  相似文献   

7.
约稿启事     
正"单位内耗的形成原因、具体特征及破解之道"专题研究单位内耗指单位内部不团结、不协调、不配合,甚至相互攻击、相互拆台、争权夺利、结党营私等,造成单位人心涣散、管理混乱、整体和个人利益受损、人际关系恶化、事业发展基础受到严重破坏的情形。造成内耗的原因既有追名逐利的心理因素,也有权力配置不合理、责权利失衡、利益分配和奖惩不公正等体制机制因素,还有政治生态恶化、社会风气不良的道德和文化因素。现实中,一些单位有领导与领导之间的内耗、领导与下属之间的内耗、下属之  相似文献   

8.
<正>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群众的民主意识、主体意识、权利意识和法律意识不断增强,人们对各级组织在保障公平、提升服务质量和效率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一背景下,在各部门中存在的权力"棚架"现象不仅成为一个备受瞩目的焦点,也成为一个亟须解决的重大问题。一、权力"棚架"现象的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9.
"四个意识"是一个有机整体,彼此联系,相互关联。其中,政治意识是根本,大局意识是支撑,核心意识是关键,看齐意识是归宿。"四个意识"是我们党对全面推进党的建设的经验总结,是全面从严治党的深化和提升,对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提出了新的任务和要求。增强"四个意识",要准确把握其精神实质,深刻理解其内蕴的"四个统一",将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作为重要抓手,以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为当务之急,提高党性觉悟,坚定政治立场。  相似文献   

10.
<正>圈子文化是一种抱团取暖的暧昧,在这种政治生态下,很容易形成攀龙附凤的"家天下",很容易造成投桃报李的利益输送。根除圈子文化要重建官场生态环境。砍断权力树根。圈子文化实行的是家长制,那些位高权重的"家长"就是圈子文化的根。没有这些"家长"  相似文献   

11.
<正>18世纪中叶,孟德斯鸠提出了一条著名论断:"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以权力约束权力"。这一论断对世界政治产生了深远影响。随后,西方政治思想家又从人性的角度,去分析制约公共权力的必要性:为了防止公共权力的滥用和腐败,就要把权力均匀地分配到不同部门,并且给予各部门抵制其他部门侵犯的必要法定手段。正如汉密尔顿  相似文献   

12.
<正>纳税人意识的传播一定要有助于增进全社会和每个国民的福祉总量笔者在本文中主要谈两个问题。第一,"纳税意识"不等于"纳税人意识"。毋庸讳言,纳税意识里面没有"人",更多指的是没有合法权力保障的利益交换意识。直言之,合法性没解决时,在这种权力所保障下的国家与国民之间权利与义务的交换,仅  相似文献   

13.
在下属个人发展中,"伯乐"的慧眼识珠具有不可忽略的作用,这就使得下属容易对提拔自己的"伯乐"产生"报恩"心理,若不能正确引导,就会引致权力和私利的不良交织,产生巨额酬谢、权力互惠、利益捆绑、拉帮抱团等一系列不正当"报恩"行为,继而导致上下级间关系变异,加剧不良圈子文化,还会误导下属奋斗方向和领导者用权目标。为规避不正当"报恩",应端正"报恩"认知、泛化"报恩"对象、扩展"报恩"方式和升华"报恩"目的,引导下属以出色的工作业绩报答组织的认可和群众的信任。  相似文献   

14.
疫情防控中"痕迹主义"主要表现为唯形不唯实的形式主义,唯上不唯下的官僚主义,唯"痕"不唯真的主观主义,唯私不唯公的利己主义。杜绝疫情防控中的"痕迹主义",要提高政治站位,创新工作方法,整治"填表抗疫",在抗疫斗争实践中考察和识别干部。  相似文献   

15.
<正>当前,人类进入了信息发送、传播、获取最高效的"互联网+"时代,这让普通职工拥有更强的"员工力"。普通职工的微权力可以通过互联网等途径获得更大的能量,对组织产生深刻的影响。然而,权力是把"双刃剑",如果不对微权力进行有效地把控与管理,很有可能出现微权力失灵的状况,对组织发展造成严重的冲击。一、微权力与微权力失灵在组织中,权力是一把"双刃剑",既可以促进组织的发展,也能阻碍组织的进步。领导拥有组织发  相似文献   

16.
《领导文萃》2014,(14):76-78
正权力异化尤其是家族化,已经成为各方忧心的重要问题68.8%受访者认为权力异化程度严重在"您是否认同存在着权力部门化、个人化、家族化等权力异化现象"问题调查中,60.7%受访者选择"非常认同",16.5%选择"比较认同",11.2%选择"不太认同",11.6%选择"不认同"。合计77.2%受访者认同当前存在着权力异化现象,这充分说明了权力异化现象已经成为各方忧心的重要问题。不仅如此,在"当前权力部门化、个人化、家族化现象严重程度"问题上,57.8%受访者选择"非常严重",11.0%选择"比较严  相似文献   

17.
反腐败是实现权力廉洁高效运行、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政治活动,也是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方略。实践中,腐败的职务性需要推进政治监督常态化,反腐败的政治性需要强化政治监督常态化,政治监督常态化有助于优化反腐机构功能。当前,政治监督常态化存在政治监督适配手段和方法"断裂""错位"、人才结构不适应高难度的政治监督、保障机制乏力易造成政治监督"空转"、复杂的政治社会心态容易设置无形障碍等现实困难与挑战。推进政治监督常态化,应提高组织忠诚度,保证政治监督方向性;促进政治与业务有机融合,提高政治监督可操作性;明确权力边界,克服政治监督偏移性;创新方式方法,提升政治监督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政府权 力部门化,部门权力利益化"、"权力寻 租"……,这些说法意味着"惟行政权力 独尊",意味着政府"上管天,下管地,中 间管空气",那是一个无所不能、无所不  相似文献   

19.
<正>领导者作为组织发展的掌舵者,言行直接影响整个组织的运转,尤其是自我所表现出的管理风格更是左右组织群体凝聚力、向心力的首要因素。虽然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与地方均狠抓干部作风建设,也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在组织内部依然不乏摆不正自我位置的"官老爷"。其在行事过程中表现出霸道态势,极力排除异己,仅保留乐于听话、善于听话之流,这无形中加剧了组织中的"山头主义"和"小团体"现象。可以说,对于职场霸道式管  相似文献   

20.
<正>反对机会主义历来是我们党对各级干部的要求,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一些领导干部的人生观、价值观扭曲,党内出现了明显的"政治投机"倾向,严重影响了党内和谐的政治生态。从近年查处的案件来看,一些地方之所以会出现"塌方式腐败",根本的原因在于党内出现了机会主义,极少数主要领导干部利用组织给予的权力,搞"非组织活动",立"帮派"、当"老大"、收"门生",致使一些干部为了"上位",不惜牺牲一切,"拜老师""结团伙",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