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朱萌 《领导科学》2021,(2):8-12
城市社区网络化治理是对网格化管理存在的"泛行政化""服务供给有限性""社区治理主体协调困境"等局限的全面超越,从"网格化管理"向"网络化治理"转型是城市基层社区治理的新趋势。从天津市X区L街道的社区网络化治理实践来看,其在纵向组织的构建上,实现了行政—党建复合网络架构和治理资源整合;在横向机制上,通过民主恳谈会实现了交流机制的设立,实现了社区多元治理主体动员与组织参与。该个案给我们的启示在于:社区网络化治理必须坚持整体性治理思维,把社区网络化治理看成是一个大的生态系统,把人放在系统环境中,不断构建社区治理共同体;政府应在维护基层社会秩序并实现社区善治的框架内,致力于寻求各类利益主体的利益诉求平衡点;要充分重视社区精英在社会合作和社区治理中的重要作用,重视社区精英吸纳工作。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以来的工业化和城市化战略促成中国人口空间布局的系统变化,"过渡型社区"就是这一变化的重要显现。"过渡型社区"治理的复杂情状形成了环环紧扣的三大治理难题:失地农民市民化困境、流动人口社区融入困境以及失地农民和流动人口的社区整合困境。基于对居住主体的细致区类,探究有机整合多元主体治理合力,并促成治理行为优化的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3.
棘手问题具有跨界性、非结构化和顽固性的特点,因此被称为社会治理的"烫手山芋"。现代化治理要求棘手问题能够有效得到解决,但现阶段依然存在着利益多元化与价值碎片化、理性与技术失效、被迫放弃与责任缺失等诸多问题。网络化治理与棘手问题具有很强的耦合性,能够有效破除棘手问题治理困境。应构建良性对话与协商机制,搭建网络化治理的基础性平台,促进公共价值的生成,并通过多元利益主体公共责任的履行将公共价值转变为社会现实,真正有效地解决社会治理中的棘手问题。  相似文献   

4.
国家治理现代化表现为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核心是处理政府主体、市场主体和社会主体的关系。作为社会主体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组织是完善国家治理体系,提升国家治理能力的有生力量,在我国社区治理、生态治理和公共危机治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探讨社会组织在国家治理中的价值与实现形式,有助于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理论深化和实践推进。  相似文献   

5.
杨忠艳 《领导科学》2022,(11):105-108
社区矫正属于非监禁性矫正刑罚,具有公正价值、人道价值和效益价值,是社会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社区矫正面临着“强国家—弱社会”的态势延续、治理主体之间的信息交流不畅、调查评估的误差削弱矫正效果等内卷化困境,而区块链技术所具有的去中心化、高信任度、可追溯与不可篡改、开放与匿名、价值性等优势有助于社区矫正形成多元治理格局、冲破数据孤岛、提高调查评估的精准性,实现社区矫正质量提升。区块链在社区矫正中的融入面临着区块链硬件与软件的制约、社区矫正刚性与弹性的矛盾、能力供给与需求的不匹配等挑战。对此,领导干部应转变对区块链的认知态度,强化区块链治理能力;完善社区矫正与区块链顶层设计,加强法律法规建设;构建区块链运用配套机制,保障区块链价值充分展现。  相似文献   

6.
社区协同治理与社区认同的同构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自我国社区建设开始以来,伴随着治理理论对我国社区治理改革的影响,社区治理方式表现为从一元到多元、从集权到分权、从管制到对话的发展过程,越来越强调多元治理、合作治理、协同治理。社区认同建设包括文化价值体系、主体权利体制、需求回应机制三个方面的内容,是社区协同治理模式实现的基点。在社区认同的视角下构建社区协同治理模式,值得深入研究。一、社区治理及其最佳状态:多元协同治理社区治理是指在居民生活的多层次复合社区内,社  相似文献   

7.
我国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治理中出现公共性不彰显、组织结构裂化、治理重心偏误、多元主体协调沟通不畅、资源保障不足等碎片化问题,这与现代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治理需求存在逻辑错配。整体性治理理论作为一种整体性、系统性取向的治理范式,高度契合了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治理需求。为此,从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治理碎片化的现实样态和整体性治理理论出发,分别从树立整体性价值理念,强化责任意识与公共意识;推进整体性政府改革,实现组织结构的扁平化和组织方式的网络化;重塑全过程并重流程,重视事前预警、事中处置和事后评估每一环节;实现多元主体共治,相互沟通、协商与配合,形成伙伴关系;提高资源整合能力,合理配置资源,完善信息共享机制等入手提出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整体性治理模式的构建方案。  相似文献   

8.
社区干部是转型社区治理的重要行动主体,他们的角色定位和策略选择在某种程度上影响着转型社区重构的演进步伐,是观察转型社区治理的重要维度。面对日趋复杂化的社区事务和陌生化的社会,他们采取了多种治理策略。其治理行动在产生了一定绩效的同时,也使其陷入治理的角色困境:治理资源的匮乏、"挤压式"的职责负荷及对行政权力的过度依附。转型社区善治的达成亟须化解转型社区干部的角色困境,有效发挥其连接国家与社会的桥梁作用。  相似文献   

9.
河长制是整体性治理理论在水环境治理领域的探索实践,该制度虽已上升为国家战略,但在运行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存在行政分包的制度困境、考核机制的逻辑困境以及公众参与不足的机制困境。要以河长制实现河长治,助力生态环境绿色发展,关键在于构建统筹整合的整体责任制度,完善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体系,形成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合作共治治理结构。  相似文献   

10.
公共行政治理模式在变迁演进的历史进程中,顺应了社会治理的多元价值诉求。效率、民主、回应、公平、开放、协同、合作等诸多治理价值及要求如何兼容并蓄并有效实现,依然需要人们不断地追求探索。信息化社会开启了网络化、智能化管理的时代,智慧治理就是在人文价值智慧的整体框架中,运用科学技术智慧实现对公共行政治理模式变迁中一系列价值诉求和目标追求的包容、整合和实现。  相似文献   

11.
我国首个业主委员会于1991年在深圳成立,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业主委员会从最初的维权组织,逐渐发展成为维护城市社区居民合法权益、培育现代公民精神的自治组织。本文以治理理论为理论基础,探讨了业主委员会参与社区治理的内外部困境,并在分析问题的基础上给出走出困境的对策建议,以期业主委员会充分发挥应有作用。  相似文献   

12.
党的领导是我国国家治理和社会治理的最本质特征。协同治理是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一种治理范式,它的有效开展和秩序构建需要中国共产党的有力引领和支撑。当下社区治理机制中存在党的组织基础薄弱、党的领导核心地位弱化、治理主体间的协同惰性增强等导致协同失败、治理失效问题。中国共产党要深入推进社区协同治理,必须遵循主导性、协同性、制度性等原则,从政治认同、主体协同、制度保障等方面构建科学有效的治理机制,实现党组织与社区各方共同参与治理。  相似文献   

13.
在基层社区治理实践过程中存在以下困境:群众社区参与真空化,基层党组织对社区的领导边缘化,群众对基层权力监督形式化,群众社区生活呈现无理性苗头。基层社区治理创新的制约因素有市场经济发展的影响、传统官本位思想的影响、培养选拔机制的影响。实现社区治理创新必须从加强党对基层治理的领导、不断提升基层干部治理能力、完善基层干部培养选拔机制等入手,保障人民共享治理成果。  相似文献   

14.
一、社区治理的失灵:科层管理的困境 近年来,随着政府主导下的社区建设和治理不断向深度发展,社区治理过程及结果暴露出许多诸如社区治理行政化等问题.突出表现为社区管理行政化,科层制的组织体系及管理方式成为社区治理的唯一方式.其显著特征表现为管理主体仅限于政府,管理手段依靠控制,管理方式为自上而下的政治控制,管理形式采用层层节制,管理运行是直线式机制,管理措施突出强制性干预等.社区管理行政化所带来的单一管理模式、僵化封闭、权力集中、关系隔离等问题对基层社区治理造成了损害,并成为社区治理过程失灵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5.
基于治理理论视角的我国社区应急管理建设模式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面对日益严峻的应急管理形势,加强社区应急管理势在必行。一直以来,我国应急管理体系的构建都是采取自上而下的方式,存在着诸多问题。通过分析珠江救人失踪事件和社区地震应急管理案例,表明社区是应对突发事件的第一现场,承担着繁重的应急任务,需要协调多方主体。社区应急管理是应急管理工作的"关口前移",而基于治理视角的社区应急管理是应急管理工作的"关口前移"的再前移。文章针对我国社区应急管理存在的没人管理、没人参与、没钱支持、没物保障的困境,提出了治理理论视角下的我国社区应急管理的建设模式。  相似文献   

16.
管志利 《领导科学》2020,(2):98-102
协商民主与社区治理在多方面存在着紧密的耦合性。协商民主培育了城乡社区治理的参与主体,承接了城乡社区治理的价值诉求,孕育着城乡社区的合作治理新方向,回应了城乡社区治理的现实挑战。同时,社区治理在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领域为协商民主提供了广阔的实践平台。相对于威权式社区治理机制,协商民主机制在理念价值、运行绩效、操作技术和秩序建构上均具有其独特的比较优势。据此,必须建构城乡社区治理协商民主机制,充分发挥其比较优势,提升社区行动者的协商能力,推动多种治理机制融合发展,提高社区治理现代化水平。  相似文献   

17.
数字技术赋能社区治理是数字社会社区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数字技术能够成为传统社区治理创新甚至变革的重要驱动力,然而,由于数字技术嵌入社区场域的底层逻辑存在偏差,数字技术在社区治理场域尚未实现真正的赋能,针对社区治理的赋能只浮于表面或只限于部分领域,甚至没有赋能只有“负能”,对社区治理的赋能实际成为社区在数字化转型板块的新增任务,并没有成为推动社区发生变革式增长的驱动力量。为此,实现数字技术对社区治理的有效赋能,就要实现数据开放与共享,发挥技术整合资源的真正价值;秉持以人为本动机,提升居民治理的主体地位;明晰政府角色定位,强化政府的兜底和保障作用;激活多元治理要素,提高协同治理的层次与效能。  相似文献   

18.
陈岩 《领导科学》2020,(8):42-45
新时期,面对治理环境的不确定性,城市社区治理创新在自适应性、非线性及多样性方面与复杂适应系统特征相契合。通过标识、内部模型、积木等机制联动,城市社区治理创新模式形成了自身运行机理。为进一步提升城市社区治理创新效能,应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增强城市社区治理创新的聚集效应;创造公共价值,提升城市社区治理创新的主体能力;发展"互联网+",优化城市社区治理创新的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19.
社区治理是城市治理的基础性工程,国内学者近两年对城市社区治理进行了见仁见智的探讨。文章主要从城市社区治理中的国家力量、社会力量、市场力量以及国家-社会-市场三种力量间的冲突与协调等四条路径对近两年既有研究成果进行简要的综述,学界已就城市社区治理主体多元化、多元主体协同治理、多中心社区治理结构的形成等达成共识,协作治理将是城市社区治理的基本趋向。  相似文献   

20.
何萍 《领导科学》2023,(6):103-107
住房商品化重构了中国城市的居住空间和治理模式,国家在城市进行社会治理的对象不再是固定的单位组织,而是高密度、原子化和异质化的城市社区流动空间。理解城市社区治理,就必须了解城市社区空间中复杂的权利关系。运用空间生产理论,从空间维度解构城市社区内部权利格局,并对引发城市社区治理困境的原因进行分析,可以得出:房权政治下的城市社区结构以物权归属为划分依据,是由私有空间、共有空间和关联空间整合而成的复合空间结构。复合空间中相互缠绕的权利关系最终表现为个人主义的无限扩张、集体行动的难以实现和关联主义的不断弱化,成为裹挟城市社区陷入治理困境的病理要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