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苏力  杨阳 《领导科学》2020,(1):36-38
"贵公正而贱鄙争"是中国古代君子政治的价值取向,但实际上公正问题颇为复杂。如果当前领导者"贵公正而贱鄙争",就可能坠入程序公正绝对化、工作评价单一化、组织人际关系模式化等理想化陷阱,并生成相应的不良后果。领导者要规避"贵公正而贱鄙争",必须遵循公正的规律,发挥领导艺术;注重活的方法,在管理中将公正与竞争结合起来;在做人际型领导和做任务型领导之间寻求平衡。  相似文献   

2.
西方的公正观因社会历史条件不同而具有不同内涵,其演进遵循着由伦理维度向权利制度维度、由过程公正向结果公正转变的基本逻辑。西方公正观启示我们,领导者应从提升公正的德性、提升维护单位管理公正秩序的能力以及坚持程序公正与结果公正的有机统一三个维度来寻求破解现代单位管理公正难题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3.
领导者树立公正价值观,既有利于塑造众志成城的团队凝聚力,也有利于提升领导者个人的组织威信力,规范单位整体工作的科学性。领导者在追求公正的过程中通常会由于理解不到位而片面追求局部公正、认知不明确而单纯追求下属满意、定位不精准而盲目追求形式公正。领导者规避理想化陷阱,必须不断深化理念认知,推动管理思维科学化;以制度为准绳,推动管理行为规范化;注重结合实际,推动管理策略高效化。  相似文献   

4.
领导者容易遭到不公正质疑的决策行为和用人行为包含调查研究、民主决策、选择决断、识别人才、激励行为五个维度。对此,领导者要用真本领、下真功夫进行调查研究,激发公众在民主决策中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做到程序公正和实质公正,用全面、历史和动态的方式方法识别人才,充分发挥激励机制的根本性作用。  相似文献   

5.
领导者坚守公心,既要追求目标公正和程序公正,也要保证结果公正。领导者坚守公心,从文化层面来看,有利于塑造公道正派的工作风气;从组织层面来看,有利于培养精明强干的团队人才;从效益层面来看,有利于创造蒸蒸日上的业务绩效。领导者践行公心意识,既要以规章制度为准绳,严格执行单位管理机制,又要以道德情操为约束,始终恪守公平公正底线,同时还要以服务集体为追求,坚决维护组织整体利益。  相似文献   

6.
在组织内部,领导者为了实现眼前私利,通常会通过制定不公正的规章制度、制造不公正的竞争条件、掩饰不公正的结果等手段来操纵公正问题。领导者不公正的行为对员工、领导者本身以及整个组织的发展都将带来极大的危害。防止领导者对公正问题的操纵,应健全领导者的选用制度,选拔公正的领导者;提高领导者的基本素质,推动公正领导;落实监督机制,防止领导者滥用权力;完善信息公开制度,提高领导工作的透明度;利用轮岗换值制度,防范不正当的领导关系。  相似文献   

7.
传统观点认为诸葛亮"挥泪斩马谡"是诠释领导者秉公执法、讲究公平正义的经典实例,但它深刻反映了诸葛亮作为领导者在修为上的致命缺陷:自恋自大,只注重事务性工作,却不善于管理人才。诸葛亮在"挥泪斩马谡"过程中遭遇的公正歧义及其专断应对,折射出其授权障碍并导致人才管理的根基坍塌。为避免悲剧,领导者应遵守权变处置公正歧义的核心规则,即为事业服务、为人才服务。  相似文献   

8.
在新世纪、新阶段,司法公正问题与司法效率问题同被列为法院工作的主题。怎样才能做到司法公正?换句话说,在现实的法院审判活动中司法公正应当包括哪些内容?根据新形势新任务对法院工作职能定位的分析研究,笔者认为,新时期的司法公正应当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即实体公正、程序公正、形象公正、兼容公正、时效公正。  相似文献   

9.
老子故里的陈大明老师,近年来悉心钻研老子学说成果多多。本文结合老子治国之道阐发对现代领导者的启迪,深入浅出,很有意义。  相似文献   

10.
基于自我意识情绪理论,采用经验取样法收集了73名银行网点主任连续10个工作日的570个观测数据,探索了个体内层次领导网络闲散行为影响领导者实施公正准则遵从的内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在个体内层次,领导网络闲散行为正向影响内疚情绪。领导网络闲散行为引起的内疚情绪对领导者公正准则遵从的影响取决于领导者公众自我意识。即当公众自我意识较高时,领导者内疚情绪与公正准则遵从在个体内层次的关系为正;当公众自我意识较低时,领导者内疚情绪与公正准则遵从在个体内层次的关系为负。公众自我意识调节了领导者个体内层次网络闲散行为通过内疚情绪影响公正准则遵从的间接效应。即当公众自我意识较高时,领导网络闲散行为通过内疚情绪提高了公正准则遵从;当公众自我意识较低时,领导网络闲散行为通过内疚情绪降低了公正准则遵从。  相似文献   

11.
李月富 《领导科学》2003,(22):10-10
表达意图是领导者开展工作的重要环节之一,实际工作中,领导意图表达的显或隐,反映了领导者在不同领导工作中的领导艺术。笔者认为,领导者应根据时机、对象和内容的不同来选择表达意图的方式,这样才能取得“形式+效果”的最大值。抓住时机需要选择“是”与“非”。一般情况下,领导意图表达得都比较明确清楚,但由于受某种客观条件的限制,或者时机还不成熟,有时领导意图不便明确表达。在这种情况下,领导者就要根据当时的情况,应时而动,应机而发,应果而断。一要因时而择。例如,1962年3月,毛泽东主席看到雷锋同志的事迹材料后,二话没说,拿起笔就…  相似文献   

12.
领导者执行程序公正的影响因素有个人特质、领导—下属关系、领导者的身份特征。可以从领导者的选拔、领导—下属关系的营造以及领导地位权力的配置三个角度推进领导执行程序公正。启示组织通过特质类因素对领导者进行选拔与培训、对下属进行必要的培训,打造一个意义丰富的公正场所,以更好地实现工作场所的公正对待。  相似文献   

13.
正老子的哲学思想历来备受领导者尊崇。作为道家的创始人和重要代表,老子在汇聚了其毕生思想精华的著作《道德经》中,提出了"法自然"哲学思想。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德经》二十五章,以下只注明章节)在不同历史时期,老子"法自然"的哲学思想被众多领导者施行和效法。"文景之治""贞观之治""仁宣之治"等盛世景象的出现,更使其成为解读治乱兴衰之道、实现社会繁荣发展的有力思想武器。老  相似文献   

14.
周晗鹭 《经营管理者》2009,(15):274-275
道家领导思想是我国历史上最早出现的领导思想形态。道家提倡无为而治的领导方式,要求领导者乘时顺势而动,不违背自然和社会法则去恣意妄为。它为领导者提供了一种“安时处顺”、“不将不迎”的态度,使领导者有抗拒逆境的韧性精神力量和消融苦闷的理想途径。在当前世界经济竞争的情况下,道家的“无为而治”是一种有利于应付激荡的社会巨变的行之有效的管理思想。因此,道家“无为”的领导风格对当代企业管理者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和启示。一、老子“无为而治”的领导思想根据老子的理解,领导者分为四等:“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之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这是说,最好的领导者,人们根本没有感觉到他的存在,即无形领导;次一等的,人们亲  相似文献   

15.
领导者进行变通性决策要具备敏锐的观察力、果断的控制力及超强的意志力。领导者采取变通性决策的必备素质有充分的危机意识、超前的媒体意识、稳定的心理情绪、巧妙的应对谋略等。危机管理中,领导者增强变通性决策安全性应掌握适度、审慎、公正、透明的艺术。  相似文献   

16.
中国传统儒道思想尽管各有侧重,其理论本质却存在着会通关系,老子所倡导的“四不自”,一定程度上为孔子“绝四”奠定了思想认识基础。老子“四不自”与孔子“绝四”思想为领导者自觉强化角色意识提供了认知视角;为领导者主动贯彻“知行合一”提供了实践自觉;为领导者善于驾驭复杂局势、化危为机提供了策略路径;为领导者全面把握事物的本质与规律,提高判断力、领悟力和执行力提供了思想认识前提。  相似文献   

17.
正做人有本分,做领导者同样也有本分。领导者的本分就是领导者在自己的职责范围内坚守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就是在工作中知道应当做什么、不应当做什么,应当做的事情要一心一意做好,不应当做的事情坚决不做。领导者在领导工作中必须坚守更高的道德标准,必须具有正确的人生态度,认认  相似文献   

18.
张秉福 《决策》2006,(1):54-55
“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对老子领导思想的探讨,为老子研究开辟了一个全新的理论视角,也为当代领导者的领导实践提供了积极的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9.
差序氛围影响下属对绩效考核公平性的主观感知。采用线性阶层模型对302名员工问卷调查结果进行实证研究,得出结论:差序氛围与绩效考核分配公平—任务绩效、绩效考核程序公正—任务绩效、绩效考核互动公平—工作绩效呈负相关关系。因此,应降低领导者在绩效考核中的权威,适度增强绩效考核程序弹性,实现柔性氛围与硬性机制有机结合,促进下属和组织发展的交互效应。  相似文献   

20.
领导者对得力下属的信任如果没有限度,就会产生得力下属私欲膨胀的风险、得力下属能力下滑的风险、单位管理秩序被破坏的风险、干部整体发展受阻的风险。领导者防控对得力下属的信任风险,须用管结合、恩威并施、收放有度、公正透明、统筹兼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