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业界传真     
全国部分省市社会保险风险管理工作研讨会在津召开4月27日,人社部社保中心在津召开部分省市社会保险经办风险管理工作研讨会。部社保中心稽核处处长季广贤参会并作重要讲话,天津社保中心蔡青副主任代表主办方致辞,并简要介绍了天津社保中心在经办方式和管理模式的创新和探索。多个省市社保经办机构代表就近年来开展社保征缴稽核、内部控制、反欺诈和基金安全等社保经办风险管理的经验做法进行了交流。(李占群)  相似文献   

2.
11月10日,天津市与部分省市医疗保险异地就医结算工作座谈会暨合作协议签约仪式在天津政协俱乐部举行。人社部社保中心副主任吴光、天津人社局副局长李秋华  相似文献   

3.
政策时讯     
《天津社会保险》2012,(4):48-50
人社部:与多国双边社保协定磋商正在有序进行日前,人社部社保中心中心副主任徐延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我国目前正在与日本、法国、瑞典、比利时等国进行双边社保协定磋商。徐延君告诉记者,自《社会保险法》,特别是《在中国境内就业的外国人参加社会保险暂行办法》颁布之后,共有11个国家已通过正式照会或书面信函,向我国提出商议签署社保协定,其中包括日本、法国、比利时、捷克、芬兰、新加坡、瑞典等。  相似文献   

4.
邓鑫,2004年调入天津社保中心工作以来,刻苦钻研,勇于奉献,充分利用自己的专业特长,先后参与完成了11个分中心的装修、改造,使中心系统的办公用房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经办环境得到明显改观。日前,国家人社部社保中心制定的《社会保障服务中心设备设  相似文献   

5.
社会保险精算是监控基金长中期平衡的重要工具,是社保制度长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是实践社保精确管理的重要内容。近几年来,天津社保中心按照人社部关于社保基金实现精确管理的目标要求,利用部中心精算模型,积极开展养老、医疗保险精算分析,不断扩大精算成果应用,为社保政策制定、"十二五"规划编制和预算管理等工作提供技术支撑,取得了良好成效。  相似文献   

6.
图片新闻     
全国社会保险局长会议在重庆市举行2月27~28日,全国社会保险局长会议在重庆举行。人社部副部长胡晓义出席会议并作了题为《健全管理服务体系,提供便民快捷服务》的讲话。天津社保中心等8个省级经办机构介绍了做好经办管理服务和加强认证建设、加强基础管理等方面的经验做法。会议通报了第三批全国业务档案达标验收,并向31个通过验收的省级经办机构发了牌匾。  相似文献   

7.
养老保险待遇支付关系到退休人员的切身利益,是经办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经办规程的重要环节。但支付流程如何运转,其中又需要办理哪些手续?本刊现将《天津社会保险》杂志与天津社保中心团委联合开展的"天津社保青年大讲堂"的精彩内容经归纳整理后回馈读者。养老保险是指国家依据相关法律和规定,为解决劳动者在达到国家规定的解除劳动义务的劳动年龄界限,或因年老丧失劳动能力而退出劳动岗位后建立的一种保  相似文献   

8.
一张小小的社保卡承载的是对未来的希望,也是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当1万多家参保单位的196万参保人拿到崭新的社保卡时,他们眼神中流露的是欣喜和兴奋。为进一步提升信息化管理水平、更好地为参保人员提供高效快捷的服务,天津人社系统自2011年4月份开始,在全市启动了参保单位医保卡批量换发社保卡工作。作为此次受理批量换发社保卡的主要经办部门,天津社保中心积极组织、精确操作、规范经办,确保了换发社保卡工作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9.
"回馈读者,延伸服务"。由《天津社会保险》杂志与天津社保中心团委共同举办的"天津社保青年大讲堂"已历时半年之久,培训人数1800多人,赠阅《天津社会保险》杂志1800多册,受到了各参保单位、经办人员的广泛好评。为进一步普及社保知识,提高各级经办人员的服务水平,本刊将择优对培训内容进行刊发。一年一度的缴费基数核定工作是各单位开展社保工作的基础,也关系着单位全体职工的切身利益,如果处理不好极容易诱发劳动纠纷。错误的缴费基数申报,还可能引起稽核部门的重视,被列入缴  相似文献   

10.
2011年,天津社保中心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调结构、增活力、上水平"要求和市人社局工作部署,坚持为民宗旨,落实服务职能,开拓进取,团结实干,多项工作走在全国前列。2011年实现全年社会保险基金收支1035亿元,同比增长15.6%,社保基金规模持续扩大,保障支撑能力逐步增强,实现了"十二五"良好开局,呈现又好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关印关系逐渐升温,尤其在安全领域,双方合作的广度及深度令人印象深刻。两国在联合军演、防务产品销售、国土安全等方面的合作成果较为明显,借助安全合作协议的签署、联合机构的建立,双方安全合作机制化渐趋形成。未来两国安全合作是否会继续深化,机制建设中存在哪些促进及制约因素,对这些问题的探讨无疑有助于深化对美印双边关系的认识,从而把握未来两国关系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2.
西安事变前,杨虎城与中共中央的关系并不一帆风顺。杨虽曾主动与陕北中共中央联系,但1935年12月汪锋到西安与杨会谈却没有取得任何成效。1936年3月王世英与杨谈判虽然达成初步协议,但却长期徘徊不前。直到东北军西调,杨部填防,陕北苏区交通线中断,中共中央才急于加强与杨的关系。9月,张文彬在西安与杨谈判,正式确定了双方抗日合作的关系,杨虎城与中共中央的合作进人实质性阶段。12月5日,毛泽东第三次致函杨虎城,对双方的合作给予高度评价。  相似文献   

13.
陆建人 《创新》2011,5(4):5-9,134
自1991年中国与东盟建立对话关系以来,双方的经济合作已开展了20年,形成了一整套机制,领域逐步扩大,取得了显著成果。最近,双方的经济合作又出现了一些新进展。展望未来,在加快解决合作中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双方还面临着经济和政治安全方面的重大挑战,需要双方携起手来,精诚合作,共同推进经济合作的进一步深化。  相似文献   

14.
苏州市民政局代表团于2007年7月5~10日访问了日本国兵库县伊丹市特别养护院--伸幸苑.苏州市社会福利院与伸幸苑于2000年8月建立了友好姊妹关系,七年来,双方在医疗、护理、管理等领域开展了广泛的交流与合作.  相似文献   

15.
广西与东盟文化交流合作浅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滕志朋  丁智才 《创新》2009,3(11):18-21
文化交流合作在广西与东盟关系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广西谋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手段,也是当前中国和东盟双方的迫切要求。应以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为桥头堡,加强广西与东盟的文化交流合作平台和载体建设。具体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筹建合作协调机构;适时制定优惠政策,加大鼓励扶持力度;利用已有平台,确定交流合作的项目,推出重点;不断拓展和丰富文化产业交流合作的范围、内容和形式。  相似文献   

16.
《中国东北地区与俄罗斯远东及东西伯利亚地区合作规划纲要(2009—2018年)》的共同签署批准,是中俄双边关系成熟稳健的重要标志。它涉及领域之广、项目之多,在中俄以往签署的文件中堪称首例。它的实施对毗邻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产生巨大的助推作用,已成为拉动双边贸易额提升的有力引擎。尤其是它进一步明确了两国相互投资和地方合作的优先发展方向及重点项目,不仅为双方相互直接投资提供了重要的着力点和政策支持,促进双方直接投资的快速增长,也为2020年中国对俄投资实现新的目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海峡两岸海上执法交流与合作前景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两岸同胞是命运共同体:目前台海局势发生了积极变化,两岸关系发展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建立和加强海峡两岸海上执法交流与合作机制,有益可行;“中国海监”和“海巡署”分别是大陆、台湾重要的海上执法力量,双方可以在信息沟通、人员互访、业务交流、人才培训、海上行动协调与配合、平台共享等方面尝试合作;具体做法可以是一揽子计划、整体部署,也可以先易后难、逐步推进。  相似文献   

18.
陶亮 《南亚研究》2022,(4):47-67+155-156
印美防务安全关系合作发展的程度与趋向对地缘权力平衡具有重大影响。在安全关系塑造中,印美以共同的地缘安全利益为基础、以双边安全协议和多边安全合作等推进安全合作的机制化与实质化建设。美国的目标是将印度纳入其主导的集体安全体系,最终使印美安全关系联盟化。然而,印美间的结构性矛盾是双方走向实质性安全关系的障碍,两国共同的利益基础并不能消解这些问题。对印度而言,安全关系联盟化的印美关系不仅可能颠覆传统的对外战略内涵,而且会带来巨大的经济和地缘安全压力,增加对美国的依赖。在一个多元化的国际体系内,不依赖于任何大国的印度才能实现国家利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19.
周士新 《创新》2012,6(5):122-125,128
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经济合作近年来呈现出较快发展的态势,正成为东亚地区整合的重要模式。这不仅体现在中国与东盟以及日本、韩国为预防东亚金融危机的再次发生,努力推进清迈倡议多边化的进程中,更体现在双方建立自由贸易区的过程中。中国与东盟的经济关系促进了双方关系在更多领域的发展,对构建东亚地区整合具有积极意义。中国对支持东盟在地区合作中发挥领导者作用的立场不仅稳定了双方关系,对构建东亚新秩序也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0.
《求是学刊》2017,(1):68-76
在区域生态环境治理问题上,中日两国存在着共同的利益诉求;而在节能环保与生态治理领域,两国也具有长期合作的基础。这是双方未来围绕绿色经济的发展,进一步强化能源与环境方面经济技术合作的前提。然而,双方在合作关系上的非对等性,特别是当前两国间相对紧张的政治关系,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中日间在节能环保领域经济技术合作的未来发展走向。有鉴于此,增强中日双方在能源与环境领域的资源与产业间的互补性发展、逐步建立两国间以企业为主导的新型合作模式、以区域生态环境治理的基本共识弱化政治因素的干扰,将是两国间围绕绿色经济的发展,在节能环保与生态治理方面强化经济技术合作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