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社会流动与关系信任——也论关系强度与农民工的求职策略   总被引:64,自引:0,他引:64  
社会流动一直是社会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而热门的领域 ,中国改革开放所带来的农村人口大量流入城市的现象 ,则更加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关注。有关这一现象的研究 ,目前以两种分析框架为主 :一是将社会流动放在社会结构中来探讨 ,首先设定社会是以分层或地位的方式构成的 ,然后再将流动的概念放入其间来考察各种社会成员因某些因素的影响而在其中形成的流动驱力、规模、方式、功能或由此而生的社会问题等 (许欣欣 ,2 0 0 0 ;李强 ,2 0 0 2 :2 94-3 1 1 ) ;二是运用社会关系网络理论 ,将个体的流动过程看成是其通过建立社会网络来实现的。后者与前…  相似文献   

2.
社工的工作领域与职业特点 社会工作在美国的发展已逾百年,是一项比较成熟的职业,为美国社会的稳定与发展做出了显著贡献.按照美国联邦政府统计,截至2005年底,全美共有社会工作者56.2万人在社会福利和社会服务领域开展大量工作.美国联邦政府根据社会工作者具体工作领域的不同,将之划分为四大类,并以此进行有关职业特点、收入状况及发展前景等统计性和制度性分析.这四类社工包括:  相似文献   

3.
《伴侣(A版)》2007,(6):26-26
<正>美容专家根据唇型将女人划分为具有不同个性的5类,你认为你的唇型属于哪一类呢? A.宽大饱满的唇型B.上下比例均匀,线条弧度优雅C.唇型宽大但比较匀称  相似文献   

4.
中国城市居民生活时间分配分析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一、四类生活时间总分配调查结果显示 ,中国城市居民周平均每日工作 (或学习 )时间为 5小时 1分、个人生活必需时间 10小时 42分、家务劳动时间 2小时 2 1分、闲暇时间 6小时 6分钟。四类活动时间分别占总时间的 2 1%、44 %、10 %、2 5 %。应该指出 ,该平均数是很复杂的。既包括男性 ,也包括女性 ;既包括工作日 ,也包括休息日 ;既包括就业 (或就学 )者 ,也包括非就业 (非就学 )者 ;另外 ,也是包含各种年龄、各种职业等情况的总平均数。中国城市居民四类活动时间在工作日和休息日的构成差异 在工作日四类活动时间的构成比例分别为 2 7%、43 …  相似文献   

5.
胡亮 《职业》2007,(30):43
教学媒体是储存和传递教学信息的工具,它一般分为两类:一类是传统教学媒体,包括教科书、标本、模型、黑板、图表等;另一类是现代教学媒体,又叫电子技术媒体,包括幻灯、投影、录音电影、电视、多媒体计算机以及互联网络等.……  相似文献   

6.
总体而言,信任可以分为两类或者三类。说两类呢,第一类叫作人格信任;第二类,叫作系统信任。而系统信任下面又包括两类,一类是货币信任,一类是专家信任。那么也就是说信任也可以分作三类:人格信任、货币信任、专家信任。  相似文献   

7.
蔡海燕  彭震伟 《城市》2007,(3):37-40
一、埃姆歇地区概况和发展历史 鲁尔区是德国最大的工业中心,人口大约540万,面积4432平方公里.历史上鲁尔区是以采煤、钢铁、化学、机械制造等重工业为核心的传统老工业区.鲁尔区根据工业化程度可以划分为四个地区:南区、赫尔威格区、埃姆歇区和里普区.埃姆歇地区因埃姆歇河而得名,面积803平方公里,包括从杜伊斯堡到贝卡门总共17个城市,人口200多万.埃姆歇地区是重工业区域,工业历史长达150年.由于20世纪70年代国际市场发生改变,鲁尔区工业变得缺乏竞争力,工厂关闭,工人下岗.其中埃姆歇地区受影响最为严重,生态恶化,失业率居高不下,80年代末失业率超过15%,为德国最高,社会问题尖锐.  相似文献   

8.
人口流动是一个必然的社会现象,人口地理学家W·泽林斯基在总结了人类有史以来人口移动的各种类型后指出,人口流动的规律是随着社会发展的现代化而扩大。在传统社会中,流动人口数量不大,只限于社会交往、采购及一些宗教活动;社会进入发展阶段,随着社会发展的不平衡,人口流动迅速增长,造成交通、居住等巨大压力;到发达阶段后,流动人口规模便更扩大。因此,人口流动是不可避免的。一个社区的流动人口包括流入、流出以及国际移居的人口,而发生社会问题的,与治安有关的,只是部分的移入民,而不是全部的流动人口。这是需要从理论上进行深入研究和…  相似文献   

9.
龚莉 《职业》2010,(15)
在现代文坛上,有许多各具艺术特色的悲剧作家.其中,曹禺的悲剧艺术是最令人惊叹的.曹禺运用现实主义的手法,反映了旧社会压迫人、剥削人的残酷现实.他笔下的女性悲剧人物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受压迫、受剥削的劳动妇女,如鲁妈、四凤等人;另一类是封建阶级、资产阶级营垒中受摧残压抑、受毒化控制的人物,如繁漪、陈白露等.  相似文献   

10.
能力至上     
尽管从最原始形态的职业开始出现的那一天起,职业的变化就一直在随着社会生产力和社会分工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着,但人类历史上还没有哪一个时代职业变化的频率象今天这样快.在经济全球化和技术进步不断加速的背景下,今天"地球村"的村民们所面对的是一个迅速变化着的职业构成,劳动力市场的不确定性特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明显.我曾试图将这种不确定性划分为四个层次:  相似文献   

11.
中国民间组织在国内主要有两类:一类是社会团体,另一类是民办非企业单位。社会团体是由公民或者单位自愿组成,为实现会员共同意愿,按照其章程开展活动的非营利组织,如工会、共青团、妇联、工商联、消费者协会、各类学会和研究会等。民办非企业单位是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其他社会力量以及公民个人利用非国有资产创办的,从事非营利社会服务活动的社会组织,主要包括民办的医院、学校、福利院(敬老院)、研究所(院)、文化馆(所)、  相似文献   

12.
当前,我国专业社工机构的创办者,大体上可分为几类人员:一类是有专业背景和相关资源的人,比如高校社工老师;二类是没有专业背景但有相关资源的人,比如社会企业家、社会组织管理者等;三类是有专业背景但缺乏相关资源的人,比如是社工专业毕业学生或有几年工作经验的专职社工.总体来说,第一类和第二类人员无论在专业上还是在社会资源上都比较丰富,获得政府项目支持的能力较强,所办机构的生存能力强;第三类人员创业热情高,但专业积累和社会资源积累较少,机构获取政府项目的能力不足,所办机构的生存能力一般.  相似文献   

13.
所谓社会流动,就是指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社会地位或社会职业的变化情况。如当前我国农村中有一批青年农民脱离土地,从事工业、商业、运输业等工作,这就是社会流动现象。再如近几年来,我国有一批中青年走上各级领导岗位,这也是社会流动现象。前者是职业变化,后者是地位变化(有些也同时包括职业变化)。一、青年社会流动与社会发展的关系青年这一社会群体具有较强的社会流动性,他们从一种职业流到另一种职业,从较低的社会地位升迁到较高的社会地位,这在现代社会中是常有的现象。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从青年社会流动的  相似文献   

14.
开门四事,衣食住行,哪一样压力更大?按照根据统计局公布的2010年国民经济核算中对居民消费支出结果,占比最多的前四位首先是食品类支出400元,交通和通信类支出165元,教育文化娱乐服务类支出136元以及衣着类支出120元,而每月住房支出仅为111元,排在四项支出末位。在房价高企的集体焦虑之下,统计局  相似文献   

15.
虐待儿童的暴力行为包括两类一类是直接的躯体伤害,即殴打孩子、强迫长时间劳动、不让吃饭或不让睡觉等;另一类指没有明显的躯体伤害,但通过家长的言语、行为等造成儿童心理上的伤害,笔者称之为"冷暴力".对于成长中的儿童来说,两类暴力行为造成的伤害都是不可估量的,某种程度上,后者造成的伤害更为严重.当这种伤害造成后,作为父母,只有给孩子理解和自由,给孩子鼓励,采取适合孩子的、孩子愿意接受的爱的方式,孩子才愿意回家,孩子的心灵才会健康.  相似文献   

16.
刘晓霞 《职业》2011,(29):185-186
一、对《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课程性质的认识 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是中职类学校会计专业的一门专业课,对学生从事会计工作的职业素养培养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另外,全国会计从业资格证考试科目中《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是必考科目,无论对于哪一类考生都是必考的。  相似文献   

17.
由于计算机局域网中包括计算机网卡、网线、集线器等许多网络设备,因此网络的故障也是多种多样的.故障有时会影响一台计算机或某一个网络功能的实现,有时会影响整个网络的运行,因此掌握正确的故障诊断思路在排除网络故障的过程中十分重要.网络故障分为四类:第一类是由于硬件故障引起的,第二类是由于传输线路的故障引起的,第三类是由于网络配置错误造成的,第四类是病毒及软件故障.  相似文献   

18.
自4月中旬以来,一场涉及全国4000万人前程和命运的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全面启动。目前广东省事业单位分类改革进展顺利,进程已经过半,而省直部门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则有望于今年下半年完成。此次广东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将全省6万多个事业单位划分为行政类、公益类、经营服务类三大类,其中公益类又分为公益一类、公益二类、公益三类。  相似文献   

19.
一、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和社会就业能力的关系现代服务业是相对于"传统服务业"而言的,它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应用和信息产业的发展而出现,是信息技术与服务产业结合的产物。它不仅包括直接因信息产业和信息化的发展而产生的新兴服务业形态,如计算机和软件服务、信息咨询服务等;同时也包括通过应用信  相似文献   

20.
中国7—12岁儿童失学状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分析了我国贫困地区和全国7—12岁儿童失学问题,认为在贫困地区,7—12岁儿童失学的原因依次为:1.生活贫困,经济困难;2.做为家庭劳动力的补充;3.由于种种原因不愿读书;4.因疾病或残疾失学。从全国范围看,7—12岁儿童失学的原因主要为:1.因社会环境影响(如读书无用论等)而不愿读书;2.因学校教学条件或学校的办学方针(如片面追求升学率)而不愿读书;3.因个人目的(如为脱离农村而上学)达不到而弃学;4.生活贫困,经济困难;5.课本知识与现实脱节。作者认为,学校教学条件的改善和办学方针的改变,对失学儿童家长的正确引导,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