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翻译是一种文化活动。译者的翻译策略,受其对源语文化和目的语文化的态度影响,并继而影响了翻译最终的结果。对《红楼梦》十二支曲中《晚韶华》一曲两译本的分析表明,从英语读者的角度看,杨宪益夫妇的译本采用了异化策略,即忠实于源语文化的行为模式和表达方式,霍克斯的译本则采用了贴近目的语的归化策略。异化对于源语文化而言固然忠实,但对译文读者而言,却增加了理解的难度;归化对读者而言易于理解,却狭窄了他们的视野,所以应将两种策略有机地结合起来才更有利于意义的传达和文化的交流。  相似文献   

2.
《红楼梦》中,仅仅一个"红"字就出现过许多次,人名、书名、地名、词曲和诗词中反复出现。而"红"字的涵义在中西方文化中的差异对其翻译构成巨大挑战,从巴斯奈特领军的文化翻译学派对翻译活动中文化传递的主张来看,杨宪益翻译《红楼梦》过程中更多的采用异化策略,目的是为了保存民族文化;而西方翻译家霍克斯受当时西方社会文化的影响,更注重译文的可读性和可接受性,更迎合西方读者的口味。  相似文献   

3.
以翻译目的论为理论依据,从文化信息传递的角度出发,探讨了《红楼梦》的两种译本(杨宪益夫妇的英译本、大卫.霍克斯的英译本)中文化信息的翻译。对原著中文化信息的翻译,两种译本的译者由于翻译目的不同,采用了不同的翻译策略,使用了不同的翻译方法。杨宪益译本主要采用异化翻译策略,忠实于原文,尽量保留中国文化特色,最大限度地传递文化信息;而大卫.霍克斯主要采用归化翻译策略,以译入语读者为中心,注重译入语的特色和表现力。  相似文献   

4.
《红楼梦》中的“意在言外”“言不尽意”“言近旨远”等言象意特征体现了中国文化形简神远的思维方式,是中华民族特有的集体无意识对文学创作者的熏陶.在《红楼梦》翻译中,杨宪益采用了异化为主的言、象、意转换策略,达到了尽量传播中国文化的翻译目的;而霍克斯则采取了归化为主的翻译策略,实现了其迎合西方读者口味的目的.究其根本,《红...  相似文献   

5.
委婉语翻译的礼貌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委婉语构造和翻译的考察,以《红楼梦》的一些委婉语为例,探讨语用学原则尤其是礼貌原则对委婉语构造和翻译的重要性,并结合译文比较分析提出了恰当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6.
在翻译《红楼梦》时,霍克斯与杨宪益、戴乃迭使用了不同的翻译策略.霍克斯主要采用意译的翻译策略,即采用翻译理论中的归化方法,将两种不同文化融合到一起,使作品内容以更加愉悦的形式呈现给读者;而杨宪益、戴乃迭主要采用了直译的翻译策略,其目的是为了将中国文化原汁原味地传递给西方读者.  相似文献   

7.
翻译中对文化因素的处理一般分为"归化"和"异化"两种策略。《红楼梦》中大量的颜色词、称谓语、宗教词以及谚语、成语典故具有独特的民族文化特色,霍克斯主要采用"归化"的策略来翻译《红楼梦》中的这些文化因素。本文试从接受理论来探讨霍克斯这一策略是其对原文深刻而准确的理解和其在译文中充分考虑译文读者期待视野的努力相结合的产物。  相似文献   

8.
基于现代语料库的技术,通过自建小型语料库,利用语料库检索软件Ant Conc3.2.1w对霍克斯译本和杨宪益译本的类符/形符、形符数、平均词长、高频词、平均句长、语篇衔接等方面进行对比和分析。结果表明:这两种译本具有一个共同的翻译特点,均倾向于运用相对普通及通俗易懂的词汇和语言,以便于西方读者更容易理解译文的内容;词汇层面上,杨宪益译本强调译作的文学特点而霍克斯译本的用词相对狭窄,表达也更加口语化;句法层面上,霍克斯译本的平均词长比杨宪益译本的平均词长更长,这表明霍克斯在翻译《红楼梦》中较倾向于增添修饰词语;语篇层面,杨宪益则倾向于运用连接词作为衔接手段而霍克斯则倾向于运用介词短语作为衔接手段。  相似文献   

9.
《红楼梦》的两个经典英泽本中,杨宪益翻译“红”字时基本采用了异化法来保存“红”字特有的文化意蕴,而霍克斯采用了归化的翻泽策略,舍弃了“红”字的文化意象。通过对《红楼梦》中“红”字翻译的比较分析,说明异化和归化翻译策略应兼而用之,取二者之长,使泽文最大限度地忠实于原著,并使译入语国家的读者能体会到作品本身的精髓,从而达到...  相似文献   

10.
在《红楼梦》的众多英译本中,杨宪益夫妇和霍克斯先生的译本在译界颇受好评。从一种新的翻译维度——深度翻译的文化视角出发,通过译文比较的方法,即“比较-分析-结论”的模式,概括出深度翻译理念在《红楼梦》两种英译本中的策略体现及其对文化传递的重要意义,进而总结出深度翻译的一些特点,纠正有关深度翻译的一些错误看法。  相似文献   

11.
"性"在中外文化中一直是忌讳现象,《红楼梦》中的性话题描写,大量采用委婉语。从文化翻译视角,性委婉语的翻译要根据两种语言文本读者文化背景异同,综合采用直译、意译、直译加注、显化等手段,实现文化功能等值。  相似文献   

12.
文化霸权最先是由葛兰西提出,是西方发达国家在向第三世界国家输出其文化的文化交流过程中,强势文化通过各种途径向弱势文化输出其各种文化以达到殖民的目的,结果导致弱势文化失去了自己的文化特色且陷入被强势文化同化的危险。《红楼梦》,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是描述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在霍克斯翻译的《红楼梦》英译版本中,他关注的是情节的连贯性、整体性以及西方读者对译作的接受力,很少考虑到传播中国文化给西方读者的重要性。以霍克斯翻译的《红楼梦》英译版本为切入点,探讨了文化霸权在文学翻译中的体现,其目的和意义在于使更多的人了解到文化霸权的存在,并且唤起人们保护民族文化、建立平等文化交流的意识。  相似文献   

13.
称呼语作为文化的一部分,其翻译研究一直备受广大学者的关注,尤其在译介中,由于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关于称呼语的翻译一直没有相同的准则.本文选取霍克斯的《红楼梦》译本,从语用等值视角了探寻红楼梦中不同情境下不同人物的称呼语翻译,描述了语用原则下的称呼语翻译现象,阐释了语用等值在称呼语翻译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翻译是基于语言转化的跨文化交流。《红楼梦》被誉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百科全书,其中的委婉语应用得较多,适用于不同的语体、场合、感情色彩和人物身份,折射出中国文化的斑斓色彩。本文将从从文化视角透视《红楼梦》中委婉语的翻译,讨论译者是如何在处理不同文化之间的委婉语的。  相似文献   

15.
文化失真,指由于不同语言各自的文化特征所导致的、翻译过程中出现的某些文化内涵在不同程度上的丧失现象。以《红楼梦》第27回丫鬟小红与王熙凤的一段话为例。在这段话中,聪明伶俐的小红一连使用了17个含有“奶奶”的称谓词,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礼貌与尊敬”现象表现得淋漓尽致。本文采用韦努蒂以文化为导向的“异化”与“归化”的翻译策略划分,对比分析这段话的三种英译(乔利、霍克斯、杨宪益),试图找出译文中文化失真与翻译策略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以后殖民理论为框架,对比分析了《红楼梦》两个译本(杨宪益夫妇和霍克斯译本)中富含文化信息习语的翻译,探讨了两位译者所采取的不同视角:出于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目的,杨译文本采用了“解殖民化”视角;为迎合西方读者的审美观,霍译文本采取了“殖民者”视角。  相似文献   

17.
传统的翻译理论一直以忠实于原文、语言的艺术性作为评判译文的标准,而忽视其他重要因素。事实上,译者在选择某种翻译策略时往往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读者是其关键因素之一。接受美学理论以读者为中心,强调译者在翻译过程中考虑其目标读者群体,与目标读者进行虚拟"对话",并根据自身经验以及对读者所处的文化和社会背景的了解程度,来猜测读者对译文的接受、理解程度。本文试图结合霍克斯版的《红楼梦》译文,以园林文化翻译为主题,从接受美学理论角度出发,探讨译者对读者语言习惯、文化背景、审美习惯三个维度的关照,借此来阐释接受美学理论在文学翻译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18.
论霍译《红楼梦》宗教词汇翻译原则和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霍克斯在《红楼梦》的宗教术语的翻译上遵循的基本原则为交际原则,即以读者为主,尽可能采用英语中已有的、可利用的材料进行翻译。霍克斯在不伤及原作基本内容的情况下尽可能地与目标读者缩短审美距离。对于宗教词汇首先采用了等效归化法;其次采用已为西方人熟悉接受的现有音译词,在某些不太为人所知的音译词之后,霍克斯叉加上注释;在无现有的可利用的材料的情况下,霍克斯采用意译、解释或省译的方式。在读者能理解的前提下,霍克斯也使用语意翻译法尽可能地传递了一些东方宗教色彩。  相似文献   

19.
概述了<红楼梦>中的死亡委婉语,比较了杨宪益和霍克斯两种<红楼梦>英译版本的死亡委婉语的翻译,指出两种译本的翻译各具特色.提出在对中国传统文学作品中委婉语的英译中,译者在较好保留原文文化内涵的同时,亦应充分传达出原文的委婉意图.  相似文献   

20.
“文化传真”是文化翻译忠实性的要求,也是译者选择归化或异化翻译策略时应注意的问题。杨宪益和霍克斯对《红楼梦》英译本的实践说明:在翻译过程中,译者不论采用“归化”翻译还是“异化”翻译都必须结合作者的意图、译者的翻译目的、读者的层次和要求,从而尽可能实现“文化传真”的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