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认识一个搞诗歌的翻译家,这几年声誉大涨,很多人羡慕他的成就。翻译家的好友说:他没什么法宝,在他30岁时,就已经把人生百分之九十的欲望都砍掉了。砍掉百分之九十的欲望,这个说法撼动了我。欲望是我们身体的活力之源,但欲望与身体的关系中却存在着某种看不见的辩证法。  相似文献   

2.
情感/欲望启蒙是中国理性启蒙的原点,又是文学启蒙和思想启蒙的钮结点。“五四”以后,由于文化运动、政治运动对启蒙运动的裹挟,总体上模糊了文学叙事与启蒙精神的联系,尤其是与情感/欲望启蒙的联系。师陀20世纪40年代创作的《无望村的馆主》、《荒野》和《马兰》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试图恢复这个联系,为建立他自己的情感/欲望叙述的。在对这个问题的执着坚守中,文本呈现了欲望的内涵,模拟了欲望的形态和出路,以及欲望的激发和释放给启蒙带来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如果我是风     
我,来无声息,走无牵挂。这就是我,我是潇洒的风。我是远离世俗的天庭的精灵,那片素白是我走过的见证,她,随我而去,跟我而来。我轻轻地与万物擦肩而过,从不苛求他们的欣赏,只是在无意之间飘然而过,转眼间悄然而逝。我愿为春这个娴静腼腆的女孩轻蒙上绿的面纱;我愿为夏这个火辣开朗的姑娘披上花衣;我愿吹送秋的成熟;我愿点缀雪情的烂漫。我与青草低语于旷野;我与花香融合于天地;我与秋叶戏耍于林间;我与雪花谱写冬季的歌……平静而淡泊……直至世界上纷争四地起,人们有了欲望,懂得了贪婪,学  相似文献   

4.
《阅读与作文》2007,(12):14-15
我所见到的最为普遍最具毁灭性的心理趋向,就是专注于我们想要得到的而非我们所拥有的。我们到底拥有多少似乎并不重要;我们只是一味地扩展我们的欲望单,而这使我们永远不会满足。“这一欲望得到满足后我就会幸福”——这种心态在该欲望真的满足后又会有新的欲望。  相似文献   

5.
巴赫金的思想中,始终贯穿着一种道德取向,要求人们以应分责任督促自我,在行动中积极去建构这个世界。在这个意义上,巴赫金所理解的躯体是“我”与“他人”共同参与建构的躯体。巴赫金宣扬躯体颠覆只是为了消除独白话语而进行的一种张扬,这与尼采、弗洛伊德的人的欲望躯体理论的旨趣是完全不同的。  相似文献   

6.
在这个充满诱惑的时代,如何健康地对待欲望而又不是轻视性地超越欲望是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放松地对待欲望”包涵着对“自然性”的新的理解,而“离开欲望”则是指“不满足于欲望”的“穿越美学”所致。如此,人才能成为一个现代“完整的人”。  相似文献   

7.
书是人类的朋友,可我们现在越来越疏远这个朋友了。在这个充满欲望和喧嚣的时代,在这个急功近利的时代,很少有人静下心来走进书的世界了。  相似文献   

8.
有欲则刚     
"欲望"这个词,听起来似贪似嗔似痴,却任谁都不能免俗。换句话说,没有了欲望,生之趣味何在?颜回箪食瓢饮居陋巷,人不堪其忧,而他不改其乐,成就他的,是求道德的欲望;刘邦初见  相似文献   

9.
金鉴 《北京纪事》2016,(2):109-111
这把绿泥"邵景南制"款紫砂壶,是我十几年前在收藏市场见到的,它的大气与神韵吸引了我,拿在手中把玩,竟然又被它器身的铭文与所镌梅花所触动!俗话说"情人眼里出西施",喜欢的东西一旦出现在眼前,总有占有它的欲望,"一见倾心"就是这个意思.店主开价似有高不可攀的感觉,虽然爱不释手,最终还是放弃了.  相似文献   

10.
李辉的小说,执著于书写人的欲望。通过非常情境的制造,他有意要把世道人心放在种种欲望之中进行考验审查,钱财欲、色情欲、权力欲,在他那里都有典范的文本。李辉的深刻之处在于,他用文字把欲望推向"荒诞"。他善于小题大做、尺水兴波,从一些微乎其微的小事中挖掘深意,用写实的笔法入乎其内,最终展示欲望的荒诞。对这个充满欲望的荒诞世界,李辉表现出无奈,但又塑造了一系列知其不可而为之的"一根筋"形象,用自己充满理想主义的方式举起了批判欲望的大纛。努力破除欲望的李辉,同时又陷入破除欲望的"执著"之中,有时峻急迫切,影响了其作品的浑厚。  相似文献   

11.
李运启的长篇小说《迷途》是对改革开放至今社会转型期社会大众尤其是知识分子精神境遇的深刻反映。主人翁陈文秀在这个时代中丧失了理想,迷失于欲望,犹豫于生死,走向了迷途,归根结底乃是丧失了信仰或者价值观,其命运犹如欲望时代的寓言:诸多的诱惑正如一条条岔路,人们随时都可能走进欲望的迷宫。  相似文献   

12.
12岁那年,我读了《艾凡赫》的节略本,决定要象瓦尔特·司各特那样当个小说家。可是我并没有立刻着手,而是把《艾凡赫》抄录在练习本上。母亲发现后,奚落我是在浪费时间。她的话使我很难过。 12年以后,在伦敦,我再次产生了强烈的创作欲望。这一次,我不再打算抄录别人的作品了。当时,实录这个概念一直在我的头脑里萦绕着,我十分幼稚地认为某些杰出的作品,譬如詹姆斯·乔伊斯的《一个青年艺术家的画象》就是作者生活的实录。因此,当我着手写自己的传记的时候,决定摒弃一切虚构的东西。当然,这种干巴巴的材料是不会拥有很多读者的——不久我就发现了这个问题,甚至连我自己看了几页以后也懒得再往下看了。  相似文献   

13.
黑格尔的自我意识理论所根据的是自我意识从同一到差别再到同一的辩证法。这个根据要求他至少必须贯彻两个相关的演证路线,即不仅自我意识的欲望的、承认的和普遍的三种彤态的依次进展,而且每种形态内部的复杂转化,都是辩证法诸环节的合理揭示。就后者而言,比如欲望的自我意识阶段起初是自我=自我的抽象同一的表达式,它经过单纯差异即自我=非我的转换,最后以把外在对象转化为生命对象而告结束。这个终点意味着自我意识呈现出自身判断或以同一性作为根据的区分。自我意识由此进入承认的即差别的阶段。  相似文献   

14.
达尔文 《社区》2010,(5):50-50
我8岁那年,被送进一所日校读书。这时,我对博物学.特别是对采集的嗜好大大地发展了。我试着为植物定名,并且采集各种各样的东西,如贝类、印记、书信上的印章、钱币和矿物。可以引导人成为分类的自然科学家的这种收集欲望,在我很是强烈,而这种欲望显然是生来就有的,我的兄弟姐妹没有一个人曾经有过这种嗜好。  相似文献   

15.
在斯宾诺莎哲学中,欲望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概念,但是在传统哲学史研究的语境下,这个概念却时常被忽视,而我们对斯宾诺莎的人类学、伦理学和政治学的理解之所以无法深入,在很大程度上也正根源于此。虽然欲望并不是斯宾诺莎哲学的最终根基,但却是他构建自己的哲学体系并在他的本体论和伦理学之间建立有机关联的关键环节,他的伦理学的创新之处也必须参照欲望概念才能得到清晰的展现。而其中最重要的方面就在于斯宾诺莎为欲望所赋予的新的本质和特性,例如,欲望不再以缺乏作为自身的根本规定,而是成为了力量的表现;欲望不再以善恶作为自身的评价标准,而是超善恶的。从这些方面出发,我们有望对斯宾诺莎的伦理学,甚至对斯宾诺莎的整个哲学体系构建新的思想形象。  相似文献   

16.
质疑名牌     
我从来以为,要想了解芸芸众生的欲望,大街是最好的橱窗,一般还不会出错。比如现在正在街上大领风骚的美容院和名牌屋,就是很好的例证:女人用美容包装脸蛋和身材,欲望深处是倾国倾城的梦想;男人用名牌包装身份和品级,骨子里是跻身富贵阶级的野心。在这个一天比一天热闹的花花世界里,有谁还肯安分守己呢? 不过这两者还是有所不同。女人美容背后是科技,只要不出意外,美容就有看得见摸得着的效果,让女人收获一份实实在在的满足;男人的名牌却只是梦想的表露--作为身份的标记,名牌只是象征  相似文献   

17.
晋升天花板、晋升欲望与村干部马基雅维利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被排除在政府科层组织之外,中国的村干部普遍存在晋升天花板问题。基于村干部问卷调查数据的实证研究发现:晋升欲望与控制欲正相关;晋升天花板导致不道德操纵,且晋升欲望加强了晋升天花板与不道德操纵之间的这种关系;虽然晋升欲望与不道德操纵之间没有直接关系,但当村干部遇到晋升天花板问题时,晋升欲望就会与不道德操纵正相关。这个结果表明,缺乏上升通道是导致村干部的不道德操纵行为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有必要在“国家—个体—社会”分析范式基础上将职业生涯问题引入对乡村精英的行为-分析。  相似文献   

18.
主持人手记     
威海这个地方,如今因其优美的环境在吸引着世人饱览她的欲望,然而,历史上,她那响亮的名字--威海卫却并不为常人所知晓.  相似文献   

19.
美国著名作家纳撒尼尔.霍桑的代表作《红字》男女主人公狄姆斯迪尔和海斯特身上交织着自身的种种欲望与当时社会按照《圣经》所制定的法律道德规则之间的矛盾斗争。他们的本我欲望与超我意识之间的冲突造成了他们坎坷的充满悲剧色彩的人生。  相似文献   

20.
拿破仑在1815年4月10日的一次谈话中说过:“我曾思望过一个世界帝国。为了保证做到这一点,无限制的权力对我来说是必要的。”这集中地表达了拿破仑政治思想的主要内容即“君主专制”和“世界帝国”。本文准备从三个方面对这个问题作些探讨。(一) 拿破仑的君主专制思想早在政变以前就已萌发,1799年政变的成功使他具备了实现这种权力欲望的现实条件。从掌握政权开始,拿破仑便逐步在法国全面建立起他的君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