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文从文本选择、翻译策略和译文影响三个方面,总结了过去20年来有关周瘦鹃翻译的研究。研究发现,有关周瘦鹃翻译的研究,宏观研究居多,微观研究偏少。译文中的一些具体的语言文化问题,如转述语、言说方式和章回体结构等的添增,都没有得到深入探讨。有的研究甚至直接用清末民初的翻译特征类比周译风格,没有注意到周译的独特性。有关周瘦鹃翻译的研究应更多得到经验数据的支持,以保证描写和解释的充分性。  相似文献   

2.
周瘦鹃是中国近代翻译史上有着突出贡献的人物,但目前对他译文的研究还远远不够。在民国代表性的都市通俗刊物《礼拜六》上周瘦鹃发表了大量译作,前百期的译文中,译者更多地侧重于哀情题材,同时军人、爱国题材也占了不小的篇幅,这与他的个人情感经历以及辛亥革命后的社会历史文化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译者对华丽的词藻偏爱有加,为了给情感故事营造浪漫气氛,还在原文的基础上运用了夸张的手法。后百期的译文中,译者更多地将注意力转向了对普通百姓日常生活的关注;语言风格上也由前百期的浅近文言为主向更贴近白话文的语言靠近,措辞也变得更为质朴平实。这些变化与新文化运动下的白话文运动、民主启蒙思潮和个性解放不无关系。  相似文献   

3.
文学活动受到社会各方面的制约和影响.清末民初是中国文学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时代,也是中国社会城市化过程开始的时候,其中经济因素对文学的影响不容忽视.周瘦鹃所生活的上海就是城市化进程中的典型,城市化使得实用、理性的文化观念逐步确立,直接用货币去表现商品经济形态下精神产品的交换价值的稿费制随之出现.经济因素对周瘦鹃文学活动最核心的影响就是以满足读者需求为理念,不论是作品的选材、表现方式,还是办刊方式,都明显地反映了对读者的尊重和考虑.通过周瘦鹃的文学活动,我们可以一窥那个时代文学活动背后的经济动力.  相似文献   

4.
周瘦鹃多选择短篇小说进行翻译,早期译作(1919年之前)题材倾向于言情、侦探、伦理、爱国、秘史和轶事小说,五四运动之后则转为对底层市民的关注。这些选择上的倾向有其深刻的时代和个人背景因素。运用翻译适应选择论对其译作进行分析可以看出,清末民初的时代需求,文学思想动态,出版体制,读者市场,周瘦鹃的家庭环境、个人情感经历在其翻译倾向中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著名鸳鸯蝴蝶派小说家周瘦鹃既是清末民初西方小说在中国的主要翻译家,又是现代中国成功将西方小说元素融合进小说创作的代表作家之一。周瘦鹃的短篇小说翻译与创作几乎是同时开始的。他创作的短篇小说一方面结合当时的社会现实,秉承了中国传统小说的特点;另一方面又在故事主题、语言及叙事层面借鉴了西方短篇小说的创作理念,他的“伪翻译”小说便是融合西方短篇小说因素的典型。因此,周瘦鹃中西合璧的短篇小说既有民族特色又带有西方色彩,成为大众所喜欢的、影响深远的优秀作品。  相似文献   

6.
周瘦鹃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鲁迅等于1936年起草《文艺界同人为团结御侮与言论自由宣言》时,确定包天笑与周瘦鹃为通俗作家代表人物。周瘦鹃作为市民大众文学最有代表性作家的身份,被广泛公认。他著、译、编皆能,又是杰出的园艺盆景专家。他翻译的《欧美名家短篇小说丛刻》被鲁迅誉为“近来译事之光”。他以撰写散文与短篇小说著称,并初具现代都市文学特征。作为一位“名编”,他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几乎撑起了上海市民大众文坛的“半爿天”,推出了张爱玲、秦瘦鸥等著名作家。他办《礼拜六》的若干成功经验,对今天的“周末版”等媒体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随着市场经济杠杆作用的发挥与市民社会的逐步回归,我们对这一多元共生文坛上的历史人物,当可作出更全面的评估。  相似文献   

7.
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周瘦鹃译介外国小说的情况进行系统研究,通过研究发现周瘦鹃翻译实践呈以下特点:其翻译高峰集中在新文化运动之前,之后,其翻译热情降低;他对弱小民族给予了一定的关注,译介国别较广;他译介的作家既有经典作家也有流行作家,他对翻译文本的选择带有一定的随意性;其翻译活动与社会环境、个人的性格和人生经历有很大的关...  相似文献   

8.
9.
在民国初到1920年代末的文坛上,像周瘦鹃那样多产善变的作家并不多见。几乎与他在翻译方面等量齐观,短篇小说的创作也达数百篇之多。这些小说大多属于“言情”类型,无非描写情场男女悲欢离合,芸芸众生喜怒哀乐,涉及爱情、婚姻、家庭伦理等题材,反映了以“核心家庭”为中心的都市现代化发展中的种种问题。与他在政治上批评军政当局、维护民国宪政的态度相一致,部分作品揭露平民疾苦与社会不公,抨击或讽刺冠冕堂皇的当世“英雄”,实质上表达了周氏力图建构中产阶级社会秩序的愿景。其语言与表现手法驳杂多样,既根植于古典抒情传统,又紧跟都市时尚,从西洋文学与电影文化汲取资源,与法国浪漫主义、好莱坞电影美学、英国维多利亚文化乃至基督教思想等错综纠缠。他的小说可说是“为情而死”的现代改写,却体现了上海这一东方都会在文化上的杂交风格。  相似文献   

10.
周瘦鹃是鸳鸯蝴蝶派的核心作家,以著译哀情小说闻名,世称"哀情巨子"。周氏编译的《心弦》收录西方小说十篇,却鲜有相关论述。经考证,作为"我们的情侣"丛书之一的《心弦》,选择编译的十篇小说均为经典之作,其主题与周瘦鹃的"哀情"文学观密切相关。从《焚兰记》、《赤书记》与《重光记》的译本分析可以发现,周瘦鹃的悲情初恋、惨情叙事与言情模式等人生体验与文学理念融汇到《心弦》的编译之中,透露出译者的"哀情"情怀。对《心弦》编译的考证与论述,既可以补充文学编译史的疏漏,又可以丰富周瘦鹃"著、译、编"的全方位研究。  相似文献   

11.
周瘦鹃精通外语,避免了时人随意翻译的弊病;熟悉欧美小说,对所译作品的选择具有专业眼光。他运用整体忠实而适度归化的翻译策略,使译作呈现出不同于"五四"翻译小说的才子笔墨。无论用文言,还是白话,其译文总是清新流畅,雅俗共赏,颇能引起民初读者的"兴味"。他大量翻译"哀情"小说乃是其主体精神与时代风尚双重建构的结果。若从"融才子笔墨与专业眼光为一体"的角度考察,他已经超越林纾、包天笑等译界前辈。在"新文学革命"前夕,他便开始更多地采用直译,使其译作呈现出一种与时俱进的特色。  相似文献   

12.
作为颇具争议的鸳鸯蝴蝶派代表作家,周瘦鹃以其独特的创作笔法撑起了"才子佳人"文学的半片天.周瘦鹃的"才子佳人"小说在言情方面与鸳鸯蝴蝶派有相似之处,但又不完全相同,他的言情小说是通过"中庸"的手法,将言情与社会相融,刻画出凡俗人生的庸常爱情,并且形成了第三者"舍己成人"的模式,具有反"才子佳人"小说的倾向,其中包含着作者对都市化进程中的文化取舍,并产生意料不到的逆反效应,展现了言情外衣之下的现代性.  相似文献   

13.
周瘦鹃1916~1918年在《新闻报·快活林》、《新申报·小申报》上的发表的作品,学界鲜有提及,对其进行发掘、整理、研究,对周瘦鹃研究本身就有填补空白的意义。周瘦鹃以上海特殊的社会文化语境为背景,通过与新文化运动所聚焦的"妇女问题"之不同视角,思考现代女性婚姻解放问题的内在危机。周瘦鹃在这两大副刊上发表的言情小说,揭示了上海中产阶级市民的两性关系,展示了金钱支配婚恋中男性痴情悲剧与上世纪20年代妇女问题的另类向度。  相似文献   

14.
民国初年,《中华妇女界》与《妇女杂志》先后刊出两篇《女小说家》,主要译者为包天笑与周瘦鹃,皆为通俗小说界的代表人物。他们以不同的翻译策略塑造了两个形象相异的西方女小说家形象,内里蕴含了对女性写作小说的赞同或否定态度。将两篇小说还原到文学生产的历史现场,可以复原当时小说场域中的嘈杂声音及其相应支点。两篇小说表面看似对立,但却存在着深层的文本的"复义"与参与的"互文",呈现出两位译者对古今中西文化资源的权衡博弈与参差挪用。借此,可以使"鸳鸯蝴蝶派"的翻译小说从单一的文学评价的层面解放,揭示其在文化研究与翻译研究上的双重价值。  相似文献   

15.
平缓、平正、平实、平易、平质是周作人散文的内涵意蕴、文学追求、审美情趣、文风语言、秉性资质的集中体现。  相似文献   

16.
忧患意识是儒家艺术精神的核心,周作人散文的忧患意识与儒家艺术精神具有渊源关系.早期杂文的感时忧国、闲适小品的人生忧思和抄书体散文的历史忧患贯穿在周作人的散文创作中.忧患意识也是周作人散文"浮躁凌厉"和"苦涩"特色的形成和转变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17.
周瘦鹃(1894-1968)先生是我国现代作家和著名园艺家。他后半生的几十年间在苏州故居辛勤劳作,一面经营花木栽培和盆景制作,一面从事散文创作,写下了近四百篇谈花说木,记录游踪的散文小品。这些精美隽秀的千字小品,介绍了作者花木培植的丰富经验和对艺术问题的精湛见解,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对社会主义新生活和祖国大好河山的挚爱深情,题材别致,风格独特,在国内外读者中产生过广泛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散文的周作人与周作人的散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作人深怀散文情结。"散文的周作人",意指周作人本身就是他所指认的言志的散文。他的哲学思想、人生态度、性情情趣等无不诠释着他所命名的散文小品。"周作人的散文",可表述为散文是周作人的一种语言物化,是周作人生命存在的另一种方式,是周作人精神私人化的一种表达。主体与文本这样地相生,在现代散文史上,周作人似是第一人。  相似文献   

19.
周作人时事散文创作几乎涵盖了辛亥革命至抗战之前中国历史的重大事件,留下了作者对中国现代历史近距离的观察与思考。在创作上,周作人大胆探索,其时事散文包含了杂文、随笔、书信、序、跋等多种形式,在风格上,含蓄、隐晦,但富有反语、嘲讽,具有很强的战斗力。  相似文献   

20.
将周作人从"文学革命"到"抗战前夕"散文发展的三个阶段,与同时期鲁迅的散文进行比较可以看出,从人品的高低和从时代的需要来看,周作人的散文固无法与鲁迅的相提并论;但如果仅就文学作品的本身而言,那么,应该承认,周氏兄弟确是中国现代散文史上的两大派别的代表.也就是说,周作人的散文远远没有得到它所应得到的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