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福柯是后现代主义的重要代表.《知识考古学》比较集中的阐述了他的后现代历史观.他拒绝传统实在论的历史客观性,认为历史客观性只是话语建构而成的,不存在跨知识型的客观性,只能在特定的知识型或认识阈中谈论它才有意义;历史主体只是一个变项,或者说是一个陈述变项的整体派生出来的功能和可能的位置的游戏而已.传统线性连续的和进步的历史观是在现代知识型这种特定的框架中,将充满断裂、歧义、分岔的历史重新装配成的神话.  相似文献   

2.
法国后现代思想家米歇尔·福柯在其20世纪60年代末的著述《知识考古学》中创造性地应用"话语"的概念探讨知识与权力的关系,而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并推广的"世界遗产"运动在40年的多层次实践中也改造并形塑了国际与国内层面上带有异质性及历史化的"文化遗产话语"。福柯的"知识考古学"这一"话语"视角对理解与反思"文化遗产"话语在国际、国内语境中的形成与发展提供了具有启发意义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3.
福柯从知识考古学出发,对科学作了新的诠释。他摒弃了传统认识论的研究框架,独辟蹊径地从话语实践的角度考察科学。福柯的知识考古学是一种"反科学",他否定了科学的真理性、进步性,也否定了主体对于科学的建构作用,从而彻底解构了传统的科学认识论,最终将科学知识归为一种"知识型"支配下的话语游戏。  相似文献   

4.
福柯的人文科学考古学,其关键就是要揭示出人文知识的认识型断裂,从而为现代人文知识的建构提供说明。而现代人文科学的核心就是人的出现。在福柯看来,所谓人的出现,不仅是说现代人文知识给予了人一个特殊的位置,而是说从此以后,人们可以思考人了,人成为认识的对象或客体。然而,一旦人成为同世界上其他事物一样的认识对象或客体的话,那么,人就正在从这个世界中消失。由于人正在消失,主体正在被颠覆,因此,福柯认为,这就意味着屈从于主体的整个西方文明也必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相似文献   

5.
福柯在<癫狂和文明>中分析历史生成中的"异",人的理性对非理性的一种禁闭和塑造史;福柯在<词与物>中主要分析历史的"同",考古学探求词与物的关系的历史,词是物的表象,寻求物的秩序就是寻求词表象物时秩序的同一性.福柯在<词与物>中运用的是现象学的框架结构,福柯提出了一个现象学的又是考古学的概念"认识型"(l'épistémè),福柯将现象学建立在尼采的革命性的透视主义之上,这样就产生了一种空间的、静止的外观,将时间放在了隐蔽之处.  相似文献   

6.
出现于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后现代主义思潮 ,影响了几乎所有的社会科学领域 ,也由此出现了一批后现代社会理论家 ,福柯便是其中之一。福柯与一般的后现代理论家的不同之处就在于他独特的研究视角 :知识考古学。本文即以他的《知识考古学》为基点 ,阐释知识考古学的基本含义、基本原理及其体现的后现代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7.
笛卡尔以来,主体问题始终是现代哲学最为核心的问题。但是,从哲学的语言论转向开始,主体已经声名狼藉,主体哲学的范式被视为陈腐过时了,传统的主体之争已经没有意义,无论语言是第一位,或者自我意识的个体优先,这两个范式中的任何一个都凸现和遮蔽着什么,将这两者联系起来或者寻找一种介于这两种范式之间的思路倒是可能的,如米歇尔福柯之路。  相似文献   

8.
当代法国批评家福柯"知识考古学"视角下的翻译研究旨在研究"陈述"、"话语"、"档案"和"话语实践",北美华裔批评家的文化翻译研究几乎都可以说是福柯"知识考古学"的文本化。它能教会我们将"知识考古学"与中国现代性想象实践有机结合的具体方法,指引着我们在翻译研究中如何苦心挖掘"宏大叙事"虚掩之下的"非连续性和脆弱性"、"差异性"和"动态性",对浮光略影的"翻译描写"和当然的"翻译研究结论"予以质疑和批判,有效实现"问题意识",为译介学研究提供有益经验。  相似文献   

9.
韦勒克在其《批评的概念》一书中,集中体现了他的纯历史主义批评观,即追求文学的总体意义和统一性,注重对文学概念本源和连续性的探求。而福柯通过以主体的非中心化与历史的非连续性为理论核心的知识考古学,实现了对韦勒克批评观的解构。  相似文献   

10.
英国文学家劳伦斯和法国哲学家福柯看似毫无交集,实际上福柯的规训权力话语与劳伦斯文学历史观的传达是异曲同工的。福柯的规训权力话语认为现代社会弥漫着秩序和权力,它们管控着人的生活,权力操纵人的肉体。劳伦斯以为人类身体与生俱来的自然冲动和生命节奏被机器破坏,肉体被机械化并成为资本家创造价值的生产力,工业社会中的劳动力据此成为受人管控和规范化体制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1.
话语在知识与权力的作用下,体现为社会实践中权力机制的实现手段,它远远超出语言学中所解释的关于语言学中话语的意义。而社会秩序的存在也表现在话语秩序上,其中的核心就是话语的压制与被压制。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80年代是百越民族史研究的兴盛时期。在当时和其后的研究中,出现了使用材料杂芜、牵强附会和过分强调考古学资料的两种倾向。考古学文化与古代族属研究关系密切,但不能简单地在二者之间画等号。在研究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文化的层次性。以生产工具为代表的古代物质文化史与其所处社会形态并无必然联系。  相似文献   

13.
埃及考古学是世界考古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时间范围包括 :史前考古 ,法老时代考古和希腊、罗马统治埃及时代考古 ;空间范围根据埃及地理蒂貌的不同可划分成 :尼罗河流域考古 ,三角洲地带考古 ,东西沙漠与绿洲考古 ;埃及考古学对于了解、研究古埃及文明具有重大的意义 :埃及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摇篮之一 ,古埃及文明是世界古代历史最悠久的古文明 ,古埃及的遗物、遗迹最丰富。面对新的世纪 ,为了更“深”、更“广”地进行考古发掘与研究 ,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结合经济建设 ,保证考古发掘工作的顺利进行 ;加强国际合作 ;采用新的科学技术与手段 ;处理好考古发掘与文物遗址保护之间的关系。埃及考古学在埃及学中占有重要地位 ,没有埃及考古学所提供的遗址、遗物及其奠定的基础 ,就不可能有今日埃及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福柯的话语历史观及其与萨特的歧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观念史因假定先验主体具有构建和奠基事物的作用而坚持起源、连续性和总体性这三大论题.作为话语考古学家,福柯极其怀疑和敌视这类历史主义及其基础主体.福柯把话语看作隶属于同一个散布体系的全体陈述.话语作为实践,既是一个匿名的和历史的关系体系,又是那些把主体散布在大量可能位置和功能中的并合的、间断的和个体化的事件系列.因此,对话语所作的分析就无需参照先验主体.因萨特对间断的和偶然的话语事件和实践极为恐惧,就指责福柯拒斥和谋杀了历史.而福柯则在好几个场合答复了萨特.  相似文献   

15.
话语理论家福柯在索绪尔结构语言学的基础上,提出"话语"概念。他的"话语"概念是其哲学思想的核心概念,随着其哲学思想的发展而逐步确立。首先,话语定位于以"异位"为开端的知识型的空间构型之中;其次,话语由实践性的陈述整体构成;最后,来源、间断性和离散性成为话语的主要原则。在此概念中,福柯反传统历史观、反西方现代文明的思想得到了充分展现。  相似文献   

16.
权力问题是贯穿福柯思想的核心问题。传统权力理论未能正确理解权力关系与支配关系,导致将权力视为占有之物,将权力分析局限在政治与法律系统内,习惯从宏大性、否定性、压抑性上来理解权力,特别是传统权力理论始终未能将权力从行为关系扩展到整个社会的复杂关系网络,未能将权力看作是活生生的多种"力量"的竞争消长过程。福柯通过一种"微观物理学"的权力机制拆散、肢解、分割、打碎、解构和冲毁了传统权力理论,揭下了权力神秘的面纱,让我们得以窥视权力真实的面孔。在福柯那里,权力是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权力如何实施和运作;权力关系是一张复杂的、多元的力量关系图,是动态、循环的技术与策略。权力无处不在,不是因为它有特权能把每件事强置在它那无敌的统整之下,而是因为它无时无刻,在每一点上以及点与点之间的每一个关系上被生产出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