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台湾是中国神圣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由于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丰富的资源,台湾在国际及我国的军事战略地位显得十分重要:台湾是西太平洋海域的海上交通枢纽;是我国沿海海上交通的咽喉要道;是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的天然屏障;是我国的海上屏障;是我国丰富海洋资源的蕴藏地。历史时期,台湾是郑氏政权及西班牙、荷兰、法国、日本、美国等国外敌对势力依靠的重要阵地。  相似文献   

2.
1988年7月台湾出版孟·伊德木札布著《蒙古文学史话(13世纪——15世纪)》一书,中央文物供应社出版发行,列台湾一百五十九种“中华文化丛书”之一种。全书约二十五万字,是我国台湾地方出版的第一部有关研究蒙古族文学史的专著。该书“前言”写道:“世界各国的学者们,自18世纪开  相似文献   

3.
台湾近60年来进行过三次农地改革,每一次农地改革对台湾的农业、工业乃至整个社会都产生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形成了独特的“台湾模式”。台湾农地改革对大陆的启示是:不同发展阶段要求不同的农地制度安排;解决我国农业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促进农地的适度规模经营;农地制度改革应注意发挥农民自治的作用;法律法规是推进农地制度改革顺利进行的基本保证。  相似文献   

4.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神圣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自1949年以来,历经四十多年的发展,台湾经济有了很大起色。从1953年起到1980年初,国民生产总值平均年增长率为9%,其中在1953——1963年实行进口替代期间,经济增长率年均7.7%;在1964——1973年实行出口导向期间,年均经济增长率提高为11.1%;1973年后,世界经济转入低速增长,台湾经济也深受影响。七十年代台湾经济发展极不稳定,呈现  相似文献   

5.
孤拔(A·A·P·Courbet,1827—1885),法国侵略军头目,原为海军少将,1884—1885年中法战争中,被提为海军中将,先任东京舰队司令,后任远东舰队司令,率领法国侵略军攻打越南,炮击顺安进逼顺化;后再率军舰侵犯我国福州马尾江(称马江),袭击福建水师,炮击马尾造船厂。此后又进犯我台湾,攻打基隆、淡水,封锁台湾海面,占据澎湖列岛,并以台湾为据点,多次以军舰骚扰我沿海,进犯浙江的镇海等  相似文献   

6.
晚清爱国诗人丘逢甲在光绪三年(公元一八七七年)曾写过一百首台湾竹枝词,深受台湾巡抚丁日昌的赏识,被誉为“东宁才子”(东宁;台湾别名)。后来由于种种原因,流传于世的仅存四十首。连横先生在《台湾诗乘》中曾称赞丘先生的“台湾竹枝词四十首,久播骚坛。”可见其流传之广。现存的丘逢甲四十首台湾竹枝词,是颇为珍贵的文献,对研究丘逢甲早期的爱国思想和文学创作,了解祖国宝岛台湾的历史、地理风光、当时的生活风尚等等,都颇有意义。  相似文献   

7.
今年二月一日是我国明末民族英雄郑成功收复台湾三百二十周年。1661年,郑成功应台湾人民的要求率师东渡,经过九个月的英勇战斗,荷兰侵略者遭到毁灭性的打击,1632年二月一日被迫投降。从此,被荷兰殖民者侵占三十八年的台湾,终于重归祖国的怀抱。民族英雄郑成功收复台湾的斗争,在中国人民反对外来侵略斗争史上写下了光辉的篇章。几百年来,郑成功的英雄业绩,一直受到我国人民的敬仰。  相似文献   

8.
<正> 丘逢甲(1864—1912)是我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抗日护台义士,杰出的爱国诗人。早在一八九二年,他就对“洋舶时量港浅深”的现象表示担忧,,预想到外国侵略者将染指中国;甲午战争期间,他捐献家资,组织义军备战;次年春天,清政府将台湾割弃给日本,他驰电清廷力争,并亲率义军,与日本侵略者展开浴血苦战;“孤臣无力可回天”,抗日失败,被迫内渡,他表示“十年如未死,卷土定重来”;他始终不忘收复台湾,统一祖国,为此奋斗了  相似文献   

9.
迄今为止,研究台湾人口历史的专著,提及清代人口时,一般只列举三个数字:①清朝取得台湾时12万人;②嘉庆十六年(1811年)194万多人;③光绪十九年(1893年)254万多人。如果清代台湾人口是一个链,那么似乎它就是由这三个环构成的。问题在于从第一环到第二环,相距达130年之久,在这么长的时间里没有具体的数字,很难说明人口的发展过程的一些问题。谈如,究竟在这130年间,哪一段时间人口  相似文献   

10.
台湾问题目前是我国统一大业的关键问题,并对中国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在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原则之下,加强大陆与台湾的经济联系,以发展促统一;加强两岸人民的血肉联系,以民意促统一;加强同台湾各政党的政治沟通,以在野党牵制民进党台独势力,促进祖国统一大业最终完成,是我国政府在新时期对台方针政策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11.
在清朝咸丰、同治初年任台湾知府、台湾兵备道的洪毓琛是回族人,他在任期间,经历了台湾历史上持续时间较长的戴潮春反清斗争,他维护了中央在台湾的统治;推动了台湾的开发和近代化建设;实行开明的宗教政策,维护台湾各宗教的利益;化解台湾不同移民派系的矛盾,这些都促进了台湾社会的和谐和稳定。  相似文献   

12.
清代杰出的军事政治家,太子太保福建水师提督施琅(1622—1696),于康熙二十二年 (公元1683年)开进台湾、使郑克塽地方割据政权回归祖国,从而实现了中国的真正统一。施琅统一台湾是正义的进步的行动。它实际上续承和发展了郑成功使台湾重返祖国版图的遗愿,正与郑成功光复台湾前后映辉。郑成功在顺治十八年从荷兰侵略军手中收复祖国神圣领土台湾后企图以台湾为基地。推  相似文献   

13.
台湾是我国第一大岛,风景秀丽,物产丰富,素有宝岛之称。从地质学角度来看,它是西太平洋新生代褶皱带的一部分,构造运动至今仍在强烈进行,是世界著名的地震区之一。研究台湾的地震活动,从中探索出一些规律性的东西来,对于地震科学,无疑是有益的。台湾地处环太平洋地震带上,是我国地震强度和频度最高的地区。例如一九五一年一年中,台湾竟出现二十七次六级以上的强烈地震,其中七级以上的大地震,达六次之多,这在我国其它地区还不曾有过。  相似文献   

14.
在1947年“二二八”事件前后反映、表现台湾社会的“二二八”文学迅疾纪录了战后台湾现实的真实面影,凸现了台湾回归祖国后台湾民众“当家作主”的愿望和国民党专制统治的矛盾冲突,以丰富的历史细节化解了“二二八”中的族群冲突,在社会心理和台湾历史的层面上揭示了“二二八”事件症结所在,其中包含的反思尤为深刻。“二二八”文学是战后台湾政治文学的滥觞,其主导是左翼文学思潮,这种在野的左翼文学根植于台湾社会,呼应于中国大陆的革命形势,但又有自觉、鲜明的台湾本土建设性,其影响存在于日后台湾文学的发展脉络中。“二二八”文学反映了战后台湾文学遭受的重挫,但它提出的台湾文学课题及其表现出来的建设性构成了台湾文学的重要转折。  相似文献   

15.
在清朝成丰、同治初年任台湾知府、台湾兵备道的洪毓琛是回族人,他在任期间,经历了台湾历史上持续时问较长的戴潮春反清斗争,他维护了中央在台湾的统治;推动了台湾的开发和近代化建设;实行开明的宗教政策,维护台湾各宗教的利益;化解台湾不同移民派系的矛盾,这些都促进了台湾社会的和谐和稳定.  相似文献   

16.
丘浚年谱     
前言 在编纂、标校《丘浚全集》的过程中,我们读到两种《丘浚年谱》:一是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夏天刊于研经书院的王国栋辑《邱文庄公年谱》;一是台湾王万福于民国六十九年(1980年)四月在台湾商务印书馆出版的《明丘文庄公浚年谱》。两谱相去几近一个世纪,都倾注了编写者的研究心血,也都各有成...  相似文献   

17.
“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是邓小平的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我党我国政府解决台湾问题的一项战略决策。“一国两制”即“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用一国两制的构想解决台湾问题,其主要内容包括:国家统一后,台湾可作为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的自治权,并可保留军队;中央政府不干预台湾地方事务,大陆不派人驻台,不仅军队不去,行政人员也不去。台湾的党、政、军等系统,都由台湾自己来管;中央政府还要  相似文献   

18.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宝岛。从上世纪的五十年代起,美国就对我国台湾进行了多方面的侵略,甚至几度实行武力侵犯;在夺取台湾的尝试失败以后,美国又于中日甲午战争中,帮助日本割占了台湾。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台湾归还了我国。由于美帝国主义的侵略成性和蒋介石反动政府的卖国,自日本投降以来,美帝国主义对台湾进行了全面的侵略,最后发展到武装占领——当然,这还不是最后,最后的结局,必然是中国人民彻底消灭了蒋介石卖国集团,赶走了美国占领者,台湾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  相似文献   

19.
台湾经济发展奇迹是全球有目共睹的.而台湾经济的发展策略历程,是以发展农业,以农业扶助工业作为经济发展引导之主轴,为近50年来的台湾经济奇迹奠下良好基础.而台湾的农地改革又对促进农业发展贡献颇大,本文深入探讨我国台湾地区每阶段土地改革的背景与成果、动因与影响,这些探讨将有助于了解我国大陆地区当前农地面临的问题,并提供相应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台湾古史钩稽李藻华一、“夷洲”稽考台湾的史前文化与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的印纹陶文化同属一脉。自秦汉至三国时期,台湾称为夷洲,偶称东和澶洲。追本溯源,“夷洲”其名的本义,就是指我国古代东方夷民聚居的岛屿。“夷”是我国远古华夏族对东方诸民族的通称。《周礼·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