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领导文萃》2008,(10):6-7
中国投资主导的经济增长所造成的负面影响已开始在中国各地显现出来,而此时恰逢美国的次贷危机日益恶化,世界经济开始变得前途末卜。中国2月的出口为873亿美元,仅比去年同期增长6.5%,与过去20%以上的增幅相比,速度明显放慢,当月,中国向美国出口155亿美元,  相似文献   

2.
欧美发达国家的社会生活已先行进入休闲时代,新兴市场国家也正在进入休闲时代。据美国有关部门的统计显示,目前美国人有1/3的时间用于休闲,有2/3的收入用于休闲,有1/3的土地面积用于休闲。1990年休闲产业的直接就业人员占到美国全部就业机会的1/4,间接就业人员甚至占到了1/2。  相似文献   

3.
杭州市休闲产业的发展县备良好的经济基础、闲适的城市文化和丰富的体闲资源等先天基础,同时存在着经济基础不突出、城市文化待弘扬和休闲资源欠挖掘的难题,2010年上海世博会和长三角地区乃至全国经济快速发展的机遇下,杭州面临国内国际众多城市争相发展休闲产业的严峻竞争。要想真正实现东方休闲之都的梦想,杭州需要持续加强产业外围软硬件建设,抓住世博契机,用足区位优势,并走产品特质化,产业集群化之路。  相似文献   

4.
创意经济作为一种新兴的经济发展模式,正在以飞快的速度不断地发展,不断地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笔者从创意产业的发展现状出发,剖析当前创意产业的发展形势,并对创意产业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机理、模型和途径进行分析,从不同的角度诠释了创意产业对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5.
近十几年朱,我国经济出现了高速增长的态势。但是.在经济发展的同时,由于增长方式,管理方式、法制体制等方面的原因,在短短的20年的时间,我们的环境污染、生态破坏问题集中表现出来;以此同时,我国的资源利用效率低,资源能源消耗量大。这种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率的粗放型紧急增长方式已难以为继。经济增长的粗放方式,也导致建设规模过大、投资需求膨胀、煤电油运紧张、价格水平上涨、经济结构失衡等一系列问题,特别是带来了十分尖锐的资源环境矛盾。为此.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将是当前和未来一段时间内,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一项长期任务。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们需要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模式.从物质生产为驱动的发展模式逐渐转之到一种靠人力资本,智力和革新为主驱动的发展模式,中国经济才能有望实现进一步的提升。  相似文献   

6.
经济增长方式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实现经济增长的途径、方法或模式,具体表现为推动经济增长的要素组合方式或者说经济增长源泉的结构类型。在其他条件既定的前提下,经济增长方式直接影响经济增长的质量、速度及效益,不同的经济增长方式往往会产生不同的经济效果。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中资源产权制度是制约其的一个重要因素。为了解决现阶段我国资源产权制度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实现集约型增长,应完善资源产权制度,健全市场化的资源价格体系等。  相似文献   

7.
经济     
《领导文萃》2009,(20):6-7
“中国时代”将提早到来 中国经济正凭借高速增长的势头带领世界经济摆脱经济危机,因此,中国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经济大国的日子将很快到来。这种主张现在已经越来越有力。就在两三年前还有很多人预测说,以名义国内生产总值(GDP)为准.中国经济规模超越美国的时间是2050年前后。但是此次发生经济危机后,众多专家将这个时问提前。从目前的情况看,几乎所有领域的经济指标都显示.飞速前进的中国将超越原地踏步的美国。世界经济摆脱危机的形势也发生了很大变化。  相似文献   

8.
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我国就提出了经济增长方式由外延粗放型向内涵集约型转的理念,然而在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过程中,并不是一帆风顺的,遇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之所以会发生这样的状况是因为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是一项长期而又复杂的工作,不可能直接完成,同时,在转变的过程中存在着很多的阻力。因此,本文总结了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过程中存在的阻碍因素,并提出了具体的解决措施,以便于为研究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我国保险业经过“十一五”时期快速发展,综合实力迅速提升,已成为全球重要的新兴保险市场。与此同时,保险市场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不断显现,发展方式粗放。创新能力不足,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转变发展方式还未实质性转变。我国保险业转方式、促规范,防风险、稳增长道路仍将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10.
江泽民总书记1994年底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指出:“从明年起,全国上下都要用很大的注意力作好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这篇大文章,促进整个经济的良性循环。这里的根本要求,就是积极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经营为主向集约经营为主的转变,这也是我国经济发展战略转变的核心内容和主要课题。”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关系到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大局,是件具有战略意义的大事。尤其当前国家和各省、区、市正制定“九五”计划和2010年发展规划的时候,专门探讨一下新的经济增长方式这个问题,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11.
在持续高速增长之后,中国经济增长中出现了各种问题,需要改变经济增长方式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原世界银行副行长林毅夫表示,目前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认识上存在三大误区。  相似文献   

12.
在信息化浪潮全球化的今天,信息技术发展和创新能力建设是世界各国谋求经济增长的主流课题。随着信息技术革命的不断深入,发展信息产业、提升“软实力”已成为各国提升综合国力、抢占全球经济科技竞争制高点的必要手段。然而,面向知识经济时代的我们准备好了吗?  相似文献   

13.
正欧美发达国家的社会生活已先行进入休闲时代,新兴市场国家也正在进入休闲时代。据美国有关部门的统计显示,目前美国人有1/3的时间用于休闲,有2/3的收入用于休闲,有1/3的土地面积用于休闲。1990年休闲产业的直接就业人员占到美国全部就业机会的1/4,间接就业人员甚至占到了1/2。当前休闲业已成为美国第一位的经济活动产业。根据世界旅游组织预测,到2020年国际旅游者将达到16亿  相似文献   

14.
1995年之后,美国经济增长速度明显提高,许多学者将其归因于快速的信息技术发展。本文以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为基础,采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推导出了信息技术资本对经济增长贡献的模型和对劳动生产率增长贡献的模型。然后,根据美国1991~2000年期间的数据,对信息技术投资、经济增长和劳动生产率增长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证明,1991~2000年期间,信息技术投资对经济增长和劳动生产率增长有非常重要的贡献。在1996~2000年期间对1991~1995年期间的增长差异中,有大约三分之一来自信息技术资本深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十一五”期间,我国经济发展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增长型转变到集约增长型。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必须首先转变政府主导经济的方式,转变政府职能,扮好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角色,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我认为,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过程中,政府的主导作用主要是通过经济思想、政策、法规、规划、经济杠杆等手段去实现的。此中,省级重在于引导,县级重在于实施、乡级重在于落实,而企业才是真正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责任人和承担者。政府支持技术创新的力度直接体现为对经济增长方式的态度;政府的中长期规划体现着如何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目标;政府的政策法规和扶持投资项目的要求直接体现对企业经济增长方式的要求。为此,政府必须把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思想融入到制定工业“十一五”规划中去。  相似文献   

16.
经济增长离不开生产要素的投入,采用间接方法进行测算,目前数据生产要素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与资本、劳动力和科技的贡献相比尚有较大差距。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未来数据的作用将越来越重要。  相似文献   

17.
2006年,全省经贸工作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认真贯彻中央宏观调控政策和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积极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工业流通经济取得新成绩,实现了“十一五”良好开局。  相似文献   

18.
汪蕾 《决策探索》2011,(18):62-63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人力资本”对促进经济增长的贡献日益突出,并成为企业取得竞争优势的重要来源。如何加强对员工的培训开发,提高员工综合素质,打造精良的人才队伍已成为各国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增强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本文对目前国企员工培训工作现状、存在的不足等展开讨论,并最终就如何全面提高培训效果、切实增强国企核心竞争力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集聚经济的外部性理论为依据,利用2003-2008年中国281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创新性地从城市规模的视角就多样化、专业化与城市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对于不同规模的城市来说,多样化和专业化对地区经济增长具有不同的影响;在特大型城市中,多样化对经济增长存在显著的正效应,专业化的影响较弱;在大、中、小型城市的经济发展中,专业化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而产业多样化则给中小型城市的经济增长造成了一定阻碍.上述结论将为我国城市产业发展战略的选择与调整提供丰富的政策含义.  相似文献   

20.
经济增长对于中国来说既是经济问题,又是政治问题,其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理中起着关键作用。经济增长与转型经济密不可分,同时,影响经济增长因素也至关重要。新兴市场国家快速发展中经济增长回落或长期停滞的阶段称为"中等收入陷阱",克服陷阱成为经济增长的焦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