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近年来发生的诸多腐败大案来看,领导干部生活圈、社交圈中"身边人"参与作案,已经成为当前腐败犯罪的一个突出特点。那领导干部身边都有哪些人?他们会对其身边的领导干部产生怎样的影响?他们在干部的生活圈、社交圈里怎样影响着官员的政治前途和命运?公众对"身边人"的看法客观吗?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多位领导干部的腐败案件中都伴有严重的秘书腐败,秘书腐败比领导腐败毫不逊色,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秘书与为之服务的领导形成了权力链条、腐败链条,秘书腐败行为已经成为一种腐败新形态。党政机关领导的秘书,  相似文献   

3.
领导干部“家里人”、“身边人”参与作案,已经成为当前腐败犯罪的一个突出特点。除了“夫人腐败”、“子女腐败”、“秘书腐败”外,一些领导干部的司机参与腐败犯罪的现象也格外引人注目。  相似文献   

4.
<正>腐败行为是腐败主体在一定的腐败心理影响和支配下所实施的利用公共权力谋取私利的行为,是腐败心理作用于腐败主体的结果。预防腐败,一方面要从外因上铲除腐败滋生的土壤,另一方面也是更为重要的方面就是高度重视领导干部的廉政心理建设,着力培养他们  相似文献   

5.
正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领导干部在家庭乃至家族中往往是核心人物,应高度重视家风建设,从严治家,从细管家,形成守德、守纪、守法的家庭风气。无数事实说明,良好家风是抵御腐败的重要防线,是做人为官的"保险栓"。(1)培育优良家风,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纵览历史圣贤,无不看重家风建  相似文献   

6.
赵达军 《领导科学》2006,(11):50-51
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构建和谐社会,对我们党惩治和预防腐败、加强自身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领导干部修身治家是党风廉政建设的基础性环节。官德修养与家风培育密不可分,官德决定家风,家风影响官德。因此,领导干部在加强自身修养的同时,还须高度重视良好家风的培养,使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一、领导干部修身治家: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必然要求党的宗旨和纲领明白无误地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除了努力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之外,没有任何一党之私。清除腐败,实现廉政,既是政治文明的要求,也是衡量共产党人先进性的重…  相似文献   

7.
领导干部“家里人”“身边人”参与作案,已经成为当前腐败犯罪的一个突出特点。除了“夫人腐败”、“子女腐败”、“秘书腐败”外,一些领导干部的司机参与腐败犯罪的现象也格外引人注目。  相似文献   

8.
高层领导干部腐败案件为何屡次发生?怎样通过制度化建设预防腐败?党的十八大期间,备受关注的反腐倡廉问题再次成为讨论主题。代表们提出,“政治清明”“廉洁政治”写入报告,将会有效堵塞腐败漏洞,提升反腐防腐能力。  相似文献   

9.
贾晶 《办公室业务》2022,(20):188-190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领导干部家风建设的一系列重要论述,既强调继承和弘扬中华传统优秀家风文化、红色家风文化,又注重赋予时代内涵以新意。这要求我们要在守正创新中把握习近平领导干部家风建设观的哲学意蕴,从理论与实践层面探析习近平领导干部家风建设观的重大价值。  相似文献   

10.
筱陈 《领导文萃》2013,(22):123-124
最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这句话很形象、也很耐人寻味,理解其中的深刻含义:权力必须在法律法规的框架内行使.权力行使必须受到制约和监督。纵观一些腐败案件、一些侵害群众利益事件的发生,究其原因是权力的腐败和滥用。能否自觉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是衡量领导干部依法行使权力的重要尺度.也是组织部门评价领导干部能否依法办事、遵守法律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11.
腐败是和平时期执政党的大敌,坚决反对腐败,是党必须始终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务。为了预防腐败,党和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对领导干部进行监督。其中,经济责任审计即为一种重要的方式。经济责任审计是一项具有中国特色的经济监督  相似文献   

12.
鄢庆辉 《科学咨询》2007,(21):12-12
文章从职务腐败的隐蔽性入手,对领导干部的四种职务行为进行辩证分析,撕开腐败分子冠冕堂皇的借口,揭示其腐败实质,纠正了对领导工作认识上的一些误区,为预防职务腐败,加强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和廉洁监督明确了关键点和切入点.  相似文献   

13.
李振忠 《决策探索》2009,(17):15-15
领导干部真正的借,也就是一种救急的借,这够不上腐败,但一且“借”为己有,无论长期还是短期,也无论三年还是三十年,统统都是典型的腐败。  相似文献   

14.
阈值数理模型说明了系统性腐败的生成逻辑,它指明领导干部是系统性腐败的重要推动者。系统性腐败呈现出关联性、规则化、蔓延性的特征。抑制系统性腐败,要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加强横向问责制度建设,树立反腐决心并任用廉洁的干部。  相似文献   

15.
为提高惩治和预防腐败工作的现代化、科学化、精细化水平,有必要厘清领导干部腐败生成规律的一些误区。从十八大期间125名高级领导腐败案例来看,人们对腐败生成根因"性恶论"的认知具有局限性,领导干部腐败特别是高级领导干部腐败的根因与制度缺失有关;人们对腐败生成类型偏重贪污贿赂罪的认知存在误区,应同等重视渎职类犯罪;"高压反腐"模式对阻却腐败生成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应坚持阻断腐败供给、腐败需求和腐败扩散多策并举,通过标本兼治实现廉洁政治。  相似文献   

16.
祝尊乾 《决策探索》2011,(17):76-77
现实中,很多干部干事很有一手,腐败也有一手,被人们形象地称为“两手”干部。“两手”干部因为有肯干事、会干事、能成事的光环,所以腐败起来,相对于普通的腐败干部和一般的慵懒散干部而言,造成的影响和损害通常更大。这样的干部一旦出事,往往社会震动大,反响不一。这种现象,应当引起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17.
时下,糊弄上级已成官场腐败的一大痈疽,是构建和谐社会中极不和谐的官场现象。糊弄上级耍花招 现实中有些领导干部不是扎扎实实地工作,而是花招频出,糊弄上级:  相似文献   

18.
习仲勋的家风凝聚着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赤诚与智慧,严与慈的相济,言与行的一致,传与教的融合,彰显了一个共产党人的高风亮节,也为领导干部的家风建设提供了一个范本。领导干部的家风与党风、政风、社会风气有着密切的关联。探讨习仲勋的家风,对于加强领导干部的家风建设,确立正确的权力观、亲情观、教育观、价值观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职务犯罪是一种严重的腐败现象,在经济犯罪案件中,职务犯罪占有相当的比重。究其原因,主要是对领导干部的权力缺乏有效、有力的监督所致。腐败的实质是公共权力的滥用,不受监督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实践证明,健全监督机制,加强对权力的有效监督,是从源头上预防、治理和遏制腐败的重要途径。我个人认为,要想从根本上有效遏制各种职务犯罪的消极腐败现象,除了强化组织监督和民主监督外,最重要的自觉接受自我心灵的监督。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寻租性腐败也愈演愈烈,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因此,对寻租性腐败的危害,产生的原因,治理的对策进行分析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