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鄂温克族是一个没有文字的民族,是一个充满神秘色彩的民族,是一个以狩猎为主的民族,是一个英勇剽悍的民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是一个热情好客的民族。黄任远。白杉等著的《鄂温克族文学》(北方文艺出版社出版)这部学术著作,填补了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史的空白,有史以来首次向世人展示了这一民族独特的精神世界。我们从中看到了辽阔草原莽莽山林赋予鄂温克人自由豪放的性格,看到了世代延续的民族传统所形成的鄂温克绚丽色彩的神话传说,看到了口耳相传的民间歌谣和故事所表现的鄂温克族别具一格的驯鹿文化。 综观全书,主要有以下…  相似文献   

2.
仙人柱     
仙人柱鄂伦春语和鄂温克语的音译,吕光天先生理解为“遮阳光的住所”。中国北方狩猎民族的一种游动性住所,又谓“撮罗子”。历史上就记载着“用桦皮盖屋”。建国前,鄂伦春族和部分鄂温克族尚保留此居住方式。它用木杆搭架,高约一丈,直径大小不等,呈伞形,夏天用样树...  相似文献   

3.
清代鄂温克人农耕的土地来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代鄂温克人农耕的土地来源麻秀荣,那晓波明末,鄂温克人在黑龙江上游地区居住生活时期,虽然当时即有部分定居的鄂温克人业已开始经营较为粗放的农业,但狩猎畜牧兼容的传统经济仍在其经济生活中居于主导地位。清初,南迁嫩江流域特别是编入八旗以后,鄂温克人的农业生...  相似文献   

4.
仙人柱     
仙人柱鄂伦春语和鄂温克语的音译。意即“遮阳光的住所”。中国北方狩猎民族的一种游动性帐幕。汉名“撮罗子”。《北史》中早有“用桦皮盖屋”的记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鄂伦春族和部分鄂温克族的游猎者尚居此种帐幕。它用木杆搭架,高约一丈,直径大小不等,呈伞形...  相似文献   

5.
滑雪板既是北方渔猎民族冬季的主要雪上交通工具,也是狩猎工具之一,在北方渔猎民族冬季狩猎生产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利用滑雪板狩猎是北方渔猎民族冬季狩猎生产中所采用的一种主要的狩猎手段,广泛存在于各民族中,自古以来,绵延不绝,影响深远,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滑雪狩猎文化和一条滑雪狩猎文化带。这条滑雪狩猎文化带从东北的长白山(白云峰以北)开始一直向北,包括大小兴安岭,最后沿着蒙古高原的北部延伸到阿尔泰山脉。  相似文献   

6.
今年95岁高龄的玛利亚·索老人,是敖鲁古雅鄂温克民族乡的代表性人物。她的名字,常常与兴安岭大森林和驯鹿联系在一起。敖鲁古雅是鄂温克语,意为"杨树林茂盛的地方"。敖鲁古雅的鄂温克族是中国最后一个狩猎民族,也是中国惟一的使鹿部落,即饲养和使用驯鹿的民族,聚居在内蒙古自治区根河市敖鲁古雅鄂温克民族乡。  相似文献   

7.
论驯鹿鄂温克人的驯鹿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驯鹿鄂温克人是我国鄂温克族中的特殊群体。他们生活在兴安岭的深山老林,以饲养驯鹿谋生。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驯鹿鄂温克人在狩猎驯鹿和使用驯鹿以及饲养驯鹿的生产生活实践中,用共同的劳动和智慧创造出了我国独一无二而独具风格的驯鹿文化。我们拟从人类文化学与民族文化学的理论视角,对这一特殊族群的驯鹿文化形态进行客观实在的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8.
谈诱猎方式     
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采集狩猎无疑是人类最初的经济文化类型。在狩猎经济文化发展和衰退的漫长过程中,无论是原始先民,还是至今仍从事狩猎生产或保留狩猎文化遗迹的民族,均把狩猎生产技术发展得相当完备,创造了许多行之有效的狩猎方式。在这些狩猎方式中,诱猎方式最...  相似文献   

9.
8月14日,新敖乡居民点,玛茹莎搂着她心爱的“大崽”。使鹿鄂温克的传统,在这温情脉脉的对视里延续。【大洋网讯】“鄂温克的狩猎、驯鹿文化没有和其他文化碰撞和融合的机会,她要么生,要么就是死”。“因为这个民族需要发展,因为这个社会需要她发展,因为政府需要她发展”。“所有的一切给予了敖鲁古雅使鹿鄂温克一种外力的干预,所以这个文化将不可避免地有她的硬伤。”—————白兰,内蒙古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副所长“只有生命得到保证,文化才能得到传承。总不能因为要保留传统文化而让一个民族永远生活在一个社会形态中。”在生态移民过…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分析渔猎文化的内涵入手,把中国东北地区的渔猎文化分为五种类型:大河捕鱼型、森林骑马狩猎型、森林徒步狩猎型Ⅰ(以雅库特鄂温克人为主体)、草原狩猎型和森林徒步狩猎型Ⅱ(以汉、满、朝鲜等民族为主体)。本文着重分析了“北方渔猎文化带”,这条文化带从大兴安岭中段开始,沿大兴安岭和嫩江,从西南向东北,一直延伸到大兴安岭西北坡和东北段,然后折向东南,沿伊勒呼里山、小兴安岭和黑龙江,最后,到黑龙江、松花江和乌苏里江三江汇合处。最后本文还探讨了东北渔猎文化与游牧文化和农耕文化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这里是中国版图上最北边的标志性村落。100多年前,这里还只是鄂伦春、鄂温克等北方游牧民族狩猎的一片蛮荒之地,1860年因发现金子开始有人居住。上世纪60年代末,这里成为我国有气象记录以来气温最冷的地方。这就是位于大兴安岭最东北端,与俄罗斯一江之隔的黑龙江省漠河县北极村。  相似文献   

12.
在我国北方的达斡尔、鄂温克、鄂伦春、满等民族,都把摇篮作为婴儿卧具。摇篮的制做和使用方式,反映了各民族相应的社会经济文化发展水平。同时,摇篮也是一种民族文化现象。俗语说“养活孩子吊起来”,就是指北方少数民族使用摇篮而言,把它列入东北“三怪”之中。可见,摇篮早已被人们理解为有代表性的文化现象。在此,我对达斡尔族的摇篮文化作一论述,不当之处,欢迎指正。  相似文献   

13.
解放前鄂温克族通古斯部与雅库特部经济发展之比较李自然通古斯鄂温克人与雅库特鄂温克人是鄂温克族中的两个重要支系,明末清初时期,他们都是以采集狩猎为生,在经济发展程度上几乎没有多大差别。但是经过200多年的发展,到了解放前夕,双方的差距却异常明显地拉大了...  相似文献   

14.
从远古走到今天,鄂伦春族、鄂温克族、达斡尔族的舞蹈艺术一直在民族发展的进程中成长和完善。他们的民族舞蹈大多是狩猎题材的自娱自乐的舞蹈艺术形式,舞蹈语汇以模仿动物、鸟类、狩猎和采集活动为主,比如鄂伦春民族的《黑熊搏斗舞》、鄂温克民族的《罕日切舞》、达斡尔族的《鲁日格勒》等等。这些民族舞蹈艺术具有一定的摹拟性特征,采用拟声、状形、达意、传情的手段和方法去抒发舞者的感情,质朴无华、简洁自然,是对游猎生活的最直接展示。  相似文献   

15.
鄂温克族的民间文艺,宛如开放在高山密林的铃兰花①,瑰丽芬芳,别具特色。唱歌狩猎丰收了。在万点银星缀满天幕的夜晚,鄂温克人围着篝火,席地而坐,边宴边唱。粗犷的歌声震荡着寂静的山林,表达了鄂温克人狩猎丰收后的欢快心情。特别是举行婚礼之日,在“格勒呼坝”②的映照下,鄂温克人通霄达旦地歌唱。一首古老的婚礼歌,唱出了对新婚夫妇的祝福和期望:“祝愿新婚的人永远幸福!请你们牢记:劳动  相似文献   

16.
在蒙古族传统文化中,处处都表现出强烈的北方民族的特点,特别是蒙古族的先民长期以狩猎和畜牧业为主,所以表现在他们衣食住行的各个方面,无不打上游牧文化的烙印。正是由于历史、生活环境和生产方式等方面的因素,蒙古族服装和服饰,已经成为中国北方民族服装的一个大系,在这个大系里,几乎囊括了东北原住民族的所有特点。 “马背皮囊驮奶酪,锦裘毡帐勒勒车。” 这是对过去蒙古族衣食住行的全部写照。 在远古时期,蒙古族的先民以狩猎为主,因此多以兽皮为衣。至唐、宋时期,由于蒙古族的先民与中原的汉族产生了密切的经济和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17.
东北地区鄂温克人的驯鹿和饲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北地区鄂温克人的驯鹿和饲养王咏曦在美丽富饶的激流河上游的大森林里,有一座名叫敖鲁古雅的新兴小镇,这里居住着一支儿我国唯一饲养驯鹿的鄂温克人。他们主要依靠饲养驯鹿和从事狩猎为经济来源。本文将重点对东北地区鄂温克人的驯鹿及饲养谈谈粗浅看法。激流河又名贝...  相似文献   

18.
达斡尔族民间文学与狩猎经济谷文双达斡尔族是中国北方历史悠久、文化昌盛的少数民族之一,拥有极为丰富的民间文学遗产。无论是神话传说、民间故事,还是诗词歌谣、民间谚语,都综合地反映出达斡尔族生产生活状况,体现出人们对美好社会的值得和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具有积...  相似文献   

19.
萨满教对熊另眼看待,熊在萨满信徒中有着一套繁琐的禁忌和交往习惯,而对其他的野兽并不完全如此。在我国的鄂伦春、鄂温克等民族发现的有关熊的萨满教传统习俗同北欧、东北亚广大范围内的土著民族普遍流行的熊神话和熊节礼仪十分相似,这方面的丰富表现突出地代表了萨满教的狩猎文化特色。我国学者曾经精辟地指出在动物群中熊得到这种特殊待遇的原因。其一,出于对熊的恐惧。熊是庞大而凶猛的野兽,古代被熊伤害的猎人是不计其数的。它主动向人进攻,见人就疯狂地扑上来,不咬死不罢休。并且在交配和下崽期更加凶残,见什么追什么,甚至连…  相似文献   

20.
解放后,鄂温克民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和全国各兄弟民族的热情帮助下,从保有父系家族公社的原始社会形态残余,一跃跨入了社会主义社会。虽然部分鄂温克人在几百年前已经走出森林,从事半牧半猎或以牧业为主的生产,但是,在他们的思想意识中仍然保留着大量的原始社会末期的意识和心理素质。这是因为一种民族文化或民族心理素质一经形成,就具有一定的稳定性,比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具有更大的持久性,所以鄂温克民族所经历的特殊的社会形态,决定了鄂温克民族的这种独特的民族心理素质和道德观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