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刘子新论》又名《刘子》 ,当为北齐刘昼所作。学术体系属于杂家。其内容政治上主张儒法兼用 ,君以民为心 ,法因时而变 ,要善于发现并合理使用人才 ;哲学上提倡名实并秀、言理兼得 ,认为祸与福、利与害可以互相转化 ;美学上肯定美感的共同性 ,美与丑的相对性 ,主张内容重于形式 ,重视美的实用性 ;在道德修养方面 ,宣扬清心寡欲 ,不竞不争 ,重视学习 ,讲求诚信 ,忠贞不二 ,爱惜时间 ,戒骄戒满。不少观点虽杂取前人 ,但亦多有发挥 ,时有可取  相似文献   

2.
《增订刘子校注》前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子>是北朝子书之最优秀者,书中引用成文和征事数典之处,比比皆是.所以对其进行校勘和注释大有必要.刘子的作者是北齐的刘昼,而非刘勰.刘子与文心雕龙,在思想倾向、艺术风格、语言结构、习用字句等方面均有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3.
《刘子》作者究竟为谁,自唐迄今,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因其涉及《文心雕龙》的作者刘勰,故弄清事实真相不仅对《刘子》的研究十分重要,而且对“龙学”的研究也具有特殊意义。通过爬梳史料,原始以要终,辨析考证,认为《刘子》作者乃梁朝之刘遵。  相似文献   

4.
《刘子》与《严氏家训》比较韩玉兰一、《刘子》。提到《文心雕龙》,学术界无人不晓,它的作者刘勰因之闻名于世。而《刘子》(亦称《流子》、《刘子新论》)一书,则知之者甚寥,对其作者的认定,也是一件久悬未决的学术公案。近年来经林其镂、陈风金两位学者研究考定,...  相似文献   

5.
成书于南北朝时期的《刘子》,是儒道兼宗的著作。该书《明权》篇阐述了"反经合道"说,权变"反归"说,权变"道理"说,权变"大义"说和权变"贤哲"说。《刘子》权说承袭的是汉儒解经传统,而与宋儒朱熹大异其趣。  相似文献   

6.
《刘子》是中国中世纪的重要文献,但其作者为谁,历来众说不一.本文运用“史源学”方法,爬梳史料,原始察终,辨析考证,对若干传统看法提出疑点.前人或以为作者是刘勰,或以为是刘昼,本文均予以否定,认为刘勰、刘昼之外还有一名刘姓学者,当为《刘子》作者.  相似文献   

7.
元代至正二年刻苏应龙所辑《新编类意集解诸子琼林》,节录了《刘子》各章的大段文字。以此本与其他传世本互校,其衍、脱、讹、倒者,有此本不误而其他诸本皆误者,亦有此本误而其他诸本不误者。此元刻为《刘子》自宋刻以下所见到的最早传世刻本,在《刘子》的版本系统中具有相当重要的价值,故为之校理。  相似文献   

8.
《刘子》一书 ,属于诸子杂家。关于此书作者 ,自唐以后 ,无有定论 ,主要有刘勰和刘昼之说。从后世的著录情况看 ,很难证明《刘子》的作者为刘勰 ;从此书内容及风格来看 ,思想倾向于道家 ,与崇佛的刘勰不同 ;语言风格与《文心雕龙》亦有很大差别。从刘昼生平事迹来考察 ,《刘子》一书作者为刘昼的可能性很大。  相似文献   

9.
成书于南北朝时期的《刘子》,是儒道兼宗的著作。该书卷八《明权》篇是中国权说思想史上一篇重要文献。该篇在权变方法的内含、特质、原则和条件等方面,分别阐述了"反经合道"说、权变"反归"说、权变"道理"说、权变"大义"说和权变"贤哲"说。《刘子》的权说承袭的是汉儒解经传统,与宋儒朱熹大异其趣。  相似文献   

10.
成书于南北朝时期的《刘子》,是儒道兼宗的著作。该书卷八《明权》篇是中国权说思想史上一篇重要文献。该篇在权变方法的内含、特质、原则和条件等方面,分别阐述了“反经合道”说、权变“反归”说、权变“道理”说、权变“大义”说和权变“贤哲”说。《刘子》的权说承袭的是汉儒解经传统,与宋儒朱熹大异其趣。  相似文献   

11.
12.
用避讳法来否定<刘子>为刘勰所著,坚持刘昼说,反而更否定了刘昼说.认为<刘子>中有法家思想,<文心雕龙>是尊儒反法,以此作为否定<刘子>刘勰著的理由是不合史实的,因为<文心雕龙>对法家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认为<刘子>的语言特色与<洛阳伽蓝记>、<水经注>同,以此为据肯定<刘子>作者是刘昼也是不妥的.因为这些著作,"即使在南朝,一般也用散文来写."从<刘子·贵农>篇反映的时代特征看,与梁代社会现实相符,也与刘勰"利民"之志相合.<刘子>讲"托附"、论"因显"、说"韬光",这不符合刘昼的学术经历、思想品行和性格特点.因而两<唐志>和郑樵<通志>对<刘子>作者的著录是不易撼动的.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明代《刘子》评校本中的吴骞跋文为切入点,以证《刘子》作者非刘昼也。又透过内证法,从“本之易学”、“思辩同法”、“体系与全书结构相同”、“关键字词之相通”等四项,细论《刘子》与《文心雕龙》二书相通,尤以“势”论、“权变”论与“神”论等说法车辙一致,验《刘子》即刘勰所作,再驳吴骞所提《刘子》作者为刘处元之说。  相似文献   

14.
北宋末年的汴京诗蔚为大观,吕本中、邓肃等人在汴京围城前后写过一系列诗史性质的诗篇。绍兴四年(1134)左右刘子翚写下了组诗《汴京纪事二十首》,通过事后追记,将个人见闻感怀融入当代史的书写中。“事”是聚焦点,乃组诗之骨。《宣和遗事》以时间为轴,同样是以“事”为关纽。《宣和遗事》引刘子翚《汴京纪事》多达七首,刘子翚的汴京诗构成“宣和遗事”讲史话本的骨架;故事是《汴京纪事》最吸引讲史者的因素。汴京梦华、中原卧游,是南宋士庶精神生活的常调。汴京作为集体记忆的空间坐标,是士庶共通的东京梦想的载体。进入《宣和遗事》的刘子翚汴京诗,不经意间成为士庶文化沟通的津梁,在文学史上起到沟通雅俗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贵农"的思想宗旨既总结和传承以前以农立国,崇本抑末的政治理念,也是为解决当时的社会政治问题提出的经济方略,再次提出衣食为民之本,民又为国之本。强调人民"衣食饶足"是整个社会稳定基础,以及国家粮食储备事关重大,减轻农民的徭役负担等一系列"贵农"爱民基本方略。  相似文献   

16.
论领导者与追随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领导者与追随者是相互界定的,领导者的唯一定义是其后面有追随者,领导的实质是追随关系。当代对领导者的角色、职责、权力、追随者的内涵、类型、对抗权、领导者与追随者的互动等一系列问题的研究,注入了许多新的内容,正在融合为新的理论。深入研究这个问题,对管理学、行政学和领导科学的发展都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7.
每个人都会给他人和社会留下一个形象。光辉或丑陋;伟大或平庸;公正或自私;聪慧或愚味;忠诚或奸诈……等。这是人们通过生活、工作、人际交往或社会关系的一定时空中表露出来,并给人以感知而形成的一种综合印象,即综合或整体形象。一个单位,一个部门也是如此,都会给公众留下一个总的形象。而它的整体形象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这个单位或部门领导人的形象。领导者的形象好,则事业兴,领导者的形象差,则事业败。由此可见,这里所说的领导者的形象与该单位或部门领导集体,特别是第一把手的综合素质有很大关系。综合素质包括政治思想、业务技能、管理经验、领导艺术、工作业绩、气质魄力……等。从目前群众对领导干部形象的评价来看,多数或大多数是好的和比较好的,但也确有少数领导干部的形象,群众反映极差。下面就领导者的形象问题以及如何树立良好的领导形象进行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8.
《刘子》一书,最早见载于《北堂书钞》和《隋书.经籍志》,皇家把它看成是治国安邦的必读之书。唐太宗的《帝范》和武则天的《臣规》多有征引。由于皇家的提倡和推崇,从官府到边陲敦煌,在唐代广为流传。从敦煌遗书的多种抄本,可知从僧侣到平民都在传抄。在北宋时期相对沉寂,但到南宋又有了注释,今见文献有了更多的著录,但此一时期《刘子》的著作者却发生了分歧。今人不信时间距《刘子》成书更近的文献和正史关于作者为刘勰的记载,反信南宋人转引的资料,其非怪事?  相似文献   

19.
解读《史记·樊郦滕灌列传》透析刘邦用人之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邦之所以可以建立汉王朝,与其用人之道有紧密的关系。他在秦末利用家乡丰、沛起兵,被拥立为沛公,跟随者先是任亭长时所押送的囚犯和逃亡归附之人,其后以一些低级官吏为助手,在有了一定声势时才接纳文人、儒生和旧贵族。刘邦用人之道是其得于建立汉朝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0.
诸葛亮作为智慧的化身,其治国与治军的思想深刻庞杂。而其名著《心书》则是这些思想的集中体现。现将其中的识人用人思想归纳总结,以供后人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