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葛兰西的霸权理论剖析了文化领导权与统治权及传媒之间的密切联系.在全球化的历史浪潮中,国际传媒巨头凭借雄厚的资本,对民族国家的文化领导权提出全新挑战.如何壮大中国传媒产业,拓展华语空间,在确保本土文化领导权的同时,领航世界话语空间,是必须面对的严峻课题.  相似文献   

2.
新中国建立以来中国共产党文化领导权建设的历史发展主要经历了两个阶段: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的文化领导权建设阶段;以邓小平为主要代表的新时期中国共产党人的文化领导权建设阶段.研究新中国建立以来中国共产党文化领导权建设历程得出的启示是:建构文化领导权是中国共产党的一项重要使命;确立科学"马克思主义观"是中国共产党文化领导权建设的核心内容;教育和自觉相结合是实现中国共产党文化领导权的主要途径.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处于低潮形势下,获取最广泛民众的精神认同,进一步捍卫和巩固中国共产党文化领导权,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  相似文献   

3.
雷蒙·威廉斯的文化领导权学说批判了以往的静态领导权概念,阐明了领导权与替代性领导权之间的互动关系,从而将整个社会民主传播进程与权力影响的特殊分配联系起来.威廉斯进一步指明,以新闻报刊为主要内容形式的文化机构构成了实施文化领导权的基础,其具体路径体现在专制、家长制的政策导向系统与商业系统两方面.针对大众传媒的负面影响,威廉斯相应地提出了作为文化领导权动态存在表征的公众系统与大众传媒话语.然而,其温和的渐进主义思想仅仅是在于文化语境对领导权的解决方法预设,因此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4.
谷少杰 《天府新论》2012,(2):114-118
文化领导权是无产阶级革命领袖人物在长期的革命实践过程中形成的一个重要理论。从马克思恩格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相关论述,到列宁"领导权"理论中的文化思考,再到葛兰西"文化领导权"理论的系统论述,无产阶级文化领导权理论不断深化发展。理论所展现的深刻见解、所蕴涵的巨大价值,对我国现阶段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和意识形态工作仍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5.
建构文化领导权是中国共产党一项重要的历史使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中国共产党文化领导权建设的内在要求。进一步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捍卫和巩固中国共产党文化领导权的时代要求是:从战略高度考量中国共产党的文化领导权建设;引导广大人民群众确立并坚持科学的马克思主义观。  相似文献   

6.
连朝毅 《南方论刊》2007,1(1):61-62,60
本文从葛兰西文化领导权思想的基本精神、葛兰西思想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思想的理论联系、文化领导权思想与社会主义实践发展的现实联系等维度分析了葛兰西思想视阈的“文化领导权”及其在当代社会主义语境下的适用性问题,认为当今时代条件下应着眼于在更宽泛的意义上来阐释与理解葛兰西所述的“文化领导权”思想。  相似文献   

7.
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领导力量,中国共产党肩负着复兴中华民族文化、增强中华民族文化软实力的重要责任。在探讨中国共产党文化领导权与葛兰西文化领导权理论的深刻联系基础上,本文从党内政治文化、人民群众作用、知识分子力量、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网上舆论斗争等方面深入分析如何加强中国共产党文化领导权的创新建设。  相似文献   

8.
传媒、语言、文化是构成统一的信息空间的三大要素.其中,语言与文化的多样性不仅对培养个性的传媒能力产生重要影响,还决定了其语言能力及文化修养的形成.在跨文化交际这一空间里,培养第二语言个性的传媒能力、语言能力及文化修养具有更为重要的研究意义.通过分析传媒教育、传媒能力、第二语言个性等概念,概括总结第二语言个性传媒能力的定义;通过分析第二语言个性跨文化交际能力,阐释第二语言个性传媒能力的范畴、研究层面及指标.在社会传媒化的今天,将传媒能力培养列入外语教学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葛兰西文化领导权思想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余超文 《理论界》2009,(9):162-163
葛兰西认为,文化领导权是国家得以建立与存在的真正基础.无产阶级要想取得国家政权就必须首先夺取文化领导权;在取得国家政权以后,也必须继续行使这种权利.葛兰西的文化领导权思想,为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得以建立提供了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杨静云 《北方论丛》2020,(1):35-42,121
瞿秋白和葛兰西共同参加了共产国际第四次代表大会,他们的文化领导权思想都接受了列宁领导权理论的影响。这两位分属于东、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两位早期共产党领导人,都十分重视文化和意识形态、文化革命和思想启蒙在革命进程中的历史性作用。二人都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原则,因此二人尤其在建立无产阶级文化领导权的“大众化”策略这一点上,表现出惊人的相似性。由于社会历史和政治环境的差异,二人的文化理论在后来的历史中遭遇了迥然不同的命运。对二人的文化领导权理论进行比较研究,有助于认识东、西方马克思主义不同的发展走向。  相似文献   

11.
李丹 《理论界》2019,(12):36-40,47
福特主义是早期资本主义典型的生产模式,是葛兰西文化领导权思想最重要的社会基础和出场语境,因而也是解读葛兰西文化领导权思想的一把钥匙。随着晚期资本主义经历了由福特主义向后福特主义的结构性转型,葛兰西文化领导权思想的适用范围及当代价值也需要重新加以审视,既要认识到葛兰西文化领导权思想所具有的穿越时空的理论价值,也要对其限于特定时空下所作出的结论作具体分析和评价。  相似文献   

12.
葛兰西紧紧围绕文化领导权思想,就其前提与基础、中坚力量、实施场所和获取方式等方面提出了具有自我性的理解和建设性的观点,使其建构了文化领导权的思想系统.该系统通过"自愿"的同意使文化领导权具有更加合理的话语权,并以"有机知识分子"作为"社会调和剂",使其成为"传道授业解惑者"和"共同意志构建者"的承担者,努力占领市民社会来拓展文化领导权的实施场所,用"阵地战"的方式推动无产阶级在市民社会领域对资产阶级思想阵地的颠覆,使其思想的系统性得以系统的体现.也利于我们对葛兰西文化领导权思想的系统分析与认识.  相似文献   

13.
梁涛  冯晓艳 《阴山学刊》2007,20(1):103-105
结合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世界政治大动荡时期西方社会资产阶级统治方式的改变和无产阶级革命失败的现实,依据对市民社会的全新理解,葛兰西提出了文化领导权理论,强调了掌握文化领导权在无产阶级革命中的重要性,重视知识分子在夺取文化领导权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代表了20世纪以来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中一股最富有创新性的潮流,对我国当代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亦有重大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葛兰西的文化领导权思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洁 《东岳论丛》2008,29(3):152-157
葛兰西的文化领导权思想以对西方资产阶级统治秩序的研究和对推翻这种统治的手段的分析为基点,探索了一条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主义革命道路。他从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政治现实入手,对西方社会的国家、市民社会、知识分子等作了分析,指出由于资产阶级掌握了文化领导权,所以获得了维护、巩固政权的合法途径,社会主义革命要想取得成功,必须首先取得文化领导权。以有机知识分子为中介对人民群众进行教育,通过"阵地战"策略是夺取文化领导权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作为一种新的革命理论,葛兰西文化领导权思想是在继承前人思想及反思资产阶级执政之道与无产阶级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的,其本质是无产阶级夺取资产阶级国家政权的一种“文化领导权”策略。作为一种对革命发展道路的理论探索,葛兰西文化领导权思想对于当今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如何应付全球化浪潮之中各种非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的威胁和挑战具有一定的启示与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无产阶级文化领导权建设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内容之一。在毛泽东的领导下,通过普及文化教育、广泛开展思想改造运动和建构"红色经典"等现实路径,中国人民真正拥有了自己的文化话语权,真正掌握了文化的主导权。毛泽东文化领导权思想,对于今天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极具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文化领导权理论是葛兰西思想的一个核心内容,包含了对意识形态掌控、文化战略与政治战略的深刻思考,对我国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抗战时期,在整风运动的背景下,延安《解放日报》改版,掀起了无产阶级新闻学的大讨论,最终形成了"完全党报"范式,奠定了中国共产党新闻理论的基础,进而对夺取中国革命的"文化领导权"的政治目标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全党办报与群众办报实现了文化领导权理论的完美实践。从文化领导权的视角审视延安解放日报改版这一重大历史事件,能够对我们国家新闻事业从渊源上进行梳理,从而对我国新闻事业的发展和改革提供许多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饶翔 《兰州学刊》2009,(1):134-137
葛兰西关于文化领导权的论述日益引起文化研究学者们的关注,这些论述散见于他的《狱中札记》,在其中,葛兰西还提出了“有机知识分子”的概念,同样具有启示性意义,成为近代最为著名的知识分子理论之一。文章系统梳理葛兰西关于知识分子与文化领导权的论述,并联系不同的文化个案,揭示葛兰西的文化思想所具有的理论活力。  相似文献   

19.
本文旨在从治理逻辑的角度对我国文化政策发展与转型的运动轨迹进行理论化阐释,并进一步探讨它的发展趋势。"党的革命理念"、"国家文化领导权"、"市场经济理性",和"公民权益理性",这四种主要的治理逻辑构成了建国以来中国文化政策的场域。在这一框架下,我国文化政策经历了从党的革命理念与国家文化领导权相结合的主导逻辑向国家文化领导权与市场经济理性相混合的逻辑渐进式转型。国家文化领导权的内涵从阶级政治的斗争哲学转向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性。尽管这一转型尚未彻底完成,伴随着国家发展的需要和"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战略目标的确立,一种新理念--公民权益理性,正在兴起并开始影响中国文化政策的发展。这意味着中国正迎来文化政策的第二次深刻转型,将向着与公民权益理性相融合的文化治理方向迈进。  相似文献   

20.
“文化软实力”具有国家发展战略性引领作用,已成为制约综合国力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之一。以“文化领导权”的角度探析如何提升国家的“软实力”,从推进和谐文化发展、提升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弘扬中华民族精神三个方面阐述加强文化领导权,构建中国软实力之路的重要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