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洛夫 《社会福利》2009,(11):60-60
苏轼诗云:“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山是静止的,怎么会在我们的眼里形成了不同的风景?这取决于我们站立的位置和看山时视角的不同。但是,在人生中,我们常常会因为思维的惯性,在看待问题时陷入一种定势,由此影响了自己的判断和人生的走向。  相似文献   

2.
金力维 《东西南北》2011,(20):28-29
大家都说,“看”田连元的评书比“听”过瘾。他是第一位改造评书将其搬上电视荧屏的评书大家。 如今已跨入古稀之年的田连元出版《田连元自传》一书,将自己的人生轨迹镌刻其中。  相似文献   

3.
林黛玉永恒价值再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反思:叛逆说的依据及其困惑林黛玉,又是一个说腻了却又说不完的话题。知道《红楼梦》的都知道林黛玉。欣赏《红楼梦》的大都欣赏林黛玉。但200多年以来,人们的欣赏却是多义的流动的。不同时代不同阶层不同年纪不同教养甚至不同心态中的读者,其阐释各有各的兴奋点。姑不论“贾府上的焦大”“北极的爱斯吉摩人和非洲腹地的黑人”以及“健全好社会中人”是“不爱林妹妹”也“不会懂得林黛玉型”①,即使年代与阅历十分相近的人们之间,由于人生遭际审美习惯以及性情心绪的差异,也往往说不到一块去②。这是林黛玉性格的丰厚性所致。然而,…  相似文献   

4.
关于“画眉阔”一词的解释─—《古代汉语》注释一点商榷张忠达“画眉阔”一词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诗《北征》。该诗云:“学母无不为,晓妆随手抹。移时施来铅,狼藉画眉阔。”(见郭锡良等编《古代汉语》第957页)。《古代汉语》将“画眉阔”注释为:“唐代风俗,妇女...  相似文献   

5.
无与有是东方哲学的一对重要范畴。老庄学说在阐述有与无的关系时,包含了丰富的朴素辩证法思想。其中无能生有的观点,既是本体论,又是方法论和人生境界说。老子在《道德经》中说:“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无作为宇宙的本原,也是道的基本涵义之一。老子又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作为宇宙本原的特征,也就是无的规定性,它被描绘成看不见、摸不到、听不着的恍惚、混沌状态。庄子在《天地篇》中也说:“泰初有无。”无能生有这样玄之又玄的观点,长期以来难以被人理解。而在当代的科学,特别是宇宙学、量子力…  相似文献   

6.
北京地区现存最大的古驿站遗址榆林驿初探王灿炽榆林驿,亦称榆林堡、榆林驿堡①。相传因当地原有一片榆树林而得名。元代诗人陈孚《妫州》诗云:“榆林青茫茫,塞烟三十里”②。可见当时榆林之茂密葱郁。元代诗人周伯琦有《榆林驿》诗,其注云:“《汉史》称榆林长塞即此...  相似文献   

7.
“恕”,是中国传统道德的一个重要规范。古人历来将恕视为美德。如汉代的董仲舒曾说:“圣人之德,莫美于恕。”《春秋繁露·俞序》先哲们认为恕是孔子仁学一以贯之的思想。在(论语》中有这样的记载: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回:“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7’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怒而已矣。”《论语·里仁》恕德的主要内容有两方面,一是“己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论语·雍也》,另一是“已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卫员公》。恕,作为为人之则,是处理个人与他人道德关系的基本态度和要求,也是现代人际交往…  相似文献   

8.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康熙帝》选自人教版选修4第3课,本课主要向学生介绍了我国清朝第二代皇帝康熙对中国历史的发展所做出的杰出贡献。那么,如何评价康熙一生所为呢?其实,晚年的康熙帝曾对自己的一生作过评价,他引用诸葛亮的话,“鞠躬尽瘁,死而后已”。阎崇年在《正说清朝十二帝》中也说:“无论就中国历史作纵向比较,或就世界历史作横向比较,都可以说康熙大帝是中国皇朝史上的千年一帝,也是世界史上的千年名君。”《清史稿?圣祖本纪》中记载:“(康熙)早承大业,勤政爱民,经文纬武,寰宇一统,虽曰守成,实同开创焉。”但近年来对于康熙的评价也有了不同的声音,例如:杜车别在《文明断裂的悲剧--被满清割断的明朝与近现代中国》中说:“康熙对维护自己的统治不遗余力,也可以这样说,他是满族的“伟大领袖”,是中国人的罪人。”历史学家郭长庚在《应当重新评价康熙帝》说:“康熙作为一个有才无识、因循误国的封建皇帝,实在不值得后世推崇与美誉。”  相似文献   

9.
黄宗羲遗著(两种)*吴光整理一、登西台恸哭记霜风剡叶,清声哀畅,诵读夜阑,首身事,如谢翱之恸者屡矣。其《西台恸哭记》,流离避难多有讳言。随笔注释,聊以排豁凄怆。唐肃《题张孟兼注〈恸哭记〉》诗云:“宫中六更初罢鼓,蓝田玺玉沉崖浦。庐陵忠肝一斗血,去作...  相似文献   

10.
“我觉得每个人给自己制定的生活目标都不太一样,我是无意当中演戏,无意当中得到观众的厚爱。你可以说我这个人没有什么追求,但我已经非常满足了”。我现在并不想演野蛮女友,更想演很坏的人,因为看到一个完全和我不同的自己那种感觉是难以用语言形容的.”于是就有了《天黑请闭眼》和现在的《小鱼儿与花无缺》、“可爱的小精灵,真的很心疼你们……”  相似文献   

11.
夏光 《社会理论》2000,(4):52-64,F003
布希亚在《冷静的回忆》第三卷的开头说:“在饱览传世之作、邂逅绝代佳人、游历至纯至美的沙漠之后,你告诉自己:人生境界如此而已。但事实上还会出现别的东西——另一本书,另一个女人,另一片沙漠。你的余生乃变成了生活本身,而从前有过的无非是对结局的幻觉。……如果在经历了此般境界后你对一切都无所谓了,那么何以不能同样地把相反的情形——读过最糟糕的书、  相似文献   

12.
八卦起源说综述张晓林关于八卦起源的最早记载,见于《易传》。《系辞·上》说:“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朱子注:“此数言者,实圣人作《易》自然之次第,有不假丝毫智力而成者。画卦揲蓍,其序皆然”。意谓圣人画卦揲蓍均按太极—两仪...  相似文献   

13.
评《废都》的艺术模仿潘承玉可以说,《废都》是一部以作者自己的一段精神生活即“心灵真实”为基础,用艺术想象为粘合剂,组接了《红楼梦》、《金瓶梅》、《百年孤独》等中外名著的某些成分,艺术上简单模仿的一部当代小说。第一,结构和主题指向上模仿《红楼梦》。首先...  相似文献   

14.
不少人说李小冉是“冰山美人”,很少笑,李小冉有点委屈:“我的鼻子肉太多,牙还是四环素牙,只有几个是好的,但也是东倒西歪的。从小我妈就让我笑不露齿,现在演戏时也就这样了。”有人问李小冉怎幺从来没传过绯闻,小冉说:“我不愿意出这种名,从出道到现在,我也拍了不少片子,但是很多宣传我都不愿意去做,也不愿意用绯闻来炒作自己,我觉得那样没有说服力,”谈到即将开拍的《小鱼儿与花无缺》.李小冉说:“就算是谢霆锋再传绯闻,也绝对不会是跟我传。”  相似文献   

15.
漫议裹足     
翻开世界文明史,曾有过两大畸形文化现象:一是男人做宦官,东西方均有;二是女人缠足,则是中国的“特产”。然而,查遍经史典籍,并没有女人裹足的记载。事实上,五代以前,女子是不裹足的。据《杂事秘辛》载,汉代保林吴姁。“足长八寸,胫跗丰艳,底平趾敛”,《唐诗记事》也记载着段成式描写妓女醉酒后斗殴情景时,有《光风亭夜宴》诗云:“掷履仙凫起,扯衣蝴蝶飘”,是说鞋有野鸭子太。另据《太平御览》记  相似文献   

16.
《光明日报》1996年”7月3日第2版《高校“枪手”不该出现的风景》一文中说;“这些代别人写文章、参加考试的人,古时被称为‘捉刀者’,今天他们换上了一个更具现代感的名衔──‘抢手”’,言下之意是说“枪手”是“现代”之称谓。文后的《编者话》中也说:“悄悄流行起来的‘枪手’现象发人深省。‘枪声’响处,站起来的是一批假冒伪人才,刮起的一股投机取巧之风,倒下去的是‘枪手’自己的人格……”居然把“枪手”与“枪声”混为一谈,更是风马牛不相及。关于“枪手”为代人写文章之称谓,笔者在《“枪手”语源》小文中作了探求,并…  相似文献   

17.
有婚姻专家以359对结婚15年以上的夫妻作步研究对象,发现美满婚姻的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夫妻都能看出对方潜在的优点并加以鼓励,帮助对方把优点发挥得淋漓尽致。专家税:“互相激励以求改进是婚姻永固的要素”。婚姻是两人间无保留的承诺,其真意即在促进这种共同的进步。有一本叫《蜕变》的一书作者说:“一个人对夫妻之间的关系越有信心,就越放胆改变自己,不怕婚姻因而有变。”作者指出:帮助配偶改进与试图改造对方不可混为一谈,我们不能期望一个人的性格完全改变。要知道,有些改变是办不到的,而且操纵配偶认识并发展自己的特质,…  相似文献   

18.
明代剧作家汤显祖一生主要的四部剧作:《紫钗记》、《牡丹亭》(即《还魂记》)、《南柯记》与《邯郸记》,由于每部剧作都有“梦”,合称“四梦”。在《与丁长儒》的信中,汤显祖曾说:“弟传奇多梦语。”……  相似文献   

19.
周易算卦不可信,古人早说过。辅佐周武王打败商纣王的姜子牙就是一个代表。“周武王伐纣,卜筮之逆,占曰:‘大凶’。太公推着蹈龟而曰:‘枯骨死草,何知吉凶?’”(王充《论衡》)瞧!说得何等坚决。科学昌明的今天,周易算卦又风行九州。易学大师纷纷出世──不知从何而来,登台传道,令人看不懂。有的说,《周易》是生命的学问,宇宙的真理,文化的智慧,价值的源泉。有的说,《周易》是宇宙代数学,是科学皇冠上的明珠,是神奇的未来学,是最高层次的科学。有的宣扬,利用周易、六十四卦和阴阳五行学说,对自然、社会、人生种种问题…  相似文献   

20.
帛书《道原》和《淮南子·原道》《文子·道原》是三篇反映道家道论思想的重要文献。首先,这三篇文献从本体论的角度对“道”做了深刻论述,肯定“道体”具有“无”与“一”的特性;不过它们的具体诠释又是有差别的,如“无”有“虚无”“,一”有“统一性“”唯一性”和“本原性”的涵义。其次,这三篇文献都从“道用”的层面来展示了本体之“道”,但其如何展示有差异和侧重,如对于“道用”之“无”的诠释即有“虚无”和“无欲”两种。归纳起来看,这三篇文献所反映的早期道家的道论思想在宏观上是大体一致的,但亦有一定的差别、变化和发展,其中从帛书《道原》到《淮南子·原道》的间距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