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福建省城市生活垃圾数量不断攀升,亟需通过法律手段予以优化处理。福建省现行相关城市生活垃圾管理法规和规章存在诸多缺陷,主要表现在立法指导思想滞后、结构分散、内容可操作性差、经济手段匮乏、忽视公众参与等方面。为达优化处理城市生活垃圾之目的,福建省相关立法应在3R原则(即减量化、再利用和再循环)指引下,以垃圾减量化和资源化为指导思想,完善立法内容和体系,创新经济激励机制,并提升居民垃圾优化处理意识和积极性。  相似文献   

2.
城市化高速发展带来人口聚集效应,促使垃圾量急剧增加。侧重末端处理的传统垃圾处理模式受到严峻挑战,如何更好地实现垃圾减量化与资源化已迫在眉睫。研究发现垃圾回收具有明显的非制度化特征,这种非制度化回收方式是我国垃圾回收的主要路径,在垃圾的减量化与资源化方面作用重大,但存在着回收不彻底、回收渠道不畅、环境污染等诸多问题,应采取市场与政府并重、依法管理、灵活应对、合理疏导等措施。  相似文献   

3.
中国城市生活垃圾收费方式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生活垃圾收费是筹集垃圾处理费的重要途径,也是生活垃圾减量化的重要手段。本文基于中国典型城市垃圾收费的实践,从理论充分性、政策效率、政策效果、政策方式选择等角度,对定额收费、按水量收费、计量收费三种收费方式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定额收费民众负担率较低,由公用事业部门(如供水部门)代征能够明显提高征收率,是现阶段大多数城市的最佳选择;(2)按水量收费民众负担率和征收率较高,但理论依据不充分且无持续减量化效果,不能作为向计量收费的过渡,不应提倡;(3)计量收费民众负担率较高,垃圾减量化效果显著,可在减量化压力大、垃圾收费经验较丰富、新建垃圾处理设施社会成本高的城市率先推行。  相似文献   

4.
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已是破解“垃圾围城”和提升城市社会文明的重要举措,对垃圾减量化、资源再利用以及减少环境污染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基于武汉市近30年城市生活垃圾分类试点探索调查发现,尽管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已进入强制分类时代,但其城市生活垃圾分类仍然存在体系运行不畅通、强制政策难以有效落地以及社区居民行动意识匮乏等实践困境。因此,完善垃圾分类运行体系,逐步推进源头垃圾分类;细化垃圾分类政策内容,丰富垃圾分类管理手段;发挥社会文明引领作用,提高居民自愿分类动力;真正构建科学推进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的优化路径。  相似文献   

5.
高校废弃物产生数量庞大,增长迅速,却未得到有效处理,而其有效处理影响着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标杆的树立。从源头减量化、过程减量化及终端减量化三个方面,构建 高校废弃物多级减量化模型。源头减量化包括食堂区的“用餐文化”源头减量、宿舍区的“门禁+有偿收集点”源头减量、公共区的全面“限塑”源头减量、教学区的“设备高效利 用”源头减量,过程减量化包括废弃物生产者对垃圾的有效分类及分类后的有效分拣处理,终端减量化包括校园废弃物内部自我处置及外部处理。多级减量化模型的创建使高校逆 向物流的实施更为明确、顺畅、高效和普及。  相似文献   

6.
基于低碳技术的城市废弃物资源化回收与利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废弃物对生态环境产生严重危害,造成资源的大量浪费,其回收与利用可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城市废弃物的资源化回收与利用必须遵循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和无害化的国际通用原则,加强源头处理,加强城市垃圾的分类回收,建立垃圾收费制度,推行垃圾运营产业化,制定统一的垃圾无害化处理标准。  相似文献   

7.
[摘要]人的生存和发展是人类城市发展永恒的追求,城市人居环境建设是实现以人为本,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具体体现,也是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评价标准。然而,城市垃圾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也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在新的世纪,城市垃圾已经成为影响人居建设可持续发展的最大难题之一。加强城市生态文明建设,强化城市公共管理,实现垃圾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利用,为城市居民营造一个健康舒适的生活环境,一直是党和政府关注的问题。因此,加强对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的宣传教育、完善相关政策与法规、加大改善城市环境投入是各级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与义务。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城镇化步伐的加快,城市生活垃圾逐年增加,垃圾焚烧发电因其"资源化、无害化、减量化"而备受城市建设者的青睐,正逐渐成为处理生活垃圾的首选方式.根据垃圾焚烧的特点,介绍了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厂主要的焚烧炉、烟气处理设备的选型.  相似文献   

9.
随着经济发展模式从传统模式向循环经济发展模式转变,全球制造商必须依靠供应链管理,避免大规模生产条件下盲目竞争导致的产品过剩问题.供应链管理(SCM)实现资源减量化的潜力在于:供应链一体化实现了集成与协同;以顾客需求为导向按订单安排生产;信息替代实现了对资源配置的创新.探讨了通过供应链管理减少生产环节之前、生产过程中乃至投入使用对资源的消耗的途径,即:共享信息减少供需失衡造成的资源浪费;电子商务平台建立无过剩营销;产品服务化提高资源生产力.  相似文献   

10.
生活垃圾分类是实现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的重要保障,其贯彻实施的程度和实施效果的好坏受多种因素的影响。通过文献分析并结合专家意见,总结影响城市居民生活垃圾分类行为的13个影响因素。利用DEMATEL-TISM模型划分因素的结构层次,将影响因素之间的作用关系及路径可视化,识别出关键性因素,通过MICMAC分析根据性质对影响因素进行分类。研究发现,宣传教育为本质性、关键性因素;经济激励、基础设施便利性和非正式回收系统依赖性低,易于掌控,应优先予以考虑;参与意愿和习惯为表层因素,直接影响作用最显著。根据各因素所得结果,为更好地促进城市居民生活垃圾分类行为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伴随中国城市化的推进,城市生活垃圾处理产生的问题日益突出,其中尤以人口众多的北京为典型。文章基于对走在垃圾无害化处理前列的城市——台北的深层调研,总结出台北市在垃圾处理政策设计、执行落实、专业流程、宣传教育等方面形成的一套完善的“台北模式”,进而结合北京垃圾分类处理的现状提出相关建议,希冀为北京市早日解决垃圾围城问题、实现“垃圾零掩埋,资源全回收”的绿色可持续发展城市。   相似文献   

12.
与日俱增的垃圾围城危机迫使城市管理者不断探索有效的垃圾分类机制,而实际上,已经实施10年之久的垃圾分类政策却不见成效。较高的决策成本、监控成本、保证成本、组织成本、灰色成本、阻滞成本是政策失效的原因。构建良性机制、借助民间力量、完善监督机制,是提高垃圾分类政策执行效益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中国城市的生活垃圾总量呈逐年增长的态势,而目前城市垃圾处理采用的主要方式仍是露天堆放和卫生填埋,这必然要带来垃圾污染、资源浪费和垃圾处理场地紧张等问题.垃圾分类回收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最好出路.中国的垃圾分类回收难以实施的症结主要表现在观念滞后、理论研究缺乏和政府的工作力度不够.日本具有很好的城市垃圾分类回收的经验,即国家政府重视、地方政府统计数据完备、有切实可行的削减目标以及对居民进行系统而细致的教育等,很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4.
在指出科学分类是垃圾资源化利用首要前提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我国城市生活垃圾自身的变化规律、处理技术要求和居民的可接受程度,指出应将垃圾干湿分类收集,并据此提出了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处理系统的构想,即设立干垃圾、湿垃圾和有害垃圾三个子系统和相应的配套设施。  相似文献   

15.
垃圾产业化势在必行。以科技演化论关于科学技术是解决人类生存和发展面临的“常态”与“非常态”矛盾的唯一手段与方法的理论为工具,从科技演化论的角度分析了环境恶化、资源短缺的成因及垃圾的本质、形式,比较了国内外垃圾产业发展的现状,指出了发展垃圾产业化的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16.
针对沈阳市垃圾处理现状,论述了对沈阳市生活垃圾处理实施商业化管理,提高其垃圾处理水平,适应地区经济发展需要的必要性及其途径:依靠市场机制的作用明晰产权关系,强化资金管理,加强垃圾处理技术的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构建完善的市场体系。  相似文献   

17.
实时垃圾搜集器(GC)的任务是及时回收系统中无用内存,并保证实时任务不超过其时限,在此基础上还应尽可能降低系统内存需求。提出了引用计数与时间戳的混合GC算法,用引用计数算法回收非循环垃圾,用时间戳算法回收循环垃圾,并参与系统并发调度。不仅能回收全部无用内存,与标记清除混合GC相比还可进一步降低系统内存需求,该算法适用于大规模系统。  相似文献   

18.
垃圾分类是环境友好型的垃圾处理方法,开展垃圾分类对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作用。基于对海淀、石景山、东城、西城区的8个分类试点小区的280名居民的问卷访谈,获取了居民的人口基本特征、垃圾分类获悉方式、垃圾分类认知等数据。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方法,阐述了居民对垃圾分类的认知。通过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影响居民认知程度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确定。研究表明,北京市居民的垃圾分类意识较高,但不同主体之间存在差异,居民的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等因素对其认知度有显著影响,最后提出将垃圾分类教育纳入义务教育范畴等建议。  相似文献   

19.
随着中国城市人口的增长及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城市生活垃圾的排放量越来越大,已严重影响了中国城市化的进程.对其治理问题已成为困扰中国各级政府的一大难题.资源化是解决垃圾问题的有效途径.根据中国国情,提出了城市生活垃圾资源化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20.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市人口的增容,垃圾数量随之逐年增多。垃圾的回收处理与再利用.不仅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而且关系到经济可持续发展。本文在指出我国垃圾回收利用与发达国家具有差距的基础上,进一步阐释国外垃圾回收利用的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