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现代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暴发呈现出类型单一化到多元化、时段碎片化到叠加化、地域分散化到连片化、处置应急化到常态化的新特征,造成传统的专项治理策略和地域协同策略失灵,并引发农业安全的新挑战。如何协调农业的产品和服务供给、生态和经济效益、正常和特殊保障、国内和国际责任,降低农产品的国际市场贸易和国内市场流通风险,成为多重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群发期,维护农业安全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面对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及其群发风险,新农业安全观的构建需要从整体性战略延伸到多中心战略,打造以城镇为中心、辐射周边的农产品供应生态圈;从乡村单极化模式延伸到城乡结合模式,在中心城镇推广设施农业和无土栽培等集约型的农业种养模式;从政府组织主导延伸到由政府主导并动员社会组织与市场力量共同参与,在农业生产环节构建起农业生产过程管控平台和农业生产服务信息平台,在农产品流通环节着力建设农业大数据平台和云计算中心,培育电商平台和物流体系,使其成为疫情隔离期农产品供应保障的中坚力量。  相似文献   

2.
值此湖南两型农业纵深推进之际,从农业生产与农村经济发展、农村社会发展、资源节约、资源循环利用、环境安全等5个方面构建两型农业评价指标体系,并对湖南省2000-2010年两型农业生产状况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湖南两型农业建设的总趋势在好转,但发展依然缓慢,各指标之间发展不平衡,到2010年只实现了目标值的38%,当前制约湖南两型农业发展的主要障碍是资源节约、资源循环利用和环境安全等指标,其中资源节约又是最大障碍,表现最突出的是化肥、农药、农膜等化学投入品过量使用.为推进湖南两型农业纵深发展,政府应加强顶层系统设计、统筹城乡发展、因地制宜、抓好试点、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进程、运用多种经济激励手段、加大科技投入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高广生 《理论界》2005,(10):16-17
农业信息化是传统农业发展到现代农业进而向信息农业演变的过程,对促进农民增收具有重要意义,是历史上最为复杂、知识高度密集、大规模综合集成的系统工程,政府需要从提升政府统筹规划意识与执行计划能力等四个方面担负起责任。  相似文献   

4.
家庭农场是不同于种田能手、大户的一种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从种田能手、大户到家庭农场,是经营规模和资本投入不断增加,经营管理水平不断升级的过程。以松江楠村的经验看,家庭农场需要的支撑条件有:与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对应的城市适度规模需求;活跃的在地非农就业;发达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地方政府和农村集体组织在农业功能区划、田间管理和服务方面的积极作为;村集体所有权、小农承包权和家庭农场经营权的制约平衡。这一系列条件的背后,映射着从“三个集中”到“四化同步”等政策框架的渐变。家庭农场的地方性实践启示人们,经营的适度规模需要政府在完善服务、统筹管理、财政支农、地权配置等方面有适度作为。  相似文献   

5.
新疆农业和农村经济16年来的改革成果使农牧业生产连获16年丰收。随着农村改革的全面推开,农业已从过去追求产品数量增长,满足人民温饱需要为主,开始转向高产优质并重,大力提高经济效益的阶段,实际上这是一场农业从产品经济到商品经济,从传统农业到现代农业的转变。市场经济中市场主体作用发挥的大小,决定着市场经济的推进化程度,决定着农村改革步伐的快慢。因此,寻求新疆农民进入市场一年多来经营思想、经营行为(种植行为、投入行为)、劳力流动轨迹,探析政府在市场运行中宏观调控作用,摆好政府、农民、服务部门在市场中的地位,提出加快新疆农村市场经济进程的措施就显得很有必要,也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我国粮食产量连续创历史新高,但粮食供求紧平衡的长期态势并未改变。农产品供给和市场价格要在多种变数叠加的国际市场上保持稳定,不仅需要各级政府加大农业支持力度,而且需要《农业法》从指导原则、体例结构和主体内容方面反映国家农业国内支持政策,对一些经过实践检验、取得一定社会效果的农业国内支持措施及时加以确认,建立和完善加强农业国内支持的法律保障机制。从农业国内支持角度对现行《农业法》进行修订,不仅要在实体性规范中明确各级政府和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在农业国内支持中的法律地位,而且要在程序性规范中完善农业国内支持项目的决策机制、管理机制、监督机制,并设立相关法律责任条款和权利救济机制。  相似文献   

7.
对黄河流域而言,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需要解决两大问题,一是泥沙问题;二是水资源短缺问题。发展循环农业能够更好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防治农业污染,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流域内泥沙和水资源问题,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发展循环农业是解决黄河中上游地区农村发展困境,缓解人口、资源与环境压力的现实路径,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然选择。黄河中上游地区发展循环农业内外部制约因素较多,一些具体操作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则成为发展循环农业的瓶颈,如产业结构的调整、技术的选择与创新,以及黄河流域管理中水权的明确等。对黄河中上游地区而言,发展循环农业,与其他区域既有共性,又有其流域管理的特殊之处,因此,在政策选择上尤其要强调政府的作用,以及自上而下的生态补偿政策等,真正实现农业的循环发展,达到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根据粮食生产是一个典型的竞争性行业和粮食价格对供给调节的滞后性,本文提出发展农业中的核心产业——粮食生产需要政府的支持价格,并就采取政府支持价格的财政负担问题、效率问题、对农业的超前保护问题以及农业成本追逐价格问题提出了有益的见解  相似文献   

9.
现代农业发展的要素整合与政策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展现代农业不仅需要实现土地规模经济、资本投入配置最优化,而且还需要实现农业劳动效率的最大化.当前,我国农业发展中资本短缺、土地生产规模小和农业劳动报酬率低等问题,影响了现代农业发展进程.从现代农业发展进程看,以农业生产主导产业为载体,把农业产业化作为实现土地、劳动和资本整合的实现途径,通过完善的农产品流通市场实现三者的整合是农业发展的必然选择.因此,政府应采取积极措施,规范并引导土地、劳动和资本的整合,实现农村生产要素配置的最优化.  相似文献   

10.
循环农业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农业生产是自然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循环农业的发展具有天然的优势和适用性。循环农业发展的过程和结果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目标要求是契合的,我们应以发展循环农业为切入点,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1.
更好地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优势需要对政府职能进行新的定位,政府治理模式需要进行转型.我国政府治理模式的转型需要重塑政府与社会、政府与政府、政府与企业之间的关系,也需要重塑行政运作的程序.通过对我国经济改革历程进行梳理发现,我国政府治理模式的转型主要体现在从全能政府到有限政府、从压力型体制到合作型体制、从实质理性到...  相似文献   

12.
针对农业市场化发展的需要 ,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 ,已将家庭承包经营与集体统筹的优越性 ,有机地结合为具有较高实践效率的管理体制。它对农业生产行为作出较完善的制度安排 ,对以农业资源为核心的农业可持续发展 ,起到促进和保障作用。本文从影响农业稳定的因素入手 ,借助双层经营的体制效应 ,在农业生产经营权和农业资源利用权已经明晰的范围内 ,探索了农业可持续发展中 ,人与资源之间的动态协调关系 ,目的是按可持续原则 ,追求质量农业在市场经济下的可持续循环与发展  相似文献   

13.
农业生态经济系统是由农业生态系统和农业经济系统耦合而成的复合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转化,是这个系统最基本的功能。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循环是怎样进行的?它具有一些什么样的特征?评价循环功能质量优劣的标准是什么?如何运用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循环规律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这些都是农业生态经济学需要研究和探讨的重要课题。本文试就上述问题发表一点不成熟的意见,以期引起共同讨论。农业生态经济系统循环形式及其特点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世间万物在不停顿的运动之中,构成既互相联系,又互相区别的不同系统。循环是系统物质运动的普遍形式,系统的结构不同,物质循环也具有  相似文献   

14.
保持生态平衡,维持农业生态系统的正常循环,使之符合人们发展生产与改善生活的需要,是保证我国农业健康稳定发展的重要条件.在当前和今后的一个长时期内,保持生态平衡与建立、健全农业生产责任制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本文试图结合宁夏的情况对生态平衡与农业生产责任制之间的关系,进行一些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5.
东兰县1983年农业贷款比上年增长32.1%。从贷款用途看,农业生产的门路趋于多样化,农业贷款已从单纯支持农业(主要粮食)扩大到农林牧副渔等业,渗透到生产、流通、消费各个环节,贷款的项目由过去几项增加到几十项,因而贷款数量相应地增加了。农村中涌现出大量的重点户、专业户,需要贷款支持。东兰县1983年支持重点  相似文献   

16.
这几年农业发展出现徘徊的局面,一些农副产品减产,满足不了工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需要,引起各方面的关注。于是加强农业投入的呼声四起。如能实现,当然有利于发展农业,增加农业后劲,但在笔者来看,如果不从深层来认识农业,不改变现有的农业格局,其增加的投入所产生的作用恐怕还是有限。从根本上来说,农业不应当主要依靠各级政府增加投入,在任何时候都只能是关键部分工程由政府解决,更多的、经常性的、用于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的投入应当由生产者通过发展生产、提高劳动生产率来解决。否则只能是政府要发展农业而不是农民要发展农业,也就是说激发不起农民的投入和依靠科技的激情,还是走依靠劳力和资金的增加达到扩大生产的目的。本文试图摆脱“物”的平衡计算和繁杂的统计数据,着重于从“人”——研究者、领导者、生产者之间和他们各自的情况来探讨农业发展的途径,以求教于各位同行。  相似文献   

17.
《四川社科界》2008,(4):43-46
循环农业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的农业发展模式,这是一种符合经济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模式。这种模式,相对于“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农业增长模式来说,是一个根本性的变革,把农业经济活动对自然环境的负面影响降低到尽可能小的程度。四川丘陵区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农业剩余劳动力数量巨大,  相似文献   

18.
发展循环农业是促进洞庭湖湖区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客观需要。针对当前湖区循环农业发展的现实状况,加快其循环农业发展进程必须在思想观念、科学规划、发展模式、资金支持、政策法规、科技支撑等方面取得实质性突破。  相似文献   

19.
我国农业发展形势已发生重大变化,但农业生产作为人类利用生物有机体的生命活动,将外界环境中的物质和能量转化为各种动植物产品的本质没有改变。基于现阶段我国农业发展受到土地稀缺、水利环境条件恶化、农民科技文化水平低与生产组织程度差等约束的现实,我国农业供给侧改革要以新的现代农业理念为指导,以系统论观点认识现代农业,从农业生产子系统角度要尽可能提高物质与能量的循环利用效率,从农业科教子系统角度要助推农业走内涵式发展道路;从农业管理子系统宏观层面要着眼提高农业能量转化效率、中观层面要对农业产业链进行全方位管理。  相似文献   

20.
农业科技推广是一项社会化的活动,需要政府从宏观层次上为其创造良好的经济环境和社会环境.但是,长期以来,由于种种原因,国家的公共政策、公共资源、公共支出不能及时流入农业,导致了政府农业科技推广职能的缺失: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残缺不全,农业科技推广模式偏离市场,科技服务体系协调机制缺失,政府投入不足且结构不尽合理,农业科技需求表达渠道不畅,农业科技推广保障机制不健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