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邓新文 《学术界》2005,(6):287-292
任宜敏的新著《中国佛教史——元代》是我国佛教史研究领域的一项填补空白的著作。该著在材料处理和写作方法上都有别具一格的地方,在思想和观点上都有大胆创新的成果。但也正因为如此,该著又有可能成为一部极具争议性的作品。本文抛砖引玉,从“两大特点”、“两点不足”和“一点商榷”三个方面,开诚布公地予以评议。希望能引起学术界和佛教界的热烈讨论。  相似文献   

2.
考察赞宁的《宋高僧传》,惠洪的《林间录》等佛教史书中对禅宗五祖弘忍身世的不同叙述方式,可以发现佛教史书叙事文学的本质属性.从叙事学角度看,惠洪的一些著作是佛教史书从“实录”到“虚构”的跨越,这一尝试在佛教传说的接受史来看,其叙事策略相当成功.同时,从叙事学角度切入对佛教史书中存在的大量灵异故事也可作出新的阐释和评价.  相似文献   

3.
英国学者A·K·渥尔穗著《印度佛教史》,1971年出版。关于印度佛教史,印度学者和西方学者著述甚多。这本著作的汉文译本,值得向读者介绍。佛教在印度,曾盛极一时,但它没有能够成为印度社会的统治思想,不象中国的儒教在中国有至高无上的地位,也没有更广泛地影响人民群众的社会生活。说到它的势力,如果勉强与中国的思想比较,倒是有点象中国的道教的地位:它有源远流长的传统势力,但不是正统;它有一定的信仰群众,但不占多数;它统称为佛教,  相似文献   

4.
聂静洁 《西域研究》2005,(1):99-108
本文是对 2 0世纪中国大陆学者在西域佛教史研究领域所取得的业绩的回顾。主要涉及早期佛教东渐问题、西域佛教的兴衰、西域的佛教艺术、印度佛教对西域的影响、西域佛教史上的重要人物等内容。  相似文献   

5.
中古佛典序跋具有重要的佛教史价值,保存了印度早期佛教的因子,勾勒出佛教中国化的变迁、记录了佛典翻译与整理的底本,映射出统治者与佛教的关系,折射出佛教的发展程度,反映了佛教的态势,记载了佛教史实。中古佛典序跋对佛教史的记录、保存、还原、映射、反映、评判具有鲜明特色,一方面所承载的佛教史具有一定的广阔性,囊括了域内与域外,佛教史内部的各个要素以及与佛教史相关的多个层面,另一方面承载佛教史的手段多样化,既有正面、直接记录,又有侧面折射。  相似文献   

6.
姚彬彬 《云梦学刊》2014,(6):159-160
任职于台湾“国史馆”的侯坤宏对现当代中国两岸的佛教史素有研究,他所编撰的《浩劫与重生——1949年以来的大陆佛教》(台湾妙心出版社2012年12月出版)是研究中国大陆当代佛教史的第一本专著,台湾学者对该书评价颇高,认为“此书的正式出版,将会很快地在海峡两岸的当代佛教学者群之中,带来一定程度的诠释冲击和相对深远的学术影响。”  相似文献   

7.
明末清初的贵州佛教是贵州历史上最为鼎盛的时期,在中国佛教史上亦占有重要的一页。明末中原西蜀战乱,“天下扰乱,贵州粗安”,①南明永历帝乃驻跸贵州安隆,使贵州一度成为南明永历王朝的政治文化中心。于是中原西蜀之禅师纷纷入黔,特别是临济禅宗天童圆悟一系的子孙更是人多势众。他们在黔中创建禅寺,培养弟子,弘教开宗,接引信徒,与士大士往来唱和,同名士文人共参“教外别传”之旨;南明亡后,士大夫又多逃禅,他们或著述直指心源,或咏歌超然物外,或祝发出家以全其志节,复大振黔中境内之宗风,遂使贵州禅宗佛教盛极一时,佛教…  相似文献   

8.
1985年4月9日至17日,“魏晋南北朝佛教史及佛教艺术学术讨论会”在九朝古都洛阳的龙门召开。这次会议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和洛阳市龙门文物保管所发起和主办的。全国各地佛教史、佛教艺术专家学者和特邀代表七十余人参加了会议,其中有著名学者任继愈先生,以及石峻、段文杰,史韦湘等十余名教授和研究员。河南  相似文献   

9.
明代贵州佛教在中国佛教史上占有一定地位,具有自己的特点。①据史志记载,贵州境内之有佛教,至迟在初唐年间,当时牛腾在今贵州瓮安、余庆间大布释教,使佛教在黔中上下层社会中产生了广泛的影响。②然而历唐宋元各代,贵州境内佛教的发展都比较平缓,直到明代,才迎来一个大的发展兴盛时期。元明以前,贵州大部分地区尚属“化外”,其地仅为羁糜之地,自元代始为之一变。元代将贵州之地分属四川、云南、湖广三省,建立土司制度,设立八番顺元宣慰司等处宣慰司都元帅府、播州宣慰司、思州宣慰司、新添葛蛮安抚司、乌撒乌蒙宣慰司。普定路…  相似文献   

10.
本文是对外经济贸易部20世纪中国大陆学者在西域佛教领域所取得的业绩的回顾。主要涉及早期佛教东渐问题,西域佛教的兴衰,两域的佛教艺术。印度佛教对西域的影响,西域佛教史上的重要人物等内容。  相似文献   

11.
三论宗是中国佛教史上最早产生的宗派之一,因以专弘般若三论──种论》、《百论》和计二门论》而得名。其教义主要表现在“二谛”、“八不”和“中道实相”三大方面。从印度佛教发展史来看,大乘思想的出现,尤其是般若类经典的出现,是佛教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转折点。这种主张“一切皆空”的理论,最初是为破小乘指派中执实执有思想而产生的,后至公元二、三世纪,被龙树、提婆发展为“非有非无,不着两边”的中观学派(中国学者称之为空宗),从而使大乘佛教步入成熟形态。而在中国佛教史上,般苦类经典则是最早译入的佛教经典之一,也是…  相似文献   

12.
学界荐书     
《学术界》2011,(2)
陈玉女著:《明代的佛教与社会》,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1月出版。本书收录了作者近年来研究明代佛教史的论文多篇,综合历史学、社会学的视角与研究方法,对明代佛教与政治权力的关系,佛教与地方经济环境的相互影响,佛教因应政治、社会的需求而发生的变化,佛教信仰所反映的明代女性的精神生活与社会地位,以及佛教医学的发展等多个论题进行了  相似文献   

13.
元代佛教,是指“元世祖忽必烈登基至元顺帝妥兲?睦儿退出大都这百余年间佛教在全国范围传播发展的史实。”①这百余年间的佛教上承宋代、下接明代,构成了中国佛教史篇章中的重要一页。在元代蒙古政权的统治下,这一时期的宗教信仰呈现了多元化发展的态势。特别是藏传佛教,在元代  相似文献   

14.
厂石和尚是我国清代贵州西部临济禅宗佛教的代表人物,是贵州著名的佛教思想家和禅宗大师。他的佛教活动和佛教思想在贵州西部特别是安顺地区的佛教文化中有着重大影响。因而了解和研究厂石的生平活动及其佛教思想,对于了解和研究贵州的佛教文化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5.
杨绍军 《学术探索》2010,(2):F0002-F0002,F0003
作为“昌明国故,融合新知”的学衡派中坚,汤用彤先生以中国佛家史研究饮誉海内外,世称“研究佛教史而卓然成家者,舍汤用彤先生之外,当难再觅第二人”(麻天祥:《汤用彤评传》)。汤先生毕生为学术而孜孜以求,其学术探索主要集中在印度哲学、中国佛教和魏晋玄学等领域,而尤以中国佛教史的研究最为突出,成为中国佛教史研究的重镇。  相似文献   

16.
佛教杨岐宗 ,唐、宋时起源于江西萍乡杨岐山。该宗不仅在国内得到广泛传播 ,而且传到了国外 ,特别是日本 ,在佛教史上享有崇高的地位  相似文献   

17.
田宁 《晋阳学刊》2001,(1):110-112
人们常说:金五台,银峨嵋,铜普陀,铁九华,五台山是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首,在中国佛教育史上具有特殊的历史地位和深邃的文化内涵。自唐代以来,五台山就成为中国的佛教圣地,它规模宏伟、历史久远、名声盛大,大德高僧辈出,这对于我国乃至世界佛教文化的发展,均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崔正森先生的《五台山佛教史》(山西人民出版社2000年7月版)一书,就是一部全面研究五台佛教的演变过程、发展历史和发展规律的巨著,堪称开山之作。具体表现是:1、响亮地提出“二省八县”说。本书科学地界定了五台山的地理范围。过去流行的说法是五台山的地理范围包括…  相似文献   

18.
"新历史考证学"方法的创立,是中国史学近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本文分析陈垣对山西云冈石窟寺的研究、对《大唐西域记》的研究、关于《四十二章经》译撰时代的讨论、清初宫廷与禅宗史的研究,是运用"新历史考证学"方法研究佛教史的典范,从而确立他在中国佛教史研究从传统走向现代转型过程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19.
宋代僧人契嵩所著的《孝论》一文乃是阐述佛教孝道观的重要代表作。在这篇文章中 ,契嵩主要表达了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 ,提出佛教也是以孝为本 ;第二 ,提出“孝名为戒”的思想 ;第三 ,指出相对于儒家的孝来说 ,佛教的孝才是大孝 ;第四 ,阐述了佛教孝行的内容。  相似文献   

20.
僧叡,北朝著名佛学家。鸠摩罗什八名入室弟子之一,与道融、僧肇、道生齐名,世称“关中四子”。由于《高僧传》载录语焉不详,他的生卒年迄未确定。汤用彤《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未作考订,石峻等主编《中国佛教思想资料选编》迳称生卒年不详。唯任继愈主编《中国佛教史》(第三卷)作了研究,云: 《高僧传》对僧叡的评价很高,但传记却写得语焉不详。从僧叡自己写的《喻疑》推算,他可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