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由宁夏大学西夏学研究中心、中国国家图书馆、甘肃五凉古籍整理研究中心牵头,联合全国二十几个文博与学术单位整理编辑的大型系列文献丛书《中国藏西夏文献》,已开始由甘肃人民出版社与敦煌文艺出版社陆续出版。编委会主任陈育宁教授,总主编史金波研究员与陈育宁教授。全书共分北京、宁夏、甘肃、内蒙古、陕西、新疆、台湾及金石等8编17卷,分装20巨册,现已出版北京编,2006年6月前全部出齐。北京编量最大,包括中国国家图书馆藏卷,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故宫博物院、北京大学藏卷;宁夏编包括宁夏回族自治区博物馆藏卷、宁夏回族自治区文…  相似文献   

3.
两汉学术中始终存在兼治《易》、《老》的学术风气,这种学风直接促进了易学与道家思想的融合。《淮南子》以及严遵、扬雄、王充都追求《易》、《老》在义理上的契合,融汇贯通,成一家言。《周易参同契》则主要是运用《周易》和易学的思想来作为道教炼丹术的理论指导,形成独特的道家养生之术。总之,两汉兼治《易》、《老》的学术风气体现了儒、道思想的融合,不仅对魏晋玄学和道教易学产生了直接的影响,也为以儒道精神为主体的中国传统文化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朝鲜族文献的类型,朝鲜族文献整理的意义,并从学科、出版时间、文献来源等角度对朝鲜族文献进行分析,最后对朝鲜族文献整理提出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5.
饶增阳 《南都学坛》2006,26(6):23-25
郑玄作为东汉末年的经学大师,打破家法藩篱和学派界限,推开了今古文之争的壁垒,吸收两者的长处,遍注群经,创立了一套科学的文献整理方法:备致多本,择善而从;注明错简,指出误字;考辨遗编,审正真伪;叙次篇目,重新写定;条理礼书,普加注说;辨章六艺,阐明体用;解释篇名,撰著目录;分门归类,详注篇次。  相似文献   

6.
《成才与就业》2023,(9):67-67
首先,要善于利用文献管理工具。在电子文献成为主要阅读载体的当下,专业的文献管理软件能帮助自己快速收集、保存、分析并引用阅读过的文献。市面上目前主流的文献管理软件有Note Express、End Note、Mendeley、Zotero等,深入学习其使用方法,能让自己从庞杂资料中抽丝剥茧,找到需要的文献,甚至获得研究与写作灵感。  相似文献   

7.
略论湖北地方古籍文献整理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荆楚历史悠久,人文荟萃,名作争辉,著述如林,对这批珍贵地方古籍进行系统的搜集、整理、出版,于湖北的政治、经济、文化建设,都将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湖北地方古籍文献丛书》,从编选宗旨到本身具备的诸多特色,均体现出了与湖北地方经济文化建设的紧密关系。  相似文献   

8.
陈垣先生发凡起例,对文献学进行了一系列的建基工作,在继承乾嘉考据学的传统,通过考证实践,将清代学术中各种零散的考据手段,用科学的方法加以系统总结、缜密论证形成专学。其所归纳的义例和原则,至今仍在文献整理与研究中发挥着典范作用。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阜阳汉简《诗经》的整治及抄写情形的研究,可以推断阜阳汉简《诗经》当为抄写本,其篇次也很可能与今传本有异;结合阜阳汉简《诗经》及其他涉《诗》材料,可以断定汉初有完整的《诗》本存世,其时应当并不存在一种在字形上具有定本意义的《诗经》文本;从字形上看,汉代《诗经》流传呈现出一种民间与官方、分化与统一并行的双轨制状态.  相似文献   

10.
清代词学理论文献的主要形式有词话、词选、论词诗词、词律词韵、序跋批注、书札专论文等。本文分别评介了清代词学文献诸种形式的特点以及近年来学界研究的进展。  相似文献   

11.
汉代与周边少数民族的碰撞促进了少数民族的交流与归化.反映在文学艺术活动中,体现为两种类型一是少数民族地区风物与歌谣的引进和传唱,二是少数民族乐器的引进并极大地丰富了中原汉地的歌诗艺术.  相似文献   

12.
周敦颐文集版本繁多,而极有价值的两部现存宋刻本却未获学界充分重视和利用.其价值重要者有二:一是较完整地保存了被认为久已失传的张栻<太极图解>,为研究张栻的思想及其演变提供了新的材料;二是保存了大量稀见的宋人诗文,不仅可补一些文集之不足,而且对<全宋诗>和<全宋文>也有突出的补遗和校勘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两汉文献中的经籍传注——《两汉全书》编纂杂识之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全部两汉文献中,为前代或当世古籍所作的各种“传”、“注”、“解”、“说” 、“笺”、“诂训”、“章句”等,占有很大的比重。这些经籍传注是基于对一定专书整体考察而作出的系统注解,与此前散见的训诂资料有所不同,已具有一定的学术个性,是一批具有相对独立意义的学术著作。它们的应时产生,是经学繁盛的直接结果,也反映了经学发展对一般古籍研究的影响,以及经学占主导地位的情况下汉代社会之多元文化的发展。《孟子章句》与《楚辞章句》是一直为后世所重的两种章句体传注,前者推崇孟子、后者赞颂屈原,曾在中国思想史、学术史上产生过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秦汉磔刑考     
磔刑是秦汉时期的一种死刑。磔的本意是裂牲,是指在宗教献祭仪式中杀牲祭神,后来演变为一种割裂肢体、挖出内脏的酷刑,用于惩罚群盗等重罪。通说以为磔刑是处决后暴尸或以马车撕裂受刑人的肢体都是错误的。后世的凌迟保留了割裂肢体、挖出内脏等裂牲的基本方法,当是由磔刑发展而来。  相似文献   

15.
论西汉对匈奴政策的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汉对匈奴政策的演变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汉武帝元光二年(公元前133年)以前,基本上实行与匈奴"和亲"的政策;此后十多年间,试图通过军事打击以制服匈奴;漠北之战以后,又代之以政治招抚为主、军事威慑为辅的策略;汉武帝以后,汉王朝对匈奴实行了较为宽松的"羁縻"政策,汉匈双方虽有君臣名分,实为兄弟之国。西汉对匈奴政策的演变,是与其内外形势的变化和汉匈双方的力量消长密切相关的。  相似文献   

16.
秦汉之际的风云变幻、政权更替,历来备受论者关注。从不同的角度来观察这一时期的历史,每每会得出不同的看法与结论。笔者试图从现代政治学的一个分支———政治心理学的角度,来考察秦汉之际的政权变更尤其是汉王朝的兴起,希望能从中得到某些有益的启迪。从政治心理学的角度而言,汉之兴起极大地得益于它满足了当时的社会政治心理的需要:民众基于对宽仁之政的期待的大一统信念;与之并存的忠于父母之国的心理与和对分封制的怀念;以及士与平民阶层的功业需求。  相似文献   

17.
自唐代始,班固、王俭为《汉武故事》作者两说并行,然两说均难以成立。自宋以来,刘弇等据《故事》中“今上元延”之语断定其作者为西汉成帝时人,此说亦非;盖“今上元延”之谓乃《故事》抄引前人著作原文的遗迹。从《故事》中“汉有六七之厄”、“代汉者当涂高”的谶语和潘岳《西征赋》化引《故事》典故等情况综合分析,《故事》的成书时代应在东汉献帝时期,其作者是一位看到汉家气数已尽、对汉家江山仍有些许留恋的文人,而非亲曹派的文人。  相似文献   

18.
陈莉 《南都学坛》2009,29(2):12-15
《汉书·艺文志》序言一直被认为具有"考镜源流,辨章学术"的文献价值,为我们了解西汉时期的学术提供了重要依据。《汉书·艺文志》序言表现出汉代学术的"多元一体"图景,即汉代学术实际上并未真正"罢黜百家",而是在以儒学为基本价值标准的基础上,实现了对诸子之学进行扬弃、整合和融通,最终形成了汉代的学术大融合。  相似文献   

19.
《汉语大字典》收字力图包举古今,按字形数收字,但汉字俗异体繁多,往往会失收一些俗字形体,俄藏黑水城文献中部分俗字可以对其进行证补。  相似文献   

20.
以司马相如、扬雄作品为代表的汉代赋体文学,因其华丽的辞藻、繁复的铺排和其"劝百讽一"的篇章结构一直备受批评家的注目.汉赋为什么会形成这种显著的文本特征呢?本文从汉代文人的文学观念、汉代文人的社会地位及其生存方式和汉人对赋体文学的接受及评价机制这三个方面来探讨其形成的原因.作者认为,只有站在汉代这个特定的时代才能理解汉赋的创作盛况,才能更清楚地认识汉赋之美,从而更进一步地认识汉赋在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和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