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 毫秒
1.
网络文学创作的文化抉择与现实困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一种新的创作潮流,网络文学在引起轰动后,却在时尚的光环下渐显疲态,遭遇到现实的困惑与尴尬,呈现出后劲不足的态势.本文立足于上世纪末中国网络文学发展的实际情况以及当今网络文学发展的最新进展的表征,试图从其文化和文学的现实问题等方面入手,力图揭示网络文学在当代的文学境遇,从而为探讨使其成为真正"文学"的途径和方法找到能以疗救的症结所在.  相似文献   

2.
网络超文本技术不仅改变了文学的传播方式和传播渠道,而且形成了对文学创作和思维方式、文学认知与阅读体验的不可避免的改变。超文本网络文学作为最具网络特征的网络文学形态,充分显示了它与传统纸媒体文学不同的诸多特点。本文力图疏理超文本网络文学的简短的发展历程,并阐明它与传统文学相较之下的审美特性。  相似文献   

3.
网络文学的审美价值取向是网络文学走向成熟的表现.网络文学的出现是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必然.它的审美价值的时代性,快乐性、大众化、自由性取向,已为人们所认知.正确地认识网络文学审美价值取向,对中国当代文学的创作、发展和繁荣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网络文学的后现代文化逻辑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对网络文学作文化学的本质诠释,需要廓清这种文学与文化之间的"图—底"关系,即后现代主义文化诗学的逻辑背景。网络文学的后现代文化情结和网络对诗学的后现代价值解构,就是这种逻辑关系的耦合方式。前者表现为:网络文学数字化传播的"祛魅"模式,浸润着后现代文化的知识态度;网络文学的消解中心话语模式,坚守了后现代的边缘姿态;后现代主义的平面化理念与网络文学无深度的游戏规则之间,也有着文化逻辑的同构与并置性。后者则表现为:网络化的欲望写作以自况性展示价值替代诗学深度的膜拜价值;网络对诗学信念的技术化演绎如游艺化、超媒体、超文本、链接修辞等,造成了对宏大叙事的能指飘浮和理性逻各斯的消解;网络作品对文字书写的淡化和对图像感觉的强化,抽空了艺术审美体验的心智基础。  相似文献   

5.
从古今中外学者对"文化"概念的理解和文化价值批判理论出发,分析当代中国大众文化的"非文化化"现象,认为当前大众文化丧失了精神价值的视野和人文精神的关怀,导致文化的内在性价值逐渐失落而工具性价值却日益高扬。因此,制定切合中国实际情况的大众文化发展战略、正确处理好大众文化发展中经济价值和内在价值的关系以及实现主流文化、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的健康互动是大众文化重建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6.
从上个世纪末以来,便捷的网络媒介为网络文学的发展提供了无限的空间,不计其数的网络文学充塞于网络中,这无疑对改善和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同时也必须看到,由于网络自身的自由性、虚幻性特征和缺乏科学的严格规范管理,其相应也对和谐社会的构建带来了一定的问题,对此必须予以清醒的认识和密切关注。  相似文献   

7.
文化视野中的网络文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文学是文化衍进与文学流变联姻的产物。网络文学蕴涵的新的文化精神在网络文学的作者、文本、读者诸要素中均得到了体现。就作者而言 ,他们有着和传统文学作家不同的创作理念和价值观 ;就文本而言 ,网络文学的语言和表现的内容也和传统文学迥然不同 ;就读者而言 ,网络文学的读者也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读者 ,他们的自主权增多、参与性增强  相似文献   

8.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的网络文学研究在文学与网络、泛文化与纯文学等研究语境的争论中漂移无根。本文综述了当下网络文学研究的定位,认为网络文学研究应该避开纯文学之争,在学科间性中研究其文学和文化因素。  相似文献   

9.
本体、价值和批评是我国网络文学研究的三个焦点论题,从这里可以探得作为学科的网络文学的理论入口。网络文学本体之辨的目的不仅在于其命名界准和身份正位,更在于找寻从技术的“隐藏之物”进入文学性的“澄明之境”的通路。网络文学需从传统文学的价值原点追溯中赋予自身应有的价值取向,即对真、善、美的永恒追求。传统批评家要成为网络文学的专业“把关人”,首先要进入网络文学现场,做网络文学的“局中人”,并尽快建立科学的网络文学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0.
中国时尚文化形成的背景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虽然人们对大众文化的态度褒贬不一,但是它已经成为社会的文化主流却是不争的事实,时尚文化作为大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发展和成熟有特定的社会和文化背景。本文主要从中国社会转型期经济政治文化的变化、大众传媒的迅猛发展给时尚文化形成创造出适宜的环境等方面对中国时尚文化形成的背景做了分析。  相似文献   

11.
网络文学自20世纪90年代诞生以来,在促进文学回归、文学大众化和文学反馈机制形成等方面作出了积极贡献。同时,网络文学也存在着诸如审美与非审美、功利与非功利等诸多矛盾。我们期待网络文学正视矛盾,解决问题,与传统文学建立互学互补、共存共荣的和谐关系,在新世纪和谐文化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基督教文化精神可以为当代中国文学的价值建构提供一种有效的参照。基督教文化不仅仅是“罪感”文化,更是“爱感”文化,它的“博爱”之情与“谦卑”之心有助于提供一种接近于文学本质的“博爱现实主义”;基督教文化是“普世”性文化,它的“普世观”有助于提供一种走出中西对峙模式、实现文化融合的依据和思路;基督教文化对弥漫全球的“后现代”思潮作出了神学回应,力倡一种“建设性的后现代主义”,有助于提供一种后现代主义发展的新向度;基督教文化不是律法性的“审判”文化而是恩典性的“赦罪”文化,它的宽恕与宽容有利于提供一种切实促进文学繁荣发展的宽容性批评原则。  相似文献   

13.
网络文化对道德教育具有着工具性价值合理性,主要体现在能够作为德育主客体间更为便捷的沟通桥梁、能为德育内容渗透提供更为理想的渗透渠道、能为道德实践和实验提供虚拟的场域等三方面。同时网络文化对参与者在共享理念、平等理念、自律理念的影响上与道德教育的部分目的直接等同,这构成了网络文化对道德教育具有着目的性价值合理性。我们也需通过对网络信息、网络主体、网络社会的保护与引导,进一步开发网络文化价值合理性。  相似文献   

14.
当代精神文化价值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冷战结束之后,经济竞争在全球范围内展开 ,伴随这一趋势,文化热潮也在世界各国兴起。当代精神文化的彰显成为当代社会的一个显 著特征,对文化特别是对精神文化的重视和研究,已成为包括中国在内的整个世界在当代共 同面临的时代课题,对当代精神文化价值的研究是其中的重要内容,它对于推动经济社会发 展,促进人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现实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迁谪本是中国封建社会中极为普遍的政治现象,同时也是一种文学文化现象。它会带来文学创作题材、风格乃至文学精神等方面的深刻变化。文人士大夫的迁贬客观上也会带来文化的流动,促进异质文化的交流。  相似文献   

16.
当前,网络文学是学界的热门话题。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常被作为一对相对的概念进行比较,得出此劣彼优的结论。其实,网络只是文学的一种工具性革命,而并非文学本身,因此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并非对应的概念,更非对立的关系。文学的弊病不应当归罪于网络。网络文学的发展已经成为不可逆转之势,它虽然是互联网时代的副产品,却也适应了广大网民的需求。随着时间推移,作者与读者双方面都会逐渐成熟,网络文学的进步可以期待。  相似文献   

17.
传播媒介对于文学而言意义极其重大。在历史上,由于传播媒介的变化而引发的文学事件几乎都是带有革命性的意义。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后,中国和世界一道进入了纸质文学与网络文并存的时代,文学观因而也发生了巨变,这是我们在文学教学中不能不加以关注的。  相似文献   

18.
网络文学与常规文学的不同之处在于创作的非法则性和作者的平民身份。目前的网络文学面临的问题有:写作心态和写作立场问题,“超文本性”真正实现的问题,以及如何避免被常规文学同化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论网络文献的时空性、创造性、科技性与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献属于文化的范畴.由于物质载体的不同,文献也表现不同的文化理念.网络文献的出现,是社会网络化发展的结果.它具有时空性、创造性与科技性的特征,由此所反映出来的文化也具备了这些特点,本文分析阐述了两者之间的必然联系.  相似文献   

20.
鲁迅的文学和学术实绩是一种带有整体意义的现代创造,具有不可分割的生命关系,但悄然兴起于20世纪末叶的国学热及其在这种文化语境下形成的价值评判标准,对于鲁迅研究至少形成了三个方面的现实影响:其一,由冷转热的国学蕴含着唯古是崇的价值标准;其二,遭遇国学大师与鲁迅实际学术贡献的有限确认;其三,纯学术的眼光不仅低估了鲁迅实际的学术水准,也人为切断了鲁迅整体性生命追求中学术与文学的血肉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