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孔子言论内涵(台湾)张渊量孔子是万世师表,天下同尊。儒家学说为中国古代文化之瑰宝。在美国旧金山大学与加州学院合办的中国人进修班企业管理学硕士班上,笔者应邀演讲,以“儒家学说谈企业管理”为题,强调孔子言论,伦理道德,影响国人理财,创业维艰,守成不易之观...  相似文献   

2.
在风靡全国的传统文化研究中,孔子及儒家的研究异军突起,方兴未艾。曾在一定时期被人们视作“禁区”的孔学和儒学的研究,正流布全国,成为文化史中的热门。中国孔子基金会、中国老年孔子研究会、山东孔子学会等学术团体相继建立,曲阜师范大学孔子研究所、山东儒学研究所、中国古代思想家研究中心和全国各地数十个中国古代思想(或文化、哲学、教育)研究所(室)等学术机构陆续设置。几年来先后出版了《孔子评传》、《孔子思想体系》  相似文献   

3.
儒学与中华文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孔子整理、修订的六经,是中国文化的源头和基础。以六经为基本经典,孔子开创了儒家文化。经过历史的选择,儒学二千多年来一直居于中华文化的主导地位。因而,在一定意义上,我们可以说,儒学的承传也就是对整个中国文化的承传。历代儒家对中国的历史文化普遍地怀有虔诚崇敬之心,并且以斯文自任,以继往圣之绝学作为自己神圣的职责。所以,中华文脉不息,有赖于儒脉代传不穷,有赖于儒家学者对文化命脉的体认与承担。  相似文献   

4.
荀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他的学说中既继承和发展了孔孟儒学,又兼容了法家的思想理论。他改造了儒家的“礼”和法家的“法”,强调“德治”与“法治”的辩证关系和各自的作用,将“德治”与“法治”在更高的理论层次上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了“德治”与“法治”相结合的思想和理论,这一理论对于当前我们研究和加强“道德建设”与“法制建设”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六经"与中国古代的文化自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自觉”是人类文化史上共有的现象 ,但东方与西方却走着不同的道路。中国古代的“文化自觉”早于西方一个时代而发生 ,形成了具有二重性的早熟的特色。中国古代的文化自觉 ,是通过儒家的“六经”而具体展现出来。孔子删定“六经” ,将三代以来的贵族教育内容 (诗、书、礼、乐 )加以转化并推广到民间 ,建立起以儒家礼乐文明为核心的思想体系 ,完成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第一次自觉。这次文化自觉 ,奠定了中国古代儒家文化的伦理类型的基础 ,也为汉代以后中国形成的“经学”提供了基本的文献。  相似文献   

6.
作为中国文化中的重要符号,“孔子”具有丰富内涵。经今文学、经古文学和宋学等儒学主要宗派,从不同方面推举、模塑孔子,形成了孔子形象的多方面含义。分析了解儒学各宗派有关孔子的认识和定位,不仅对于了解孔子,而且对于把握儒家和中国文化基本内容和主要特征,皆有意义。  相似文献   

7.
<正> 儒家学说和儒家学派的形成,有一个长期演变、发展过程,本文拟对这个过程作些分析研究。一、对“儒”字、儒学研究的历史回顾“儒”字是什么意思呢?孔子所创立的学说为什么被后人称为儒学呢?以他为首所建立的学派为什么被称为儒家学派呢?对此,前人已进行过一些解释和研究。  相似文献   

8.
儒学非宗教     
儒学非宗教康占杰,陈风华儒学是指以孔子为创始人,以伦理道德和政治为主要内容,具有极其强烈现实性的一派学说。儒学亦称儒家,在一定范围内也约定俗成地称其“儒教”,意为“儒家的教导”,而绝无“儒家之宗教”之意。在我国历史上的几个阶段,由于佛、道、儒家的政治...  相似文献   

9.
由四川省孔子研究会和四川省乐山市犍为县人民政府主办的“儒家德治思想暨孔庙保护与利用学术研讨会”于 2 0 0 1年 9月 4— 5日在犍为县举行。来自四川、云南学术界、文博界的专家和实际工作者 4 0余人出席会议。为繁荣学术 ,促进孔庙保护与发展 ,特将与会者研讨的问题择其要者 ,分述如次 :关于儒家德治思想关于儒家德治思想的起源。多数与会者认为发端于儒家学说的创始人———孔子。孔子明确提出了“为政以德”的主张。他说 :“为政以德 ,譬如北辰 ,居其所而众星拱之。”“道之以德 ,齐之以礼 ,有耻且格。”(《论语·为政》) 有的学者提…  相似文献   

10.
和平与发展 ,是 2 1世纪人类伟大而艰巨的历史使命。儒文化圈内的专家学者 ,可以充分利用孔子思想与儒家学说 ,因为 ,他们的有关思想与学说 ,在 2 1世纪将会给人们以新的启迪。本文特试从“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和为贵”、“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大同’的社会理想”的几个方面 ,进行初步的探讨 ,以期能释放出孔子思想与儒家学说的一些智慧的火花  相似文献   

11.
<正>儒学的历史,一方面是统治者对儒学利用、改造的历史;另一方面又是儒学不断丰富和发展的历史。孟子继承了孔子的学说,但孟子的思想并不完全等同于孔子的思想。同样,孟荀并称,两者见解也不完全一致。汉唐经学、宋明理学,都有自己的特色,侧重点各不相同。不同时代的人们从不同的角度对孔子以及儒学的命题和思想范畴作出了不同的理解和阐释,构成了儒学发展的历史。因此“儒家文化的现代化”是名正言顺的儒家文化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12.
中国古代法律的儒家化,以儒家“德治”思想为主体的正统法律观得以形成,并全面贯注到了中国封建社会的立法和司法领域。历史证明,儒家的“德治”思想是符合古代中国国情的。中国古代法律的儒家化,对中国的法律有着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儒家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不但在塑造郭沫若文化心理结构方面起了决定性作用,而且在郭沫若文学创作上也留下了深刻的印记,甚至可以这样说,郭沫若一生文学创作上的优长与不足,都与儒家文化、儒家美学密切相关。儒学的中心命题是“仁”。孔子说:“仁者爱人”(《论语·颜渊》);“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雍也》);“人而不仁如礼何,  相似文献   

14.
<正>“深见东州儒学研究基金”是由世界艺术文化振兴协会独立设立的非营利性学术研究专项基金,其宗旨主要在于资助、支持以孔子文化大学为中心的儒学研究。2001年,孔子文化大学曾面向全国征集有关孔子、儒学与传统文化问题的研究项目和成果,经过认真筛选,真中16个项目通过了首批研究基金的资助,另有17顶研究成果获得了  相似文献   

15.
孔子学说的渊源即儒家文化的渊源,可追溯到尧舜禹汤以及文武周公。其中如“监”、“中”、“明人伦”和《易》乾坤两卦是极其重要的思想财富。“监”讲继承传统,吸取前人经验。“中”揭示辩证的思想方法。“明人伦”强调正确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乾坤两卦体现朴素唯物论的宇宙观。它们基本上被后世儒家,尤其宋明新儒家所歪曲、埋没。因此,儒学不等于孔学。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应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审慎地吸取孔子思想中的精华,而对宋明理学采取坚决批判的态度。  相似文献   

16.
“五四”运动以来,梁漱溟怀着对中国和人生两大问题的忧思,强调行重于知,以“践形尽性”概括儒学的真精神;同时以西方生命哲学来诠释他的儒家哲学,开启了现代新儒家“援西学入儒”的先河。梁漱溟坚守儒学理性主义的传统,认为儒学在近代中国虽然遭受重大挫折,但是未来儒家学说必然重光于世界。  相似文献   

17.
儒学在中国文化重构中表现出超越时代、开放吸纳、不断走向未来的潜能及斩不断的强大生命力。文化重构实质是人格或人的价值观念重构 ,文化变革的关键在于调整和改变人格 ,即塑造“新民”或“新人”。儒家“新民”思想表明 ,儒学将随中国文化的变革而发生转化 ;近代梁启超“新民说”对儒家“新民”思想的继承与超越 ;毛泽东“新人”观中的儒家思想成分 ;邓小平“四有新人”观与儒家文化的自然联系 ,都表明儒学在中国文化重构中具有重要地位 ,也表明儒学具有与现代文化相融合并发生转换和走向现代化的特性。  相似文献   

18.
为纪念伟大的世界文化名人、我国历史上杰出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说的创始人孔子诞辰2545周年。中国孔子基金会于1994年10月5日至8日,在北京隆重举行了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成立大会,世界五大洲近30个国家和地区的专家学者、社会贤达200多人出席了这一隆重的庆典, 会议围绕“历史的回顾与21世纪儒学的瞻望”这个总题目,分15个专题进行了深入的研讨。  相似文献   

19.
在全国学术界热烈讨论孔子评价问题之际,我想就孔子思想与历代儒家思想的关系,提出一些问题,向研究中国思想史的同志们请教。儒家尊孔,言必称“夫子”。可是,历代儒生所祖述的孔子学说,并非即孔子思想的翻版。各个时期、各个派别的儒生,对于孔子学说的解释,往往“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门户相攻,至为剧烈。在不断的互诋声中,  相似文献   

20.
董仲舒潜心研究儒家学说,兼收先秦诸子之精华,以孔子儒学为旗帜,用《春秋公羊》学的名义,构建了适应汉王朝大一统政权需要的儒学宗法制封建神学思想体系。该体系以道家宇宙论为逻辑形式,以儒家伦理道德为主要内容,是一种天人宇宙论图式。董仲舒的思想观点,迎合了西汉封建统治者的需要,所以很快被封建统治者接受。经他改造后的儒家文化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