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正>在举国同心、共战疫情的特殊时期,兰州大学艺术学院院长徐建新教授率领全院师生钟情翰墨,陆续创作出多幅"抗疫"主题作品,为奋战在一线的英雄们加油,用艺术作品凝聚起人民群众抗击疫情的强大精神力量。  相似文献   

2.
在抗击新冠疫情的过程中,中华文化成为我国开展抗疫工作的力量源泉。伟大的民族精神是抗击新冠疫情的自信之魂,团结精神和爱国情怀、中华民族勇于开拓的创造精神,为中华儿女抗击疫情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支撑。优秀传统文化是抗击新冠疫情的自信之根,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人民至上的价值理念、“和而不同”的文化理念,在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现。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抗击疫情的自信之核,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引领谋划战“疫”布局,体现出我国显著的制度优势、卓越的治理优势。红色革命文化是战胜新冠疫情的基因密码,在抗疫中表现为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相连,是中国人民团结勇敢、积极乐观精神最真切的体现。  相似文献   

3.
正自疫情暴发以来,全球各国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冲击,各行业都在经历"寒冬"。但危机中往往孕育着机遇,每个群体都在竭力调整、奋力反击,与疫情积极博弈。随着疫情逐步常态化,那些在海外抗击疫情的华侨华人、留学生们都怎么样了?侨胞:守望相助躬身抗疫在过去几个月时间里,海外侨胞积极抗疫,为当地捐赠防疫物资,得到政府部门和有关人士的积极评价。如今,他们依  相似文献   

4.
新冠肺炎疫情带来巨大挑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经受了严峻考验;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彰显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集中力量办大事和发挥人民主体性的制度优势.这三大优势的有机联系,形成了整体的制度优势和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在抗疫中受到锤炼,抗疫促进了体制机制的发展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中华民族在抗击疫情过程中实现了升华.  相似文献   

5.
《山西老年》2020,(3):37-37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牵动着全国艺术家的心,他们饱含真情地拿起手中的画笔,以抗击疫情为主题,创作出感人的美术作品,致敬新时代的英雄,赞美大爱精神,表达美术家对战"疫"英雄的敬意和祝福。凝聚起抗击疫情的强大精神力量!  相似文献   

6.
笙仲轩 《源流》2020,(2):42-42
在全国人民全力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的紧要关头,广东省老区建设促进会中的企业家人士,积极响应省社会组织管理局和陈开枝会长有关做好抗击疫情的号召,奉献爱心,捐资抗疫,共同为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作出贡献。连日来,省老促会系统热心人士接续“行善”,受到社会赞扬。  相似文献   

7.
<正>在这一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过程中,网络宣传图为抗疫宣传、鼓舞激励人心起到了很大的作用。陈蕾同学在《多模态语用视域下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宣传图的语用功能研究》一文中基于多模态语用分析框架,探究了抗疫宣传图中的语言模态与非语言模态通过互动、关联和协同,在其概念意义与人际意义建构与传递中行使的五种语用功能。分析了抗疫宣传图有效传达抗疫宣传话语的主旨信息,从而有效完成  相似文献   

8.
陈秋圆 《源流》2020,(2):24-25
抗击疫情,有手段、有经验、有投入,广州因此被很多网友称为一座值得托付健康的城市。在这场全民抗“疫”中,如果论舆论关注度,能够与武汉相媲美的,广州算得上一个。原因不仅是这里有钟南山,还因为经历过2003年抗击“非典”疫情后,这座城市已形成一套快速、透明、专业且不失温情的抗击疫情经验做法。  相似文献   

9.
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过程中,中华民族锻造了伟大的抗疫精神。将伟大抗疫精神融入医学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具有重大意义。以福建医科大学为例,提出后疫情时期要通过健全制度规范机制、加强精神文化引领、打造特色文化项目、建设文化活动平台等路径,进一步将抗疫精神融入校园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0.
中国故事是时代命题,讲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中国故事是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是新时代国家叙事的应然话题。女性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讲好女性抗疫故事,关系到一个真实、立体、全面的抗疫实况能否被有效呈现、记忆和反思,并为社会所了解认可。当下,讲好女性抗疫故事更需要自觉以中国共产党妇女解放思想为理论内涵,以“国家-性别-社会-个人关系”为具体思路,形成性别视角下的叙事实践策略。  相似文献   

11.
正新冠疫情牵动全国,在举国上下众志成城、齐心协力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非常时期,快递行业冲在运送物资的第一线,成为最美逆行人中的又一个群体。温州是这次疫情开始时的重灾区之一,快递作为疫情期间保障民生的重点行业,积极参与运送抗疫物资的驰援行动。  相似文献   

12.
正"武汉民众在此次抗击疫情中的表现令人敬佩,中国政府对疫情的防控措施也十分得力。"马来西亚《马中透视》主席李中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曾如是表示。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全球目光聚焦中国。海外华文媒体大量报道中国抗"疫"进展,对疫情防控取得的成效予以客观评价,并表达了对中国战胜疫情的信心。  相似文献   

13.
正3月17日至31日,江苏援鄂医疗队在胜利完成支援湖北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任务后,陆续从武汉乘机返回江苏。省委书记娄勤俭、省长吴政隆等省领导到南京禄口机场迎接,代表省委省政府和8000万江苏人民向为生命护航平安凯旋的白衣战士、抗"疫"英雄致以崇高的敬意,欢迎新时代江苏最可敬可爱的优秀儿女回家。停机坪上,来自省和有关市的工作人员、医疗队员家属代表们,手捧  相似文献   

14.
抗疫精神从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与发展、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和中国人民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实践中淬炼而出,是与中国革命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契合的伟大精神文化。其对社会风尚的影响作用体现在宣扬求实之风,激发当代青年使命担当的责任感,促进同舟共济、团结凝聚力的社会风尚的形成,加强人民文化自信与民族自信和完善精神文明建设。需要进一步发扬抗疫精神对社会风尚的积极影响力,具体建议为将抗疫文化融入思政教育中、强化当代青年的精神特质和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5.
中国的“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取得重大战略成果”。其中最关键的成功经验,就是充分发挥了“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的显著优势。中国抗疫正是基于这种优势,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确保“战疫”理念和决策的正确性;坚持“人民至上”和“生命至上”,科学解决抗疫“为了谁”和“依靠谁”的问题;坚持实施“全国一盘棋”战略,统筹配置全国所有的力量和资源。这是中国抗疫取得胜利的根本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6.
马凤芝 《社区》2003,(13):10-11
当北京的疫情渐趋平稳的时候,人们终于能从紧张中回过头来,并且反思我们在这次抗击疫情的工作中能够总结出的经验和教训。不由得将目光投向同样先于内地经历疫情的东方之珠——香港。北京大学的马凤芝教授正在香港中文大学攻读博士学位,作为一位社会学家目睹了香港抗疫的全过程,并且以独到的目光关注了香港社工界、社区工作者在这一期间的做法和表现以及可以给我们的启示。本刊特约专稿,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7.
<正>心理弹性作为一种积极的心理品质成为了研究者关注的热点,相关研究表明,心理弹性水平越高,主观幸福感、乐观等积极心理品质也会越丰富。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医务工作者为抗击疫情做出极大的贡献,抗疫精神对医学生产生了怎样的心理影响值得深入研究。本研究对医学生的心理弹性状况进行调查,并为开展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8.
抗疫精神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斗争中以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大无畏气概所铸就形成的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精神。文章从价值、内容和实践三重维度探索如何将抗疫精神融入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日常思政教育是思想政治理论课之外,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影响最大的场域。将抗疫精神融入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中,对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具有重要价值,有利于实行精准思政,以及增强大学生在日常思政教育中的获得感。  相似文献   

19.
中国抗疫形象作为国家形象的特殊表征,是世界人民认识中国的重要窗口.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世界各地相继卷入舆情与疫情的危机中,科学高效的中国抗疫行动与互助共享的国际抗疫合作理念备受世界瞩目,中国抗疫形象也成为学界研究的热点之一.由CiteSpace量化分析结果可知:中国抗疫取得武汉保卫战、湖北保卫战决定性成果时,研究发文量明显上升,而疫情防控常态化后,月发文量整体呈现平稳下降趋势;研究者们与研究机构之间并未形成稳定的学术合作机制;国家形象与传播、中国形象与疫情、中国与世界的合作成为研究热点.在掌握研究基本情况后,对重要文献进行梳理、分析发现:当前研究存在同质化、视角不够开阔、研究方法单一、研究结论片面、主体合作较少等不足,应当进一步拓展研究视角、丰富研究内容、融合研究方法,从而谋求中国抗疫形象研究发展新路径.  相似文献   

20.
文章运用社会符号学的视觉语法理论,借鉴多模态话语的分析框架,分析并解读了微视频《武汉,等你重启》的叙事特征、互动意义和组篇意义。《武汉,等你重启》微视频运用文字、图像和声音多种模态客观地传递了抗疫实情,塑造了中国人民在抗击疫情的过程中勇往直前、无所畏惧、无私奉献的形象,激发了观众战胜疫情的决心和信心,传递了社会正能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