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个月前的一天,我因为临时有事来不及去幼儿园接儿子小宝,就打电话让婆婆帮我去接。晚上7点多,我刚回到家,就接到婆婆的电话,说小宝忽然肚子疼得厉害。我急忙开车赶到婆婆家,拉上她和儿子去了医院。  相似文献   

2.
脑筋急转弯     
1.功夫爸爸:“儿子,你觉得爸爸强壮吗?”儿子:“强壮。”爸爸:“你觉得少林功夫厉害吗?”儿子:“厉害。”爸爸:“那爸爸弟喊光头,练少林功夫好吗?”儿子拍手:“太好了!”第二天,儿子看到光头的爸爸,高兴地说:“爸爸加油,一定要练成高手。”那天,是患了癌症的爸爸要进行化疗的前一天。  相似文献   

3.
我在县城上的初中,同班同学窦立,我们都叫他窦大侠。语文课上,老师说:“青箸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箬笠,就是斗笠的意思。”他突然站起来,吓老师一跳,问他有什么问题。他张口结舌半天,反问:“你喊我起来的呀?”老师说没喊呀,他说:“我听见你喊斗笠了。”全班同学面面相觑约三四秒,一个人突然笑起来,跟着全班都笑起来。然后老...  相似文献   

4.
常河 《人民周刊》2021,(6):12-14
2021年2月7日,冬日暖阳,93岁的叶连平带着自己购买的慰问品,由他的学生安徽省和县卜陈学校校长居平树陪着,到敬老院慰问老人。“敬老院大部分的老人比叶老师年纪小,叶老师已经连续慰问了3年。”居平树说,“叶老师计划了好几天,拦不住。”除了敬老院老人,叶连平最牵挂的还是留守儿童:从2000年叶连平创办“留守儿童之家”至今,他已经为留守儿童义务补课20多年,累计教授学生1500多名。而他2012年创设的叶连平奖学基金,至今已发放9届近19万元,累计奖励学生250多名。  相似文献   

5.
史峰 《妇女生活》2020,(4):56-56
我一直主张给孩子适当的零花钱,但不能白给,要让孩子用劳动换取。因此,儿子平时帮我做家务,我都付给他"工资"。—天,儿子主动把茶几上零乱的物品摆放整齐后,对我说:“爸爸,我天天劳动好累啊,挣钱还不多。有没有不出力气就能挣钱的办法呀?”  相似文献   

6.
1母亲年岁渐长,越来越爱攀比了。每每大姨、小姨在朋友圈发了什么新内容,母亲总是酸溜溜地说:“不就是去个北海道嘛,有啥好显摆的!还有那什么神户牛肉,送给我都不要。万一有个疯牛病啥的……”要不然就是一脸恨铁不成钢的神情望着我:“儿子,你怎么就不能给我争口气?你看看你大姨小姨家的表兄弟……”  相似文献   

7.
张慧 《中国统计》2007,(6):19-20
有一个民间故事:一个不孝的儿子,嫌弃老迈的母亲是累赘,在一个深夜里,用背篓将母亲背至深山老林,想丢弃母亲。心虚加上天黑,弃下母亲后的儿子惊慌地发现自己找不到回家的路了。这时候,地上背篓里的母亲说:“儿啊,不要害怕,在来的时候,我已经在路边做好了记号,你只要沿着我做的记号就能平安回到家中……”  相似文献   

8.
近三十年来,在党组织和同志们的帮助下,我做了一些应做的工作,党和人民给了我很多荣誉和奖励。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连续被评为省市县的“三八红旗手”、“模范工作者”、“优秀党员”、“自学成才优秀职工”、“优秀知识分子”、“四化建设女能人”,  相似文献   

9.
柔者长寿     
相传,老子有一位知识渊博、对许多问题都有独到见解的老师,名叫常枞。晚年的常枞,有一天病了,老子去看望他,两人便有了一段著名的对话。常枞张开嘴问老子:“你看,我还有牙齿吗?”老子看了看说:“没有了!”常枞吐出舌头问:“那么,还有舌头吗?”老子说:“有,舌头还在。”常枞说:“你懂我的意思吗?”老子思索了一会儿说:“你是说,坚硬的已经掉了,柔软的还在。”常枞高兴地说:“好!好!是这个意思。”于是,老子在老师的启发下,明白了“刚者易折,柔者长存”,“柔弱可胜刚强”的道理。这一传说,十分透彻地表述了硬和软、刚与柔的辩证关系,极富哲理。  相似文献   

10.
幽默5则     
决不让步父子俩都极为倔犟。一日,父亲叫儿子去买肉。儿子途中碰到迎面而来的一个人,两人各不相让,面对面地呆立了大半天。父亲见儿子久未回家,沿路寻找,见到这种对立局面,便对儿子说:“好!你先把肉拿回去,让我跟他站下去,我们决不让步!找警察孩子:“快!警察先生,我爸爸和邻居打起来了,打了一个小时了。”警察:“那你为什么不早来叫我?”孩子:“本来一直是我爸爸占便宜,可现在他有点不行了。”绅士的尴尬在公园的长凳子上坐着一位年轻貌美的女人,她怀里抱着一个天真活泼的小孩。这时,一位绅士走了过来。“多么漂亮可爱…  相似文献   

11.
技术和艺术     
一个美术老师问我,你看我每天画画,画得也不错,你说我现在画到什么水平了?我说,你是个画匠,而不是画家。画家的艺术是有思想、主题、创新的。当时,我拿出齐白石的一幅画,叫《他日相呼》。这幅画上,两只毛茸茸的小鸡叼着一条虫子的两头,把虫子拽得直直的。我就问这位美术老师:“你看这幅画在说什么呢?”他说:“那是在拔河吧。”  相似文献   

12.
曾俊林 《四川省情》2006,(11):40-40
水越用越少,价格越来越高,高昂的水价会使人们自觉地节约用水,减少需求。“小儿子今年3岁有加,酷爱吃巧克力。不久前一儿时同学从新疆带来一大包外面包着一层巧克力的葡萄干,儿子如获至宝,但他只吃巧克力,并吐出葡萄干。为了纠正儿子的这种浪费行为,我要求他每吃完一颗后,要将葡萄干放回原来的包装袋里,再取出一颗吃完后再放回。开始儿子不以为然,但慢慢地变得烦躁不安,到最后忍无可忍,以“哭”来要挟我。3岁多小孩的这一本能行为让30多岁的我对“边际”一词展开了不着边际的思考。边际(margin)概念最早出现在1862~1873年期间,到后来逐渐发…  相似文献   

13.
“妈妈,今天怎么没人开门?爸爸和姐姐呢?”儿子站在家门□,一边敲门一边回头问何梅。何梅打开门,说:“爸爸和姐姐应该是回乡下了。”“哦!那我们明天早上怎么吃饭?”儿子的情绪明显有些低落。何梅提高了声音说:“明天早上妈妈给你煮饺子。爸爸不在我们也不会饿肚子。”  相似文献   

14.
编辑同志:您好!我和老伴儿今年都是62岁,本来想给儿子和女儿各带大一个孩子(送入幼儿园),就算完成任务了,我们老两口也想趁着身体还可以到处走走,放松放松。结果没想到儿媳妇又意外怀孕了,亲家老两口想让生老二,但是又因为他们老两口身体不好帮不上忙,所以如果生了,带孩子还是我们老两口的事。  相似文献   

15.
儿子上科技基础班(奥数班的另一种避讳的说法,现已取消)的时候,老师教了一种数字游戏:以两名同学为一组,甲开始先报一个数,乙跟着也报一个数,以及与甲数累加之和,随后两人都分别报一个加数及累加之和,其中加数只能是1—5之间的整数,先到50者取胜。回家路上,儿子眉飞色舞地讲了他的战绩,连赢了3盘,但输给了老师。根据老师随后的讲解,先到44者就肯定取胜。我和他试了两次,果然如此。于是,我就帮他分析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假设甲先到44,乙选择一个加数后,甲只要选择与乙报出数之和为6的数,则甲已胜。以此类推,只要先报数的人选择2开始,其后每…  相似文献   

16.
1979年,填报高考志愿时,不知何故,我鬼使神差地将陕西财经学院统计学专业作为第一志愿,糊里糊涂地上了“统计”这条船。4年的大学生活,使我对“统计”有了粗浅的认识:“课程比别的专业难,作业比别的专业多,分配比别的专业差。”记得一位老师说过,  相似文献   

17.
开心时刻     
《老同志之友》2020,(3):62-63,33
轻松一笑睡得香5岁的儿子在外婆家住了一晚,回家后爸爸亲切地问:"小亮,在外婆家睡得香吗?"小亮想了想,摇摇头说:"我睡着了,没闻到。"爸爸考问儿子的功课,儿子答不上来。爸爸火了:"你怎么老是一问三不知!"儿子不解地问:"爸爸,什么是'三不知’呀?"爸爸噎住了,只好问妈妈,妈妈也直摇头。爸爸猛然醒悟过来,指着妈妈对儿子说:"'三不知’就是——你不知,我不知,她也不知!"  相似文献   

18.
不当干部不犯法于春一位农民的儿子因涉案被公安局传讯。这位农民跑到公安局门口大喊冤枉,理由是:“我儿子不是干部,怎会犯法”?听来这是很荒唐的逻辑:当干部才会犯罪,不当干部就不违法。这位农民把“当官”同“犯法”划了等号,既是对法律的无知,又是对干部的偏...  相似文献   

19.
【正】外人打理的家务事70后的叶青(化名)是中央戏剧学院的老师,同时在北京电视台主持着两档节目,平时忙起来没日夜。性格强势又能干的她,曾坚持不雇保姆,直到2010年第二个儿子出生。当时大儿子还没上幼儿园,正能哭能闹;老公长期在海外出差,家里的活基本指望不上。分身乏术的叶青无奈给朋友打了电话,朋友从老家介绍了一个"靠得住...  相似文献   

20.
“每动翰墨严颜犹在侧,凡遇疑难惠慧总开心。”这是十年前,蒋光远老师即将离开河北大学时,我写给他,并装裱起来的一副对联。它表达了我对老师的真情,也反映了老师对我的关怀、教导、督促。转眼九年多过去,蒋老师被病魔夺去了生命。春节前,我赶到医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