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鸦片战争之前近200年中,除了清初40年为剿郑而实施的严格海禁之外,官方对外贸易或多或少总在进行,走私贸易则无时无刻地以各种形式存在并发展起来。清廷并没有实施严格的闭关政策,也没有积极开关与世界市场对接,而是仍然坚持内陆文明中心的观念和天下天朝独尊的思想,以所谓柔远怀远应付由西方商人和殖民者推来的近代世界市场,采取有限控制和全面管制的政策,这就导致了为趋利而动的东南商民和沿海省份地方政府官吏的对策行为。  相似文献   

2.
汉武帝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施行对思想文化的“软控制”。朝廷作为传播控制的主导者,从源头把关,并通过确立察举制度等手段引导人们尊儒崇儒。同时,还通过提倡孝道以进一步实现对思想文化的传播控制。  相似文献   

3.
明清时期,在“家国同构”的伦理政治型社会范式下,江南望族士大夫均有“忠君”之志而皆能尽忠报国,但当他们面对凶险的宦海风波或者政治风险之时,则会选择远避是非、明哲保身的“市隐”生活之路.江南望族士大夫又热爱乡梓、维护地方利益,明清时曾为“江南减赋”不断努力,迨至晚清,江南望族的代表苏州大阜潘氏利用该族控制的社会网络所构成的社会资源,在各种社会资源的耦合力争下使得“江南减赋”终获成功.  相似文献   

4.
从原始古礼之美到中央朝廷之美的演进,最后落实到威仪上。从语汇上,是从空地之礼的義,到社坛之礼的宜,到祖庙之礼的畏,最后定型在朝廷之礼的威仪。朝廷威仪有西周分封制和秦汉集权制两种类型,但基本思想相同,即有容乃大的胸怀(德)和战胜一切的暴力(威)在美感形式(仪)上的统一。天下观和等级性是威仪作为朝廷之美的文化基础。  相似文献   

5.
6.
20世纪30年代初,曾以推行乡村自治闻名全国的宛西自治派,在抗日战争爆发后,以民族利益为重,积极投身抗日斗争,并在一定程度上和共产党建立了合作关系。在军事行动中,肃清皇协匪军,使日军无可利用之匪类;阻敌新、唐,请缨杀敌,在粉碎日寇侵陕计划中,圆满完成预定任务,从而为抗战胜利做出了贡献。当然,宛西自治派在抗战中也曾消极抗日、制造反共磨擦事件,这些是应予揭露和抨击的。  相似文献   

7.
8.
浅论美国独立战争中的效忠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效忠派是美国独立战争中的“反对独立派”,由于他们效忠于宗主国,所以被称为效忠派,又因为他们是英国王室的支持者,所以又因袭英国保王党的名称,称为托利党。长期以来,史学界认为效忠派只是由北美十三州殖民地的社会上层人物组成的,劳动人民中基本上没有效忠派分子。如《简明世界通史》一书中写道:“北美十三州内还有许多有产者效忠英国。那些效忠派分子包括从英王那里获得土地执照的大地主、特权商人、南方一些富有的种  相似文献   

9.
新感觉派作品中的现代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试图从赞美都市,肯定欲望的合理性,肯定现代文明带来的进步,肯定科学关注科学,打通科学与文学的界限这几点上说明新感觉派作品所具有的现代性。  相似文献   

10.
虚无主义是现代西方社会思潮(特别是文艺思潮)中表现较为独到的一股思潮。与众多的哲学或艺术流派不同,它没有公认的正宗鼻祖、没有成体例的理论纲目,在眼花缭乱令人目不暇接的现代学林、艺林中至今尚无一席之地。但是,随着现代社会中人们受到的威胁和挑战日趋严重,作为悲观主义的孪生兄弟,虚无主义倾向无时无刻和无处不在地在现代西方诸种思潮中绵延、流淌。人的异化现象在资本主义社会一天不消除,人的悲剧前途就一天不会更改,因而虚无主义的幽灵必然陪伴着现代派艺术始终徘徊在人们疲惫的精神上空……  相似文献   

11.
学衡派的实质是一种来自西方白壁德新人文主义的眼光 ,在西方眼光与学术话语上与新文化运动主流并无二致 ,构成了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支流 ;但在具体操作方法上 ,学衡派与五四新文化运动主流有着歧异与不同 :在引入西方文化上 ,反对失于一偏。在对待中国固有文化上 ,反对对传统一概涤荡的激进言语。他们在主观上试图超越两极对立的思想来探索中国新文化与新文学的出处。但限于当时的历史条件 ,其实质仍是一种西方眼光  相似文献   

12.
13.
近年,在书画艺术界,一名油画画家备受瞩目——他创作的《红江山》《国土》《龙乡》《中国龙·大河》《中国龙·大江》《中国龙·大长城》等系列作品,均以“红土地”作为创作的根本,表达对祖国“红土地”深沉的爱.他就是被称为“中国红派画家”的杨永狮先生.他的作品及事迹被人民网、中国网、《中国商报》等媒体跟踪报道或转载,曾在短短数周内,就受到数百万人次关注.  相似文献   

14.
抗战爆发之后,食货派的学术活动大致经过了中辍、重振及终结的历程。他们虽利用劫余的资料进行研究,但缺少极具影响力的著述。食货派秉持中国社会经济史的研究旨趣,创办南京《中央日报·食货周刊》,重建食货学会,恢复学术活动,在国民党统治区产生了不小的影响。由于政治立场的原因,食货派的事功精神缺乏革命性,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刊落在自己的学术视野之外,理论构建明显薄弱,逐渐丧失了个性和生气,其史学思想、治史方法因之顿然减色,史学成就也大不如前。  相似文献   

15.
中国第一代电影人由通俗小说作家(主要是鸳鸯蝴蝶派文人)与电影人组成。西方电影发展中,专门为电影工作的小说作家不多,且多半出现在无声电影时期。到了有声电影时期,小说作家基本退出电影事业,而代之以专门的电影作家。鸳鸯蝴蝶派文人作为文学与电影的双重作者,体现出中国现代电影发生的独特性。  相似文献   

16.
三十年代以来,苏联社会由于出现了社会主义社会不存在对抗性矛盾的错误理论,在文学上便相应地产生了以粉饰现实为目的的”无冲突论”,这种理论在四十年代的后期更加恶性发展而达到了高潮。在它的影响下,全部社会问题被纳入一个呆板的模式,归结为“好”与“更好”之间的矛盾和冲突。作家们按照这个公式去进行创作,不敢接触生活的真实,不去塑造消极的反面的典型,而是逃避现实,粉饰现实,塑造一些苍白的臆想的所谓正面的高大的英雄人物形象,描写四平八稳的东西,于是文学作品中讽刺体裁没有了,悲剧体裁没有了,日常生活题材没有了,抒情诗没有了,描写自然和爱情也变成了文学的禁区。在社会矛盾越是尖锐的地方,文学上粉饰现实的现象越是突出。反对“无冲突论”的斗争也最先从那里发难。以描写农村题材为特点的奥维奇金流派也就是在一个广阔的社会背景上产生的。  相似文献   

17.
国际法批判法学派是晚近出现的国际法理论,该学派的主要特征是对当代国际法理论的所持的批判立场,他们通过解构传统的国际法理论,特别指出了其中所存在的结构性缺陷和矛盾。他们特别注重权力和政策的重要作用,认为国际法律概念反映了特定的权力关系。他们还主张由于不存在普遍意义的基本国际法规范,应对并无共同基础的国际法规则分别加以考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18.
对南宋江湖诗派的认识 ,一直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 ,其中文本的完整程度与正确与否是最为基础的问题。此文从江湖诗集的文本和江湖诗人的生平事迹及姓名字号等方面 ,列举并辨析了以往存在的若干错误。  相似文献   

19.
在七十年代,出现了一个被称为“生物伦理学”的资产阶级哲学新流派。这一流派的形成可以看作是社会生物主义思想在西方哲学观念和政治观念中影响的增强这个总趋势的具体表现。社会生物学、生态主义、新马尔萨斯主义、“新”社会达尔文主义等一连串的哲学思潮,具有共同的方法论基础和意识形态倾向,因此生物伦理学  相似文献   

20.
艺术领域中对于空间的认知和探索贯穿于艺术史。古代东西方艺术在空间认知方面有着各自的独特之处,并一直影响到今天的艺术形式。日本的物派艺术从东方哲学出发,用东方特点的"间"和"场"的观念表达出有别于西方的空间认知,为当代公共艺术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