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以中低产田改造、农业科技水平提高、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为主的农业综合开发始于1988年,16年来已积累了大量国有资产.如何对这部分资产产权进行界定和改革,带动和促进整个开发资产的管理创新,从整体上提高开发能力,是目前我国农业开发面临的主要问题.文章以江苏省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小水利产权制度改革为背景,通过调查,提出只要公共产品收费技术问题得以解决,就可以实现公共产品由政府供给向市场供给的转化.  相似文献   

2.
一般农业服务是WT《O农业协议》规定的国内支持政策中“绿箱”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证明:这种政策能扩大农业资本总量、增加农业产出、提高粮食产量;加大一般农业服务的支持力度、优化其支持结构能有效促进农民增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相似文献   

3.
本文试图对宝鸡市近20多年来的粮食产量、耕地面积等情况作出定性定量的分析;对今后几年的粮食产量和需求进行预测;对宝鸡市粮食生产的发展作出初步的探讨。一、粮食生产概况粮食是宝鸡市农业生产的主体,粮田面积约占耕地面积的80%,粮食产值分别占农业总产值  相似文献   

4.
以我国农业基础建设与粮食产出关系为研究对象,以1991—2009年为研究时间序列,运用C-D生产函数进行对粮食总产量、谷物总产量、稻谷总产量、小麦总产量和玉米总产量的双对数回归分析。研究结果显示:第一,农业科技仍然是提高粮食产量的重要因素;第二,农业基础设施投入对粮食产量增加有显著性影响,但我国稻谷产量对农业机械化要求不显著;第三,自然灾害对粮食产量的影响比较显著,尤其是旱灾对粮食产量的影响;第四,我国加入WTO对粮食产量具有负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土地制度的变化,直接影响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和对土地的投入热情,进而对粮食生产产生重要影响.本文依据我国相关历史资料和统计数据,运用支持向量机SVM模型,全面分析了我国农村土地制度变迁对粮食生产的影响.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土地制度对粮食产量有着显著影响,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促进了粮食的增产,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对粮食增产也发挥了积极贡献.课题组在陕西省开展调研发现:土地流转制度为规模生产和集约经营创造了条件,提高了农户增加农业生产投入的积极性,有效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陕西省在实行土地流转制度之后,农业劳动力投入产出比和粮食单产都显著提高.为保障粮食生产安全,应进一步完善土地制度,加快推进土地确权,支持发展家庭农场,创建多元补贴机制,推进土地制度创新,使土地“宜粮则粮,宜经则经”,保证粮食产量稳定增长,促进农业发展.  相似文献   

6.
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项目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繁荣发挥了重要作用,其投资绩效高低直接关系到能否使投资的效用最大化。本文运用1994-2010年有关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项目的各项资金投入及农业增加值、农民人均纯收入等统计数据,从对农业增加值和农民人均纯收入贡献的视角,利用灰色综合关联度分析方法,分析了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项目各项资金投入与农业增加值增长和农民人均纯收入的不同关联度。  相似文献   

7.
明清时期是陕南农业商品化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陕南地区的全面开发、社会生产力的提高、经济作物的广泛种植、粮食产量的提高以及以农副产品、林副产品为主体的手工业的发展,陕南农业商品化出现了兴盛的发展势头,无论在内容上、规模上都有了长足的发展,为资本主义萌芽的较早出现创造了有利条件,对陕南农业开发和经济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农业机械化技术进步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村经济发展与农业机械化技术进步有着密切的关系。作者介绍了国内外农业机械化的发展状况,分析了农业机械化在中国农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并以哈尔滨市为例说明了农业机械化技术进步对促进城乡协调发展、提高粮食产量、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素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所具有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我国十多年农业综合开发的实践表明 ,农业综合开发是促进我国农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一项战略举措 ,是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加快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重要途径 ,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支持保护农业政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农业综合开发的成功 ,得益于其投资机制和资金聚集能力 ,其中财政资金和专项信贷资金是农业综合开发投入最主要的支撑力量。但是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 ,特别是政府机构改革和金融体制改革 ,政府财政投资将退出竞争性领域 ,信贷投资向商业化发展 ,人民银行已决定…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市场竞争态势的迅速变化以及我国加入世贸组织 (WTO)步伐的加快 ,我国现行农业综合开发体制已经显现出了诸多的不适应 ,并暴露出了诸多问题 ,其中 ,资金不足已成为制约农业综合开发的首要问题之一。因此 ,如何拓展农业综合开发的筹资渠道 ,是农业综合开发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本文在分析我国农业综合开发面临的筹资问题及根源的基础上 ,提出了若干拓展我国农业综合开发筹资渠道的对策思路。  一、我国农业综合开发的启动背景及现状  为了解决我国 10亿人口的吃饭问题 ,国务院于 1988年开始设立国家土…  相似文献   

11.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既给我国农业综合开发的发展带来新的创业机遇,同时也带来严峻的挑战.新时期农业综合开发投入应作战略和政策调整.继续以改造中低产田和生态环境建设为重点,以支持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稳定提高和农产品总量平衡为前提,以发展高投入、高科技含量、高效益和外向型农业为核心,以提高农业比较效益,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国家在投入政策上也应做出相应的调整,重点调整国家农业综合开发财政资金的投向比重、资金投入的比例以及财政资金的投入领域等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12.
海峡西岸经济区农产品物流发展现状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以海峡西岸经济区20市为研究对象,选取地区国内生产总值、农作物播种面积、第一产业生产总值、农林事务财政支出、公路里程、城市货运总量、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粮食产量、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和城市居民消费支出11个反映农产品物流发展水平的指标,评估各市农产品物流发展现状,获得各地区农产品物流综合能力得分及排名。结果表明,可将海峡西岸经济区划分成内地农产品供给区、南部农产品供给区、沿海农产品需求区、南部农产品需求区和北部农产品需求区五个农产品物流功能区,五个功能区分类发展,以发挥比较优势,提高区域农产品物流的保障能力和综合竞争力,促进区域农业健康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3.
在对中国1978-2008年粮食政策的阶段性演变及粮食总产量变化进行描述的基础上,利用灰色关联度分析了粮食购销体制、粮食价格、粮食投入、粮食生产技术等政策对全国粮食产量波动的影响.实证表明,影响中国粮食总产量波动以粮食生产投入政策为主,其均值达0.833 4,粮食生产技术政策次之,均值关联度为0.833 9;而从各项政策的关联度来看,财政支农、粮食收购量、粮食零售价格指数、农业科技三项费用与粮食产量波动关联度较大,其中财政支农投入关联度值达0.879 7.据此,提出应从财政支农、粮食科技投入、粮食价格支持体系、粮食购销体制改革等方面采取措施促进粮食生产持续、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4.
1978年至2012年山东省粮食产量数据显示出明显的"三阶段"波动特征。借助主成分分析与岭回归的方法,对不同阶段影响山东省粮食产量的主要因素进行实证检验,结果显示,近阶段山东省粮食产量连续10年增长的主导因素是农业生产条件的持续改善,主要包括农机总动力、有效灌溉面积、化肥使用折纯量、农村用电量及支农支出的有效保障。但同时也存在化肥使用量增速过快、复种指数偏低等制约因素,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粮食持续增产的可能性。加强水利建设、保证复种指数、提高补贴力度等可以作为进一步保证粮食安全、促进粮食增产的措施。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现行我国农业综合开发资金管理模式为出发点,围绕提高农业综合开发资金的运用效率,分别从投入机制、运行机制、监控机制三个方面分析,发现目前的农业综合开发资金管理模式存在一定的问题,进而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若干改革措施和政策建议,对进一步推进我国农业综合开发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生态农业与中国未来的粮食安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人们对"石油农业"环境负面影响认识的不断深入,环境友好型的农业生产方式越来越受欢迎。从20世纪90年代"中国生态农业"的提出,到今天遍布全国的生态农业示范基地,生态农业在我国得到迅速发展。然而,保障基本自给的粮食安全一直是我国农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目标。因此,生态农业能否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成了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在控制影响粮食产量的3个主要投入要素(化肥、化学农药以及水资源)的投入数量后对我国粮食产量进行测算,发现在现有生产条件及资源利用效率的情况下生态农业能保障我国粮食需求量的80%左右,粮食产量高于我国"生存安全标准"的粮食需求量。此外,未来我们提高粮食产量的潜力还很大,再加上通过国际农业合作与贸易发挥我国的比较优势,利用国际市场对粮食品种进行调剂。总之,在生态农业的种植模式下,我国未来的粮食安全能够得到保障。  相似文献   

17.
试论印度绿色革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摆脱周期性的饥荒困扰,从上世纪60年代中期开始,印度政府推行了一套以增加小麦、水稻等粮食产量为宗旨,其他与粮食生产无关的因素几乎被忽略的农业政策.政策椎行之初,起到了立杆见影的作用,国家基本实现了粮食自给自足的目的,被国际社会称之为"绿色革命".但是,40多年后.国家视角过度单一的弊端逐渐凸显了出来.不仅农业生态遭到严重破坏,而且印度政府最初追求的粮食产量亦出现了萎缩.印度政府和农业政策专家提出了技术更新、回归传统和制度变革等多种解决方案.旁遮普邦的几家农业贸易公司的实践为困境突围提供了一种可供选择的模式,即通过市场手段将小农组织起来,以市场需求代替国家视角,推动农业生产模式的转变与升级.这种转变为人口大国解决农业问题也提供了莱种启示.  相似文献   

18.
钱学森的“大农业”观——建立农业型知识密集产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钱学森院士为了既提高农业生产率,又保护和改良生态环境,让中国农民尽快富裕起来,在20年前首次提出了"大农业"观;强调充分利用太阳光能,依靠各种高科技,组成农工贸一条龙的综合生产体系,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并由此促进第六次产业革命的实现;钱学森院士这一创新理论和利用高科技为核心的大农业思想,随着生产实践的发展不断得到补充、完善和实现.  相似文献   

19.
无产阶级专政理论的学习运动,是进一步巩固农村社会主义阵地,加速农业发展的强大动力。在学习运动中,兴隆公社党委书记兼十二大队支部书记钟银贵同志,和干部、贫下中农一道,回顾了这个大队,从过去的“荒田坝”,变成如今的米粮川,粮食产量连续六年跨《纲要》,五年超千斤的战斗历程。大家深深地体会到,要陡农业大干快上,根本是路线,关建在领导。有什么样的领导班子,就有什么样的农业发展速度。因此,为了促进农业大干  相似文献   

20.
基于1994-2008年有关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项目财政投资、银行贷款、农民自筹等统计数据,从财政资金投入对社会资金拉动效应的视角,计量分析了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项目投资的投资绩效。研究结果表明,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项目资金投入中的财政资金投入确实对自筹资金投入和银行贷款投入有一定的带动作用,但是,财政资金投入对于银行贷款投入带动效应的解释效果并不及对于自筹资金投入带动效应的解释效果。应采取在项目中增加贷款贴息的比重等相关措施,提高银行贷款投入对于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项目资金投入的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