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金融产业集聚的宏观动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梁颖 《南京社会科学》2006,17(11):56-62
历史证明,产业集聚是新兴工业化道路中提升国家竞争力最重要的发展动力。在全球化和产业转移的背景下,金融产业集聚成为不可忽视的现象,就世界范围而言,纽约、伦敦和东京,成为全球最重要的金融产业集聚地;上海和北京的特定区域内也集中了大量国内外金融企业。本文试图通过对金融产业集聚的背景、宏观动因的分析,构建出金融产业集聚的宏观评价指标体系,从而建立起金融产业集聚宏观分析的初步理论框架。  相似文献   

2.
金融集聚通过制度和市场两个层面对技术创新产生正向推动效应和逆向挤出效应。利用粤港澳大湾区2008—2019年的面板数据,设计不同权重组合的金融集聚测算方法,采用分位数回归、门槛模型和分组检验的实证研究发现:金融集聚对于技术创新的刺激作用存在区间差异,金融集聚以非线性方式影响技术创新;以金融业从业人员为主要衡量指标的金融集聚只在中高分位点上才能显著拉动技术创新,以金融业增加值为主要衡量指标的金融集聚对技术创新的推动作用在各分位点都比较显著;金融集聚较低城市组对技术创新的推动作用更显著,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城市金融集聚对技术创新效应存在边际递减趋势。建议保持适度金融集聚,促进粤港澳大湾区不同城市金融要素结构合理、相对均衡;疏通金融集聚对技术创新的溢出路径,提升金融集聚的辐射作用;加快引进和培养高端金融人才,提高金融产出效率。  相似文献   

3.
金融产业集聚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以蓝色经济区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因地理位置、资源禀赋及政策差异等原因,我国区域金融发展呈现不均衡和非协调状态。随着金融资源与地域条件协调、配置、组合的时空动态变化,金融产业在一定地域空间产生集聚现象。本文采用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1994-2013年相关数据,通过单位根检验判断变量序列平稳性,利用协整检验确定变量间长期稳定均衡关系,并利用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显示金融产业集聚与经济增长存在双向因果关系,进一步通过脉冲响应函数进行验证,最后得到实证结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金融产业集聚与经济增长间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且金融产业集聚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促进该地区区域经济的增长。针对实证结果,结合蓝色经济区实际情况,提出了系列针对性建议:调整区内产业结构,优先发展金融产业;完善区内金融体系,促进金融功能有效发挥;优化金融生态环境,夯实金融发展基础;推动"青岛财富管理中心"建设,提高区域金融集聚层次等。  相似文献   

4.
《东岳论丛》2016,(7):112-119
新世纪以来,在经济结构调整、要素配置市场化、区域经济一体化以及金融业自身不断壮大成熟的推动下,我国金融产业的空间集聚表现出新的特点。基于第五次和第六次人口普查的就业统计数据,从县级尺度上对我国金融集聚的格局特征与关联演化模式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我国的金融集聚呈现总体程度较低、但快速提高和局部集聚的整体态势,同时在区域间、建制类型及行政等级间具有明显的地区差异;我国金融集聚表现出显著的、不断增强的空间关联特性,存在集中集聚型、集中极化型、集中边缘型、集中扩散型、一般边缘型、一般扩散型等六种典型的关联演化模式。相应地区应从地区关联的整体视角,在产业集聚方向、与实体经济互动、地区分工合作、制度创新、政策扶持等方面采取差异化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5.
《江西社会科学》2018,(3):80-86
本文通过对金融资源集聚和经济增长设置综合评价指标,运用改进后的协调发展度模型结合熵权法对2009—2015年间华东地区16地市金融集聚和经济增长协调度进行实证研究。结果显示:华东地区金融集聚与经济增长协调度的极化现象较严重,其中上海市协调发展度最高,属于经济增长滞后型。其他城市协调发展度普遍不高,但多数属于勉强协调发展类之金融集聚滞后型,杭州市在2015年表现出了经济增长滞后型,而扬州、泰州、镇江和舟山等市呈现中度失调发展之金融集聚受损型状态。  相似文献   

6.
宁夏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与银川综合保税区的设立推动了宁夏与区外国外各类要素的自由流动,同时也对金融资源配置提出了更为迫切的需求。本文分析当前宁夏“两区”建设的金融现状,探寻金融在助力宁夏构建内涵五开放型经济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提出若干构想,旨在进一步发挥金融资源的集聚效应,推动宁夏经济社会跨越发展。  相似文献   

7.
在资源型城市转型过程中,经济结构的优化和调整离不开金融支持,如何突破由产业锁定带来的金融锁定,有效解除金融约束,推动资源型城市金融业转型,实现金融深化与经济发展的双赢是资源型城市发展面临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8.
伍毅荣 《兰州学刊》2013,(1):109-115
2001-2010年间,我国以北京、上海、广深为中心的区域金融格局呈现不同的发展趋势:以北京为中心的北部沿海地区呈现“中心占比下降,外围占比上升”的趋势;以上海为中心的东部沿海地区呈现“中心占比上升,外围占比下降”的趋势;以广州和深圳为中心的南部沿海地区则基本保持稳定的区域金融格局.通过对三大地区进行向量自回归模型(VAR)和脉冲响应函数(IRF)检验,发现三大地区金融中心城市的金融集聚存在显著的自我强化作用,即存在“金融集聚——本地经济增长——促进金融集聚”的循环累积因果关系.但是,金融中心城市的金融集聚并未对“外围”地区经济增长形成明显的促进作用.相对而言,地区性金融中心比全国性金融中心更能促进地区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9.
区域经济振兴金融须先行,金融产业集聚是促进金融产业发展,提升金融产业竞争力的有效途径.本文运用区域集聚度指标对福建省金融产业的现状和变化趋势进行评价,深入分析了现有的金融产业集聚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旨在为福建省制定金融资源分配方案与金融产业合理布局,促进福建省经济的均衡发展提供政策建议.研究发现,福建省内已经产生金融产业集聚现象,其集聚水平在不断上升,且金融产业集聚不仅可以整体促进省内经济发展,更可以通过使省内三次产业结构升级进一步促进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0.
《琼州学院学报》2018,(1):34-43
从区域金融业及其发展环境等5个方面选取16项经济指标构建中国省际金融业竞争力测度评价体系,以因子分析法得出的全国31省市的金融业竞争力排序表明金融资源向全国性金融中心集聚的"马太效应"愈加显著,一定程度印证了经济增长与金融发展互为因果的结论;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海南省处于金融业竞争力最弱的第五类地区。因此海南省金融产业竞争力的提升长远来看应该着力完善金融生态环境并提高金融产业绩效,正确处理与房地产行业的关系,并从法律和地方制度层面上有所作为。  相似文献   

11.
西北地区金融支持促进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相互制约与促进的辩证关系。金融对经济的作用本身是一个动态连续的过程,金融资源的数量及效率配置是经济增长的约束动因。本文以西北五省区的金融支持为研究对象,归纳出衡量金融发展的指标体系,验证西北地区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因果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影响经济增长的回归模型,揭示金融化和资本市场的发育程度对经济增长有比较明显的促进作用。根据实证分析结论,提出推动西北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可操作性建议。  相似文献   

12.
辽宁金融支撑体系问题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熙雨 《理论界》2004,(1):49-49
一、辽宁金融支撑体系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金融支撑体系是由支撑经济发展和金融结构中的不同子系统组成的系统,从体系结构上分,金融体系包括金融信用体系、金融机构体系和金融法制体系等。辽宁金融行业在计划经济和改革开放的初期为辽宁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巨大作用,但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自身存在的问题则显得越来越突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辽宁金融机构系统薄弱。全国各大商业银行大都集聚在北京、上海、广东深圳等地,据保监会2002年8月底统计的保险公司名录,国内知名保险公司绝大部分也集中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地,辽宁只一家首创…  相似文献   

13.
大庆在资源型城市转型过程中,经济结构的优化和调整离不开金融支持,如何有效解除金融约束,推动资源型城市金融业转型,以实现金融深化与经济发展的双赢,是资源型城市发展面临的重要课题。因此,研究商业银行支持经济结构调整的信贷策略问题,积极引导贷款投向、优化信贷结构,将促进经济结构调整,保持大庆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14.
产业集聚构成推动了江苏省经济快速发展,然而它的形成需要依赖金融支持.本文以江苏省2000~ 2010年13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作为研究样本,试图分析不同的金融结构对产业集聚的影响,并且应用Bootstrap与Robust方法对模型进行稳健性检验.研究结果表明,银行间接融资显著地促进产业集聚,证券融资也有利于促进产业集聚,而保险业没有发挥出推进产业集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构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金融支持体系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1993—2005年的数据,我们建立了非平衡面板数据的误差修正模型(ECM),并计算了金融业集聚指数。通过ECM模型证实了我国区域金融发展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存在内在的关联性,且金融业的发展能够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对金融业集聚指数的分析结果是金融业集聚指数呈下降趋势,这意味着金融业集聚程度降低,金融业的扩散程度有所提高。因此,可以通过采取适当的财税政策吸引金融机构构建振兴东北的金融支持体系,促进东北老工业基地的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金融地理学角度诠释了金融活动的聚集,金融聚集既是一种结果,更是一个过程。优越而独特的地域条件决定了北京天津之间具有鲜明的金融职能城市体系空间结构和金融外部空间效应,这种特有的空间结构可以看作天津建立北方金融中心的地学基础。在新的国家经济发展战略中,北京的空间溢出势必会促进天津的金融聚集。  相似文献   

17.
2007年是见证中国金融全面开放、全面改革的第一年。自2001年中国加入WTO以来,回顾五年多的发展和改革历程,中国金融服务业在“入世”开放承诺的推动下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本文将集中研究金融服务贸易的“入世”承诺及其作用机制,以及我国金融服务贸易“入世”承诺对金融体系稳健发展的影响。本文的结论是:金融服务贸易“入世”开放承诺有力地推动了我国金融业的对外开放程度、金融制度和监管体系的建立以及金融机构综合实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18.
谢沛善 《学术论坛》2007,30(9):89-93
金融集聚及其效应的影响导致金融中心的产生.构建泛北部湾区域性金融中心,是创新区域经济发展模式,提升区域经济合作成效的战略抉择.但其约束性条件也是明显的.文章提出了构建以区域经济发展为依托,以满足区域发展资金需求为特征的区域性筹资型金融中心的目标定位,提出了构建区域性金融中心三步走的发展战略;内培外引,加快金融机构集聚速度;整合资源,构筑完善的市场体系;推进金融创新,吸引金融资源集聚;注重区域性金融生态建设等建设路径.  相似文献   

19.
随着经济一体化与金融全球化的发展,金融集聚现象日趋显著,我国已经形成以东部沿海地区为中心的地理集中空间。集聚效应成为吸引经济行为与金融活动的向心力。为了研究金融集聚程度与经济增长的强度关系,通过空间关联度Moran’s分析金融集聚程度与经济增长速度,定量衡量两者的影响机制、金融集聚空间差异程度以及区域金融、经济发展与溢出效应之间的协同关系;同时论证了金融的深化将随着产业规模达到最优后持续扩张从而导致生产成本不断增加,资金缺口扩大速度超过募集资金速度;金融集聚引起溢出效应刺激了区域经济的飞速发展,同时以扩散的趋势带动着邻近相关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基于2005-2016年安徽省金融业和产业结构数据,利用区位熵指数测度安徽省金融集聚水平,实证检验安徽省分行业金融集聚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长期中,银行业集聚表现出积极的推动作用,而证券业集聚虽有一定的推动作用,但作用力度不明显,保险业集聚则表现出抑制效应。短期中,银行业和证券业集聚也存在着积极作用,但没有长期效果显著,而保险业仍表现出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