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曹禺塑造了许多栩栩如生的知识女性形象,她们深受五四运动的影响,以不同方式反抗黑暗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压迫。本围绕曹禺剧作中知识女性的悲剧命运,探讨悲剧的外在和内在的成因及性格局限。  相似文献   

2.
曹禺剧作中存在着女性言说与男性叙述的冲撞。一方面 ,曹禺不仅使其笔下的女性拥有了一定的言说空间 ,还极力使她们成为文本的代言者 ,成为男性中心话语的有效解构者。另一方面 ,在女性言说的背景与缝隙处 ,曹禺又不期然地进行着鲜明的男性叙述 ,流露出作者对传统男权意识的承继。曹禺剧作中女性言说的凸显表明了作者追逐时代精神的自觉努力 ,而男性叙述的存在则显示出传统文化的沉潜与观念更新的艰难  相似文献   

3.
繁漪是《雷雨》中具有“雷雨”性格的悲剧性人物,而繁漪的人生悲剧又是一出性格悲剧,她性格中强烈交织着的封建与反封建、勇敢与软弱、崇高与自私促成了她的极端行为,以致把剧中人物包括她自己一步步推向毁灭的深渊。像繁漪一样人性张扬的女性形象在曹禺的剧作中还有陈白露、金子、愫芳等,这一系列繁漪式女性形象无一不折射出曹禺崇尚个性解放、关注人性张扬的女性观。  相似文献   

4.
曹禺剧作<日出>中的女主角陈白露是曹禺剧作中少有争议的女性形象之一.大多数人把她看作是中国"娜拉"的"堕落型".曹禺在<日出>中不是为了给"娜拉"中国版找一个范本.相反,陈白露这一"交际花"的形象恰恰证实了曹禺对中国传统妇女"贞操观"与众不同的看法.  相似文献   

5.
曹禺的戏剧成功地塑造了一类知识女性形象,她们追求个性解放和恋爱自由,但由于封建男权文化主宰着人们的头脑,同时知识女性自身在经济上和情感上的无助和依附,导致知识女性独立意识和主体意识十分孱弱,无法走出悲剧的命运.本文就是从男权文化和主体意识两个角度详细阐释了知识女性悲剧的成因.  相似文献   

6.
对于女性解放来说,政治解放是必须的,西方女权运动的实践充分证明了这一点。马克思在异化世界与人类世界辩证关系的框架中揭示了女性解放的前提及意义,正是资本主义的发展为女性解放提供了政治、经济及法律方面平等的条件。但单纯的政治解放对于女性解放是不够的,女性解放必须突破政治解放的界限。  相似文献   

7.
曹禺剧作中的资产阶级知识新女性和下层劳动妇女,都是在旧家庭旧社会中经历了悲剧命运,甚至旧家庭中具有一定势力的女性也难逃厄运。曹禺笔下的女性具有极其相似的生存状态和内心感情世界。尤其是《北京人》中的曾思懿,对这个人物不能简单的给予否定,应放在具体历史背景和生活环境中具体分析,她成为封建制度牺牲品的主要原因是有其深刻的文化根源,以及有陈腐的社会环境和悲剧的封建婚姻所造成的。  相似文献   

8.
曹禺剧作中存在着女性言说与田性叙述的冲撞,一方面,曹遇不仅使其笔下的女性拥有了一定的言说空间,还极力使好民们成为文本的代言者,成为田性中心话语的有效解构者,另一方面,在女性言说的背景与缝隙处,曹禺又不期然地进行着鲜明的男性叙述,流露出作者对传统男权意识的承继,曹遇剧作中女性言说的贞显表明了作者追逐时代精神的自觉努力,而男性叙述的存在则显示出传统文化的沉潜与观念更新的艰难。  相似文献   

9.
《雷雨》是我国现代文坛上的经典剧作之一。剧作家曹禺以其特有的艺术感受和生活体验,塑造了两个极具个性的女性形象——侍萍和蘩漪,并在戏剧冲突中揭示了个性与母性在女性生活中的矛盾与冲突。《雷雨》中寄寓着曹禺对20世纪初的中国女性及其生存状态的关注和审视。  相似文献   

10.
曹禺剧作之所以强烈地吸引读者 ,原因很多 :如剧作语言强烈的动作性 ,精巧的结构 ,深刻的主题等等。本文旨在阐述曹禺剧作悲剧性、神秘性、真实性和情爱性诸要素对中国观念审美心理和审美情趣的契合 ,来进一步归结曹禺剧作取得成功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