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0 毫秒
1.
《拉帕西尼的女儿》是霍桑久负盛名的一篇小说.“逃逸法”是基于德勒兹哲学概念“逃逸线”的文学批评方法,包括块茎、辖域化、脸面性和无器官身体.根据德勒兹哲学视阈下的逃逸法解读可以看出,以当时医药实验领域无序失控的竞争为基础的块茎引发了消极的解辖域化.随之,以经济利益驱动为特征的脸面性机器的作用形成了以顺应疗法和对抗疗法为标志的两个利益集团——两张“脸”.它们之间竞争的加剧使核心脸员成为恶化的无器官身体,最终导致了悲剧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在德勒兹与迦塔利的哲学视域下,《夜行货车》中詹弈宏与小玲逃离华盛顿大楼的选择与返归“南方故乡”的行动绝不是作家“浪漫的想象”,而是一份自辖域逃逸的地图,“夜行货车”本身就是逃逸线运作的象征。这种逃逸是陈映真给予的对抗跨国资本主义及其可怕的商品化力量、拒绝“家畜化”命运的战斗的导引。  相似文献   

3.
德勒兹反对结构主义语言模式,认为语言的少数化或者弱势化是文学革命的条件。以此为基础,德勒兹提出了文学机器、少数文学、让语言自身口吃的观念。三者从语用学的层面揭示了语言内部纠结的权力结构以及对抗的出路,对于我们深刻把握德勒兹的文学观具有重要的意义。作为一种典型的语言褶皱运作方式,语言的少数之变能够帮助我们反思先锋文学作品的革命性,从微观政治学的层面重新认识个性化语言风格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关于西方现代派文学的“起源时间”,学术界至今尚无一致看法。本文认为,19 世纪90年代是英美中心现代主义运动的起源点;19 世纪80 年代是德语文学现代主义运动的上限;1957 年是法国现代主义运动的起源时间。因此, 西方现代派文学的真正源头, 应是法国诗人波德莱尔发表《恶之花》的1957 年。  相似文献   

5.
"2012中国开封德勒兹国际研讨会"围绕"吉尔·德勒兹的哲学思想及其对艺术和人文学科的影响"这一主题展开了深入的探讨和交流。通过对德勒兹的哲学概念、德勒兹的哲学思想与其他哲学思想之间的关系进行阐释,通过探讨德勒兹对文学、绘画、音乐、建筑和电影等艺术门类产生的影响,通过运用德勒兹的某些哲学概念分析具体的艺术作品,通过探讨德勒兹的某些哲学概念具有的政治阐释力,通过对德勒兹与其他哲学家,与中国、日本等国家的思想进行比较研究,与会学者展现了东西方关于德勒兹研究的最新成果和德勒兹研究的未来趋势。东西方思想的交汇,开启了新的思想之旅,丰富、修正甚至超越了德勒兹的哲学思想。而这恰恰体现了德勒兹所说的"思考不是由‘求真意志’启动,而是由偶然的相遇启动"这一观点。  相似文献   

6.
在20世纪法国文学发展的过程中,理性与非理性的思潮展开了一场又一场的激烈斗争,然而占主导地位的始终是反传统的、非理性的"反文学".普鲁斯特、罗布-格里耶、尤奈斯库和索莱尔斯是法国"反文学"在几个不同历史时期的杰出代表,在叙事方式上具有典型的意义,对他们及其作品进行分析,能够让我们认清和把握20世纪法国"反文学"发展的基本风貌.  相似文献   

7.
德勒兹和伽塔利的精神分裂分析是西方后现代哲学理论的重要一支.逃逸线是该学说中极为重要的一个概念,是理解该理论的一把钥匙.在二人归纳的三种线中,逃逸线最为重要,旨在破除二元对立、质疑存在、提倡生成.它不是让主体逃避社会、遁世隐修,而是令之在思想上绝对解辖域,敢于质疑和批判社会主导思想中带有局限性的内容,提倡摆脱社会负面因素,强调主体应发挥潜在的革命心理,努力走向他者,与他者合力,为重新创造带来可能.  相似文献   

8.
18世纪末至 19世纪初期的社会思潮对文学的影响是多元复杂的 ,一方面是法国大革命所激发的自由民主精神在文学中的体现 ,一方面是大革命后宗教精神的复兴对文学的影响和作用。宗教精神在浪漫主义文学的思想、理论和创作上都有体现。宗教精神介入文学对 19世纪文学发展的影响则表现为给文学注入了新的精神信仰、开拓了新的视野和促使作家们重新发掘民族文学传统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9.
目前,外语教学愈加关注对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而法国文学课程的性质决定了其实现提升学生语言水平和人文素养这一双重目标的优势地位。在这一过程中,对文本的阅读成为能够统筹多种教学方法的核心策略。本文立足法国文学的教学实践及对教学过程的不断反思,将回归阅读作为文学教学的基点,以《法国文学简明教程》作为教学实践之例,探讨文学阅读中的策略及实施路径,并寻求法国文学教学难点和问题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从后结构主义的两个重要概念“界限”和“越界”入手,借鉴德勒兹/瓜塔里的辖域化、解域化和再辖域化等概念,进而深入探讨了卡夫卡提出的、德勒兹/瓜塔里深化的小民族文学概念。作者试图说明,一切文化活动都离不开越界之于界限,变之于不变,小之于大的解域或生成运动。而在当下全球化和后殖民语境下的一切语言、文学和翻译活动都是小民族语言对大民族语言、小民族文学对大民族文学的解域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