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从历史的角度,对远古时代起茶的自然功能、唐代茶文化的兴起以及宋、元、明、清各朝茶文化的长足发展的阐释,说明茶叶和茶道是中华民族对世界人民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双重贡献。  相似文献   

2.
我国是茶的发源地,茶文化是中华民族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古徽州是传统的产茶区,徽州茶文化历史悠久,名茶资源众多,茶文化遗产资源丰富多彩,具备发展茶文化遗产旅游的资源基础、市场基础和产业基础,可以从以保护为前提、制定开发规划、完善产品体系、健全保障机制等方面推动徽州茶文化遗产旅游开发。  相似文献   

3.
唐代茶叶及茶文化域外传播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茶是世界上最为普及的饮料之一,中国是茶的故乡,茶文化的摇篮。自唐代起,茶向域外广泛传播,逐渐被周边国家接受。唐代茶叶及茶文化对外传播主要有西线、南线、东线等三条线路,其中东线向朝鲜半岛和日本的传播最为广泛而深入。唐代茶叶及茶文化域外传播具有侧重于文化的沟通与交流、注重精神和审美的感受、从文化高地流向文化洼地、僧侣是传播媒介主体力量等特点。  相似文献   

4.
作为非物质文化的"茶文化"在茶产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产业价值实现形式主要包括增加茶产品文化附加值和独立茶文化产业运作。前者在当前中国最为常见,后者在近年来文化产业高速发展的社会语境中也获得了长足发展,但来自茶产业自身的主体性实践仍相对较为缺乏。从茶产品营销手段到独立的文化产业,是"茶文化"产业价值发展的必然。作为独立产业形态的"茶文化产业"能够延长茶产业的产业链,使"茶文化"产业价值得到充分发挥;而茶企业作为投资主体参与茶文化产业的发展,有利于完善市场利益联结机制,形成产、加、销及文化衍生品一体化的产业经营格局。在茶文化产业发展的过程中,应该注意"文化"与"产业"两种属性的相互关系,努力让"文化"引导"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5.
中国茶文化源远流长,对外传播路径随着时代的进步呈现出多样化趋势.博物馆作为国际化传播进程中的外宣阵地和形象窗口,对茶文化的传承和弘扬具有深远意义.基于中国茶叶博物馆、日本茶之都博物馆、韩国绿茶博物馆的网站对比分析发现,茶叶博物馆网站设计多元化和信息有效性不足、外文版网页翻译的专业性和精准度需提升、文化体验和商业推广的范围有待拓展.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设计展示内容、提供技术发展、增加媒介融合、打造影像叙事平台等改进策略,以期提升茶叶博物馆的网站建设,推动中国茶文化传播进程.  相似文献   

6.
无论是维系历史,还是滋养当代,中华优秀的茶文化都有其自身独特的价值。本研究在充分挖掘茶文化精华的基础之上,从物质、精神和制度三个维度来阐释茶文化在幼儿教育中的内涵,并从创设浓郁的幼儿园茶文化环境;精心研发茶文化主题活动课程;带领幼儿走近真实的茶叶之乡等三个方面来落实幼儿园茶文化教育,培养具有民族情怀、时代精神的儿童。  相似文献   

7.
文章通过对中国佛教茶文化形成过程的历史考察,揭示佛教与中国茶及茶文化的内在联系,分析佛教对中国茶文化所作的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8.
元杂剧中因剧情之需要较充分地展现了元人的茶文化习俗 ,甚至元剧中店小二的一句口头禅就是“早晨起来七件事 ,柴米油盐酱醋茶”。元剧中提到鹧鸪斑、建溪茶等的名贵茶叶 ;饮茶方式或点或煎 ;酥签茶则体现出蒙汉结合的饮食习俗 ;戏剧中的许多故事便是在茶坊中开始的。宋元时逐客送客为“点汤” ,属于茶文化中独特的风俗文化  相似文献   

9.
《红楼梦》是中国文学史上"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一部鸿篇巨著,可谓"中国文化百科全书"。其中,自"神农尝百草"发现茶的药用功能,经唐兴品茗代表一种独特的精神文化,至今日位列"开门七件事"之序、尊为"国饮",茶文化不仅历史悠久,且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小说的兴起又为茶文化之内涵及功能的延伸增添了新的一章。本文将着重对杨译与霍译两个《红楼梦》全译本中茶文化翻译与人物形象塑造之关系进行对比分析,探究各自策略及其效果。  相似文献   

10.
三峡茶文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茶是人们日常生活的必需品 ,茶文化具有丰富的内涵。三峡茶文化源远流长 ,博大精深 ,是我国传统文化宝库中的一颗明珠。本文试图从宏观上分析三峡茶的历史发生、发展及其未来走向 ,从而为开发三峡茶文化 ,促使三峡地区茶事兴盛作贡献。  相似文献   

11.
白鹿洞书院在中国思想史与中国教育史上都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也曾在世界范围内产生过积极作用,其学术精神、教育风气及思想精髓至今仍然不失其重要意义。具有天时、地利、人和条件的九江学院,理应传承与弘扬千年书院文明,厚实与凝聚新型大学精神,把白鹿洞书院构建成全国乃至世界级文化交流中心。  相似文献   

12.
乾隆皇帝茶诗与中国茶文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封建帝王的生活方式多与茶结下不解之缘 ,其中乾隆皇帝《御制诗集》收录有近 2 0 0首茶诗 ,为中国历代茶诗之最者。文章从乾隆皇帝茶诗说起 ,纵论博大精深的中国茶文化 ,开拓了中国茶诗与茶学研究的文化视野 ,认为茶诗是中国诗文化与中国茶文化相结合的产物 ,是中国文人饮茶之习的生活情趣和审美理想的诗化 ,是中国茶文化美学的艺术结晶与重要载体  相似文献   

13.
陕西茶文化考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陕西茶文化发展的每个历史节点都创造了辉煌的业绩:传说中的神农氏在陕西开创了五千年"茗饮之风";陕西形成了最早的吃茶习俗;陕西不仅把"茗饮之事"推广至大江南北,还将其传播到了世界各地;陕西创制了中华第一茯茶。陕西茶文化不仅是中华茶文化的源头之一,还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4.
茶经过药用、食用而发展到主要作为饮用,并由饮茶逐渐形成独立的全国性的茶文化。饮茶是我国最初茶叶发现和利用的一个质的飞跃,是茶文化的起源。茶文化是在我国新石器时代中期或晚期起源于巴蜀。  相似文献   

15.
以宜兴阳羡茶文化博览园为例,采用层次分析法构建茶文化旅游资源综合评价的模型,从茶文化旅游资源特征,环境特征和开发条件3个方面筛选出茶文化历史价值、教育科研功能、美学观赏、资源组合、生态环境、交通条件、客源市场等22个评价指标,并建立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德尔菲法专家评价获得各指标权重。运用构建好的评价指标体系,对阳羡茶文化博览园旅游资源进行实例分析、评价。结果显示,宜兴阳羡茶文化博览园茶历史文化价值较高、资源类型多样、旅游客源市场条件良好,茶文化旅游开发潜力较大,但是存在知名度不高、资源聚集度较低、旅游配套设施开发尚不完善等缺点。最后,根据评价结果对当地茶文化旅游发展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肇庆产茶历史悠久,唐代已有产茶记载,宋时已有贡茶,明清时鼎湖山茶已名声显赫。肇庆鼎湖白云茶是岭南历史名茶之一,《广东新语》和《续茶经》中均提到端州白云茶,即指鼎湖茶。建国以后,鼎湖茶几乎销声匿迹,王镇恒主编《中国名茶志》仅提到鼎湖茶为明代贡品,属小叶种绿茶。近年,肇庆市政府逐渐重视鼎湖山茶的开发,希望在不久的将来能重现鼎湖茶的风采。本文从茶史、茶文化视角挖掘展现肇庆市鼎湖山茶文化,并对肇庆茶文化的开发利用提出几点构想。  相似文献   

17.
我国历史上宫廷贵族、文人雅士、僧侣道流、底层民众、秘密社会等五个社会阶层的茶俗存在明显差异,具有阶层性特征;茶俗、茶艺、茶礼、茶德和茶道有内在联系又各具特质。茶文化在新时期又有了新的走向和发展。  相似文献   

18.
论三峡是茶文化的发源地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三峡在我国茶文化历史中占有重要地位 ,是茶树原产地、茶生活发源地、茶文化初创地。“三地”统一的地方 ,它在茶文化历史研究中发挥了奠基的作用、传承的作用和展示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华夏子民始终信奉茶叶是天地大化的灵草妙药,且崇信茶乃是生于天、长于地、育于人并秉承天地万物之灵气与自然之美的生命尤物。加之儒家崇"善"、道家尚"真"、释家求"美",继而儒道佛三教的合流融通就最终使得"真善美"演变为华夏民众所共同追求的理想人格范式。  相似文献   

20.
清代藏书家杨以增在清江浦任河道总督期间 ,依据天时、地利、人和等诸方面的条件 ,聚了从江南私家藏书楼中失散出来的大量的珍本秘籍 ,为“海源阁”藏书奠定了基础 ,其中不乏有镇阁之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