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三十年代是中国现代小说的繁荣期,这是比较一致的看法。但对繁荣的标志却有不同的认识。解放后至八十年代前出版的文学史与专论,基本上是以左翼文学的繁荣作为整个文学繁荣的标志,虽也论及其他流派作家、作品,但或者略略提过,或者以批评为主,实际上形成一花独秀的局面。近年来一些人将繁荣放在三十年代各种流派、各式体裁的创作和理论研讨的基础上,比较公允地描述了百花齐放的盛况。但在个别论著中,或则仍主要为描述左翼文学,虽及其它,也多从批评侧面着笔;或者反过来大谈“主  相似文献   

2.
3.
沈从文是受到过废名影响的作家,两人都用抒情诗的笔调来进行创作,废名的诗作小说蕴涵着禅趣,沈从文的诗化小说刚带着楚巫文化的烙印。两人都描写乡村世界中的人性美和人情美,废名展示平静恬淡的田园世界,表现他自己超然尘外的宁静心态,沈从文刚通过笔下的理想世界呼唤一种良善的人生,以积极的“人性治疗者”自称。文章通过对两位作家同中见异的比较,探析出一些现代乡土抒情小说发展的脉络。  相似文献   

4.
本文是作者《论三十年代左翼青年作家群崛起的社会历史原因》一文(载本刊1992年第1期)的姐妹篇,在上文研究的基础上,深入探讨了左翼青年作家群的小说创作在题材选择、主题开拓、人物刻画、艺术风格等方面的独特贡献及某些局限性,进而指出:左翼青年作家群以其别具一格的文学创作,结束了新文学史上“革命文学”的时代,开辟了一个崭新的文学时期,完成了承前启后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5.
谈沈从文二、三十年代的乡土小说陈晓红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二十年代中期出现的“乡土文学”是和当时的社会历史变动连结在一起的。“乡土文学”作为时代的产物以其特有的生活气息给当时的文坛注入了新的血液并扩大了原先主要写知识青年的狭窄的题材范围。我们从鲁迅为代...  相似文献   

6.
7.
王蒙创作初期的小说大多涉及爱情叙写。这些作品主要讲述紧随社会主潮的一代青年的学习、工作和生活,表现他们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的理想与价值追求;这些青年的爱情都非常短暂,基本上都是以主人公结束(或暂时搁置)儿女情长,专心投入革命事业为结局。王蒙初期小说中个性爱情在革命、集体事业中的主动退出,有着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个人情结。  相似文献   

8.
<正> 鲁迅和沈从文都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杰出的小说大师.他们的小说创作产生了极为广泛的深远的影响,具有不朽的审美价值.然而,由于各自的经历、文化素养、思想发展、气质个性和艺术追求等的不同.其小说创作在题材选择、人物塑造、主题思想、艺术风格和艺术成就等方面各显异彩.对他们作一全面比较,是一个很值得研究的课题.本文仅仅是一次初步的尝试.  相似文献   

9.
大凡各类"中国现代文学史",都要把沙汀、艾芜列在同一专章中加以论述。这或许是因为他们两人在同年同月出生于同一个四川省,又是同学并在上海同受鲁迅先生的培养的缘故吧。其实,只要我们拜读了他们的作品,便明显地感觉到他们的小说无论是题材、人物,还是结构、语言等诸方面都有着迥乎不同的风格。本文仅就《在其香居茶馆里》和《山峡中》两篇有代表性的作品试比较他们两人创作风格的不同。1沙汀的小说以现实主义的基调为主,而艾芜的小说则以浪漫主义的风情见长。而这两个不同特点的形成与他们各自的经历和出身以及气质的差异是分不开…  相似文献   

10.
崔曙海是朝鲜二、三十年代无产阶级文学的先驱者之一。文学史家对其作品的批评,往往局限于其对社会的批判意义,而缺乏对艺术表现的具体分析。因此从其塑造形象的方法、缘情于景的特点和心理描写的特征,分析艺术个性是很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1.
作为中国婚姻制度的一部分,“典妻”以及相关的婚姻形式总是在民阃或强或弱地存在着。自“五四”以来,这种民闻习俗流行于我国南方地区,与之相应的.典妻题材的小说也相继在文坛上出现。面对这一民族陋习,不同的作家依据自己所处的社会位置、社会环境和生存地域的不同以及在创作中所采取的叙事模式的不同.展现了对这一题材不同的挖掘。本文就拟从两方面来研究现代作家典妻题材主题挖掘深度的衍变。  相似文献   

12.
张爱玲、王安忆都曾站在市民的立场上真实描绘了市民世界的生活和内心精神,表现了市民的意识,这种意识的基本特征是精神理想的追求萎缩在社会功利之中,政治意识淡化于日常生活之中.不同于张爱玲的是,王安忆在描写市民的精神理想萎缩的同时,又在营建具有特定内涵的"精神之塔",政治意识淡化的同时并没有完全忽略了社会背景观照.  相似文献   

13.
艺术探索与读者接受──80年代以来少年小说创作略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艺术探索和接受疑难70年代末、80年代初期的中国儿童文学界正处于两个完全不同的文学过程的转换期。一方面,世界上最庞大的少年儿童读者群正面临着“文化大革命”之后的精神饥荒期;人们在茫然四顾、痛心疾首之余,不免生出一缕伴着浓浓惆怅的怀旧感——50年代被称为当代儿童文学的第一个“黄金时期”,它仍然向20年后的文坛放射着它光荣的余辉。另一方面,被传统熏陶和调教出来的人们也已经隐约意识到,一个正在到来的文学时代期待的是新的文学想象力和创造力,传统文学观念的许多方面,首先是它所负载的价值观念,将被—一重新检测,…  相似文献   

14.
刘醒龙、陈应松两人有着共同的对山乡土地的眷恋之情,但他们有着迥异的个性:刘醒龙更多地显现出冷静、平和、质朴、宽厚……,陈应松则更多的显现出激情、浪漫、富有诗意……  相似文献   

15.
从女性主义精神的高度,对池莉作以个案分析,从三个方面探讨她是如何走向女性主义创作之路的,然后结合她90年代以后的文学创作,分析池莉从关注女性、到反观男性、直至批判男性、颠覆男权的女性观之发展过程,说明90年代的池莉走的是一条切实的女性主义写作之路。  相似文献   

16.
兴起于二十年代的乡土文学,至今仍散发着迷人的诱惑力,吸引着研究者的兴趣。不论是蹇先艾笔下贵州山乡冷酷的《水葬》,还是王鲁彦书中浙东农村魔杖般的《黄金》;也不论是许杰胸中飘动的《惨雾》,还是台静农倾心的《天二哥》……,无不浸透着乡恋、乡情.乡愁、乡思。寓居北京的青年作家们,用自己的胸臆抒写着对故乡的一片柔情和满腹悲哀。故乡的山水人事,“剪不断,理还乱”,使他们几番思绪飘零,魂牵梦萦。以写实主义风貌展示了中国农村二、三十年代社会面影的乡土文学,理所当然地得到人们首肯。然而,对于乡土文学的一个支系——田园风光小说,人们的注意是不够的。许多人走进乡土文学的大厅,只对揭示乡土苦难的小说流连忘返,却忘了倾听  相似文献   

17.
前苏联与美国二战题材的小说呈现出两种迥异的风格:即高昂与低沉、激情与冷峻。前者对英雄主义、爱国主义倍加褒扬;后者却淡化了英雄主义与爱国主义。本文以社会形态、社会背景及文化心理诸方面,将两国二战题材的小说加以对比,揭示了产生这一现象之原因。  相似文献   

18.
沈从文和萧红的抒情小说创作在现代文学史上独立新帜,又有各自的特点。作为抒情小说,他们的作品都具有浓郁的抒情性,淡化冲突和情节,并且放慢了叙事节奏。但在沈从文的笔下,我们更多的看到的是人性美好的一面,而萧红笔下的世界则让人触目惊心,这点也表现在了人物形象的塑造上。在作品中流露的情感,沈从文的显得平和、从容、含蓄,而萧红作品中的情感则激烈、外露一些,他们对笔下世界的不同情感关照同时也表现在景物的描写上。虽然有这许多不同,但两人的作品都贯穿着现代乡村的“常”与“变”。   相似文献   

19.
对人类苦难的正视和对生命真实的关照是鲁迅与安德列耶夫小说创作的共同主题 ;现代主义手法的运用 ,造成了他们作品呈现出一种“非理性的阴冷”。这些类似之处与他们的哲学世界观是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20.
卡夫卡与海明威的创作具有两两对立的总体特点,本文结合他们的文学思想和文学实践,对两人的创作试作平行比较研究。卡夫卡视文学为生命,他的人物人格模糊,担任的角色具有社会制度化倾向,人物与世界的关系是"我与它"的关系;海明威视文学为生命价值的表现,他的人物人格鲜明,所任角色具有个性化倾向,人物与世界的关系既是"我与它"的关系,也是"我与你"的关系。卡夫卡与海明威小说的叙事模式也迥然不同,卡夫卡创造了一个虚拟的梦魇的世界,海明威创造了一个现实的醒觉的世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