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3 毫秒
1.
洞庭湖“四水”中上游水土流失及综合防治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概括了洞庭湖水系湘、资、沅、澧“四水”中上游自然特征、资源利用等主要情况 ,分析了“四水”中上游水土流失现状及成因 ,全面提出了综合防治水土流失的措施与对策  相似文献   

2.
西洞庭湖湿地是洞庭湖区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许多重要的资源。本文系统地论述了西洞庭湖湿地的概况、湿地资源的特征,西洞庭湖湿地资源保护所面临的现实威胁以及湿地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实现西洞庭湖湿地资源可持续发展的法律对策。  相似文献   

3.
黄淑玲  张勇  职绚绚 《宿州学院学报》2009,24(6):100-102,159
通过查阅大量文献资料、走访地方政府相关部门,同时重点选取宿州市有关部门进行访谈,获取了大量第一手资料.从水资源短缺、地方利益驱动、治污工程措施不力、面源污染严重等4个方面分析了造成污染的主要原因,并从流域水污染防治思路和具体措施入手.笔者提出了沱河流域水污染治理的8个方面对策,试为宿州市区沱河段的生态环境建设和流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4.
"洞庭"之名早在先秦典籍中就时有出现,但是意义不完全一样,也不一定是同指一处。先秦两汉时期洞庭湖体还处于"渊"、"泽"的阶段,"尚相当窄小",应该还不会有"洞庭湖"之称。随着后来环绕君山的所谓"洞府之庭"形成了一个大的湖泊,洞庭湖名逐渐形成并开始固定。洞庭湖之名在湖南的出现,则可能是先民在迁徙过程中发生了地名的移位。  相似文献   

5.
本文在三峡工程对洞庭湖水文影响的基础上,分析了三峡建坝对洞庭湖鱼类资源的影响,并提出了保护、增殖洞庭湖鱼类资源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家庭暴力是与当今文明社会极不协调的一种现象,思想观念、家庭经济状况、个人文化素质以及立法状况等因素都对其有影响。家庭暴力手段多样,反复发作,危害性大,隐蔽性强,需要从立法、普法、受暴者互助以及社会综合治理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立体防治。  相似文献   

7.
云南省地质灾害的发育特征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受自然条件的影响和制约,云南成为我国受地质灾害危害较重的省份之一。地质灾害的频发,严重威胁着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制约着我省经济、社会的发展。如何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提高防治效果,不仅是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迫切要求,也是实现全面小康,构建“和谐云南”的重要举措。文章在对我省地质灾害发育的特征、当前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强地质灾害防治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商业贿赂是社会经济往来中的一种不正当交易,是<反不正当竞争法>所禁止的不正当竞争行为.高校在工程建设、图书教材采购、物资设备采购、办公用品采购、校办产业等环节是商业贿赂多发高发领域,有隐蔽性强、取证困难.行业特点明显、涉案人员集中,兑付时间集中、手段多样化等特点.要通过加强思想教育强化思想防线,完善治理商业贿赂的制度体系;同时强化监督,增强监督的有效性,加大惩戒力度,加强与检察机关的沟通合作等途径,达到建立和完善预防及治理商业贿赂的长效机制,保障高等教育事业健康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9.
腐败是不同历史时代 ,不同社会制度的一种社会现象 ,它的产生有其历史和现实、社会和经济各方面的诸多根源 ,党和政府正在加大反腐力度。要从根本上取得反腐的胜利 ,关键是要建立规范的权力运行机制 ,完善的法律体系和健全的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10.
随着长江经济带和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国家战略的实施,洞庭湖流域保护的立法问题更加凸显。现行的洞庭湖流域保护立法存在水事法规体系结构性缺陷,水生态和水污染防治的法律制度不健全,立法统筹性不足等问题。在洞庭湖流域保护立法中,我们应依据可持续发展,优先保护、预防为主,统筹兼顾、协调发展等原则,对洞庭湖流域开发与利用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洞庭湖流域保护综合管理制度、生态环境监测预警和监察制度、洞庭湖流域水资源开发许可证制度、洞庭湖水污染防治制度、洞庭湖流域湿地生态自然保护区制度、洞庭湖流域生态补偿制度和洞庭湖流域保护中的公众参与等制度进行建构或完善,为洞庭湖流域综合治理及生态环境保护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1.
跨界海洋污染防治的法律制度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一种新型的海洋污染活动,跨界海洋污染不仅造成了对海洋环境的破坏,更会影响国家关系、诱发国际冲突。为了有效处理跨界海洋污染问题,需要从立法层面对跨界海洋污染防治的相关法律制度进行系统分析,明确跨界海洋污染防治的法律措施,以便为跨界海洋污染问题的根本解决提供有效的法律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2.
对鄱阳湖区当前发展畜牧业所造成的农业面源污染问题进行了调查和分析,指出发展畜牧业(主要是养猪业)对鄱阳湖区经济发展有着重要意义,但同时也造成了严重的农业面源污染,给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带来诸多不利影响和危害。结合鄱阳湖区农业生产的实际,针对当前发展畜牧业造成的农业面源污染问题,提出了合理规划和选址、合理配制饲料、科学处理废弃物、实行农牧结合、加强周围环境绿化,以及加大资金投入等6项具体的防治对策和措施,可为有关部门对鄱阳湖区进行综合开发和治理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3.
洞庭湖区旅游资源的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洞庭湖区现有旅游资源的开发,大部分集中于以岳阳为中心的东洞庭湖风景区,而以益阳为中心的南洞庭湖和以常德为中心的东洞庭湖区域的旅游资源的开发非常有限。故从“大洞庭湖”的角度出发,应以整个洞庭湖区旅游资源为对象,综合考虑湖区旅游资源的基本特征,对整个洞庭湖区旅游资源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和综合评价,同时提出优化空间布局的设想。  相似文献   

14.
洞庭湖区自然条件优越,水域面积广阔,渔业资源丰富,素有“鱼米之乡”的美称。然而,泥沙淤积、过度围垦和其它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导致了洞庭湖区渔业面临资源枯竭、后劲不足等一系列问题。由此,应从合理捕捞、加大退田还湖力度、增加投入等方面着手,实现洞庭湖区渔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洞庭湖区旅游资源是一种具有重要开发价值的湖泊旅游资源。洞庭湖区丰富而又多层次的旅游资源具有以湖水、古迹为特色的资源结构体系 ,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融 ,文化含量高 ,是其旅游资源的结构特征 ,风格相异的五大旅游资源板块的有机结合是其组合特征  相似文献   

16.
从污染源的空间管理技术、污染排放责任主体的识别技术、污染排放总量的分解控制技术、污染物的转化技术等4个角度,总结了当前太湖水污染治理的特点:“围、追、堵、截”。认为太湖水污染的“非点源化”导致治理对象的转移,从根本上改变了治理结构,使得原有的治理点源污染的措施越来越难以取得理想效果。从治理观念、治理条件、治理主体和制度措施等层面,提出太湖水污染治理应从工程治理转向社会治理。  相似文献   

17.
洱海流域农村面源污染对水环境的影响及其控制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旅游开发、产业结构不合理等因素的影响,洱海流域水环境质量面临着严峻的考验。通过对洱海流域农业污染源的评价分析发现:流域农业面源污染占河流、湖泊营养物负荷总量的70%以上,是洱海最主要的氮磷污染源,其中农业生产带来的化肥和畜禽粪便流失污染已成为流域主要污染源。该文基于洱海流域面源污染特征的综合分析,从农村生活污水控制、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种植业污染控制和水土流失治理四个重点领域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已进入国家层面的顶层设计,根据对跨越湖南湖北两省的环湖四市岳阳、常德、益阳、荆州经济社会发展现状的分析,其城市群合作发展模式,可以从合作思想、组织形式、区域互动、资源共享、产业集群、四化同步这六方面进行探索,以实现四市跨区域合作发展、跨越式绿色发展。  相似文献   

19.
六大林业生态工程的推进、生态公益林补偿机制的建立已成为湿地生态补偿的先声。资金来源单一,资金不足已成为影响洞庭湖湿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补偿实践开展的最大障碍。本文主要运用实地调查与文献研究法,在实地调查了解洞庭湖湿地资源利用、保护与生态补偿现状的基础上依据生态补偿的三大原则,探讨了洞庭湖湿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补偿的投入机制,尝试解决补偿资金不足、资金来源单一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