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孙中山是一位民族主义者,但他的民族主义思想带有国际主义倾向;孙中山反对列强侵略,但他又带有和平主义倾向,追求世界和平、社会大同和“天下为公”。所以,他坚持对友好邻邦“益增睦谊”的原则,主张扶持弱小民族,抵抗世界列强。他强调用中国固有的道德、和平作基础,去统一世界,成一个大同之治。孙中山将其一生奉献给世界和平,他的民族主义思想对世界的稳定与和平具有不可磨灭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自孔子提出天下为公的大同理想之后,两千多年来,中国人民为寻求这种大同之世进行了种种探索。孙中山在领导近代中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斗争中,锲而不舍,坚韧不拔,在他的学说中对大同理想进行了新的阐释,形成了他具有时代特色的大同观。  相似文献   

3.
革命先行者孙中山振兴中华的基本战略思想,是在“推覆帝制,创立共和”后,大力发展实业,振兴经济,实现国家工业化。他指出:“振兴中国的唯一方法,止赖实业。”并对振兴实业的项目、所有制、资金、人才等重要方面制定了宏伟的方略和精密的计划。他认为只要把这一方略、计划付诸实现,就能“登中国于富强之域,跻斯民于安乐之天也。”本文谨就这几方面作些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4.
简论孙中山的对外开放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论孙中山的对外开放思想杨蕾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他始终站在时代的前列,主张“取法西人文明而用之,专为振兴中华”,力图在中国实行对外开放,积极引进、利用外资,发展实业,进行现代化的经济建设。(一)孙中山反对闭关自守,力主开放。他认为,“开放...  相似文献   

5.
孙中山晚年的和平思想主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周兴樑 《文史哲》2001,7(5):113-119
孙中山晚年为实现和平救国救世的理想 ,提出了两大思想主张 :一是以和平手段收革命之功 ,召集国民会议解决国事 ,使武力变为国民之武力 ,铲除帝国主义与军阀相勾结的土壤 ,以便实现祖国的和平统一 ,进而建设新国家 ;二是以中国的王道文化为基础 ,以民族主义为依归 ,联合一切被压迫民族共同反对列强的侵略压迫 ,谋求各民族的独立解放 ,进而实现亚洲乃至世界的持久和平。这些和平思想主张 ,不仅是孙中山政治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且也是他在政治理论方面的重大贡献之一 ,今天对我们仍有借鉴与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6.
论孙中山的道德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孙中山是伟大的革命先行者.他发动并领导了推翻帝制的划时代的革命,经受了包括中华民国名存实亡等严酷现实的考验,虽屡遭挫折和失败,但他不屈不挠,勇于进取,积极探求救国方略的爱国热忱终生不减;他坚定而明确的民主革命立场,以及光明磊落、诚直无私的人格……都说明他是一位道德高尚的人.在分析孙中山的道德思想之前,不能不首先注意到这一点.孙中山的道德思想散见于他一生的著述和言论之中,因而可以说是零乱的.但只要把他的这类论述集中起来,就不难看出,孙中山的道德思想,在我国近代伦理思想史中,是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的.变革道德是他一贯的思想  相似文献   

7.
“实业”一词最早是由康有为在1898年在给清帝呈奏的《请厉工艺奖创新折》中提出来的。他请求皇帝下诏把中国“定为工国”,使中国走上工业化的道路。具体办法就是“成大工厂以兴实业”。后来,实业一词广泛流行,含义也超出了工业的范围,囊括了农业、交通、通讯等许多行业。大生资本集团创办人张骞是资产阶级实业救国思想的主要代表人物。他对实业一词做出了自己的解释,认为实业按西方人的观点就是“大农、大工、大商”,就是资本主义的大农业和工商业。实业救国思想的集大成者是孙中山。他将实业概括为机器生产事业,即“废手工采机器”。他说…  相似文献   

8.
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也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理论家。列宁说过,孙中山的思想和理论,“是真正伟大的人民的真正伟大的思想。”孙中山道德恿想散见于他一生的著述和言论之中,值得我们深入研究。今天我们科学地分析和继承孙中……  相似文献   

9.
<正> 司马迁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史学家、文学家,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思想家。司马迁没有给我们留下关于道德方面系统的论文。但是,他在《史记》中对各种人物的功过进行褒贬时,或直抒他的道德思想,或以“寓论断于序事之中”的笔法,流露出他的道德观念。因此,通过对《史记》的分析研究,是完全能够把握住司马迁的道德观的。建国以来,不少文章都谈论过司马迁的道德思  相似文献   

10.
孙中山晚年的农民问题思想简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中山晚年 ,对农民在中国国民革命中的重要作用有了初步认识 ,视农民群众为国民革命的基础 ,把“耕者有其田”作为解决农民问题的终极目标 ,具体规则了实现“耕者有其田”的步骤 ,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孙中山“民生主义”与时俱进的时代特点 ,有其合理而现实的实践意义 ,但存在不容忽视的缺陷。当农民群众已经组织起来并成为国民革命重要基础后 ,如何满足农民“耕者有其田”的要求并保持他们参加革命的积极性 ?孙中山因过早地去世而未能实践。  相似文献   

11.
张忻  孙健 《学术探索》2007,1(2):84-87
江泽民同志论述国际战略和外交工作的核心观点,集中反映了我们党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坚持将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理论与当代中国外交实践相结合而产生的理论创新成果,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有机组成部分。坚持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观、正确把握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以新安全观维护世界持久和平、倡导世界多样性实现国际关系民主化、打击国际恐怖主义必须加强国际合作和标本兼治等五个方面,构成了江泽民国际战略思想的丰富内容。深入研究江泽民国际战略思想,努力把握江泽民同志分析、应对国际形势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对于我们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有效履行新世纪新阶段历史使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新世纪的钟声,依然回荡在我们这个灿烂星球的寥廓上空。怀着和平与发展的希望,人类跨入一个崭新的百年。然而,几个月来的世界局势提醒我们,强权的追求者并没有偃旗息鼓,而大有变本加厉之势;真正的、持久的和平不会自己到来,需要全世界一切爱好和平的人们去创造和捍卫。“撞机事件”的制造者、对台武器出售者、和的痴情者、“京都议定书”的背叛者,面对正义的谴责声和反对声,依然霸气十TMDNMD足、我行我素。这到底为何,发人深省。世纪初,列宁分析当时的国际形势后做出这样的判断:帝国主义就是战争,战争必然引起革命;世2020…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领导人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针对世界局势的发展变化,先后提出了"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主题"、"应该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和"构建和谐世界"等国际战略思想.三者思想虽表述不同,但具有本质的共性和逻辑上的有机关系.和平与发展是构建和谐世界的必要前提,和谐世界是和平与发展潮流的统一.和谐世界是国际关系民主化的必然选择,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是构建和谐世界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冷战时期国际关系最大的特点是美苏两极争霸世界 ,这危及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冷战后国际关系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大国间的伙伴关系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但天下仍不太平 ;9.11事件后 ,国际关系又有了新的调整 ,但没有根本改变各种力量的对比。因而邓小平同志提出的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的思想不仅没过时 ,而且有着更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世界和平是池田大作的价值追求。他控诉战争的灾害,认为狭隘的国家主义和极端利己主义,以及民族偏见和不信任感是世界和平的障碍,而消除障碍的途径是国家和人民的沟通和了解,特别是人性革命。他的世界和平的价值追求与个人经历和时代背景有关,而理论基础则是人本主义的哲学观,反对暴力的东方价值理念和众生平等的佛教思想。他通过广泛的对谈和沟通,创办教育及文化教育交流,发展创价学会等活动实践他关于世界和平的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16.
17.
东亚国家很少有全体认可一种宗教的情况,而对其他宗教采取宽容的态度。亚洲不仅应是政治和经济强大的地区,也应该是提出独特的民主伦理,为世界和平做贡献的根据地。儒教是这其中最值得注目的,但存在若干问题。对此可以抽出其中符合现代的部分进行重新编写;慎重的处理儒教和其他道德体系的关系;采用“虽然内容上是儒教道德,但外表上并不以儒教语言作为标志”的方法。“废除霸道,追求王道”,可以普及用儒教道德为和平做贡献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8.
国际刑事法院在实现国际正义和维护世界和平方面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近启动运作的国际刑事法院是国际刑事司法制度发展史上的一个重大突破。但是,受国际政治因素制约,国际刑事法院在借助于惩治诸如战争罪等最严重的国际犯罪以实现国际正义和维护世界和平方面只能发挥十分有限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虚拟社会化进程中的青少年网络道德教育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网络作为一种新的信息传播工具,已成为当代青少年获取知识和各种信息的重要渠道之一,对青少年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启迪智慧等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与此同时,虚拟社会化作为网络发展的衍生物也作为一种新的社会化范式,对青少年的世界观、人生观、道德观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加强虚拟社会化进程中的青少年网络道德教育,规范其网络道德行为,成为思想政治工作及青少年道德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20.
高校德育应该回归怎样的生活世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高校德育往往与学生生活相脱节,为解决现代高校德育与学生生活相脱节之问题,应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即回归学生的现实层面、学生的精神层面、学生内心和未来层面的生活世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