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诗经》与《万叶集》虽然产生的年代相距千余年,然而它们在中日两国文学史上所处的地位是相同的,代表着两个不同民族文学发展的源头,对后世文学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诗经》为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公元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约五百年间的诗歌创作三百零五篇,《万叶集》是日本现存最早的一部和歌集,收入了公元4世纪至8世纪四百年间的长短歌四千五百余首。作为民族最古老的诗歌集,它们各自充分地显示着本民族的风貌与特征。同时作为一衣带水的邻邦,文化与文学的互相渗透以及共同的东方文化体系,使这两部诗集又无不体现出许多共同的色彩。  相似文献   

2.
《万叶集》是日本现存最早的一部和歌集,共20卷,收入了日本古代仁德朝(5世纪初)至淳仁朝天平宝字3年(公元759年)约350年间的和歌4500余首。其中,短歌4200余首,长歌260余首,旋头歌60余首。《万叶集》的编者和成书时间尚无定论。据著名万叶学者伊藤博教授考证,从1卷本到20卷本,有近80年的形成史,最后由后期代表歌人大伴家持在桓武朝初期(公元782~783年)集合而成。《万叶集》在日本文学史上占有  相似文献   

3.
山上忆良(660?——733?)是日本负有盛名的“社会诗人”。在《万叶集》中,收有他的诗作62首。《万叶集》向有日本《诗经》之称,是日本古代的和歌总集。它汇成于公元八世纪末叶,相当于我国的盛唐时期。虽然它与《诗经》“何其相似如兄弟”,但却因它成书时间晚于《诗经》一千年之久,而这期间中日文化使者交流频繁,所以,  相似文献   

4.
《相闻》是《万叶集》中三大分类名之一①。它在日本和歌史上突然出现,又突然消失,《万叶集》以后再也没有被使用过。就这一特殊文学现象,特别是《相闻》的出典与语义,众多的研究者从各个方面、各个视野进行了探讨。在漫长的研究史上,对于《相闻》的研究,笔者以为主要可以分为以下七大学说:1.仙觉、契冲的“恋爱说”2.雅澄、岸本由豆流等的“文选出典说”3.五味智英的“炫学说”4.武田礻右吉的“先行说”5.山田孝雄的“往复存问说”(间接出典论)6.伊藤博的“私情说”7.小岛宪之的“法帖尺牍说”从13世纪的仙觉,到…  相似文献   

5.
日本古典诗歌《万叶集》发展述论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李芒日本古代诗歌大体同我国一样,起源于祭祀、歌会、战斗和劳动等集团活动,以及酒宴上的歌舞等,乃是主要的产生场所。随着大陆文字的传入,始将这类诗歌记录下来,收载于史书《古事记》(712年)和《日...  相似文献   

6.
这是中日文化交流史上的一段佳话。一部本国已然佚失的作品,在日本得到珍藏和传布,千余年后又复归故国,拂去岁月风尘,重新闪现出它的文学价值。这部作品就是唐传奇小说《游仙窟》。《游仙窟》在日本的流传及版本《游仙窟》问世于初唐时期,题为  相似文献   

7.
《易林》自问世以来一直被视为一部占卜书。明代中叶以后虽有一些有见识的学者诗人注意到了它的文学性和审美价值,但仍未能使其在中国文学史和诗歌发展史上占据应有的地位。本文认为,《易林》是汉代中期出现的一部诗歌总集,以它的篇幅之钷、思想内容之广且深、艺术表现之新而美,在汉代文学尤其是汉诗领域中应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8.
本文主要就中国古代文学对《万叶集》、《源氏物语》的影响,以及日本文学的审美理念“物哀”的形成过程,做了颇具新见的阐述。提出了日本古代文学一个独特的发展模式:日本本土固有文学与古代中国文学的“冲突·并存·融合”的模式。并借此对中日古代文学交流的经验进行疏理总结。  相似文献   

9.
论森鸥外的长篇小说《青年》辽宁大学日本研究所刘立善日本近代文学巨擘森鸥外(1862—1922)的长篇小说《青年》,是一部在日本文学史上占有极其重要地位的作品,它代表了鸥外漫长文学创作途程上的一大转折。但是,迄今我国学术界对此作尚无专论。这便是笔者撰写...  相似文献   

10.
日本古老诗歌总集《万叶集》里的署名作者 ,据统计共有 4 78人 ,其中女歌人 12 4人 ,约占署名作者总数的 2 5 .9%。在这四分之一强的女歌人里最惹人注目的有三人 ,一是额田王 ,二是大伴坂上郎女 ,三是狭野茅上娘子。她们不仅成就较高 ,而且各具特色 ,在日本和歌发展史上都占有一席之地。而其中的大伴坂上郎女尤为突出。她在三人中歌作最多 ,体式齐备 ,而且接受了我国魏晋文艺思潮的影响 ,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成为《万叶集》里影响相当广泛的、不容忽视的重要人物。一  大伴坂上郎女 (6 96 ?—— 781年 )出身于名门豪族大伴氏之家。其父…  相似文献   

11.
在我国浩如烟海的历代诗歌里,描述征人怨妇、生别死离的篇章,屡有佳作,但以旁观抒写的居多。如杜甫那首脍炙人口的《兵车行》,就写尽了古代人出征送别的生动场面,可谓摧人心肝,惨绝人寰了。而日本的古代和歌总集《万叶集》里,却保存了一些被称为“防人”的戍卒本人写下来的诗歌。这些作品,不仅是他们本人的亲身经历和  相似文献   

12.
《朱子书节要》(以下简称《节要》)是朝鲜李朝朱子学大师李退溪(公元1501—1570年)倾注半生精力编纂而成的一部朱熹理学选集。该书刚一问世,朝鲜学者就把它与朱熹选编的《近思录》等量齐观,同视为“四书之阶梯”。这一具有代表性的看法,表明了《节要》所具有的学术价值和在朝鲜理学史上的地位。本文的目的,就是试图通过对李退溪编纂《节要》的宗旨、原则及其所反映的朱子学内容的探讨,阐述李退溪对朱子学的理解以及在朝鲜  相似文献   

13.
日本艺术美的主要形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特殊的文化性格和精神结构,产生相应的独特的艺术美的形态。首先,位居文化空间中心位置的文学,通过古代神话、历史传说、歌谣等口头文学,以及8世纪有文字记载后由皇室作为国史主持编纂的历史文学《古事记》、《日本书纪》和最早的诗集《万叶集》等作品,开始萌发日本文学的“哀”的美理念。  相似文献   

14.
一、森鸥外与坪内逍遥的“没理想论争”  《青年》是鸥外于自然主义登峰造极之时发表的代表性反自然主义小说 ,鸥外要以理智的理想主义来反击自然主义提出的“无理想无解决”这一文学主张。  在日本近代文学史上最早就文艺创作中有无理想为论题开展热烈论争的 ,是浪漫主义文学的开拓者森鸥外和写实主义文学的开拓者坪内逍遥。但是在论争过程中 ,逍遥并没有正式提出“无理想”的主张。所谓“没理想”,意即“隐没理想”,将理想“隐没”于作品之中 ,表面不见理想。1 后来渐被逍遥的追随者和批评家们演变成了“无理想无解决”。当我们论述自…  相似文献   

15.
《竹取物语》产生于公元10世纪初平安时代,是日本自创造假名以来第一部以文字记载的神话传说,日本第一部物语作品。  到平安时代为止,日本已拥有约2000年的历史。在这2000年中,日本经历了大和时代与奈良时代的两次繁荣,但文学成就较为薄弱。古代神话、英雄故事等源自上古的口头作品,直到奈良时期(公元8世纪)才编篡成古文献类型的汇集,其中以《古事记》中保留较多。较之古朴原始的《古事记》,200多年后出现的《竹取物语》虽仅为一短篇之作,但因情节委婉,内容丰富,文字畅达且优美,体现出日本文学开始进入文人整理、加工阶段的特点。  《竹…  相似文献   

16.
在我国目前的日本文学研究中,农民文学似乎是一个被人冷漠的角落。然而,拂去落积的经年尘埃,当可发现一部描写农民的写实主义不朽杰作,这便是杰出短歌作家及小说家长冢节(1879—1915)的长篇小说《土》。《土》何以被誉为“日本农民文学史上的纪念碑”和“近代日本文学中屈指可数的名作”?可见不无探求其究竟之必要。  相似文献   

17.
日本江户时代名儒皆川淇园所著的《世说启微》,是东亚较早从“文章”的角度阐释《世说》的著作。《世说》本身具有较高的文章学价值,而淇园之所以关注《世说》的“文章”,出于与江户时代阅读汉籍风气对话的需要,倡导“字义与篇旨相互发明”的汉籍阅读法。在日本“故事历史”传统与江户时代文学大众化、明清小说传入的影响下,《世说》的情节性与“作者意志”得到了凸显;同时,因为汉文化圈中各文学现象关系的变异,《世说》成了淇园展示汉诗学思想的辅助工具。《世说启微》既从异域视角揭示了《世说》“文章”的特质,又体现了汉文化圈中经典文本的丰富内蕴和衍生价值。  相似文献   

18.
曲文军 霍有明 (日)山口傅 顾农 ”置疑“浅说 我国人口问题的实质与出路 丝绸之路:外层文化圈的建构 —兼论中国古代文化发展的历史特点 李梦阳《石将军战场歌》探讨 论《红楼梦》的情欲主体超越 论《红楼梦》的情节运筹艺术 试谈林黛玉的性格、处境和命运 论薛宝钗的学识‘ 社会主义价值不容否定 体态语散谈 略论德育的导向功能 王维的审美理想与他的诗歌艺术 神话:开始退缩的主题—女性原型符号的历史解码 薛涛考异三题 女诗人鱼玄机考证三题 论叶燮的诗歌理论及创作实践 《万叶集》名的由来与则天武后的《金轮万岁集》 鲁迅与书目 1990.…  相似文献   

19.
魏耕原教授的《谢脁诗论》,是一部颇有创见而又十分严谨的学术专著。其内容之充实、论析之深刻、写法之新颖,都可谓标格独具,出手不凡。读此书,深有厚重沉实之感。一《谢脁诗论》将谢脁置于我国中世纪文学史的长河中,作了立体的探讨与评骘,充分展示了他在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从建安诗歌,到以谢脁、沈约为代表的永明体,再到盛唐诗歌,这是中国古典诗歌带有鲜明标帜的几个重要阶段。建安诗人处于乱世而希望统一,他们积极投入政治斗争的浪潮中,直面现实,写了许多反映现实的诗篇,这就是感人至深以艺术力量强劲著称的建安风骨。然从艺术表现…  相似文献   

20.
古典长诗的典范《罗摩衍那》《罗摩衍那》的意思是“罗摩的游行”,即“罗摩的生平”或“罗摩传”,其现存形式大约形成于公元前四或三世纪直至公元后二世纪。它是印度古代的又一部规模宏大的叙事长诗,与《摩诃婆罗多》并称为印度古代两大史诗。《罗摩衍那》为后代的古典文学开了先河,尤其成了长篇叙事诗的伟大典范,在印度文学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罗摩衍那》是印度人民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