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当代中国社会人文精神的建构,关系到人类自身的重大问题,更关系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以及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当代社会人文精神的建构,必须坚持继承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积极吸收西方人文精神的合理因素,并且与坚持马克思主义阐述的人文精神原理紧密结合。  相似文献   

2.
何芳 《学术探索》2003,(7):19-21
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一起构成人类精神文化的精髓 ,是完善人的心智、提升人的精神境界的思想理念。建构中华民族当代精神文化———解决“人”的问题 ,离不开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支撑 ;建构中华民族当代精神文化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人的全面发展 ,离不开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推动  相似文献   

3.
社会哲学视野中的中国当代人文精神构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为后发型现代化的意义支撑的中国当代人文精神,其在现实中的发育与中国现代化进程呼应,其理论的建构应自觉在市场经济、民主政治、现代文化的发育发展中汲取营养,研究在前现代、现代和后现代的交集中,高起点、高速度、追赶型的现代化的发展规律,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指导下,按照社会哲学的基本方法和原则,综合研究古今中外的有关思想资料,重建和高扬体现当代时代精神的中国人文精神,促进中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心理结构的全面现代转型。  相似文献   

4.
人文精神作为纪录片文化的内在灵魂,渗透于各种文化形态之中。然而在当代,纪录片文化中的人文精神正在被各种混杂的价值取向所遮蔽,人文精神遭遇了边缘恪守和中心遮蔽的尴尬状态。本文立足中国传统儒家人文精神和隐逸人文精神,分析了它们与纪录片文化景观之间的关系,并提出应该力图探索人文精神在当代社会的新形态。  相似文献   

5.
敦煌哲学的建构适逢其时,在当今人类又相互走近的时代,敦煌哲学应极具启发性.敦煌哲学的建构是当代文化人文精神资源的自觉,是当代文化建设的一种内在追求;敦煌哲学将成为当代文化建设的哲学精神,这即给敦煌哲学的建设赋予了活的现代精神和理论进路,也给当代文化建设找到了深刻而又深厚的人文精神和哲学底蕴,赋予文化建设一种内在的终极关怀.本文首先讨论哲学多义性及其当代哲学重构的可能进路,在此视域讨论“敦煌哲学”概念的特质及其敦煌哲学的建构,与敦煌哲学“基源”形成的社会历史文化之特殊性;在此基础上,讨论“敦煌”人文精神的哲学独特性,明晰敦煌哲学建构的开放性态势与多向多元进路.  相似文献   

6.
在当代中国信息化发展之特殊时空结构中 ,准确把握信息化与人文精神的互动关系以及中国当代人文精神的建构走向及其核心理念 ,需要有一种新的视角。本文从时空特性分析的角度出发 ,在阐述信息化于时空特性分析中的特殊含义和分析当代中国信息化所面临的特殊时空特征的基础上 ,提出在信息化背景中 ,中国当代人文精神的转换与重建必须确立“超越性扩展”的核心理念  相似文献   

7.
当代社会人文精神缺失之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人文精神缺失大讨论的背景下提出这个倍受瞩目的哲学命题,其重大意义在于使人本身的价值问题能够得到更加深刻的关注,有利于当代社会人文精神的建构与培养。当代社会人文精神缺失的表现主要是:金钱至上、物欲横流、精神文化世俗化、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结构失衡等。其主要原因是:新旧价值观的冲突、技术理性的异化及急功近利的价值趋向等。  相似文献   

8.
中国当代人文知识分子的人文精神依然是他们的精神特征。当代人文精神是一种主体性精神 ,并非完全与世俗精神对立 ,批判性和超越性是其内在特征。人文精神对当代中国文化建设起着价值导向作用 ,有利于人的生命优化。当代人文知识分子应守护着人文精神 ,保持一种批判理性  相似文献   

9.
张岩 《理论界》2009,(9):170-171
对于电子媒介时代文学创造精品意识的建构是立足于对当代文学乃至整个20世纪中国文学人文精神的坚守,对优秀民族文化传统的积极倡导的价值诉求.本文立意于对电子媒介时代文学的理论建构应采用宏观的历史视野,将研究对象纳入到整个20世纪中国文学的生态发展的整体格局中,在不同的媒介语境中寻找到文学自身的发展线索和潜性规律,在全新的传媒视境中打造既体现当代中国的时代精神又兼具持久的艺术生命力的当代中国的文学精品.  相似文献   

10.
先进文化建设要确立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统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统一,是先进文化的内在品格;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应以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相统一的文化品格和思想作风,推动中国先进文化建设,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相似文献   

11.
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这两种价值追求和价值取向对于人类社会的健康发展都不可缺少。从根本上说,它们是互补、互渗、互动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融合,是当代文化的主流趋势,也应是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在当代中国,高科技精神是科学精神的体现和发展,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则集中体现了新人文精神。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就要大力推进高科技精神与新人文精神的融合、统一。  相似文献   

12.
民族主义:中国当代电视文化的一种话语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中国的历史叙事中,民族主义是一个经常使用的政治学概念,但这并不妨碍它作为一种重要的精神资源影响当代中国电视文化的建构。民族主义话语在当代中国电视文化中的兴起及其基本价值诉求,尝试对民族主义与电视文化之关系作出一定的思考。  相似文献   

13.
人文精神不是一种实体性的规定,而是对人的自由的不懈的探求。中国传统的"人文精神"面临着中西文化融合的挑战,澄清人文精神与市场经济、传统文化和后现代主义的关系,是建构符合时代的人文精神的前提。  相似文献   

14.
对高校师生人文精神状况的考察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万琼华 《云梦学刊》2004,25(4):108-109
当前中国高校师生的人文精神状况令人担忧。造成这一状况有传统层面和现实层面的原因,必须把建构当代大学人文精神作为中国高等教育所面临的突出问题之一,其途径主要有:树立“以人为本”的高教理念;提倡“通识教育”的高教模式;实施“学科整合”的高教方法。  相似文献   

15.
邱杰 《江淮论坛》2013,(4):153-157
当代中国医患纠纷本质上是医患双方彼此不尊重对方合理利益而产生的一种道德价值观冲突。从伦理文化维度看,医患纠纷其实是道德相对主义困境的表征,以及由其所导致的交往理性和公共理性的缺失与空场,救赎之路在于德性的重塑、主体的建构和公正的诉求,即重塑尊重生命与人格的医学人文精神、建构有效的医患商谈对话原则和建立伦理公平实现机制。  相似文献   

16.
中国传统的孝道文化在“家天下”的传统社会发挥了重要作用。对传统孝道文化,我们应该结合时代特点和社会发展需要,扬弃继承、辩证取舍,在继承的基础上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讲求科学与法律是建构当代孝道文化的前提,坚持平等与民主是建构当代孝道文化的基础,强调相容与交互当是建构当代孝道文化的核心,注重共享与保障是建构当代孝道文化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社会转型时期的文化建构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当代中国社会正处于急剧的社会转型时期,因而带来了中国社会面临的三个大的文化矛盾:来自市场经济的文化冲击;普遍的文化不适应;评价系统的不确定性。这种文化模式的震荡和冲击,导致了人文精神的追寻及文化建构的潮流。文化模式的转折,归根到底是人格模式的转折。中国传统文化的人格模式经历了由泛道德化、泛政治化到泛经济化人格的转变。泛经济化的人格模式不应成为今后中国的文化取向与人格取向。现代人应向前看,去创造属于自己的文化模式。  相似文献   

18.
本文针对“人文精神”的讨论,围绕“何为人文精神?”“知识分子在重建人文精神上能起何种作用?”“重建人文精神的合理基点?”三个问题进行了反思与论述,在分析了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人文精神的基础上,指出马克思主义为中国当代人文精神的建立提供了历史的基点和现实的座标  相似文献   

19.
当代文化哲学致力于反思和化解现代性问题中的文化冲突与价值危机,促进人的精神文化自觉,探索符合时代要求的文化精神与价值理想。当代中国的文化自觉要求反思人文精神困境,批判价值虚无主义,重建文化认同,探索文化发展的辩证法,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20.
文化研究的合法化进程与学科化冲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批评,西方"文化研究"的当代性和批判性在其合法化进程中起到重要作用;作为学科,"文化研究"颠覆了中国当代文学研究学术版图;作为课程,"文化研究"倾向于"关键词"式学术建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