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长庚 《阴山学刊》2003,16(5):8-11
感性是一个重要的基本的哲学概念。在传统的本体———认识论哲学体系中,它标识着主体的认知能力;而在当代的实践存在论哲学基础上,它却意指生命现实之当下直接的存在方式;以感性为基本特征的实践构成了现代哲学的存在论基础。这一由认识论层面的认知机能向本体论概念的转变,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2.
当马克思在哲学上把人的存在理解为一种感性存在、感性意识时,他便把人的解放也就理解为一种感性的解放.由于这一理论是在存在论的高度上言说的,因此我们须得在存在论的高度加以领会.正因为这一理论具有哲学的原则高度,所以在现代性批判理论的大合唱中,它仍然是最强有力的声音.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掀起了一场存在论革命,实现了由认识论境域向感性本体论这一存在论新境域的转变。马克思对认识论的彻底批判是历史唯物主义成立的先决条件,而且马克思对知识的理解也彻底转向了存在论。这样,历史唯物主义消解了人类认识的思辨维度,知识的存在论性质由此被揭示为实践意识的观念形态。马克思还尝试建设一门真正的实证知识,它是人的科学与自然科学相同一的历史科学。  相似文献   

4.
物质本体论和精神本体论都是传统本体论,存在论的译名并非仅仅是名称的转换,而是哲学观念的根本变革,标明和提示着现代哲学与传统哲学的区别。实践论是存在论、认识论和价值论的统一。它在实践的基础上统一了科学与价值,实是和应是。马克思实践观的人文关怀和价值维度就是马克思的人本主义。马克思主义美学文艺学的哲学基础是实践存在论、社会(历史)认识论和实践人本主义三位一体的实践论。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的实践概念及其存在论意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实践概念在马克思哲学中处于核心和基础地位。不同于亚里士多德最初使用实践概念指人的政治生活,马克思把物质生产活动纳入实践范畴,并创造性地使之处于某种基础地位。马克思的实践概念蕴含感性、对象性、活动性三个密不可分的维度。理解马克思的实践概念,必须克服认识论意义上的单一解读,从存在论的意义上把握:实践是人化世界的根据和基础;是人类社会的前提、本质和动力,是人的本真存在的现实表现和确证。  相似文献   

6.
王阳明在"岩中花树"问答中的回答是他被马克思主义哲学判为唯心主义哲学家的重要根据。本文认为,这种判定是基于对马克思哲学简单化理解的结果。本文在深入解读马克思经典文本的基础上指出,作为马克思哲学"第一观点"的"实践"概念,在马克思看来是人最本源的感性活动;并且通过对"实践"概念的这样一种理解,马克思对自然界的存在做了一个存在论的证明。正是在"实践"作为人本源的生存活动的意义上,王阳明的回答体现出一种从存在论来理解"心物关系"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刘凯 《理论界》2009,(10):87-88
马克思在哲学领域发动的存在论革命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初创始终离不开对以经营自我意识为生的主体性哲学的批判.自我意识所编造的概念神话不除,历史唯物主义就无法绽开其理解社会现实的空间.生活世界自身的辩证法从内部瓦解了主体性哲学,驱逐了自我意识的栖息之所,使得感性意识从异化状态中解放出来,成为实践批判的中坚力量.因此,重新恢复感性意识的历史性地位对于历史唯物主义的当代阐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美的概念产生于原始存在论哲学中,认识论对美的解释割裂了美的整体性,造成美学争论此起彼伏。李志宏教授从认知的角度否定美的本质的存在,是混淆了对美的认知和"美本身"。新实践美学是对实践美学的进一步发展,是现阶段对美的研究最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9.
"实践"是马克思哲学的关键词,<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标志着马克思"实践"理论框架的基本形成.马克思通过哲学清算实现了从"感性"向"感性活动"的理论跃迁,"实践"之存在论意蕴的开显为马克思"社会"概念奠定了基础.而基于现实社会生活的实践哲学本身为我们认识"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提供了重要的方法论启示:"社会"意味着"实践","实践"乃"社会"的存在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实践:马克思“社会”概念的存在论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践”是马克思哲学的关键词,《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标志着马克思“实践”理论框架的基本形成。马克思通过哲学清算实现了从“感性”向“感性活动”的理论跃迁.“实践”之存在论意蕴的开显为马克思“社会”概念奠定了基础。而基于现实社会生活的实践哲学本身为我们认识“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提供了重要的方法论启示:“社会”意味着“实践”,“实践”乃“社会”的存在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