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 一如何划分自然观的发展阶段,包含着人们对自然观本质的理解,以及对自然观发展方向的看法。因此,关于自然观的发展阶段的划分问题,是自然观研究中的一个基本理论问题。在自然观发展阶段的划分问题上,我国乃至苏联理论界广泛流行着这样一种观点:自然观的历史发展依次经历了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神学自然观、形而上学自然观和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等阶段。这种认识状况是不能令人满意的,很有必要予以补正。明确自然观的概念是自然观研究中的一个前提性和方法论性质的问题。顾名思义,自然观就是关于自然界的观点或看法。不过,自然观不是人们对自然界具体方面的看法或具体看法,而是对自然界的根本看法。对自然界各个方面的具体看法,是各门具体科学的内容。  相似文献   

2.
习近平提出“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这一理念可以从马克思自然观找到理论基础。回到马克思自然观,深入挖掘马克思自然观的真实内涵,焕发其当代价值,这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价值。超越马克思自然观的外在实在论和内在主体论理解,立足马克思生活世界视野,从存在论出发诠释马克思自然观,是破解马克思自然观前提性误读的关键。超越自然中心主义或人类中心主义的二元分立观念,马克思主张人与自然是过程性的有机体关系,是交互能动的生命体关系,在人类社会状态中人和自然达到真正和解。  相似文献   

3.
苟小泉 《社会科学》2012,(9):108-115
在中国传统哲学本体论中,终极视域是一个绝对超越的无限世界,对于终极视域的探讨产生了终极本体即"虚极"、"太极"或"太虚"。终极本体不是从逻辑性、知识论,而是从感应性、感通性的维度实现主体对终极本体的发现。由于感应性、感通性往往具有主体所赋予的价值性规定,所以,终极视域的本体论形态最终表现出价值论的特征。从理论意义看,终极视域的本体论提供了解决有限性视域或经验世界的终极根源问题的根据。  相似文献   

4.
一、现代科技革命与全球问题的出现近现代科技革命可以概括为两次思想大革命,一次是从素朴自然观到以机械自然观为核心的“经典的”抽象科学理论的提升。其特点是使人类认识离开直接的外观,而进人现象后面的本质。一次是从机械自然观到现代科学思维的提升。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科学技术发生了某些大的变化,开始在社会上起着非常重大而特殊的作用,这也就是美国未来学家阿尔温·托夫勒所生动描绘的“第三次浪潮”,或者用美国另一个著名学者丹尼尔·贝尔更具学术性的话来说,就是“后工业社会的来临”。这即现代科技革命,其实质是科学在…  相似文献   

5.
考核干部的数理分析法,是在演绎、归纳、逻辑判断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科学方法。运用这种方法对干部进行考核具有许多优点。其主要有: 一、可以提高干部考核的全面性。数理分析法,不是单纯的定量分析。它是对数和理、  相似文献   

6.
一种新的现代自然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传统自然观不能对自然界做出全面系统的概括说明 ,不能对构成自然界的基本存在及其相互关系做出科学的概括和说明 ,不能反映自然科学的新近成果 ,没有从根本上揭示自然界发展的内在逻辑等一系列的问题。现代自然观从自然界由低级到高级 ,由简单到复杂的发展历史揭示了自然界物质、信息、意识以及非生命、生命、人体的存在及其进化发展的基本规律 ,全面而系统地勾画出了整个自然界各种事物及其发展的完整图景 ,从根本上克服了传统自然观的各种缺陷。  相似文献   

7.
相对论是现代物理学的巨大支柱之一,这一理论提供了一幅富有想象而又现实的物理世界图画。它开阔了物理学家的眼界,改造了物理学家的头脑,它改变了人类的自然观,也给科学方法带来了变革。人类认识史上具有革命性意义的理论,不论属于哪一个科学领域,它之所以能够建立起来,科学方法上的创新乃是重要原因之一,相对论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相对论和科学方法的联系可以分为两个方面:其一是,爱因斯坦创立相对论所用的科学方法是怎样的?它有哪些特点,有什么普遍意义?这要说明科学方法对于相对论这个新理论的作用和影响;其二是,相对论作为一个科学理论体系所体现  相似文献   

8.
论自然观的新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然观是指人们对自然界的根本看法。历史地说,自然观多种多样;逻辑地说,有四种典型形态,下面分别介绍:一、自然观四种典型形态之特点及其辩证关系1·古代朴素自然观:具有自发的唯物主义和朴素的辩证法思想;具有笼统性、直觉性、模糊性;埋藏着宗教迷信的种子。2·中世纪宗教神学自然观:一方面具有理论性和自觉性的特点,另一方面又具有宗教迷信和唯心论的特点。或者说,这种自然观是神学家自觉地将宗教神学和哲学唯心论相结合而成的反科学的理论。3·近代形而上学自然观:它作为总观点,其“中心是自然界绝对不变这样一个见解”①。它认为自然界…  相似文献   

9.
有限责任公司兼具资合与人合的两合性特性,两合性对公司的存续及发展至关重要.然而,目前针对有限责任两合性的研究只是停留在表面的、肤浅的层面上,两合性之间的逻辑含糊不清,对其缺乏数理上的分析.其实,公司就是一种队生产组织,作为有限责任股东而言,其本身也是一个子队生产系统.可以借助纳什多人均衡理论,从资合性方面,可以用不同投资方式的稳定性和增值潜力来进行数理分析;从人合性方面,可以将复杂的信任关系以人与人之间的信任传递衰减来进行数理分析,以达到帕累托最优.  相似文献   

10.
《自然辩证法》是恩格斯的自然哲学著作,新自然观是《自然辩证法》中的硬核内容。新自然观将“时间之矢”引入自然界,是关于自然史(即自然界的历史)的辩证法。马克思《博士论文》中的原子论自然哲学是缺乏历史性的物活论,其后续与马克思试图完善唯物史观自然史基础的努力相契合。恩格斯自觉承担起发展基于大历史观的自然史方法的理论任务,其切入点是辩证唯物主义新自然观。自然史是恩格斯与马克思具有高度共识性的话题,所谓马克思历史辩证法与恩格斯自然辩证法相对立的说法,是对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双重误读。  相似文献   

11.
达尔文的进化论与辩证自然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859年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论通过自然选择或生存斗争中保存良种的物种起源》一书问世了.在书中,达尔文集生物进化理论之大成,成功地揭示了生物进化、发展的客观规律,彻底批驳了"物种不变论"和"合目的论".达尔文进化论推动了自然观上除旧立新的变革,使形而上学的思维复归到辩证的思维,为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奠定了基础,为自然科学的发展开拓了道路.(一)哥白尼日心说对神学的挑战标志着自然科学冲破神学束缚的开始.由于中世纪的千年黑暗,科学遭到火刑场的焚灭和宗教裁判所牢狱的禁锢,因而自然科学家在自然观上形成了一个牢固的总的观点."这个总观点的中心是自然界绝对不变这样一个见解.不管自然界本身  相似文献   

12.
孙中山的自然观继承了西方进化论思想和“生元”学说,改造了中国古代传统的以“气”为基础的自然观,对世界的本源、世界的进化和世界的结构等问题进行了科学概括,提出了具有唯物主义思想的世界本源说、世界进化说和世界结构说,从而形成了以自然观为基础的唯物主义世界观。  相似文献   

13.
历史唯物主义中的自由问题,是一个关涉到马克思哲学的理论实质及其当代性价值的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从实践之通向自由、形而上学的解构以及历史唯物主义与行动主义的关系等三个方面来看,历史唯物主义并不是一种与自由不相兼容的决定论或预言论,而是向自由敞开或包含了自由维度的一个开放性的科学理论结构。澄清这一点,对于我们全面而准确地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中诸如受动性与能动性、事实与价值、实证科学与规范科学等的关系问题,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4.
新旧时代女替的现今,人们的一系列观念都在发生深刻的变革。其中一个基本之点,是以往时代相信世界是简单的,仅为几条简单的定律,原理或规律所统治,转变到相信世界是复杂的,我们的认识、理论应当不断在开放中作积极的探索。简言之,是人们的信念由简单性到复杂性的变革。分析耗散结构论在科学史上获得重大突破的原因,以及耗散结构论的创始人普里高津的科学观和世界观,对我们认清这一变革的趋势,是很富于启发意义的。  相似文献   

15.
“世界—国家”理论是雅克·比岱以自创的“元结构”方法对全球化时代现代性之本质依据与运演规则的阐明,为揭示当代世界体系的客观现实提供了终极视角。全球资本主义时代的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世界体系中央性与“世界—国家”中央性之间的矛盾,即“元结构”的现实形式与普遍要求之间的矛盾,而构成“世界—国家”范围内的斗争应当由此予以思考。清晰梳理并客观评价比岱的“世界—国家”理论及其方法论基础,不仅有助于从总体上把握比岱现代性批判理论的深层哲学内涵,对于深化马克思资本主义批判理论与把握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也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6.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从19世纪40年代产生到19世纪70、80年代的成熟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它的内涵丰富,主要包括自然界是一个处在不断运动变化中且普遍联系的整体、对于自然界演化全过程的揭示以及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联系.这是人类在历史上对自然观认识的一次颠覆性的认知,也为探究人与自然的关系打开了一个全新的视野,对于我们今天能够更加科学、清醒地认识人同自然之间的关系、把握人在自然中的位置有着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以人为本”的哲学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哲学语境中,"本"即根据和终极本质."以人为本",就是以人为根据和终极本质."以人为本"之"本"既是本体论意义之"本",也是历史观意义和价值论意义之"本".现实的人及其创造性实践活动,是"以人为本"的深刻根据."以人为本"是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是正确认识历史规律的关键和科学处理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关系的根本方法.  相似文献   

18.
庄子的"道"基本上继承了老子的"道"的含义:"道"是自本自根、普遍无遗、绝对超越的、是世界之所以为此世界的依据(本体论意义),也是值得人们追求并遵循的绝对真理(认识论意义):一方面,"道"就是整个经验世界的原因性和终极依据,相对于经验世界具有逻辑先在性;另一方面,终极之"道"则体现为某种真理,代表着真知灼见,是衡量是非、判断善恶的评价尺度。概而言之,"道"是整个宇宙——无论自然界还是人类社会的终极依据,是"然"之所以然、是之所以是、非之所以非的终极依据,从这个意义上讲,"道"充当着宇宙立法者的角色。  相似文献   

19.
论数学实在性的逻辑构变刘啸霆一数学作为从量的方面掌握现实世界的科学,发展到今天,其实在性的结构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就数学认识的客体而言也已至少分化为三个层级:作为初级认识客体而外在于人的现实世界的量及其关系(称客体Ⅰ),作为纯数学对象的思想事物(称客...  相似文献   

20.
数学本体化是科学本体化在数学哲学中的表现。持这种观点的人主张数学是对现实世界量的属性和空间性形式的研究,是为了直接地或间接地回答现实世界量的属性和空间是什么的问题,因此他们总是把已取得的数学成果赋予现实本体论的意义或内涵,甚至为具体的数学对象或概念寻找和确定相对应的现实原型。它在认识论上表现为这样一种真理观:数学真理是现实世界量的属性和空间形式在人脑中的正确反映,也就是说,数学真理所揭示的是现实世界在量的方面的内在、普遍和必然的联系。但基于现代数学高度的超验性、抽象性,多数人实际上还持有一些其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