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兰陵笑笑生考》以史实证明徽州在五代的时候,萧祯占据江南,曾经使用过“兰陵”郡号,破除了金学界自古以来只有“北兰陵”和“南兰陵”的纷争,这是一个新的发现,为《金瓶梅》研究开拓了一条新的思路。《金瓶梅》作者署的是真地名假字号,“笑笑生”就是为《水浒传》作序的託名天都外臣的汪道昆。从《水浒传》与《金瓶梅》的文化内涵及创作技巧的传承、政治态度在书里的反映来分析,《金瓶梅》作者是“嘉靖间大名士”,万历初就急流勇退闲居家乡的史称“南北两司马”的汪道昆。汪道昆有丰富的官场阅历,有强烈的政治敏感性、有创作《金瓶梅》的文学天赋,有创作动机,而且有创作时间——作者据此认为:“兰陵笑笑生”就是徽州的汪道昆。  相似文献   

2.
《金瓶梅》数百年来屡禁而不绝,肯定有其艺术生命力在。尽管对《金瓶梅》的评价和看法并不一致,但认为《金梅瓶》在中国小说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如果不深入地研究《金瓶梅》就难以把握中国小说创作的演变过程及其内在规律,则是一致的意见。  相似文献   

3.
崇祯本《金瓶梅》评点产生时间较早,相对于同一时期的序跋,理论内容更为完整丰富。评点内容可归结为一个"情"字,涵盖世情、人情与文情三个方面。在社会批评方面,评点者强调此书是写世态炎凉之书;在对人物的道德评价方面,评点者对"情"与"淫"做了明显的区分,于情欲纠缠之中表达了对人物命运的批判和悲悯;在艺术手法方面,评点者则借鉴了传统书画理论与文章学理论对小说的创作技法给予充分的赞美。这些评点内容揭示出《金瓶梅》一书深刻的创作主旨与警世意义,从而与"淫书"论划清了界限,在《金瓶梅》接受史与中国古代小说批评史上有着重要的价值和地位。  相似文献   

4.
《金瓶梅》是我国第一部由文人创作的以家庭生活为题材的世情小说。它给后代的长篇小说创作以巨大的影响。有些承受了它的淫词秽语更走入下流,如《玉娇李》、《续金瓶梅》。《隔帘花影》、《肉蒲团》等;有些则发扬了它的现实主义创作方法,逐步把我国古代长篇小说的创作推向高峰。从《醒世姻缘传》、《歧路灯》、《红楼梦》,我们就可以约略看出  相似文献   

5.
我研究《金瓶梅》的内驱力,是为《金》进行辩护。对其小说美学的研究,是我研究《金》的正式开始。以历史的美学的观点先后写了多篇为《金》一辩的文章,而《说不尽的< 金瓶梅> 》则是一次小总结。主持《< 金瓶梅> 小百科丛书》,重新校注《金瓶梅词话》。我选择了回归文本的研究方法。将考据和理论都纳入到历史和方法的体系之中加以科学的审视  相似文献   

6.
明代欣欣子在《金瓶梅词话序》中说:"窃谓兰陵笑笑生作《金瓶梅传》,寄意于时俗,盖有谓也".这不仅确切地指出了《金瓶梅》的创作特点,而且也从一个特定的角度,揭示了《金瓶梅》的问世,在明代通俗小说发展史上所显示的独创一格和独辟蹊径的重大意义.寄意时俗这一理论的深刻性,既突出地表现在对《金瓶梅》的富有创作新意的理论评价上,更集中地体现在它又概括了某种类型小说作品的创作特征,从而有利于促进小说创作,并丰富了我国古代的小说理论宝库.因为所谓"寄意于时俗",就是说,作家专注于通过对现实社会中日常的普通生活内容的形象描绘,来寄托他那富有时代色彩的创作意图,对当时社会生活中所出现的具有普遍意义的问题,作出深沉的回答.所以,寄意时俗,可以说既是一种富有特色的创作思想,又是一种有着特定内涵的创作理论.  相似文献   

7.
袁中郎在《觞政》一文中说:“传奇则《水浒传》、《金瓶梅》等为逸典,不熟此逸典者,保面瓮肠,非饮徒也。”又《与董思白书》说:“金瓶梅从何得来?伏枕略观、云霞满纸,胜于枚生《七发》多矣,后段从何处抄竟,当于何处倒换。”枚乘《七发》内容是说吴王的太子有病,枚乘用饮食、美女、音乐、打猎、观潮等事去诱发他,寄寓规劝之意。金瓶梅中也有饮  相似文献   

8.
王平 《东岳论丛》2007,28(3):65-68
在古代长篇章回小说中,以较多笔墨描写婚俗,始于《金瓶梅》,继之以《醒世姻缘传》和《红楼梦》。三部小说都以家庭生活为素材,婚俗描写则成为重要内容之一。婚俗描写在三部小说中表现出不同的特征,有着不同的功能。这些婚俗描写对刻画人物性格、表达创作主旨、构思故事情节都起到了重要作用。通过比较三部小说在婚俗描写方面的异同,也可为解决某些悬而未决的问题提供一定的线索。  相似文献   

9.
张竹坡写实理论的美学贡献罗德荣在中国小说史上,《金瓶梅》的出现,标志着小说创作的巨大转变。从此,以《金瓶梅》、《红楼梦》、《儒林外史》为代表的“人情一写实”小说,取代“历史一传奇”体系,成为创作的主流。这一巨大转变,对理论的发展影响甚深。张竹坡顺应历...  相似文献   

10.
《金瓶梅》斯书问世以来,诸多大家均认为是以山东方言写就。因为《金瓶梅》斯书是从天都外臣序百回繁本《水浒传》第23回套出,有个既定的地理背景。既然《金瓶梅》的故事发生地在山东,用山东方言似乎顺理成章。前贤姚公灵犀就说:“既叙山东事,当然用当地土语。”说归说,他们都没有深入调查研究,只是大约摸估猜而已。正如孟宪章先生在《论金瓶梅语言模式与山东方言说》一文中说得好:“清代的‘蛮’也好,现代的鲁迅先生,郑振铎先生,  相似文献   

11.
《金瓶梅》是我国小说发展史蜕变期第一部文人独立创作的长篇白话世情小说,对后世的小说创作与文化嬗变产生较大影响,在文学史、文化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近年来,《金瓶梅》研究日趋深入,不断取得新的进展,引起国外汉学家的注意。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金瓶梅词话》删节本,齐鲁书社出版《张竹坡批评第一奇书金瓶梅》校点本,香港星海文化有限出版公司出版《金瓶梅词话》全校本,提供了重要版本,促进了《金瓶梅》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2.
自《金瓶梅》问世以来,研究者和阅读者对其文本的性质和构成便或明或暗地提出了种种不同的看法,其中有些看法还是不能相容的,至今也没有得出一个能为多数人所接受的“结论”。这一问题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性质,要想对《金瓶梅》的某一问题做出阐释,回避它、超越它都是不太容易的。作为《金瓶梅》的一个阅读者,我对上述问题的看法,是常常有所变化的。开始,我以为《金瓶梅》是由某一作家一手创作而成的,只是还未来得及定稿。现在,我仍认为《金瓶梅》是由作家创作的,但并非是由一人完成的。具体地说,我初步认为它是由以下四个部分…  相似文献   

13.
《金瓶梅》在我国小说史上是一部里程碑式的作品,它的诞生标志着我国古代长篇小说艺术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然而,关于《金瓶梅》的作者问题,从这部奇书横空出世,震惊文坛之时一直到今天,仍然是一个尚未破译的谜。规知最早论及《金瓶梅》作者的是屠本,他在万历三十五年(1607)时写到:“相传嘉靖时,有人为陆都督炳诬奏,朝廷籍其家,其人沉冤,托之《金瓶梅人”以山林经济籍》)万历四十二年(1614),袁中道则说:“旧时京师,有一西门千户,延一绍兴老儒于家。老德无事,逐日记其家淫落民月之事,以西门庆影其主人,以余影其诸姬。…  相似文献   

14.
清初小说批评家张竹坡在“批评第一奇书《金瓶梅》读法”中说:“即如读《金瓶梅》小说,若连片念过去,便味如嚼蜡,止见满篇老婆舌头而已,安能知其为妙文也哉?”①这条读法,对于鉴赏小说第75回“春梅毁骂申二姐,玉萧泣言潘金莲”更具有针对性的启示作用。作为一部世情小说,《金瓶梅词话》主要描写的是市井小人西门庆的家庭生活。在这个家庭中活跃着西门庆及妻妾吴月娘、李娇儿、孟玉楼、孙雪娥、潘金莲、李瓶儿,这一妻五妾又围绕着名利逐鹿家中。因此,苏曼殊说:“盖此书是描写下等妇人社会之书也。试观书中之人物,一启口,则下等…  相似文献   

15.
论《醒世姻缘传》以及它和《金瓶梅》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继《三国》《水浒》之后,《金瓶梅》是世代累积型集体创作的长篇小说的殿军,个人创作的兴起在它之后。它以现实社会中的市井人物即平民百姓作为小说的主角,则又有别于以前以帝王将相、英雄好汉、神魔鬼怪、才子佳人为主角的长篇说部而开我国古代写实小说的风气之先。鲁迅《中国小说史略》把它列为人情小说的开创者。人情小说可以说就是现代小说,它的前面不必附加任何形容词。在《金瓶梅》和《红楼梦》之间将近二百年的中国小说发展历程上,除了以上两者外,再没有第三者在思想和艺术上足以和《醒世姻缘传》相提并  相似文献   

16.
《金瓶梅》是一部大作品,精华与糟粕杂陈。而我国文化传统则既有其强大的生命力,又有其严重的落后面。因此,探讨《金瓶梅》与我国文化传统的关系时,必须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下面,我们就《金瓶梅》产生前我国的文化传统是什么、《金瓶梅》继承了哪些文化传统、《金瓶梅》又反叛了哪些文化传统这三个问题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7.
朱星《金瓶梅考证》中说:“有人说:不读《金瓶梅》就不知道《红楼梦》是怎样写出来的。因此,《红楼梦》是受《金瓶梅》的影响毫无可疑。最早持此论的是苏曼殊居士,他说:论者谓《红楼梦》全脱胎于《金瓶梅》,乃《金瓶梅》之倒影云,当是的论。”(见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1980年10月版第96页)这段话有两个错误的地方,现略加辨正于下:第一,“论者谓《红楼梦》全脱胎于《金瓶梅》,乃《金瓶梅》之倒影云,当是的论。”这句话并非苏曼殊所说。在《小说丛话》(见1903年《新小说》八月号)中,这句话是署名为“曼殊”的。但是,在当时,称曼  相似文献   

18.
一首小诗 ,把明代小说《金瓶梅》与清代笑话集《笑笑录》牵连在一起。《笑笑录》卷五载有《王姓诗》,诗曰 :  三槐旧族实堪夸 ,听我从头说几家 :  小二沿街敲鼓板 ,老八到处送琵琶。  已无道士能降怪 ,剩有虔婆惯卖茶。  地下若逢韩捣鬼 ,岂宜重问后庭花。  严格地说 ,不如说诗是口口相传的顺口溜。诗前按语 ,谓是“旧诗”。惜未指明“旧”是何时 ,诗作者为谁。  诗确是借《金瓶梅》之事 ,嘲王姓之人。嘲王姓谁某则无法指实。诗从嘲王角度 ,审视《金瓶梅》,启人新思路 :  惯卖茶 ,一个“惯”字道出 :《水浒》《金瓶梅》中 ,王…  相似文献   

19.
1988年10月10日至14日,全国第三届《金瓶梅》学术讨论会在杨州召开。来自全国七十余名代表向大会提交论文近五十篇。主要观点概述如下:《金瓶梅》研究的哲学思考。宁宗一说,《金瓶梅》研究中,出现几组“二律背反”现象,是创作心理与小说本身固有矛盾的某种反映。正题反题,言各有据,对立的审美判断,在深入剖析小说本身的矛盾中,不难发现彼此之间的调合和统一的可能性。“二律背反”必将  相似文献   

20.
<正> 《金瓶梅》的成书过程是怎样的?这一问题如同《金瓶梅》的作者是谁一样,至今仍是个谜.这里,我提出《金瓶梅》成书三阶段说,同时谈谈我对《金瓶梅》作者问题的看法,请《金瓶梅》研究专家们和读者们指正.一、《金瓶梅》原是评话,创作者是评书艺人许多持《金瓶梅》创自"大名士"、"大手笔"、"大文人"之手的学者们,大多低估了我国评话艺人在几部优秀长篇小说中的作用.没有众多的有关梁山英雄好汉们的评话,也就不会有《水浒传》;没有《三国志平话》和其它有关三国人物的评话,也就不会有《三国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